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抬頭就能望見藍天白云,推窗就能看到紅花綠草。”這幾天,石家莊市民李莉忙著采購年貨的同時,也不忘帶著孫子到周邊的公園、景區轉轉,“這幾年空氣質量越來越好,幾乎看不見霧霾了。”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之以恒推動綠色轉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制定美麗河北建設規劃綱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出席河北省兩會的代表委員紛紛表示,要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要求,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從要我創A,到我要創A
鋼鐵行業是河北省工業轉型升級和大氣污染治理的主戰場之一,曾經“一鋼獨大”的產業布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河北的經濟發展,但也導致了環境污染。
“鋼鐵企業要積極探索和大力培育氫冶煉、新型儲能、碳捕集利用等節能減排新工藝、新技術,實現創A。”省人大代表、河鋼集團戰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京雷對記者說。
從2019年開始,河北省在全國率先對重點行業實施績效評級,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全省A級鋼鐵企業已達21家,成效明顯。前不久,生態環境部在《關于支持河北省開展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工作的函》中,對河北環保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有了不限產、不停產的激勵措施,創A成為河北省鋼鐵企業爭相追逐的目標。
記者在剛剛獲評環保績效A級企業的河鋼集團石鋼新區看到,這里的污水要經過20套工序、42道環節凈化處理,處理后的水不僅可以養活魚,還實現了100%循環利用。
“目前,石鋼新區已成為國內噸鋼水耗最低的鋼鐵企業之一。通過深度處理、循環利用,每年可節水350萬立方米。”石鋼水處理中心四級專家劉麗榮介紹說,創A,創出了企業發展新空間,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河鋼集團石鋼新區技術中心。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趙曉慧
省人大代表、河北太行鋼鐵集團董事長姚菲告訴記者:“我們已經為創A做了充足準備,借退城搬遷的契機,實現了產品升級、裝備升級以及環保升級。”
作為武安市第一家完成退城搬遷的企業,河北太行鋼鐵集團從項目設計之初,就嚴格按照超低排放標準建設,同步配建了專用鐵路,實現了運輸階段的超低排放。目前,企業已經完成評估監測,正在申請逐級驗收。
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太行鋼鐵集團董事長姚菲。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張嘉琪 攝
田京雷代表表示:“重點行業要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的調整優化,爭當創A‘優等生’。”
在河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在污染治理、綠色轉型等方面發力,把綠色低碳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和自覺的生產運營方式,持續推動企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碳資產,引導企業自愿節能減排
在今年的河北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建行河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陳中新關注的話題是:以金融活水引導企業自愿節能減排。
“如何助力鋼鐵企業實現綠色發展,一直是河北建行研究實踐的重點方向。”陳中新委員說。
2022年6月7日,河北省排污權交易市場鳴鑼開市。自此,河北在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方面,拉開了排污權市場化交易的帷幕。
隨著《關于建立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方案(試行)》《關于深化碳資產價值實現機制若干措施(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陸續出臺,河北省探索建立了順暢的“碳資源”培育開發、“碳資產”價值轉化、“碳資本”助力發展的“兩山”轉化路徑。
“我們積極發揮投融資對碳資產價值實現機制的支撐作用,助力工業企業加快推進降碳產品項目開發,激發企業降碳減污的內生動力。”陳中新委員介紹說,建設銀行河北省分行和省生態環境廳聯合開展了金融助力碳資產價值實現專項工作,用金融科技賦能,助力省生態環境廳搭建了碳管理綜合服務平臺。
河北省政協委員、建行河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陳中新。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煙成群 攝
“企業應該主動開發降碳產品與碳減排項目,推動鋼鐵行業實現深度降碳。” 田京雷代表認為,要通過深化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構建起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的碳減排項目開發機制。
近年來,河北省不斷加快深化排污權交易改革,同步推進排污權確權、政府儲備、市場交易等制度創新,努力盤活閑置排污權指標,使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破解了建設項目排污權指標緊缺難題,保障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科技示范、產業轉型升級等項目建設,打造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河北模式”。
