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路上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圍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全面回答了我國經濟發展怎么看、怎么干的重大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近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該書摘選了習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七年三月十二日期間的講話、報告、指示等一百二十多篇重要文獻,分十個專題,共計四百九十四段論述。其中許多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該書第八篇重點闡述“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部分精彩論述如下: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京津冀發展合作走到今天這樣的程度,光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已經不行了,光靠簡單的來回相互走動已經不靈了,光靠孤立地簽訂幾個協議已經不足了。來回走動一次,吃一次飯,過去還要喝一次酒,簽一個協議,搞一個儀式,然后各干各的,這種淺層次的合作甚至是形式大于內容的合作,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必須進行頂層設計,用頂層設計指導、引領、推動合作。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行政區劃并不必然就是區域合作和協同發展的障礙和壁壘。行政區劃本身也是一種重要資源,用得好就是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更大優勢,用不好也可能成為掣肘。這就需要大家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由過去的都要求對方為自己做什么,變成大家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為了有利于工作協調和推進,要充分發揮北京市牽頭的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發展協調機制的作用,國務院要加強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指導。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產業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從北京、天津、河北現有經濟結構看,如果各自封閉調整只會是小循環,加重分布不均衡問題,但若能搞好大挪移,做到互通有無、有效互補,對三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現在,中央給大家解除了一個緊箍咒,就是不要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不拿這個作為唯一考核標準,不要怕因為某些產業不留在北京會影響政績,政績最后看綜合指標,看總體要求的實現程度。產業規劃要對接,你們已經在曬各家的圖紙了,這很好,互相保密、惡性競爭沒有必要,同構性、同質化發展不行,能差別化就要差別化。北京不宜發展的產業要明晰化,不要再繼續發展了,在這方面要痛下決心、壯士斷腕。如果三地在產業發展上各干各的,那協同發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要在更高層面整合京津冀產業發展,合理安排三地產業分工特別是制造業分工,著力理順京津冀產業發展鏈條,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聯動機制。可以考慮,把北京現有高端制造業的制造環節、其他制造業的整個產業鏈轉移到天津、河北,把北京的部分產業發展功能疏解到天津、河北。北京則集中資源把創新的事業做大做強,創新成果到天津、河北實現孵化和轉化。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要把交通一體化作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領域,通盤考慮、統籌規劃、共同推進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格局優化,科學規劃并建設現代化、智能化的交通網絡體系,加快構建三地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和保障條件。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中央決定,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這三大戰略的共同特點,是跨越行政區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希望大家統一思想、貫徹落實,爭取明年有個良好開局。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東中西部地區都有很好的發展機遇,特別是西部一些地區,過去是邊緣地區,而一旦同周邊國家實現了互聯互通,就會成為輻射中心,發展機遇很大。今后,區域政策的一個要點是統一國內大市場,這既是區域政策要解決的問題,也是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要通過改革創新打破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2月9日)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2月10日),《人民日報》2015年2月11日
——在河北省安新縣進行實地考察、主持召開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座談會時的講話(2017年2月23日),《人民日報》2017年4月2日
——在河北省安新縣進行實地考察、主持召開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座談會時的講話(2017年2月23日),《人民日報》2017年4月2日
推薦閱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學習路上習近平:用頂層設計指導引領推動京津冀發展合作
來源: 時間:2017-07-03
【學習路上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圍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全面回答了我國經濟發展怎么看、怎么干的重大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近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該書摘選了習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七年三月十二日期間的講話、報告、指示等一百二十多篇重要文獻,分十個專題,共計四百九十四段論述。其中許多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該書第八篇重點闡述“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部分精彩論述如下: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京津冀發展合作走到今天這樣的程度,光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已經不行了,光靠簡單的來回相互走動已經不靈了,光靠孤立地簽訂幾個協議已經不足了。來回走動一次,吃一次飯,過去還要喝一次酒,簽一個協議,搞一個儀式,然后各干各的,這種淺層次的合作甚至是形式大于內容的合作,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必須進行頂層設計,用頂層設計指導、引領、推動合作。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行政區劃并不必然就是區域合作和協同發展的障礙和壁壘。行政區劃本身也是一種重要資源,用得好就是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更大優勢,用不好也可能成為掣肘。這就需要大家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由過去的都要求對方為自己做什么,變成大家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為了有利于工作協調和推進,要充分發揮北京市牽頭的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發展協調機制的作用,國務院要加強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指導。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產業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從北京、天津、河北現有經濟結構看,如果各自封閉調整只會是小循環,加重分布不均衡問題,但若能搞好大挪移,做到互通有無、有效互補,對三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現在,中央給大家解除了一個緊箍咒,就是不要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不拿這個作為唯一考核標準,不要怕因為某些產業不留在北京會影響政績,政績最后看綜合指標,看總體要求的實現程度。產業規劃要對接,你們已經在曬各家的圖紙了,這很好,互相保密、惡性競爭沒有必要,同構性、同質化發展不行,能差別化就要差別化。北京不宜發展的產業要明晰化,不要再繼續發展了,在這方面要痛下決心、壯士斷腕。如果三地在產業發展上各干各的,那協同發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要在更高層面整合京津冀產業發展,合理安排三地產業分工特別是制造業分工,著力理順京津冀產業發展鏈條,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聯動機制。可以考慮,把北京現有高端制造業的制造環節、其他制造業的整個產業鏈轉移到天津、河北,把北京的部分產業發展功能疏解到天津、河北。北京則集中資源把創新的事業做大做強,創新成果到天津、河北實現孵化和轉化。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要把交通一體化作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領域,通盤考慮、統籌規劃、共同推進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格局優化,科學規劃并建設現代化、智能化的交通網絡體系,加快構建三地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和保障條件。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中央決定,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這三大戰略的共同特點,是跨越行政區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希望大家統一思想、貫徹落實,爭取明年有個良好開局。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東中西部地區都有很好的發展機遇,特別是西部一些地區,過去是邊緣地區,而一旦同周邊國家實現了互聯互通,就會成為輻射中心,發展機遇很大。今后,區域政策的一個要點是統一國內大市場,這既是區域政策要解決的問題,也是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要通過改革創新打破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2月9日)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2月10日),《人民日報》2015年2月11日
——在河北省安新縣進行實地考察、主持召開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座談會時的講話(2017年2月23日),《人民日報》2017年4月2日
——在河北省安新縣進行實地考察、主持召開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座談會時的講話(2017年2月23日),《人民日報》2017年4月2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