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摘掉全國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來看“唐山經驗”→

發布日期:2023-02-20 16:08 信息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藍天,我們觸摸不到,但它的色彩總是映照著我們的生活;

藍天,我們用心守護,讓它成為這座城市的“常駐客”。

2022年,唐山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實現了里程碑式突破,打了一場振奮人心的“退后十”翻身仗、榮譽戰,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后十”位中再也找不到“唐山”的名字,打破了近10年的躑躅,躍居到后38位。

這一跨越式的進步,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們有著深切的感受:

上午,幸福花園社區的廣場上,伴著節奏明快的樂曲,一眾老人開始起舞鍛煉,幾個學齡前的小娃娃也跟在隊伍后面扭起來,煞是有趣。“天藍了,云白了,空氣也更加清新了,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心情都變好了……”說起近來的空氣質量,老人們爭相表達著自己的感受,“有霧霾的時候,憋得慌,出不來氣,現在好了,每天都特別痛快!”

習慣在南湖景區晨跑的周賀先生,每天都會格外關注空氣質量:“空氣好的時候跑步,對身體特別有益。咱們唐山的空氣確實越來越好,來跑步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從“霧霾灰”到“晴空藍”,藍天不再是唐山的“稀客”“貴客”,而成為這座鋼鐵大市的“常駐客”。去年,唐山還成功舉行了2022年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主題宣傳活動。來自藍天的幸福感越來越多,背后是唐山市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系統施治的成效。

2022年唐山市大氣污染防治成績單

取得四個“歷史之最”,即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最低、排位最好、優良天數最多、重污染天數最少;

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自2013年以來首次退出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后十”位,跨越式邁入后38位;

PM2.5平均濃度降至37微克/立方米,首次到“30+”水平,比“治霾元年”2013年降低66.96%;

優良天數275天,同比增加19天,優良比率75.3%。

誓“退后十”堅決打贏打好藍天保衛戰

“退后十”是唐山的心結,已成為影響唐山美譽度的最大短板。為此,唐山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鐵的手腕堅決打贏打好藍天保衛戰。

2022年春節后上班第一天,唐山市委、市政府就召開“退后十”誓師大會,篤定“退后十”目標,與市直部門和各縣(市、區)簽訂責任書。印發了《唐山市黨政機關及有關單位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按照“人頭對人頭”工作機制,明確53個單位252項職責,制定了“退后十”方案、大氣污染綜合治理“1+7”方案等一系列文件,逐項明確任務清單。組建“退后十”專項督查組,開展常態化督查,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見效。

環境優美空氣好,人們鍛煉熱情高。記者 北男 閆軍 攝

制定《唐山市經濟發展績效考核辦法》,實施月度考核;印發《唐山市2022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穩定“退后十”政治監督工作方案》《唐山市大氣污染防治責任網格量化監督管理辦法》,按照“不貳過”要求,著力整治在“退后十”中出現的缺位、失位、不到位問題,倒逼大氣污染治理走深走實。

從年頭抓到年尾,一天一天算賬、一微克一微克爭取,堅定不移減總量、強力攻堅控揚塵、持之以恒管夜間、立行立改削高值,著力推進工業企業深度治理、機動車污染治理、臭氧污染防治、揚塵面源整治等多領域綜合治理攻堅,精準有效應對污染過程,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

五大綠色體系拓寬“退后十”科學路徑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生態環境在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

唐山市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穩定“退后十”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內容,牢牢抓住“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牛鼻子,全力推動產業、生態、能源、城鎮、交通“五個綠色體系”建設,厚植發展綠色本底。

城市“顏值”更高、“氣質”更優。記者 北男 閆軍 攝

加快綠色產業體系建設。強力推進鋼鐵等傳統產業綠色轉型,累計完成11家鋼鐵企業、2家焦化企業退城搬遷,推動9家鋼鐵企業整合重組,鋼鐵領域高附加值產品占比達到39%。結合自身比較優勢,招引投資200億元的吉利動力電池和新能源商務用車項目、投資100億元的東方電氣清潔能源高端裝備制造基地項目、投資50億元的三一重工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等新能源項目、投資30億元以上的達闥機器人運營制造項目、投資3億元的匯博機器人制造項目,落戶唐山并開工建設;全力推進津西鋼鐵新能源軟磁材料等新材料項目及寧德時代儲能裝備制造基地、華為數字機器人開發項目等洽談對接,推動戰新產業擴容增量,全年預計戰新產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高于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5個百分點。