圖片河北省人大代表、河鋼集團戰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京雷。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張嘉琪 攝
位于黃驊市的中嘉瑞馳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有一個項目,需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指標,由于黃驊市沒有富余指標,導致項目遲遲不能通過環評。公司總經理高樹國向記者介紹說:“河北省在排污權市場化交易后,企業間可以‘互通有無’進行交易,我們從平臺上購買了別家企業的閑置指標,確保了項目盡快開工。”
2022年1至11月,河北省累計開展排污權交易2249筆、交易金額3.97億元,交易規模位于全國前列,保障了2000多個建設項目順利落地實施。
生態修復,讓綠意更濃
水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從一棵樹到百萬畝林海,塞罕壩成為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生態修復奇跡”。2021年,塞罕壩機械林場榮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領域最高榮譽——“土地生命獎”。
塞罕壩機械林場不僅有效阻擋了風沙入侵,還猶如一塊綠肺, 每1畝樹林,一天大概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每年可固定、存儲二氧化碳86萬噸,相當于每年抵消80多萬輛燃油轎車的排放量。
圖為塞罕壩風光。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馬寧 攝
五年來,河北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累計壓減地下水超采量33.1億立方米,基本實現采補平衡,森林覆蓋率從33%提高到35.6%。
同樣位于承德市的茅荊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國有林場,曾經黃土裸露、地廣人稀,治理后,林場森林覆蓋率達到92.6%,成為京津地區重要的天然綠色屏障。
河北省人大代表、茅荊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處長黃智冬。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鄭可欣 吳思影 攝
“生態環境改善后,林場完成了‘木頭經濟’向綠色發展、生態發展的轉型升級。”河北省人大代表、茅荊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處長黃智冬表示,下一步,林場將持續增加綠量,不斷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和模式。
來源:冀云客戶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聚焦2023省兩會丨降碳減污 擴綠增長 推動綠色轉型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3-01-15
“現在,抬頭就能望見藍天白云,推窗就能看到紅花綠草。”這幾天,石家莊市民李莉忙著采購年貨的同時,也不忘帶著孫子到周邊的公園、景區轉轉,“這幾年空氣質量越來越好,幾乎看不見霧霾了。”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之以恒推動綠色轉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制定美麗河北建設規劃綱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出席河北省兩會的代表委員紛紛表示,要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要求,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從要我創A,到我要創A
鋼鐵行業是河北省工業轉型升級和大氣污染治理的主戰場之一,曾經“一鋼獨大”的產業布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河北的經濟發展,但也導致了環境污染。
“鋼鐵企業要積極探索和大力培育氫冶煉、新型儲能、碳捕集利用等節能減排新工藝、新技術,實現創A。”省人大代表、河鋼集團戰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京雷對記者說。
從2019年開始,河北省在全國率先對重點行業實施績效評級,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全省A級鋼鐵企業已達21家,成效明顯。前不久,生態環境部在《關于支持河北省開展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工作的函》中,對河北環保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有了不限產、不停產的激勵措施,創A成為河北省鋼鐵企業爭相追逐的目標。
記者在剛剛獲評環保績效A級企業的河鋼集團石鋼新區看到,這里的污水要經過20套工序、42道環節凈化處理,處理后的水不僅可以養活魚,還實現了100%循環利用。
“目前,石鋼新區已成為國內噸鋼水耗最低的鋼鐵企業之一。通過深度處理、循環利用,每年可節水350萬立方米。”石鋼水處理中心四級專家劉麗榮介紹說,創A,創出了企業發展新空間,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河鋼集團石鋼新區技術中心。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趙曉慧
省人大代表、河北太行鋼鐵集團董事長姚菲告訴記者:“我們已經為創A做了充足準備,借退城搬遷的契機,實現了產品升級、裝備升級以及環保升級。”
作為武安市第一家完成退城搬遷的企業,河北太行鋼鐵集團從項目設計之初,就嚴格按照超低排放標準建設,同步配建了專用鐵路,實現了運輸階段的超低排放。目前,企業已經完成評估監測,正在申請逐級驗收。
