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打開未來社會的“密碼”之一,關乎生產生活方方面面。近年來,承德深刻認識到節能降碳工作對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意義,在國家“雙碳”戰略的引領下,著力構建全方位的綠色發展新格局,以昂揚的姿態,全力推進各項工作,為城市綠色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四通八達的公交體系為市民綠色出行提供便利
政策引領 繪就節能降碳藍圖
自被列入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以來,承德聚焦落實“雙碳”目標任務,從頂層設計到具體落實,推進“雙碳”工作蹄疾步穩,取得積極進展。
一張藍圖繪到底。2024年,承德印發了《國家碳達峰試點(承德)實施方案》,以推動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領意義的綠色低碳特色項目,為全市節能降碳工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政策引領如同堅實的基石,支撐著全市碳達峰工作的穩步推進,推動頂層設計加速轉化為生動實踐,推動經濟體系、產業體系、能源體系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為城市綠色發展筑牢根基。
按照方案要求,到2030年,承德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安全互濟、清潔低碳、智慧高效、競爭有序的能源網絡基本建成,重點領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基本形成,煤電、鋼鐵和建材等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高,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綠色低碳技術得到推廣應用,綠色生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基本健全,基本建成“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
“自《實施方案》發布以來,承德在林業碳匯生態產品開發、‘風、光、水’清潔能源基地、重點產業‘雙碳’示范項目等方面,啟動了一系列涉及廣泛領域的‘雙碳’工作。” 承德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具體而富有前瞻性的行動,引導地方經濟向綠色低碳循環的發展模式轉變,力求在構筑生態文明的過程中走出具有示范意義的路線圖。”
近年來,承德加快推進釩鈦新材料由原料級向材料級邁進,打造以新工藝新產品為引領的釩鈦新材料主導產業。圖為雙灤區美富淦冶金鍍鋅生產線車間。承德日報記者 陳相旭攝
能源轉型 新能源項目加速崛起
不久前,在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上,承德承豐氫能智能裝備(河北)有限公司推出的全國首發光敏半導體制氫解決方案,在新能源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該方案平均光氫轉化率超過19%,平均電氫轉化率超過90%,制備1千克綠氫僅需3.8千瓦時綠電,制氫綜合成本低于20元/千克,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這一創新成果不僅為氫能產業開辟了全新路徑,更有望解決長期困擾清潔能源發展的綠電消納難題,為能源轉型注入強大動力。
能源是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能源領域是主戰場。近年來,承德加速建設新型能源強市,以全域清潔能源資源規劃為統領,開發建設集中式風光電項目,加快建設抽水蓄能電站集群,打造“風、光、水”3個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推動清潔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持續壯大,構建京津冀清潔能源電力供應基地、國家級儲能示范基地、京北綠電綜合應用基地和北方清潔能源裝備制造基地。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使承德市的電力結構加速轉變。目前,全市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達2397萬千瓦,今年上半年發電量174億度,清潔能源占電力總裝機和總發電量比重達93%和82.4%。
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承德還積極推動清潔能源項目的落地實施。近幾年,全市陸續建成“6站3通道”清潔能源電力輸送網絡,全市風光綠電送出能力約1800萬千瓦。去年,承德市推動49個風光電項目實現并網,新增清潔能源并網裝機858.8萬千瓦,增量全省最高。今年,承德將持續推進2023年和2024年獲批的30余個總規模約440萬千瓦風光電項目,力爭年內新增風光裝機140萬千瓦。同時,將重點推進承德東(寬城)至灤縣雙回500千伏線路工程年內投運,隆化500千伏輸變電工程、豐寧特高壓開關站項目開工建設,綠電送出能力達到2400萬千瓦……這些項目的落地,將進一步推動承德市能源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產業升級 傳統行業綠色化轉型
“智能化控制大屏實時跳動著各項數據,封閉式原料輸送廊道有序運轉,機器的轟鳴聲此起彼伏……”在寬城兆豐鋼鐵集團球團生產基地,一片熱鬧繁忙的景象展現在眼前。工人們井然有序地忙碌著,每一道工序都操作得有條不紊,力求高效高質完成每一項任務。
高品質球團是具有優良冶金性能的球型含鐵原料,寬城兆豐鋼鐵集團球團生產基地采用先進的帶式焙燒生產球團工藝,其自主研發的智能化控制系統與低碳冶煉技術,在多項核心指標上樹立行業標桿——與傳統燒結礦生產方式相比,堿性球團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上分別大幅降低70%、90%和80%。“項目生產線的各項技術指標、環保參數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預計全部投產后,每噸產品可節約80—200元的原料成本,標準煤消耗減少近三分之二,真正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集團負責人表示。
