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吸碳力”帶來“吸金力” 御道口林場固碳生態產品價值這樣實現→

發布日期:2023-10-11 17:20 信息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8月21日,承德御道口農墾實業集團如意河經營管理站護林護草員秦國柱在查看樹木生長情況。河北日報記者 馬朝麗攝
成交!在近日舉行的河北省第四批降碳產品價值實現集中簽約儀式上,河北省御道口林場草原、濕地兩個固碳生態產品項目現場簽約。
不負青山,喜見金山。繼2021年作為全省首批林業碳匯項目成功交易后,御道口林場至今已完成3個固碳生態產品開發項目,實現價值轉化1600多萬元。
前不久,記者走進御道口林場,在茫茫林海中探尋林場“化無形為有價”、推動綠水青山不斷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故事。
“沉睡的森林”變現了
御道口林場大肚梁山坡上,8月份新栽種的成片云杉橫成排、豎成列,迎風舒展著枝條。
每棵樹都經過精挑細選,高度約1.2米,樹齡七八年,樹形豐滿,枝葉繁茂。
“這是為抵消2023中國國際生態競爭力峰會舉辦期間排放溫室氣體的碳中和林,總面積50畝,種植云杉5500株。”承德御道口農墾實業集團投資運營部部長劉玉華告訴記者,經核算,按10年計入期,這片碳中和林在生長過程中至少可吸收272噸二氧化碳。
森林是陸地上最大的“碳庫”和最經濟的“吸碳器”。“就像銀行存儲現金一樣,森林可以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存儲二氧化碳。處于成長期的樹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越多,碳匯價值越高。”劉玉華說,通過植樹造林和森林保護等,能夠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遠低于工業碳減排和碳捕集,同時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等生態效益。
近年來,御道口林場積極開展荒山造林,引進科學經營理念和技術,大力開展科學撫育,林場森林面積持續增加,固碳能力明顯增強。目前,林場總面積9.16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4.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9%。
林子長起來,如何用起來御道口林場積極開展林業碳匯交易,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本、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實力。
二氧化碳看不見、摸不著,怎么個賣法
從2021年開始,河北以塞罕壩機械林場及周邊區域固碳項目實現生態價值轉化為突破,積極探索建立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不斷拓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
結合承德市森林經營生產實際,省生態環境廳、省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承德市森林固碳生態產品試點項目方法學》,使森林固碳生態產品實現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自此綠水青山有價了,“沉睡的森林”有了向資產資本轉化的途徑。
“抓住機遇,我們與承德塞罕壩生態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河北省御道口林場森林固碳生態產品項目。”劉玉華介紹,該項目在2021年9月全省首批降碳產品生態價值實現暨系列合作簽約儀式上成功交易。
截至目前,河北省御道口林場森林固碳生態產品項目實現交易額979萬元。
讓森林“碳庫”更優質更穩定
天空湛藍,碧水靈動,遠處的樹林高低錯落。“景色太美了!”在御道口林場紅泉谷觀景臺,游客邊贊嘆邊拍照留念。
人群中,一個身穿橙黃相間背心的工作人員來回穿梭,不時提醒游客不要進入草地亂踩亂踏。他叫秦國柱,是承德御道口農墾實業集團如意河經營管理站的護林護草員。“游客踩踏、車輛碾壓等,會破壞植被,威脅生態環境。”
每天早上不到上班時間,秦國柱就騎著摩托車,沿著自己的管護區開始一天的第一輪巡查。
隔一段路,他就要下車查看一下草地和樹木生長情況。今年雨水少,有的樹旱死了,秦國柱發現后得及時上報,看看是否需要列入補種計劃。
春天著重監測森林草原病蟲害,旅游季要格外注意是否有游客駕車駛入草地破壞生態環境,防火期要及時發現并消除火險隱患……說起工作職責,做了26年護林護草員的秦國柱如數家珍。
“我的管護區域有1.1656萬畝,騎摩托車巡查一圈差不多兩個小時。”秦國柱告訴記者,御道口林場實行網格化管理,132名護林護草員各司其職。“森林火災、病蟲災害、人為破壞等,都會影響森林的固碳能力,我們一刻也不敢放松。”
提升森林生態功能質量,講究三分造、七分管。