加快綠色生態體系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治理,推進城市增綠提質,全面構建綠色生態系統,著力提升城市環境承載能力。按照減量化、集約化、生態化和規范化原則,對新關閉的41處礦山進行生態修復治理。深化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完成營造林44.2萬畝。開展農田林網提升、農村綠化美化建設,深入排查治理農村裸露耕地、閑置農田,有效改善局地揚沙。

加快綠色能源體系建設。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大力調整能源結構,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聚焦“風光水火儲氫氨”,實施綠電引進計劃,與吉利集團、東方電氣等企業開展合作,充分利用唐山市光伏、海上風電、抽水蓄能等優勢資源,著力打造萬億級儲能項目,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強化散煤動態清零,增擴禁燃區面積,累計完成154萬戶雙代改造任務,實現平原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全覆蓋。

加快綠色城鎮體系建設。統籌推進污染防治和城鄉環境整治,努力讓城市“顏值”更高、“氣質”更優。大力優化城市環境治理結構,把揚塵治理納入重點領域,打造綠色工地、綠色街道,道路積塵負荷同比下降40.2%,PM10排名同比提升37個位次。完善網格化環境監管機制,打通常態化監管“最后一公里”,過去春天燒荒、夏天露天燒烤、秋天燒秸稈、冬天燒散煤、一年四季燒垃圾的“五燒”頑疾得到有效遏制,市容市貌煥然一新。

加快綠色交通體系建設。堅持海鐵聯運為重點、新能源車輛優先的原則,協同攻堅運輸結構清潔化、低碳化,著力打造“綠色運輸”城市名片。積極推進新能源重卡更新替代,累計更換電力重卡5500輛,更換總量居全國第一。實施城市“雙大外環”項目,全力解決大車穿城、怠速污染問題。建設非臨港鋼鐵企業鐵路專用線12條,實現鐵路專用線接入全覆蓋,被央視新聞稱贊。

靶向治理蓄足“退后十”源頭活水

2022年,唐山市系統總結歷年影響空氣質量的重點時段、重點區域和關鍵因子,摸索每個季節的治理重點和攻堅方向,以科學、精準、靶向的路徑推動空氣質量有效改善。

突出重點時段。根據大氣污染特征對癥施策,夏秋季高溫時段重點管控臭氧,強力推進VOCs和NOx協同減排,遏制臭氧濃度增長趨勢。秋冬季重點管控一氧化碳,逐企業制定防控方案,實現逐工序、逐裝備以及全時段、全過程精準管控。重污染天氣期間加強分析研判,實施差異化精準管控。針對早晚污染高值現象,加大夜間和凌晨執法監管,防止污染物過量積累。

突出重點區域。圍繞重點區域所在地,建立污染源清單臺賬,實行分類整治,開展重點問題攻堅,提標提質重點區域周邊總體環境水平,全面消除近點源影響。針對高值易發區域和冒泡點位,充分發揮智慧環保平臺和監測數據導向作用,做到提前預警、快速鎖定,高效處置污染源,最大限度“削峰降頻”。

突出重點對象。結合大氣源清單分析,精準鎖定重點管控對象。一方面,聚焦工業企業排放源,將占全市工業排放量90%以上的24家長流程鋼鐵、15家獨立焦化、19家電力、14家水泥、4家玻璃企業作為重點監管對象,實施濃度和強度雙調控,完成204項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和701項治理工程,減排各項污染物101.12萬噸;另一方面,聚焦揚塵污染源,將495個建筑施工工地、621條城市道路、32條國省公路作為揚塵重點治理對象,開展常態化清潔唐山行動,有效遏制面源污染。

突出重點問題。圍繞各級生態環保督察和部、省幫扶反饋問題,持續開展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堅持點對點精準整改、舉一反三系統整改、建章立制長效整改,堅決防止問題反彈,不斷鞏固和擴大整改成效,全面提升大氣污染防治水平。

唐山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主要負責同志告訴記者:“‘退后十’是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標志性戰役。去年,我市堅持把‘退后十’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馳而不息抓根子,全力推動結構減排;久久為功抓里子,深入開展工程減排;持之以恒抓面子,持續管控面源污染。以最大的決心、最硬的手腕和最嚴的紀律強力推進,務求決戰決勝。”

統籌高效實現“大氣更好、打擾更少”

唐山市在保持大氣治理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的同時,多措并舉助力經濟平穩運行,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正確處理穩經濟大盤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系,深入開展“三提升三促進四服務”活動,落實“三不一保”穩經濟政策和“三不罰、三必罰”執法原則,全力服務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完善環境管理標準,執行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免打擾和入企執法報告制度,探索數字化、智能化非現場監管執法模式,健全“藍天云指揮系統”,逐步形成預警、監測、考核、執法、治理一體化的“智慧+環保”科學監管新模式,切實做到“不擾民、不傷企”,實現“大氣更好、打擾更少”。

