深秋初冬季節,武烈河兩岸草木蕭蕭、景色宜人,時不時有鳥兒在水面掠過,水底魚群聚散嬉戲覓食。多年來,承德市以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為目標,扎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構建完備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體系,持續加大監督和執法力度,全面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參與,進一步提高保護能力和管理水平,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武烈河被譽為承德人的“母親河”。
目前,全市擁有自然保護地6類71處,其中國家級23處、省級48處,總面積1178.1萬畝,占全省自然保護地面積的38.9%,在京津冀區域數量最多、面積最大、種類最全。自1983年建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霧靈山自然保護區以來,全市共建立自然保護區14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9處,保護區總面積達314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積的7.98%。自然保護區數量和面積分別占全省的34.1%和45.9%,居河北省首位。
全市擁有野生高等植物175科2149種,其中國家Ⅱ級保護植物5種;野生動物140科648種,其中國家Ⅰ級、Ⅱ級保護動物49種,動植物種類和種群數量均居全省首位,被譽為“華北物種基因庫”。近年來,狼、黑鸛、金雕等種群相繼在我市發現,特別是在今年河北省開展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中,在承德北部灤河上游、遼河源、都山、塞罕壩等自然保護區相繼發現了國家Ⅱ級保護動物細鱗鮭及狍子、豬獾、草兔等大型哺乳動物;瀕危物種輪葉貝母和國家Ⅱ級保護植物黃檗林、毒蠅鵝膏菌等多種珍稀物種,充分說明承德市生態環境在持續改善。
圖為在武烈河嬉戲暢游的水鳥。河北日報通訊員陳琦嘉攝
全市“七縣一市”全部列入國家“雙重”規劃,建成萬畝以上精品工程15處、千畝以上68處、百畝以上211處,在河北省率先實現市縣兩級“森林城市”全覆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0.03%。堅持水土流失源頭治理,深入推進“800里灤河水質保護工程”和“200里潮河凈水廊道工程”,全面開展河道生態護岸和河流緩沖帶建設、侵蝕溝整治、岸線和河道生態修復,累計完成投資20.8億元。
2017年以來,承德市環境保護部門通過深入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項行動,共核查遙感監測點位1308處。嚴防內部、外部兩個“關口”,對內嚴格落實全域禁獵、全年禁獵、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等保護制度,對外防控外來物種入侵,確保區域生態環境安全,保障生物多樣性良性發展。充分利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愛鳥周等關鍵時間節點,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公眾主動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不斷提升。
來源:承德日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承德: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 共建和諧生態環境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2-11-13
深秋初冬季節,武烈河兩岸草木蕭蕭、景色宜人,時不時有鳥兒在水面掠過,水底魚群聚散嬉戲覓食。多年來,承德市以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為目標,扎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構建完備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體系,持續加大監督和執法力度,全面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參與,進一步提高保護能力和管理水平,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武烈河被譽為承德人的“母親河”。
目前,全市擁有自然保護地6類71處,其中國家級23處、省級48處,總面積1178.1萬畝,占全省自然保護地面積的38.9%,在京津冀區域數量最多、面積最大、種類最全。自1983年建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霧靈山自然保護區以來,全市共建立自然保護區14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9處,保護區總面積達314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積的7.98%。自然保護區數量和面積分別占全省的34.1%和45.9%,居河北省首位。
全市擁有野生高等植物175科2149種,其中國家Ⅱ級保護植物5種;野生動物140科648種,其中國家Ⅰ級、Ⅱ級保護動物49種,動植物種類和種群數量均居全省首位,被譽為“華北物種基因庫”。近年來,狼、黑鸛、金雕等種群相繼在我市發現,特別是在今年河北省開展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中,在承德北部灤河上游、遼河源、都山、塞罕壩等自然保護區相繼發現了國家Ⅱ級保護動物細鱗鮭及狍子、豬獾、草兔等大型哺乳動物;瀕危物種輪葉貝母和國家Ⅱ級保護植物黃檗林、毒蠅鵝膏菌等多種珍稀物種,充分說明承德市生態環境在持續改善。
圖為在武烈河嬉戲暢游的水鳥。河北日報通訊員陳琦嘉攝
全市“七縣一市”全部列入國家“雙重”規劃,建成萬畝以上精品工程15處、千畝以上68處、百畝以上211處,在河北省率先實現市縣兩級“森林城市”全覆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0.03%。堅持水土流失源頭治理,深入推進“800里灤河水質保護工程”和“200里潮河凈水廊道工程”,全面開展河道生態護岸和河流緩沖帶建設、侵蝕溝整治、岸線和河道生態修復,累計完成投資20.8億元。
2017年以來,承德市環境保護部門通過深入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項行動,共核查遙感監測點位1308處。嚴防內部、外部兩個“關口”,對內嚴格落實全域禁獵、全年禁獵、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等保護制度,對外防控外來物種入侵,確保區域生態環境安全,保障生物多樣性良性發展。充分利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愛鳥周等關鍵時間節點,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公眾主動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不斷提升。
來源:承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