以培育健康森林為目標,林場構筑起了“人防+物防+技防”的森林防火安全墻。以望火樓、管護站、專業撲火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心測報點和標準站建設為載體,全面加強監測預警能力、撲火能力和防治減災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森林保護的測報、預警和防治、撲救體系,時刻守護著林海安全。
在御道口牧場管理區森林草原防火指揮中心,工作人員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屏幕,不時將一幅幅畫面來回切換,查看不同區域情況。
“一共設有35個攝像頭,覆蓋林場85%至90%的范圍,全天候監測火情。”工作人員趙曉宇介紹,轄區還建有8個望火樓,瞭望員實行倒班制,每天利用望遠鏡24小時實施監測監控,防火期每隔30分鐘報告一次情況,清明、國慶等重要時期施行15分鐘一報告制度。
“今年3月,我們專門組建了消防技術中隊,每天利用無人機進行高空巡航,進一步增強預警監測能力。如陡峭山脊、狹窄山谷等險要地段發生火情,技術中隊可操縱無人機高空拋擲滅火彈及時進行滅火作業。”趙曉宇說。
近年來,林場實現了林草有害生物成災率為零、森林草原零火災。管護提檔升級,讓森林“碳庫”更優質更穩定。
草原、濕地也能“生金”
在御道口林場,“生金”的不止森林,還有草原、濕地。
圈定一塊1平方米的樣地,對樣地內的植物進行分類分揀……在林場一片平坦的草地上,林場員工正和第三方監測單位忙著為采集草地數據做準備。
“別小看這些小生命,草原可是我國僅次于森林的第二大‘碳庫’。”劉玉華說,區別于其他生態系統,草原的碳儲量絕大部分集中在地下土壤和根系中。林場布置了監測樣點,對監測區域內草地蓋度、生物多樣性等指標開展實時監測,以便全面、準確地掌握草地植被及生態環境現狀,及時獲取草地動態變化信息。
嘗到甜頭的御道口林場,不斷拓展生態產品開發領域。今年,再次與承德塞罕壩生態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創新開發了草原、濕地固碳生態產品項目。
此次開發的草原固碳項目運行期和計入期為9年,開發總面積23295.22公頃。濕地固碳項目運行期和計入期9年,開發總面積5343.41公頃。
超強的“吸碳力”帶來可觀的“吸金力”。在河北省第四批降碳產品價值實現集中簽約儀式上,御道口林場草原、濕地兩個固碳生態產品項目與鋼鐵、玻璃等行業多家新增產能的碳排放企業達成交易9.36萬噸,成功實現價值轉化645.9萬元。
“把這些優質環境‘變現’,又可以反哺林場的生態建設。”劉玉華說,他們將把這些碳匯資金全部用于林場建設和生態修復等工作,不斷提升林場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固碳能力。
來源:河北日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8月21日,承德御道口農墾實業集團如意河經營管理站護林護草員秦國柱在查看樹木生長情況。河北日報記者 馬朝麗攝
成交!在近日舉行的河北省第四批降碳產品價值實現集中簽約儀式上,河北省御道口林場草原、濕地兩個固碳生態產品項目現場簽約。
不負青山,喜見金山。繼2021年作為全省首批林業碳匯項目成功交易后,御道口林場至今已完成3個固碳生態產品開發項目,實現價值轉化1600多萬元。
前不久,記者走進御道口林場,在茫茫林海中探尋林場“化無形為有價”、推動綠水青山不斷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故事。
“沉睡的森林”變現了
御道口林場大肚梁山坡上,8月份新栽種的成片云杉橫成排、豎成列,迎風舒展著枝條。
每棵樹都經過精挑細選,高度約1.2米,樹齡七八年,樹形豐滿,枝葉繁茂。
“這是為抵消2023中國國際生態競爭力峰會舉辦期間排放溫室氣體的碳中和林,總面積50畝,種植云杉5500株。”承德御道口農墾實業集團投資運營部部長劉玉華告訴記者,經核算,按10年計入期,這片碳中和林在生長過程中至少可吸收272噸二氧化碳。
森林是陸地上最大的“碳庫”和最經濟的“吸碳器”。“就像銀行存儲現金一樣,森林可以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存儲二氧化碳。處于成長期的樹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越多,碳匯價值越高。”劉玉華說,通過植樹造林和森林保護等,能夠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遠低于工業碳減排和碳捕集,同時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等生態效益。
近年來,御道口林場積極開展荒山造林,引進科學經營理念和技術,大力開展科學撫育,林場森林面積持續增加,固碳能力明顯增強。目前,林場總面積9.16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4.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9%。
林子長起來,如何用起來御道口林場積極開展林業碳匯交易,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本、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實力。
