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晨曦中的懷來縣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風景如畫。河北日報通訊員 孫慧軍攝
金秋九月,天高云淡,風清氣爽,塞外山城張家口進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節,天更藍、水更清、大地多姿多彩。
張家口市生態環境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該市空氣質量監測3項指標均為京津冀區域最優,特別是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位列第12名,是全國前20名中唯一一個北方城市;全市15個監測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水質優良率100%,為歷史最好成績;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狀況各項指標持續保持穩定。
張家口市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注重綜合、系統、源頭治理,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9月7日,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蔚縣分局執法大隊工作人員正在檢查河北蔚州能源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中控平臺運營情況。河北日報通訊員 張娜攝
讓天更藍
“我們新劃定了大氣環境精細化管控示范區,每個示范區實行一位縣(區)級領導分包、一套綜合治理方案、一支專班隊伍、一張污染源電子圖、一套問題整改責任臺賬的‘五個一’工作機制。”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科長張曉濤介紹,在這個工作機制下,實行24小時調度,對高值熱點等問題實現及時推送整改。
在精細化的管控機制下,張家口市的空氣質量狀況持續向好。據統計,1至7月,該市PM2.5平均濃度為20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79.2%,綜合指數2.83,3項指標均為京津冀區域最優。
據介紹,在空氣質量不斷改善,改善空間大幅收窄,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等已完成較大調整和優化的情況下,該市聚焦大氣治理存在的問題和短板,突出重點領域、重點時段和重點問題,提出了向體制機制要數據、向管理服務要數據、向精準精細要數據的創新性工作舉措。
在完善體制機制方面,該市通過進一步優化完善大氣環境問題發現、交辦、處置、反饋工作體系,強化問題排查和整治力量,全力壓實壓細末端責任。據介紹,今年1至7月,全市空氣質量高值、企業分表計電、企業在線監測數據超標、施工工地PM10在線監測超標、秸稈露天焚燒等問題,2小時內整改率達到86.3%。
在加強管理服務方面,生態環境部門深入縣區和企業指導幫扶,把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真正落到實處。圍繞重點治理任務,幫助企業加強資金項目謀劃申報,力求紓解企業難題。據悉,今年累計謀劃9個項目,總投資4.57億元,申請專項資金1.69億元。
在精準精細化管理方面,該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制發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和城市大氣污染深度治理攻堅行動等相關方案,建立完善的目標、任務、措施、時限和責任清單,全力應對不利氣象條件過程。截至7月底,該市共啟動6次22天彈性減排和7次27天臭氧污染過程應對,PM2.5和臭氧濃度分別較預測下降20.6%和6.5%。
讓水更清
“水環境的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近年來,我們不斷加強區域的聯防聯治,形成多方合力,全面完善水環境監管機制。”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劉有全介紹,近年來,該市與山西大同市、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北京市延慶區和門頭溝區、我省保定市等地建立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工作機制,實現跨市界水污染防治聯防聯控、信息共享和應急響應。
為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該市緊盯工業企業、農業養殖業、鄉鎮農村等污染源,開展綜合整治。流域內25個入河排污口,均建立管理名錄,落實排污許可制度,對非法排污口予以封堵;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污水收集率、處理率均為100%;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工程,流域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7.23%。
以保障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制定了張家口市2023年度水生態環境保護及重點流域水生態保護工作方案,完善年度和月度考核獎懲問責辦法,形成完整的水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機制等。
讓土更凈
“截至8月底,我們完成了313個地塊的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299個地塊為未超標地塊,14個地塊為超標地塊。超標地塊中,9個地塊已經完成治理修復,5個地塊實施了風險管控措施。”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環境管理科科長梁衛民介紹。
今年以來,該市嚴格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建立完善了與自然資源和規劃、行政審批等部門信息溝通、工作協調和聯動監管工作機制,督促土地使用權人依法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評估工作,嚴格落實建設用地風險管控與修復制度。
為有序推進耕地周邊污染源排查整治,按照《張家口市2023年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專項整治方案》,該市組織各縣區開展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回頭看”,以及全口徑涉重金屬企業和耕地周邊遺留涉重金屬固體廢物的排查整治工作。
積極加強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對水源補給區及周邊企業排放、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源的排查,清理整治水源補給區及周邊污染因素,阻斷污染途徑。推進農村污染防治工作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著力鞏固提升農村生活環境整治成效,持續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等。
來源:河北日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精準、科學、依法治污 張家口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3-09-11
