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中國新聞史學會傳媒經濟與管理研究委員會主辦,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楚天都市報共同承辦的2017中國傳媒經濟高峰論壇在漢舉行。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教授表示,我國互聯網發展已進入“下半場”,有潛力的新項目很多,真正有市場前景的好項目卻難以分辨,站在“風口”的傳統媒體普遍面臨“選擇焦慮”。
VR技術未來或將取代微信
加拿大著名媒介理論家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是人的感覺能力的延伸或擴展”。
喻國明指出,縱觀整個人類文明史的發展,過去99%的時間都是用于解決物質短缺的問題,但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社會核心價值逐步從“以物為本”向“以人為本”轉變?;ヂ摼W的發展沿襲了上述模式,已經從最初的跑馬圈地式的“規模經濟”上半場,向分眾化、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范圍經濟”轉變。
喻國明說,電影3D技術在十幾年前曾炒得火熱,如今在電影市場只占很小的份額,原因就是該技術僅增強了人的感知,并沒有帶來感知的功能性改變。直播平臺和VR(虛擬現實)技術不一樣,它們帶來了人視覺的分享、人與現實或虛擬環境的互動,延伸了人的感知功能。未來,能取代微信的革命性產品,或將從VR技術中產生。
傳統媒體要做科技創新弄潮兒
“先有傳播科技的創新發展,繼而才會催生新的傳播服務內容?!鄙虾4髮W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吳信訓坦言,現在,大家都在談媒體融合,但觀察其進程,你會發現一重要現象,即引領潮流的始終不是傳統媒體,而是計算機公司、互聯網公司等非媒體公司。
吳信訓表示,在媒體融合進程中,傳統媒體的所謂“創新”,始終是被動的、跟蹤的、模仿的,不在創新的“潮頭”。然而,今日頭條等新興媒體公司不同,他們有超過半數的員工負責技術開發和后臺運營。
在美國,《華盛頓郵報》變身科技公司,原創開發了諸多新媒體軟件如寫稿機器人、催稿機器人、數據分析機器人等,2006年還被評為“美國十大科技創新公司”。
吳信訓認為,傳統媒體要在互聯網時代實現彎道超車,必須利用好采編資源、品牌影響力、專業人才等固有優勢,在科技創新上解放思想、狠下功夫。
融媒體合作為“沉沒資源”找到出口
今日頭條高級公關總監楊繼斌認為,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走的是差異化發展路線,傳統媒體擅長“大顆粒度”新聞傳播,而新媒體深耕“小顆粒度”新聞。
“大顆粒度”新聞,即新聞信息較為宏觀,報道對象是萬人以上的受眾;而“小顆粒度”新聞,可能只是一個小區、一棟居民樓的停水、停電信息,受眾可能只有幾十人。
楊繼斌表示,正因為報紙等傳統媒體版面容量有限,導致大量碎片化的有效信息無法成為“新聞報道”,這些碎片化的信息淪為“沉沒資源”。而融媒體合作,則為“沉沒資源”找到了有效出口,甚至能促進新聞報道與廣告的有機整合傳播,
“直播技術同樣能為傳統媒體拓展新的藍海?!蔽錆h斗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王巖說,信息傳播技術正在從“結果傳播”向“過程傳播”發展。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主要是“結果傳播”,但現在90后、00后群體,對新聞產品的參與、互動需求日益突出。
(湖北日報訊 記者 劉天縱 實習生 何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互聯網發展“下半場”面臨選擇焦慮 傳統媒體如何彎道超車引關注
來源: 時間:2017-07-04
昨日,由中國新聞史學會傳媒經濟與管理研究委員會主辦,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楚天都市報共同承辦的2017中國傳媒經濟高峰論壇在漢舉行。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教授表示,我國互聯網發展已進入“下半場”,有潛力的新項目很多,真正有市場前景的好項目卻難以分辨,站在“風口”的傳統媒體普遍面臨“選擇焦慮”。
VR技術未來或將取代微信
加拿大著名媒介理論家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是人的感覺能力的延伸或擴展”。
喻國明指出,縱觀整個人類文明史的發展,過去99%的時間都是用于解決物質短缺的問題,但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社會核心價值逐步從“以物為本”向“以人為本”轉變。互聯網的發展沿襲了上述模式,已經從最初的跑馬圈地式的“規模經濟”上半場,向分眾化、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范圍經濟”轉變。
喻國明說,電影3D技術在十幾年前曾炒得火熱,如今在電影市場只占很小的份額,原因就是該技術僅增強了人的感知,并沒有帶來感知的功能性改變。直播平臺和VR(虛擬現實)技術不一樣,它們帶來了人視覺的分享、人與現實或虛擬環境的互動,延伸了人的感知功能。未來,能取代微信的革命性產品,或將從VR技術中產生。
傳統媒體要做科技創新弄潮兒
“先有傳播科技的創新發展,繼而才會催生新的傳播服務內容?!鄙虾4髮W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吳信訓坦言,現在,大家都在談媒體融合,但觀察其進程,你會發現一重要現象,即引領潮流的始終不是傳統媒體,而是計算機公司、互聯網公司等非媒體公司。
吳信訓表示,在媒體融合進程中,傳統媒體的所謂“創新”,始終是被動的、跟蹤的、模仿的,不在創新的“潮頭”。然而,今日頭條等新興媒體公司不同,他們有超過半數的員工負責技術開發和后臺運營。
在美國,《華盛頓郵報》變身科技公司,原創開發了諸多新媒體軟件如寫稿機器人、催稿機器人、數據分析機器人等,2006年還被評為“美國十大科技創新公司”。
吳信訓認為,傳統媒體要在互聯網時代實現彎道超車,必須利用好采編資源、品牌影響力、專業人才等固有優勢,在科技創新上解放思想、狠下功夫。
融媒體合作為“沉沒資源”找到出口
今日頭條高級公關總監楊繼斌認為,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走的是差異化發展路線,傳統媒體擅長“大顆粒度”新聞傳播,而新媒體深耕“小顆粒度”新聞。
“大顆粒度”新聞,即新聞信息較為宏觀,報道對象是萬人以上的受眾;而“小顆粒度”新聞,可能只是一個小區、一棟居民樓的停水、停電信息,受眾可能只有幾十人。
楊繼斌表示,正因為報紙等傳統媒體版面容量有限,導致大量碎片化的有效信息無法成為“新聞報道”,這些碎片化的信息淪為“沉沒資源”。而融媒體合作,則為“沉沒資源”找到了有效出口,甚至能促進新聞報道與廣告的有機整合傳播,
“直播技術同樣能為傳統媒體拓展新的藍海?!蔽錆h斗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王巖說,信息傳播技術正在從“結果傳播”向“過程傳播”發展。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主要是“結果傳播”,但現在90后、00后群體,對新聞產品的參與、互動需求日益突出。
(湖北日報訊 記者 劉天縱 實習生 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