城市上空藍天白云。記者 北男 閆軍攝

唐山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支隊副支隊長介紹,去年,唐山在提高執法效能上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首創現場監督檢查“四聯單”制度,積極推進“非現場”執法改革,全力構建智慧環保體系,現場執法檢查次數減少82.6%,重復問題發生率減少72%,經驗做法被生態環境部在全國推廣。“我們實施柔性執法、溫情執法,堅持‘日常不擾、無據不查、輕微不罰’,立案處罰不重數量重質量,努力提升企業的主體責任意識。”

全力推進鋼鐵、焦化等重點行業創A行動,為企業綠色發展賦能,以績效等級提升帶動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目前唐山市A級企業達到58家、引領性83家,數量全省第一。特別是鋼鐵行業,繼2020年1月首鋼遷鋼成為全國首家績效A級企業后,目前已有13家達到了A級,占全省21家A級鋼鐵企業的一半以上。按照能納盡納原則,將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外貿、軍民融合、專精特新、高產排比等重點企業(項目)納入正面清單,數量由2020年的248家增加至699家。

發揮環保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秉承用市場引產業的理念,積極培育和發展環保產業。重點圍繞新能源車推廣、VOCs深度治理、重點企業創A等領域,積極引進和培育一批以大河環科集團為領軍的環保龍頭企業,讓更多優勢環保企業扎根唐山,強力打造全鏈條環保產業體系。

唐山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主要負責同志告訴記者:“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模式,我市在省內率先成立第一家國有性質的環保集團——大河環科集團,謀劃實施‘創B爭A’工程治理、生態修復和碳捕集、利用、封存技術攻關等環保產業項目,對推動我市加快實現‘三個努力建成’‘三個走在前列’宏偉目標,努力交出‘五張優異成績單’,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回望2022年,唐山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工作交出合格的藍天答卷,得益于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的不懈奮斗,得益于真抓實干、較真叫板的工作作風,得益于科學精準、有力有效的防控措施,得益于全民共治、區域協同的治理體系。藍天底色更純、含金量更足,環境效益逐步釋放,唐山摘掉了全國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為國內資源型重工業城市治理大氣污染貢獻了“唐山經驗”。

來源:唐山勞動日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藍天,我們觸摸不到,但它的色彩總是映照著我們的生活;

藍天,我們用心守護,讓它成為這座城市的“常駐客”。

2022年,唐山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實現了里程碑式突破,打了一場振奮人心的“退后十”翻身仗、榮譽戰,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后十”位中再也找不到“唐山”的名字,打破了近10年的躑躅,躍居到后38位。

這一跨越式的進步,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們有著深切的感受:

上午,幸福花園社區的廣場上,伴著節奏明快的樂曲,一眾老人開始起舞鍛煉,幾個學齡前的小娃娃也跟在隊伍后面扭起來,煞是有趣。“天藍了,云白了,空氣也更加清新了,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心情都變好了……”說起近來的空氣質量,老人們爭相表達著自己的感受,“有霧霾的時候,憋得慌,出不來氣,現在好了,每天都特別痛快!”

習慣在南湖景區晨跑的周賀先生,每天都會格外關注空氣質量:“空氣好的時候跑步,對身體特別有益。咱們唐山的空氣確實越來越好,來跑步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從“霧霾灰”到“晴空藍”,藍天不再是唐山的“稀客”“貴客”,而成為這座鋼鐵大市的“常駐客”。去年,唐山還成功舉行了2022年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主題宣傳活動。來自藍天的幸福感越來越多,背后是唐山市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系統施治的成效。

2022年唐山市大氣污染防治成績單

取得四個“歷史之最”,即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最低、排位最好、優良天數最多、重污染天數最少;

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自2013年以來首次退出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后十”位,跨越式邁入后38位;

PM2.5平均濃度降至37微克/立方米,首次到“30+”水平,比“治霾元年”2013年降低66.96%;

優良天數275天,同比增加19天,優良比率75.3%。

誓“退后十”堅決打贏打好藍天保衛戰

“退后十”是唐山的心結,已成為影響唐山美譽度的最大短板。為此,唐山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鐵的手腕堅決打贏打好藍天保衛戰。

2022年春節后上班第一天,唐山市委、市政府就召開“退后十”誓師大會,篤定“退后十”目標,與市直部門和各縣(市、區)簽訂責任書。印發了《唐山市黨政機關及有關單位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按照“人頭對人頭”工作機制,明確53個單位252項職責,制定了“退后十”方案、大氣污染綜合治理“1+7”方案等一系列文件,逐項明確任務清單。組建“退后十”專項督查組,開展常態化督查,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見效。