二氧化碳看不見、摸不著,怎么個賣法
從2021年開始,河北以塞罕壩機械林場及周邊區域固碳項目實現生態價值轉化為突破,積極探索建立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不斷拓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
結合承德市森林經營生產實際,省生態環境廳、省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承德市森林固碳生態產品試點項目方法學》,使森林固碳生態產品實現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自此綠水青山有價了,“沉睡的森林”有了向資產資本轉化的途徑。
“抓住機遇,我們與承德塞罕壩生態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河北省御道口林場森林固碳生態產品項目。”劉玉華介紹,該項目在2021年9月全省首批降碳產品生態價值實現暨系列合作簽約儀式上成功交易。
截至目前,河北省御道口林場森林固碳生態產品項目實現交易額979萬元。
讓森林“碳庫”更優質更穩定
天空湛藍,碧水靈動,遠處的樹林高低錯落。“景色太美了!”在御道口林場紅泉谷觀景臺,游客邊贊嘆邊拍照留念。
人群中,一個身穿橙黃相間背心的工作人員來回穿梭,不時提醒游客不要進入草地亂踩亂踏。他叫秦國柱,是承德御道口農墾實業集團如意河經營管理站的護林護草員。“游客踩踏、車輛碾壓等,會破壞植被,威脅生態環境。”
每天早上不到上班時間,秦國柱就騎著摩托車,沿著自己的管護區開始一天的第一輪巡查。
隔一段路,他就要下車查看一下草地和樹木生長情況。今年雨水少,有的樹旱死了,秦國柱發現后得及時上報,看看是否需要列入補種計劃。
春天著重監測森林草原病蟲害,旅游季要格外注意是否有游客駕車駛入草地破壞生態環境,防火期要及時發現并消除火險隱患……說起工作職責,做了26年護林護草員的秦國柱如數家珍。
“我的管護區域有1.1656萬畝,騎摩托車巡查一圈差不多兩個小時。”秦國柱告訴記者,御道口林場實行網格化管理,132名護林護草員各司其職。“森林火災、病蟲災害、人為破壞等,都會影響森林的固碳能力,我們一刻也不敢放松。”
提升森林生態功能質量,講究三分造、七分管。
以培育健康森林為目標,林場構筑起了“人防+物防+技防”的森林防火安全墻。以望火樓、管護站、專業撲火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心測報點和標準站建設為載體,全面加強監測預警能力、撲火能力和防治減災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森林保護的測報、預警和防治、撲救體系,時刻守護著林海安全。
在御道口牧場管理區森林草原防火指揮中心,工作人員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屏幕,不時將一幅幅畫面來回切換,查看不同區域情況。
“一共設有35個攝像頭,覆蓋林場85%至90%的范圍,全天候監測火情。”工作人員趙曉宇介紹,轄區還建有8個望火樓,瞭望員實行倒班制,每天利用望遠鏡24小時實施監測監控,防火期每隔30分鐘報告一次情況,清明、國慶等重要時期施行15分鐘一報告制度。
“今年3月,我們專門組建了消防技術中隊,每天利用無人機進行高空巡航,進一步增強預警監測能力。如陡峭山脊、狹窄山谷等險要地段發生火情,技術中隊可操縱無人機高空拋擲滅火彈及時進行滅火作業。”趙曉宇說。
近年來,林場實現了林草有害生物成災率為零、森林草原零火災。管護提檔升級,讓森林“碳庫”更優質更穩定。
草原、濕地也能“生金”
在御道口林場,“生金”的不止森林,還有草原、濕地。
圈定一塊1平方米的樣地,對樣地內的植物進行分類分揀……在林場一片平坦的草地上,林場員工正和第三方監測單位忙著為采集草地數據做準備。
“別小看這些小生命,草原可是我國僅次于森林的第二大‘碳庫’。”劉玉華說,區別于其他生態系統,草原的碳儲量絕大部分集中在地下土壤和根系中。林場布置了監測樣點,對監測區域內草地蓋度、生物多樣性等指標開展實時監測,以便全面、準確地掌握草地植被及生態環境現狀,及時獲取草地動態變化信息。
嘗到甜頭的御道口林場,不斷拓展生態產品開發領域。今年,再次與承德塞罕壩生態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創新開發了草原、濕地固碳生態產品項目。
此次開發的草原固碳項目運行期和計入期為9年,開發總面積23295.22公頃。濕地固碳項目運行期和計入期9年,開發總面積5343.41公頃。
超強的“吸碳力”帶來可觀的“吸金力”。在河北省第四批降碳產品價值實現集中簽約儀式上,御道口林場草原、濕地兩個固碳生態產品項目與鋼鐵、玻璃等行業多家新增產能的碳排放企業達成交易9.36萬噸,成功實現價值轉化645.9萬元。
“把這些優質環境‘變現’,又可以反哺林場的生態建設。”劉玉華說,他們將把這些碳匯資金全部用于林場建設和生態修復等工作,不斷提升林場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固碳能力。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