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持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
讓天更藍水更清,繪綠色發展新畫卷
天空更加湛藍,河流更加清澈,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持續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效明顯……2022年,承德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堅決扛起“兩區”建設政治責任,加快建設生態強市,繪出綠色發展新畫卷。
近年來,承德市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提質升級。這是承德御道口疏林草原風光。承德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天藍水清土凈,生態環境繼續保持全省領先
初冬時節,承德高新區灤河河道里卻是一派熱鬧景象。河面寬闊,蘆葦叢下野鴨或悠閑梳理羽毛,或鉆入水中覓食,吸引不少市民駐足觀賞、拍照,成為一道亮麗的生態風景。
隨著灤河上游的生態環境治理,水質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河中各種魚類繁衍生息,給野鴨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即便冬天,它們也不再遷徙,成為承德的“本地戶”。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近年來,承德加大生態建設和保護力度,筑牢京津生態安全屏障,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提質升級,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堅決打贏碧水保衛戰,還清水綠岸、魚翔淺底——
2022年,承德市以建設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為核心,推動灤河、潮河、遼河三大流域系統治理、強化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加快治污基礎設施建設,“800里灤河水質保護”“潮河200里凈水廊道”和遼河水環境治理工程穩步推進;水質精細化管控不斷完善,全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升,全市23個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和優良比例均保持100%,15個斷面水質較考核目標實現升類,水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省領先。
一衣帶水,聯建聯防聯治護東流。承德市大力推進灤潮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完成第二期《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和第三期《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續簽。深入落實密云水庫上游“三區兩市”合作協議,簽訂《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框架協議》,開展跨界聯合監測、聯合執法、應急演練等行動,流域共治深入推進。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還藍天白云、繁星閃爍——
承德市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聚焦重點工業源、建筑施工與裸地兩大類揚塵污染源、道路移動源、居民生活源等重點污染源,持續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顯著,2022年,承德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40,其中全年PM2.5平均濃度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1%,PM10平均濃度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5%,兩項指標均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歷史新低;全年無重污染天,優良天數達到326天。
堅決打好凈土保衛戰,讓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承德市強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推行市級跨部門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信息共享和聯動監管機制,完成341個建設地塊污染狀況調查,污染地塊修復或風險管控措施實現全覆蓋,涉及耕地污染的5個縣區全部制定并落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方案,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因村施策,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和資源化利用,治理率提升至19.9%,全市具備條件的村莊提前一年實現無害化設施處理能力全覆蓋。印發《承德市農村黑臭水體長效管控機制實施方案》,實現三級環境網格監管巡查清單、重點區域隱患排查清單動態管理,發現問題隨查隨改、動態清零,連續5年保持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
工人在承德神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板栗深加工車間加工板栗。河北日報通訊員 劉環宇攝
推動全面綠色轉型,生態價值轉化取得新進展
2022年8月23日,省生態環境廳在承德市舉辦塞罕壩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暨金融機構授信簽約儀式,我省12家鋼鐵、水泥企業分別購買了塞罕壩機械林場等8個降碳產品,實現價值轉化2460.59萬元。據悉,這次降碳產品所實現的價值轉化,是目前我省金額最大的一次。
承德生態家底殷實。在此次的簽約儀式上,塞罕壩機械林場,興隆壽王墳林場,豐寧兩間房、富貴山、云霧山、黃花嶺共6家林場的降碳產品交易額為2100余萬元。
加快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承德緊緊抓住“碳達峰、碳中和”帶來的機遇,積極探索,努力實踐,找準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橋和船。
推動生態價值多元轉化,讓生態高顏值變成經濟高價值。承德市致力于實現降碳產品價值有效轉化,切實以金融活水引導企業主動降碳減污,啟動編制濕地、草地固碳產品和景區碳普惠降碳產品方法學,新增核證固碳量319.6萬噸,備案總量占全省93%,為推進全省綠色低碳發展作出新貢獻。
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全省率先啟動地市級排污權交易市場,簽訂首份綠色金融戰略合作協議,承德筑鑫建材有限公司新建新型保溫砌塊項目等3個新建項目通過電子競價方式競得市級政府儲備排污權指標,北旺裝配式建材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簽訂了排污權轉讓協議;承德市生態環境局與承德銀行簽訂了承德首份綠色金融戰略合作協議。排污權交易市場啟動以來,共計交易二氧化硫1163噸、氮氧化物2081噸、化學需氧量8噸、氨氮0.86噸,交易金額2768萬元,為近68億元投資落地提供了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保障,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高效助力。
