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和規范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近日,定州市全面開展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從“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監管”入手,實現排污口分類監管全覆蓋。
全面排查、摸清底數。結合實際,明確目標任務,規范排查、溯源程序,細化路線圖、時間表,壓實屬地責任,加強組織調度和部門聯動,有口皆查、應查盡查、不缺不漏,對市域內排污口開展全覆蓋、無死角排查。通過遙感解譯識別、人工徒步排查、問題排污口信息復核等方式,全面摸清掌握行政區域內合法排污口的分布及數量、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排污單位基本情況等信息,編碼命名每一個排污口,建立完善排污口臺賬。
系統溯源、明確分類。全面監測溯源,結合排污許可管理,一體推進監測、溯源工作。根據排污口責任主體所屬行業及排放特征,將排污口分為工業排污口、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定州市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建成區生活污水及雨水排口、建成區外雨水排口、畜禽養殖等農業排污口和其他排口等類型。對污水混合排放的排污口,在分清責任的基礎上將根據污水種類、排放量等實際確定排污口分類。
分類施治、有序整治。根據排污口排查結果,開展資料溯源、人工溯源、技術溯源,建立起全市排污口排查整治名錄,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和政府兜底原則,細化明確每個排污口具體整治責任、整治措施、整治時限,“一口一策”,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開展源頭治理、排污口整治、規范化建設和維護管理。通過以截污治污為重點,與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污水管網配套及改造、污水收集處理能力提升、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等統籌安排,實施系統治理,有效解決污水管網混接、錯接、漏接等難點、痛點問題;通過對排污口進行取締、合并、規范,建立起整治銷號制度,最終形成需要保留的排污口清單,實現排污口數量壓減、布局優化、設置規范;通過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避免“一刀切”,合理制定整治措施,確保相關區域水生態環境安全和供水安全。
源頭管控、長效監管。加強規劃引領,嚴格設置審核。開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水功能區劃等規劃區劃時,充分考慮排污口布局和管控要求,嚴格落實相關法律法規關于排污口設置的規定。統籌考慮水環境容量和水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等管理要求,從嚴開展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核工作,從源頭防止無序設置。壓實市生態環境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的排污口監督管理責任,督促相關責任主體落實整治責任,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設置排污口或不按規定排污的,依法予以處罰;對私設暗管接入他人排污口等逃避監督管理借道排污的,依法予以嚴厲查處,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同時加強信息公開,鼓勵公眾參與,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督、協同共治的良好局面。
來源:中國環境客戶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分類監管全覆蓋!定州扎實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3-08-08
為加強和規范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近日,定州市全面開展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從“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監管”入手,實現排污口分類監管全覆蓋。
全面排查、摸清底數。結合實際,明確目標任務,規范排查、溯源程序,細化路線圖、時間表,壓實屬地責任,加強組織調度和部門聯動,有口皆查、應查盡查、不缺不漏,對市域內排污口開展全覆蓋、無死角排查。通過遙感解譯識別、人工徒步排查、問題排污口信息復核等方式,全面摸清掌握行政區域內合法排污口的分布及數量、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排污單位基本情況等信息,編碼命名每一個排污口,建立完善排污口臺賬。
系統溯源、明確分類。全面監測溯源,結合排污許可管理,一體推進監測、溯源工作。根據排污口責任主體所屬行業及排放特征,將排污口分為工業排污口、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定州市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建成區生活污水及雨水排口、建成區外雨水排口、畜禽養殖等農業排污口和其他排口等類型。對污水混合排放的排污口,在分清責任的基礎上將根據污水種類、排放量等實際確定排污口分類。
分類施治、有序整治。根據排污口排查結果,開展資料溯源、人工溯源、技術溯源,建立起全市排污口排查整治名錄,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和政府兜底原則,細化明確每個排污口具體整治責任、整治措施、整治時限,“一口一策”,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開展源頭治理、排污口整治、規范化建設和維護管理。通過以截污治污為重點,與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污水管網配套及改造、污水收集處理能力提升、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等統籌安排,實施系統治理,有效解決污水管網混接、錯接、漏接等難點、痛點問題;通過對排污口進行取締、合并、規范,建立起整治銷號制度,最終形成需要保留的排污口清單,實現排污口數量壓減、布局優化、設置規范;通過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避免“一刀切”,合理制定整治措施,確保相關區域水生態環境安全和供水安全。
源頭管控、長效監管。加強規劃引領,嚴格設置審核。開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水功能區劃等規劃區劃時,充分考慮排污口布局和管控要求,嚴格落實相關法律法規關于排污口設置的規定。統籌考慮水環境容量和水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等管理要求,從嚴開展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核工作,從源頭防止無序設置。壓實市生態環境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的排污口監督管理責任,督促相關責任主體落實整治責任,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設置排污口或不按規定排污的,依法予以處罰;對私設暗管接入他人排污口等逃避監督管理借道排污的,依法予以嚴厲查處,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同時加強信息公開,鼓勵公眾參與,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督、協同共治的良好局面。
來源:中國環境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