環境優美空氣好,人們鍛煉熱情高。記者 北男 閆軍 攝

制定《唐山市經濟發展績效考核辦法》,實施月度考核;印發《唐山市2022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穩定“退后十”政治監督工作方案》《唐山市大氣污染防治責任網格量化監督管理辦法》,按照“不貳過”要求,著力整治在“退后十”中出現的缺位、失位、不到位問題,倒逼大氣污染治理走深走實。

從年頭抓到年尾,一天一天算賬、一微克一微克爭取,堅定不移減總量、強力攻堅控揚塵、持之以恒管夜間、立行立改削高值,著力推進工業企業深度治理、機動車污染治理、臭氧污染防治、揚塵面源整治等多領域綜合治理攻堅,精準有效應對污染過程,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

五大綠色體系拓寬“退后十”科學路徑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生態環境在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

唐山市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穩定“退后十”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內容,牢牢抓住“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牛鼻子,全力推動產業、生態、能源、城鎮、交通“五個綠色體系”建設,厚植發展綠色本底。

城市“顏值”更高、“氣質”更優。記者 北男 閆軍 攝

加快綠色產業體系建設。強力推進鋼鐵等傳統產業綠色轉型,累計完成11家鋼鐵企業、2家焦化企業退城搬遷,推動9家鋼鐵企業整合重組,鋼鐵領域高附加值產品占比達到39%。結合自身比較優勢,招引投資200億元的吉利動力電池和新能源商務用車項目、投資100億元的東方電氣清潔能源高端裝備制造基地項目、投資50億元的三一重工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等新能源項目、投資30億元以上的達闥機器人運營制造項目、投資3億元的匯博機器人制造項目,落戶唐山并開工建設;全力推進津西鋼鐵新能源軟磁材料等新材料項目及寧德時代儲能裝備制造基地、華為數字機器人開發項目等洽談對接,推動戰新產業擴容增量,全年預計戰新產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高于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5個百分點。

加快綠色生態體系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治理,推進城市增綠提質,全面構建綠色生態系統,著力提升城市環境承載能力。按照減量化、集約化、生態化和規范化原則,對新關閉的41處礦山進行生態修復治理。深化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完成營造林44.2萬畝。開展農田林網提升、農村綠化美化建設,深入排查治理農村裸露耕地、閑置農田,有效改善局地揚沙。

加快綠色能源體系建設。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大力調整能源結構,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聚焦“風光水火儲氫氨”,實施綠電引進計劃,與吉利集團、東方電氣等企業開展合作,充分利用唐山市光伏、海上風電、抽水蓄能等優勢資源,著力打造萬億級儲能項目,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強化散煤動態清零,增擴禁燃區面積,累計完成154萬戶雙代改造任務,實現平原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全覆蓋。

加快綠色城鎮體系建設。統籌推進污染防治和城鄉環境整治,努力讓城市“顏值”更高、“氣質”更優。大力優化城市環境治理結構,把揚塵治理納入重點領域,打造綠色工地、綠色街道,道路積塵負荷同比下降40.2%,PM10排名同比提升37個位次。完善網格化環境監管機制,打通常態化監管“最后一公里”,過去春天燒荒、夏天露天燒烤、秋天燒秸稈、冬天燒散煤、一年四季燒垃圾的“五燒”頑疾得到有效遏制,市容市貌煥然一新。

加快綠色交通體系建設。堅持海鐵聯運為重點、新能源車輛優先的原則,協同攻堅運輸結構清潔化、低碳化,著力打造“綠色運輸”城市名片。積極推進新能源重卡更新替代,累計更換電力重卡5500輛,更換總量居全國第一。實施城市“雙大外環”項目,全力解決大車穿城、怠速污染問題。建設非臨港鋼鐵企業鐵路專用線12條,實現鐵路專用線接入全覆蓋,被央視新聞稱贊。

靶向治理蓄足“退后十”源頭活水

2022年,唐山市系統總結歷年影響空氣質量的重點時段、重點區域和關鍵因子,摸索每個季節的治理重點和攻堅方向,以科學、精準、靶向的路徑推動空氣質量有效改善。

突出重點時段。根據大氣污染特征對癥施策,夏秋季高溫時段重點管控臭氧,強力推進VOCs和NOx協同減排,遏制臭氧濃度增長趨勢。秋冬季重點管控一氧化碳,逐企業制定防控方案,實現逐工序、逐裝備以及全時段、全過程精準管控。重污染天氣期間加強分析研判,實施差異化精準管控。針對早晚污染高值現象,加大夜間和凌晨執法監管,防止污染物過量積累。