向生態要效益,向綠色求發展。為全力推動14家重點企業環保績效創A工作,承德市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主管副市長為副組長,承德市生態環境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承德市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工作領導小組,全市上下統一思想,建立相應工作機制,凝神聚力,精準分類推進,聚焦鋼鐵、水泥、焦化行業等重點企業打造示范樣板,全力抓好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工作,提高承德市重點行業企業環保治理水平和產業競爭力,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全市重點行業經濟低碳轉型、綠色發展。
創建生態振興示范村,生態名片越擦越亮
正月本是農閑時節,但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哈里哈村村民寧俊嶺卻閑不住,綁扎、枝條修剪、樹冠再造……經過他的巧手,一株株普通的松樹變成“迎客松”“不老松”等景觀松。
“哈里哈”系蒙語,意為“有山巖的峽谷”。1962年,當地村民到毗鄰的塞罕壩支援造林,林場建設者身上“不綠塞罕、誓死不退”的決心讓他們震撼。抱著“寧可不吃糧,也不能再吃沙”的樸素想法,村民們扛起鎬頭和鐵鍬,背著水壺,帶著咸菜窩頭,開始造林行動。
自20世紀80年代起,該村成立近200人的植樹專業隊,在塞罕壩機械林場技術人員指導下擴大苗圃種植規模。此后30多年,硬是把2.3萬畝的林地全部植綠。如今,這個不到2000人的村莊,森林覆蓋率超78%,被譽為“塞罕壩下生態第一村”。
生態要保護好,生活也要提高。“以綠為媒,靠綠生金,種苗圃、搞養殖、開民宿,如今村集體收入超1000萬元。”哈里哈村黨支部書記趙艷杰說,一幅農旅融合、生態宜居的美麗畫卷正緩緩鋪開。
哈里哈村是承德市2022年創建的60個鄉村生態振興示范村之一。
鄉村振興,生態為基。承德市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基礎,統籌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村容村貌、產業發展等要素,對創建村進行精準分類,推動農村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轉化,形成了“一村一策”的市縣鄉(鎮)村四級創建體系,成功打造60個鄉村生態振興示范村。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動物頻繁現身。趙艷杰說,現在山上野豬、狍子等野生動物已屢見不鮮。
實施潘家口水庫增殖放流等8個重點項目,對全市13個自然保護區進行調查評估,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與濕地管理聯合監督檢查”和“綠盾”專項行動……2022年,承德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顯著。截至目前,承德市野生動物種類升至648種、野生高等植物達到2149種,其中國家Ⅰ級、Ⅱ級保護動物49種,動植物種類和種群數量均居全省首位,被譽為“華北物種基因庫”。2022年,在生態環境部命名的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中,豐寧滿族自治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成功入選,獲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最高榮譽。
來源:河北日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讓天更藍水更清!承德持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3-01-31
承德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持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
讓天更藍水更清,繪綠色發展新畫卷
天空更加湛藍,河流更加清澈,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持續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效明顯……2022年,承德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堅決扛起“兩區”建設政治責任,加快建設生態強市,繪出綠色發展新畫卷。
近年來,承德市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提質升級。這是承德御道口疏林草原風光。承德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天藍水清土凈,生態環境繼續保持全省領先
初冬時節,承德高新區灤河河道里卻是一派熱鬧景象。河面寬闊,蘆葦叢下野鴨或悠閑梳理羽毛,或鉆入水中覓食,吸引不少市民駐足觀賞、拍照,成為一道亮麗的生態風景。
隨著灤河上游的生態環境治理,水質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河中各種魚類繁衍生息,給野鴨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即便冬天,它們也不再遷徙,成為承德的“本地戶”。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近年來,承德加大生態建設和保護力度,筑牢京津生態安全屏障,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提質升級,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堅決打贏碧水保衛戰,還清水綠岸、魚翔淺底——
2022年,承德市以建設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為核心,推動灤河、潮河、遼河三大流域系統治理、強化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加快治污基礎設施建設,“800里灤河水質保護”“潮河200里凈水廊道”和遼河水環境治理工程穩步推進;水質精細化管控不斷完善,全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升,全市23個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和優良比例均保持100%,15個斷面水質較考核目標實現升類,水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省領先。
一衣帶水,聯建聯防聯治護東流。承德市大力推進灤潮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完成第二期《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和第三期《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續簽。深入落實密云水庫上游“三區兩市”合作協議,簽訂《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框架協議》,開展跨界聯合監測、聯合執法、應急演練等行動,流域共治深入推進。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還藍天白云、繁星閃爍——