8月31日,晨曦中的懷來縣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風景如畫。河北日報通訊員 孫慧軍攝
金秋九月,天高云淡,風清氣爽,塞外山城張家口進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節,天更藍、水更清、大地多姿多彩。
張家口市生態環境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該市空氣質量監測3項指標均為京津冀區域最優,特別是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位列第12名,是全國前20名中唯一一個北方城市;全市15個監測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水質優良率100%,為歷史最好成績;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狀況各項指標持續保持穩定。
張家口市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注重綜合、系統、源頭治理,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9月7日,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蔚縣分局執法大隊工作人員正在檢查河北蔚州能源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中控平臺運營情況。河北日報通訊員 張娜攝
讓天更藍
“我們新劃定了大氣環境精細化管控示范區,每個示范區實行一位縣(區)級領導分包、一套綜合治理方案、一支專班隊伍、一張污染源電子圖、一套問題整改責任臺賬的‘五個一’工作機制。”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科長張曉濤介紹,在這個工作機制下,實行24小時調度,對高值熱點等問題實現及時推送整改。
在精細化的管控機制下,張家口市的空氣質量狀況持續向好。據統計,1至7月,該市PM2.5平均濃度為20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79.2%,綜合指數2.83,3項指標均為京津冀區域最優。
據介紹,在空氣質量不斷改善,改善空間大幅收窄,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等已完成較大調整和優化的情況下,該市聚焦大氣治理存在的問題和短板,突出重點領域、重點時段和重點問題,提出了向體制機制要數據、向管理服務要數據、向精準精細要數據的創新性工作舉措。
在完善體制機制方面,該市通過進一步優化完善大氣環境問題發現、交辦、處置、反饋工作體系,強化問題排查和整治力量,全力壓實壓細末端責任。據介紹,今年1至7月,全市空氣質量高值、企業分表計電、企業在線監測數據超標、施工工地PM10在線監測超標、秸稈露天焚燒等問題,2小時內整改率達到86.3%。
在加強管理服務方面,生態環境部門深入縣區和企業指導幫扶,把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真正落到實處。圍繞重點治理任務,幫助企業加強資金項目謀劃申報,力求紓解企業難題。據悉,今年累計謀劃9個項目,總投資4.57億元,申請專項資金1.69億元。
在精準精細化管理方面,該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制發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和城市大氣污染深度治理攻堅行動等相關方案,建立完善的目標、任務、措施、時限和責任清單,全力應對不利氣象條件過程。截至7月底,該市共啟動6次22天彈性減排和7次27天臭氧污染過程應對,PM2.5和臭氧濃度分別較預測下降20.6%和6.5%。
讓水更清
“水環境的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近年來,我們不斷加強區域的聯防聯治,形成多方合力,全面完善水環境監管機制。”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劉有全介紹,近年來,該市與山西大同市、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北京市延慶區和門頭溝區、我省保定市等地建立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工作機制,實現跨市界水污染防治聯防聯控、信息共享和應急響應。
為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該市緊盯工業企業、農業養殖業、鄉鎮農村等污染源,開展綜合整治。流域內25個入河排污口,均建立管理名錄,落實排污許可制度,對非法排污口予以封堵;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污水收集率、處理率均為100%;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工程,流域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7.23%。
以保障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制定了張家口市2023年度水生態環境保護及重點流域水生態保護工作方案,完善年度和月度考核獎懲問責辦法,形成完整的水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機制等。
讓土更凈
“截至8月底,我們完成了313個地塊的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299個地塊為未超標地塊,14個地塊為超標地塊。超標地塊中,9個地塊已經完成治理修復,5個地塊實施了風險管控措施。”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環境管理科科長梁衛民介紹。
今年以來,該市嚴格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建立完善了與自然資源和規劃、行政審批等部門信息溝通、工作協調和聯動監管工作機制,督促土地使用權人依法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評估工作,嚴格落實建設用地風險管控與修復制度。
為有序推進耕地周邊污染源排查整治,按照《張家口市2023年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專項整治方案》,該市組織各縣區開展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回頭看”,以及全口徑涉重金屬企業和耕地周邊遺留涉重金屬固體廢物的排查整治工作。
積極加強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對水源補給區及周邊企業排放、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源的排查,清理整治水源補給區及周邊污染因素,阻斷污染途徑。推進農村污染防治工作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著力鞏固提升農村生活環境整治成效,持續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等。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