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記者馮玉婧)10月8日是2022年第二個世界候鳥日。今年世界候鳥日活動的主題為“熄燈,讓候鳥安全回家”,重點關注光污染對候鳥的影響。
世界候鳥日為每年5月和10月的第二個周六,相關活動旨在加強公眾對于保護候鳥及其棲息地的認識。
鳥類遷徙是一個自然奇跡。候鳥會飛行成百上千公里,以尋找覓食和繁殖的最佳生態條件和棲息地。然而,光污染卻對候鳥遷徙構成重大威脅。
何為光污染據國際黑暗天空協會的解釋,光污染是工業文明的副產物,其來源包括建筑內外部照明、廣告、工廠、路燈等。不當或過度使用人造光,即光污染,會對人類、野生動物及氣候造成嚴重環境后果。
2016年在美國《科學進展》雜志上發布的“人造夜空亮度世界地圖集”顯示,世界上80%的人口生活在光污染的天空下,在美國和歐洲這一比例甚至高達99%。
據世界候鳥日活動官網介紹,人造光在全球范圍內每年至少增加2%,而光污染可能導致候鳥在夜間飛行時迷失方向、與建筑物相撞,擾亂它們的生物鐘或干擾它們進行長途遷徙的能力。
美國康奈爾鳥類學實驗室2019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遷徙鳥類飛過城市上空時,容易被高樓大廈燈光吸引,失去方向感,撞上高樓,造成傷亡。
世界候鳥日活動官網顯示,為避免候鳥受光污染影響,全球越來越多城市已采取行動,例如在春季和秋季候鳥遷移階段調暗建筑物燈光。由于候鳥遷徙常跨越國界,有關各方正在研究如何在多邊環境協定框架下更好地采取全球行動,以幫助候鳥安全遷徙。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