承德市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聚焦重點工業源、建筑施工與裸地兩大類揚塵污染源、道路移動源、居民生活源等重點污染源,持續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顯著,2022年,承德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40,其中全年PM2.5平均濃度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1%,PM10平均濃度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5%,兩項指標均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歷史新低;全年無重污染天,優良天數達到326天。
堅決打好凈土保衛戰,讓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承德市強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推行市級跨部門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信息共享和聯動監管機制,完成341個建設地塊污染狀況調查,污染地塊修復或風險管控措施實現全覆蓋,涉及耕地污染的5個縣區全部制定并落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方案,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因村施策,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和資源化利用,治理率提升至19.9%,全市具備條件的村莊提前一年實現無害化設施處理能力全覆蓋。印發《承德市農村黑臭水體長效管控機制實施方案》,實現三級環境網格監管巡查清單、重點區域隱患排查清單動態管理,發現問題隨查隨改、動態清零,連續5年保持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
工人在承德神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板栗深加工車間加工板栗。河北日報通訊員 劉環宇攝
推動全面綠色轉型,生態價值轉化取得新進展
2022年8月23日,省生態環境廳在承德市舉辦塞罕壩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暨金融機構授信簽約儀式,我省12家鋼鐵、水泥企業分別購買了塞罕壩機械林場等8個降碳產品,實現價值轉化2460.59萬元。據悉,這次降碳產品所實現的價值轉化,是目前我省金額最大的一次。
承德生態家底殷實。在此次的簽約儀式上,塞罕壩機械林場,興隆壽王墳林場,豐寧兩間房、富貴山、云霧山、黃花嶺共6家林場的降碳產品交易額為2100余萬元。
加快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承德緊緊抓住“碳達峰、碳中和”帶來的機遇,積極探索,努力實踐,找準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橋和船。
推動生態價值多元轉化,讓生態高顏值變成經濟高價值。承德市致力于實現降碳產品價值有效轉化,切實以金融活水引導企業主動降碳減污,啟動編制濕地、草地固碳產品和景區碳普惠降碳產品方法學,新增核證固碳量319.6萬噸,備案總量占全省93%,為推進全省綠色低碳發展作出新貢獻。
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全省率先啟動地市級排污權交易市場,簽訂首份綠色金融戰略合作協議,承德筑鑫建材有限公司新建新型保溫砌塊項目等3個新建項目通過電子競價方式競得市級政府儲備排污權指標,北旺裝配式建材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簽訂了排污權轉讓協議;承德市生態環境局與承德銀行簽訂了承德首份綠色金融戰略合作協議。排污權交易市場啟動以來,共計交易二氧化硫1163噸、氮氧化物2081噸、化學需氧量8噸、氨氮0.86噸,交易金額2768萬元,為近68億元投資落地提供了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保障,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高效助力。
向生態要效益,向綠色求發展。為全力推動14家重點企業環保績效創A工作,承德市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主管副市長為副組長,承德市生態環境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承德市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工作領導小組,全市上下統一思想,建立相應工作機制,凝神聚力,精準分類推進,聚焦鋼鐵、水泥、焦化行業等重點企業打造示范樣板,全力抓好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工作,提高承德市重點行業企業環保治理水平和產業競爭力,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全市重點行業經濟低碳轉型、綠色發展。
創建生態振興示范村,生態名片越擦越亮
正月本是農閑時節,但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哈里哈村村民寧俊嶺卻閑不住,綁扎、枝條修剪、樹冠再造……經過他的巧手,一株株普通的松樹變成“迎客松”“不老松”等景觀松。
“哈里哈”系蒙語,意為“有山巖的峽谷”。1962年,當地村民到毗鄰的塞罕壩支援造林,林場建設者身上“不綠塞罕、誓死不退”的決心讓他們震撼。抱著“寧可不吃糧,也不能再吃沙”的樸素想法,村民們扛起鎬頭和鐵鍬,背著水壺,帶著咸菜窩頭,開始造林行動。
自20世紀80年代起,該村成立近200人的植樹專業隊,在塞罕壩機械林場技術人員指導下擴大苗圃種植規模。此后30多年,硬是把2.3萬畝的林地全部植綠。如今,這個不到2000人的村莊,森林覆蓋率超78%,被譽為“塞罕壩下生態第一村”。
生態要保護好,生活也要提高。“以綠為媒,靠綠生金,種苗圃、搞養殖、開民宿,如今村集體收入超1000萬元。”哈里哈村黨支部書記趙艷杰說,一幅農旅融合、生態宜居的美麗畫卷正緩緩鋪開。
哈里哈村是承德市2022年創建的60個鄉村生態振興示范村之一。
鄉村振興,生態為基。承德市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基礎,統籌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村容村貌、產業發展等要素,對創建村進行精準分類,推動農村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轉化,形成了“一村一策”的市縣鄉(鎮)村四級創建體系,成功打造60個鄉村生態振興示范村。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動物頻繁現身。趙艷杰說,現在山上野豬、狍子等野生動物已屢見不鮮。
實施潘家口水庫增殖放流等8個重點項目,對全市13個自然保護區進行調查評估,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與濕地管理聯合監督檢查”和“綠盾”專項行動……2022年,承德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顯著。截至目前,承德市野生動物種類升至648種、野生高等植物達到2149種,其中國家Ⅰ級、Ⅱ級保護動物49種,動植物種類和種群數量均居全省首位,被譽為“華北物種基因庫”。2022年,在生態環境部命名的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中,豐寧滿族自治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成功入選,獲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最高榮譽。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