這是承德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推動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承德勇當“碳路先鋒”,搶抓發展機遇,積極改變能耗方式,通過持續性創新,大力推動產業環保升級,越來越多的綠色項目在承德落地,書寫了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答卷。
中纖新材料科技(承德)有限公司,就是通過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一個典型范例。該公司的“玄武巖拉絲”項目和河北投實晶鎧科技有限公司的“綠電造綠鉆” 項目,將新能源與新材料跨鏈融合,前者利用綠電將玄武巖加工成比頭發絲還細的玄武巖纖維,后者通過清潔電力驅動微波等離子體化學氣相沉積,實現金剛石的低碳化生產,展示了承德在清潔能源應用上的多元探索與創新。
承德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打造首都的清潔能源電力供應基地。圖為豐寧新隆魚兒山250兆瓦風光儲氫一體化項目。承德日報記者 李國強攝
全領域節能 多維度提升能效水平
在灤平紅旗鎮的金順通建材制造有限公司,以尾礦砂為主要原材料的各類人行步道磚、路面磚、仿石仿古磚整齊碼放在工廠院內。車間內,工人們熟練操作機器,經過特殊混合攪拌工序,將尾礦砂與其他添加劑按精確比例混合后,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通過成型設備壓制成各種規格的建筑板材、磚塊等產品。據了解,金順通建材制造有限公司充分依托灤平縣豐富的礦山廢石和尾礦資源,采用先進生產工藝,將尾礦砂“變廢為寶”。該公司每年消耗尾礦砂40-50萬噸,可生產100萬平方米的產品。這些產品質量優良,具有環保、節能等優勢,主要銷往京津冀地區,有效降低了環境污染,提升了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灤平縣將尾礦資源變廢為寶,實現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和諧共生,達成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局面。一直以來,承德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在工業、建筑固廢、農業固廢以及生活垃圾分類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構建起節能降碳與產業升級協同共進的新格局。
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是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促進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關鍵舉措和必由之路。近年來,承德力爭通過優化建筑節能降碳設計、提升綠色建筑比例、推廣超低能耗建筑等手段,有效提高建筑領域能源利用效率、打造綠色人居環境,取得了較好成效。目前,全市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按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新建居住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
交通運輸是碳排放的重要領域之一,承德市積極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體系,統籌推進交通運輸領域節能降碳。在城市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充電設施、活躍出行的新能源汽車、節能高效的公交車……彰顯出承德市在推動綠色出行方面的積極成效。承德市在持續優化城市公交線網和站點布局的同時,推進綠道綠廊步行系統和自行車專用道建設,引導公眾乘坐公交、步行、騎自行車等綠色出行,降低機動車出行比例。
在實現生態價值方面,承德市多措并舉鞏固提升森林固碳產品,全面做好森林固碳量開發儲備,加大森林固碳生態產品開發并積極參加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持續叫響承德碳匯品牌。塞罕壩機械林場完成CCER市場重啟后的省內首筆交易,出售碳匯產品1.9萬噸、金額100.7萬元。在省內率先開展“降碳產品+會議和辦公場所碳中和”,截至2024年,累計完成降碳產品交易6496萬元,居全省首位。承德市深入探索生態補償、降碳產品、排污權交易等模式,累計交易額突破1億元。
理念先行 筑牢節能降碳思想根基
節能降碳工作不僅需要政策和技術的支持,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理念認同。
承德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全面融入到市民日常生活中去。大力推動綠色消費,積極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宣傳節能降碳理念,組織多樣化的綠色低碳生活行動,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
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商場創建行動,發展綠色交通,推行綠色出行,廣泛持續開展“文明餐桌”行動,樹立文明用餐新風尚,推動全社會逐步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多項活動如春風化雨,讓“雙碳”理念走進千家萬戶,在承德大地掀起綠色熱潮。
來源:承德日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承德綠色低碳產業蓄勢未來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5-07-31