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太行鋼鐵集團董事長姚菲。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張嘉琪 攝
田京雷代表表示:“重點行業要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的調整優化,爭當創A‘優等生’。”
在河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在污染治理、綠色轉型等方面發力,把綠色低碳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和自覺的生產運營方式,持續推動企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碳資產,引導企業自愿節能減排
在今年的河北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建行河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陳中新關注的話題是:以金融活水引導企業自愿節能減排。
“如何助力鋼鐵企業實現綠色發展,一直是河北建行研究實踐的重點方向。”陳中新委員說。
2022年6月7日,河北省排污權交易市場鳴鑼開市。自此,河北在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方面,拉開了排污權市場化交易的帷幕。
隨著《關于建立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方案(試行)》《關于深化碳資產價值實現機制若干措施(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陸續出臺,河北省探索建立了順暢的“碳資源”培育開發、“碳資產”價值轉化、“碳資本”助力發展的“兩山”轉化路徑。
“我們積極發揮投融資對碳資產價值實現機制的支撐作用,助力工業企業加快推進降碳產品項目開發,激發企業降碳減污的內生動力。”陳中新委員介紹說,建設銀行河北省分行和省生態環境廳聯合開展了金融助力碳資產價值實現專項工作,用金融科技賦能,助力省生態環境廳搭建了碳管理綜合服務平臺。
河北省政協委員、建行河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陳中新。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煙成群 攝
“企業應該主動開發降碳產品與碳減排項目,推動鋼鐵行業實現深度降碳。” 田京雷代表認為,要通過深化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構建起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的碳減排項目開發機制。
近年來,河北省不斷加快深化排污權交易改革,同步推進排污權確權、政府儲備、市場交易等制度創新,努力盤活閑置排污權指標,使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破解了建設項目排污權指標緊缺難題,保障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科技示范、產業轉型升級等項目建設,打造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河北模式”。
圖片河北省人大代表、河鋼集團戰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京雷。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張嘉琪 攝
位于黃驊市的中嘉瑞馳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有一個項目,需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指標,由于黃驊市沒有富余指標,導致項目遲遲不能通過環評。公司總經理高樹國向記者介紹說:“河北省在排污權市場化交易后,企業間可以‘互通有無’進行交易,我們從平臺上購買了別家企業的閑置指標,確保了項目盡快開工。”
2022年1至11月,河北省累計開展排污權交易2249筆、交易金額3.97億元,交易規模位于全國前列,保障了2000多個建設項目順利落地實施。
生態修復,讓綠意更濃
水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從一棵樹到百萬畝林海,塞罕壩成為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生態修復奇跡”。2021年,塞罕壩機械林場榮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領域最高榮譽——“土地生命獎”。
塞罕壩機械林場不僅有效阻擋了風沙入侵,還猶如一塊綠肺, 每1畝樹林,一天大概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每年可固定、存儲二氧化碳86萬噸,相當于每年抵消80多萬輛燃油轎車的排放量。
圖為塞罕壩風光。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馬寧 攝
五年來,河北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累計壓減地下水超采量33.1億立方米,基本實現采補平衡,森林覆蓋率從33%提高到35.6%。
同樣位于承德市的茅荊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國有林場,曾經黃土裸露、地廣人稀,治理后,林場森林覆蓋率達到92.6%,成為京津地區重要的天然綠色屏障。
河北省人大代表、茅荊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處長黃智冬。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鄭可欣 吳思影 攝
“生態環境改善后,林場完成了‘木頭經濟’向綠色發展、生態發展的轉型升級。”河北省人大代表、茅荊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處長黃智冬表示,下一步,林場將持續增加綠量,不斷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和模式。
來源:冀云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