突出重點區域。圍繞重點區域所在地,建立污染源清單臺賬,實行分類整治,開展重點問題攻堅,提標提質重點區域周邊總體環境水平,全面消除近點源影響。針對高值易發區域和冒泡點位,充分發揮智慧環保平臺和監測數據導向作用,做到提前預警、快速鎖定,高效處置污染源,最大限度“削峰降頻”。

突出重點對象。結合大氣源清單分析,精準鎖定重點管控對象。一方面,聚焦工業企業排放源,將占全市工業排放量90%以上的24家長流程鋼鐵、15家獨立焦化、19家電力、14家水泥、4家玻璃企業作為重點監管對象,實施濃度和強度雙調控,完成204項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和701項治理工程,減排各項污染物101.12萬噸;另一方面,聚焦揚塵污染源,將495個建筑施工工地、621條城市道路、32條國省公路作為揚塵重點治理對象,開展常態化清潔唐山行動,有效遏制面源污染。

突出重點問題。圍繞各級生態環保督察和部、省幫扶反饋問題,持續開展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堅持點對點精準整改、舉一反三系統整改、建章立制長效整改,堅決防止問題反彈,不斷鞏固和擴大整改成效,全面提升大氣污染防治水平。

唐山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主要負責同志告訴記者:“‘退后十’是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標志性戰役。去年,我市堅持把‘退后十’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馳而不息抓根子,全力推動結構減排;久久為功抓里子,深入開展工程減排;持之以恒抓面子,持續管控面源污染。以最大的決心、最硬的手腕和最嚴的紀律強力推進,務求決戰決勝。”

統籌高效實現“大氣更好、打擾更少”

唐山市在保持大氣治理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的同時,多措并舉助力經濟平穩運行,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正確處理穩經濟大盤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系,深入開展“三提升三促進四服務”活動,落實“三不一保”穩經濟政策和“三不罰、三必罰”執法原則,全力服務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完善環境管理標準,執行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免打擾和入企執法報告制度,探索數字化、智能化非現場監管執法模式,健全“藍天云指揮系統”,逐步形成預警、監測、考核、執法、治理一體化的“智慧+環保”科學監管新模式,切實做到“不擾民、不傷企”,實現“大氣更好、打擾更少”。

城市上空藍天白云。記者 北男 閆軍攝

唐山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支隊副支隊長介紹,去年,唐山在提高執法效能上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首創現場監督檢查“四聯單”制度,積極推進“非現場”執法改革,全力構建智慧環保體系,現場執法檢查次數減少82.6%,重復問題發生率減少72%,經驗做法被生態環境部在全國推廣。“我們實施柔性執法、溫情執法,堅持‘日常不擾、無據不查、輕微不罰’,立案處罰不重數量重質量,努力提升企業的主體責任意識。”

全力推進鋼鐵、焦化等重點行業創A行動,為企業綠色發展賦能,以績效等級提升帶動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目前唐山市A級企業達到58家、引領性83家,數量全省第一。特別是鋼鐵行業,繼2020年1月首鋼遷鋼成為全國首家績效A級企業后,目前已有13家達到了A級,占全省21家A級鋼鐵企業的一半以上。按照能納盡納原則,將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外貿、軍民融合、專精特新、高產排比等重點企業(項目)納入正面清單,數量由2020年的248家增加至699家。

發揮環保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秉承用市場引產業的理念,積極培育和發展環保產業。重點圍繞新能源車推廣、VOCs深度治理、重點企業創A等領域,積極引進和培育一批以大河環科集團為領軍的環保龍頭企業,讓更多優勢環保企業扎根唐山,強力打造全鏈條環保產業體系。

唐山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主要負責同志告訴記者:“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模式,我市在省內率先成立第一家國有性質的環保集團——大河環科集團,謀劃實施‘創B爭A’工程治理、生態修復和碳捕集、利用、封存技術攻關等環保產業項目,對推動我市加快實現‘三個努力建成’‘三個走在前列’宏偉目標,努力交出‘五張優異成績單’,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回望2022年,唐山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工作交出合格的藍天答卷,得益于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的不懈奮斗,得益于真抓實干、較真叫板的工作作風,得益于科學精準、有力有效的防控措施,得益于全民共治、區域協同的治理體系。藍天底色更純、含金量更足,環境效益逐步釋放,唐山摘掉了全國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為國內資源型重工業城市治理大氣污染貢獻了“唐山經驗”。

來源:唐山勞動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