低碳,打開未來社會的“密碼”之一,關乎生產生活方方面面。近年來,承德深刻認識到節能降碳工作對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意義,在國家“雙碳”戰略的引領下,著力構建全方位的綠色發展新格局,以昂揚的姿態,全力推進各項工作,為城市綠色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四通八達的公交體系為市民綠色出行提供便利
政策引領 繪就節能降碳藍圖
自被列入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以來,承德聚焦落實“雙碳”目標任務,從頂層設計到具體落實,推進“雙碳”工作蹄疾步穩,取得積極進展。
一張藍圖繪到底。2024年,承德印發了《國家碳達峰試點(承德)實施方案》,以推動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領意義的綠色低碳特色項目,為全市節能降碳工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政策引領如同堅實的基石,支撐著全市碳達峰工作的穩步推進,推動頂層設計加速轉化為生動實踐,推動經濟體系、產業體系、能源體系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為城市綠色發展筑牢根基。
按照方案要求,到2030年,承德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安全互濟、清潔低碳、智慧高效、競爭有序的能源網絡基本建成,重點領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基本形成,煤電、鋼鐵和建材等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高,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綠色低碳技術得到推廣應用,綠色生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基本健全,基本建成“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
“自《實施方案》發布以來,承德在林業碳匯生態產品開發、‘風、光、水’清潔能源基地、重點產業‘雙碳’示范項目等方面,啟動了一系列涉及廣泛領域的‘雙碳’工作。” 承德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具體而富有前瞻性的行動,引導地方經濟向綠色低碳循環的發展模式轉變,力求在構筑生態文明的過程中走出具有示范意義的路線圖。”
近年來,承德加快推進釩鈦新材料由原料級向材料級邁進,打造以新工藝新產品為引領的釩鈦新材料主導產業。圖為雙灤區美富淦冶金鍍鋅生產線車間。承德日報記者 陳相旭攝
能源轉型 新能源項目加速崛起
不久前,在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上,承德承豐氫能智能裝備(河北)有限公司推出的全國首發光敏半導體制氫解決方案,在新能源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該方案平均光氫轉化率超過19%,平均電氫轉化率超過90%,制備1千克綠氫僅需3.8千瓦時綠電,制氫綜合成本低于20元/千克,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這一創新成果不僅為氫能產業開辟了全新路徑,更有望解決長期困擾清潔能源發展的綠電消納難題,為能源轉型注入強大動力。
能源是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能源領域是主戰場。近年來,承德加速建設新型能源強市,以全域清潔能源資源規劃為統領,開發建設集中式風光電項目,加快建設抽水蓄能電站集群,打造“風、光、水”3個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推動清潔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持續壯大,構建京津冀清潔能源電力供應基地、國家級儲能示范基地、京北綠電綜合應用基地和北方清潔能源裝備制造基地。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使承德市的電力結構加速轉變。目前,全市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達2397萬千瓦,今年上半年發電量174億度,清潔能源占電力總裝機和總發電量比重達93%和82.4%。
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承德還積極推動清潔能源項目的落地實施。近幾年,全市陸續建成“6站3通道”清潔能源電力輸送網絡,全市風光綠電送出能力約1800萬千瓦。去年,承德市推動49個風光電項目實現并網,新增清潔能源并網裝機858.8萬千瓦,增量全省最高。今年,承德將持續推進2023年和2024年獲批的30余個總規模約440萬千瓦風光電項目,力爭年內新增風光裝機140萬千瓦。同時,將重點推進承德東(寬城)至灤縣雙回500千伏線路工程年內投運,隆化500千伏輸變電工程、豐寧特高壓開關站項目開工建設,綠電送出能力達到2400萬千瓦……這些項目的落地,將進一步推動承德市能源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產業升級 傳統行業綠色化轉型
“智能化控制大屏實時跳動著各項數據,封閉式原料輸送廊道有序運轉,機器的轟鳴聲此起彼伏……”在寬城兆豐鋼鐵集團球團生產基地,一片熱鬧繁忙的景象展現在眼前。工人們井然有序地忙碌著,每一道工序都操作得有條不紊,力求高效高質完成每一項任務。
高品質球團是具有優良冶金性能的球型含鐵原料,寬城兆豐鋼鐵集團球團生產基地采用先進的帶式焙燒生產球團工藝,其自主研發的智能化控制系統與低碳冶煉技術,在多項核心指標上樹立行業標桿——與傳統燒結礦生產方式相比,堿性球團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上分別大幅降低70%、90%和80%。“項目生產線的各項技術指標、環保參數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預計全部投產后,每噸產品可節約80—200元的原料成本,標準煤消耗減少近三分之二,真正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集團負責人表示。
