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滄州市生態環境局聚焦企業環保績效管理、環評審批服務、執法監管等關鍵環節,創新舉措,全力服務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突出績效引領,助力企業綠色轉型。開展“升A晉B”行動,助力企業綠色升級,今年滄州市專家評審通過A、B、引領性企業總計228家,其中A級企業51家,同比增加255%;引領性企業21家,同比增加58%;B級企業156家,同比增加50%。為了幫助企業“升A晉B”,滄州市成立重點行業績效評級幫扶組,大力開展進企業、進基層、送法律、送技術、送政策活動,分片區開展現場座談會,印發重點行業績效評級幫扶手冊280冊,幫扶企業60余家。同時,滄州市還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項目及時納入正面清單,目前共有608個項目納入正面清單,對列入清單的項目少檢查、免打擾,實施差異化管控,最大程度保障正常生產秩序。
強化要素保障,保障項目投產達效。滄州市組織開展“環評服務百日攻堅”,聚焦項目環評審批中存在的難點堵點,開展業務指導,推動建設項目盡快落地。已實現18個縣(市、區)幫扶全覆蓋,實地解決16個省市重點項目、9個市級重點企業及相關部門典型難題83個。同時,推進排污權交易改革,建立排污權政府儲備機制,支持7個省重點項目環評過批;推進排污權二級市場建設,完成交易12筆,保障了重點項目落地實施。截至10月底,全市辦結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審批事項1225件,涉及投資1109.24億元,投資額同比增加53.01%。尤其是在主動幫辦跑辦上,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滄州星河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危廢經營許可證的申報和批復,贏得了企業的好評。
轉變執法理念,提高執法監管水平。滄州市對25種符合條件的輕微違法、非故意違法和首次違法予以包容、免除處罰。除惡意違法和重大環境風險隱患情況外,一律禁用限產、停產、停工措施。今年以來,滄州市共辦理免予處罰案件255件,免予處罰金額1571.32萬元,行政處罰案件、處罰金額分別同比下降45.06%、67.18%。全面建立“日常不擾、無據不查、輕微不罰”的非現場監管執法模式,嚴格限制現場檢查啟動條件,實行入企執法報告審批制度。充分利用分表計電、在線監控、遠程執法抽查、視頻監控設備、大數據共享等科技手段發現違法問題,7個重點行業企業新增各類在線監控設施285套,基本實現線上全天候發現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做到“查辦更準、打擾更少、服務更好、作風更硬”。
來源:中國環境客戶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228家企業環境績效評級升級!滄州創新舉措從這三方面入手→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2-12-09
今年以來,滄州市生態環境局聚焦企業環保績效管理、環評審批服務、執法監管等關鍵環節,創新舉措,全力服務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突出績效引領,助力企業綠色轉型。開展“升A晉B”行動,助力企業綠色升級,今年滄州市專家評審通過A、B、引領性企業總計228家,其中A級企業51家,同比增加255%;引領性企業21家,同比增加58%;B級企業156家,同比增加50%。為了幫助企業“升A晉B”,滄州市成立重點行業績效評級幫扶組,大力開展進企業、進基層、送法律、送技術、送政策活動,分片區開展現場座談會,印發重點行業績效評級幫扶手冊280冊,幫扶企業60余家。同時,滄州市還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項目及時納入正面清單,目前共有608個項目納入正面清單,對列入清單的項目少檢查、免打擾,實施差異化管控,最大程度保障正常生產秩序。
強化要素保障,保障項目投產達效。滄州市組織開展“環評服務百日攻堅”,聚焦項目環評審批中存在的難點堵點,開展業務指導,推動建設項目盡快落地。已實現18個縣(市、區)幫扶全覆蓋,實地解決16個省市重點項目、9個市級重點企業及相關部門典型難題83個。同時,推進排污權交易改革,建立排污權政府儲備機制,支持7個省重點項目環評過批;推進排污權二級市場建設,完成交易12筆,保障了重點項目落地實施。截至10月底,全市辦結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審批事項1225件,涉及投資1109.24億元,投資額同比增加53.01%。尤其是在主動幫辦跑辦上,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滄州星河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危廢經營許可證的申報和批復,贏得了企業的好評。
轉變執法理念,提高執法監管水平。滄州市對25種符合條件的輕微違法、非故意違法和首次違法予以包容、免除處罰。除惡意違法和重大環境風險隱患情況外,一律禁用限產、停產、停工措施。今年以來,滄州市共辦理免予處罰案件255件,免予處罰金額1571.32萬元,行政處罰案件、處罰金額分別同比下降45.06%、67.18%。全面建立“日常不擾、無據不查、輕微不罰”的非現場監管執法模式,嚴格限制現場檢查啟動條件,實行入企執法報告審批制度。充分利用分表計電、在線監控、遠程執法抽查、視頻監控設備、大數據共享等科技手段發現違法問題,7個重點行業企業新增各類在線監控設施285套,基本實現線上全天候發現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做到“查辦更準、打擾更少、服務更好、作風更硬”。
來源:中國環境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