這是承德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推動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承德勇當“碳路先鋒”,搶抓發展機遇,積極改變能耗方式,通過持續性創新,大力推動產業環保升級,越來越多的綠色項目在承德落地,書寫了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答卷。
中纖新材料科技(承德)有限公司,就是通過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一個典型范例。該公司的“玄武巖拉絲”項目和河北投實晶鎧科技有限公司的“綠電造綠鉆” 項目,將新能源與新材料跨鏈融合,前者利用綠電將玄武巖加工成比頭發絲還細的玄武巖纖維,后者通過清潔電力驅動微波等離子體化學氣相沉積,實現金剛石的低碳化生產,展示了承德在清潔能源應用上的多元探索與創新。
承德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打造首都的清潔能源電力供應基地。圖為豐寧新隆魚兒山250兆瓦風光儲氫一體化項目。承德日報記者 李國強攝
全領域節能 多維度提升能效水平
在灤平紅旗鎮的金順通建材制造有限公司,以尾礦砂為主要原材料的各類人行步道磚、路面磚、仿石仿古磚整齊碼放在工廠院內。車間內,工人們熟練操作機器,經過特殊混合攪拌工序,將尾礦砂與其他添加劑按精確比例混合后,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通過成型設備壓制成各種規格的建筑板材、磚塊等產品。據了解,金順通建材制造有限公司充分依托灤平縣豐富的礦山廢石和尾礦資源,采用先進生產工藝,將尾礦砂“變廢為寶”。該公司每年消耗尾礦砂40-50萬噸,可生產100萬平方米的產品。這些產品質量優良,具有環保、節能等優勢,主要銷往京津冀地區,有效降低了環境污染,提升了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灤平縣將尾礦資源變廢為寶,實現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和諧共生,達成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局面。一直以來,承德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在工業、建筑固廢、農業固廢以及生活垃圾分類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構建起節能降碳與產業升級協同共進的新格局。
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是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促進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關鍵舉措和必由之路。近年來,承德力爭通過優化建筑節能降碳設計、提升綠色建筑比例、推廣超低能耗建筑等手段,有效提高建筑領域能源利用效率、打造綠色人居環境,取得了較好成效。目前,全市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按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新建居住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
交通運輸是碳排放的重要領域之一,承德市積極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體系,統籌推進交通運輸領域節能降碳。在城市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充電設施、活躍出行的新能源汽車、節能高效的公交車……彰顯出承德市在推動綠色出行方面的積極成效。承德市在持續優化城市公交線網和站點布局的同時,推進綠道綠廊步行系統和自行車專用道建設,引導公眾乘坐公交、步行、騎自行車等綠色出行,降低機動車出行比例。
在實現生態價值方面,承德市多措并舉鞏固提升森林固碳產品,全面做好森林固碳量開發儲備,加大森林固碳生態產品開發并積極參加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持續叫響承德碳匯品牌。塞罕壩機械林場完成CCER市場重啟后的省內首筆交易,出售碳匯產品1.9萬噸、金額100.7萬元。在省內率先開展“降碳產品+會議和辦公場所碳中和”,截至2024年,累計完成降碳產品交易6496萬元,居全省首位。承德市深入探索生態補償、降碳產品、排污權交易等模式,累計交易額突破1億元。
理念先行 筑牢節能降碳思想根基
節能降碳工作不僅需要政策和技術的支持,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理念認同。
承德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全面融入到市民日常生活中去。大力推動綠色消費,積極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宣傳節能降碳理念,組織多樣化的綠色低碳生活行動,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
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商場創建行動,發展綠色交通,推行綠色出行,廣泛持續開展“文明餐桌”行動,樹立文明用餐新風尚,推動全社會逐步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多項活動如春風化雨,讓“雙碳”理念走進千家萬戶,在承德大地掀起綠色熱潮。
來源:承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