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熱下的堅守
最初,肯定是出于無奈,也許是因為責任,也許是因為生計,我們,別無選擇。
于是,我們需要自己去承受熔爐前千度熱浪的擁抱;去適應冷庫內外冰與火的瞬間轉變;去蒸籠般大棚內修剪掛果的枝葉;去熱浪洶涌的街頭獵取新聞畫面;為了防患于未然,在烈日下去重復一個個單調的動作來進行操練……
要知道,即便是一種喜愛的樂趣,重復久了,也便食之無味,何況還是在高溫炙烤之下。
而我們,于繁重的工作之中,于意志的磨練中,苦盡甘來,最終竟能品出幾絲甜味。
當果實在陽光下日漸豐腴;當鐵水凝固成期待的成品;當美味的佳肴于烈焰中誕生,給人們帶去舌尖上的享受;當冰與水,以或固體或液體的形式,為需要的地方送去清涼。
或者,僅是把工資自豪地交到家人手中,存入自己裝著小小夢想的存折的那一刻。
那甜味,便會有力地在心頭漫開。
然后,我們知道,我們品出的這種甜味,還有一個名字叫——幸福。它是艱難的淬煉,也是汗水中的蛻變,更是存貯于心的一種濃烈的美好愿景。
然后,因為這個名字,我們學會了堅守,學會了在炙熱下肆意地流汗,也肆意地生活。
如火的驕陽、炙熱的空氣、暴曬的馬路、悶熱的廠房……酷暑之下,總有勞動者在默默的堅守崗位。他們頭頂烈日、揮灑汗水,為株洲城市發展和建設默默奉獻,為市民的生活和安危時刻守護。近日,記者深入一線,親身感受這群高溫下的人群工作和訓練的過程,體驗他們的辛勞,記錄下這平凡而動容的畫面。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9:10
地點: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溫度:室外溫度33℃,爐內高溫超過1000℃
上午九點,夏日清晨的涼爽已完全散去。鐵建重工集團的熔爐工人走上崗位,開始了一天的把薪助火工作。在1000℃以上高溫的熔爐旁工作,已接近人體所能承受的極限。“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就很容易中暑,我工作時間大概要消耗4至5升水。”一名工人告訴記者。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11:00
地點:株洲天元區公安消防大隊訓練場
溫度:室外溫度37℃
持續高溫,火警險情大增。為滿足高溫下消防滅火的實戰需要,連日來,消防大隊的官兵們頭頂烈日,進行著體能、技能上的高強度訓練。一套戰斗服加上戰靴、腰帶、頭盔、空氣呼吸器等,穿在身上少說也有20多公斤重,訓練時還要拿著水帶、水槍等消防器械,消防員們經常是一次訓練下來,就跟從水里撈出來一樣。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14:20
地點:希爾頓商業廣場附近
溫度:室外溫度38℃
深入一線才能抓到“活魚”。下午兩點,株洲日報社的攝影記者們頂著烈日奔走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用鏡頭記錄著勞動者的辛勞。剛剛拍完一組畫面,又要趕赴下一個現場。汗水不僅濕透了衣衫,一天下來,長時間被手握著的相機表面,都有一層薄薄的鹽漬。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15:10
地點:株洲市武警支隊教導隊
溫度:室外溫度37℃,地面溫度42℃
酷暑高溫算什么砥礪血性的訓練又開始了。下午三點,市武警支隊教導隊官兵們全副武裝,在炎炎夏日下苦練精兵,向“夏練三伏”要成效。年輕的戰士們揮灑的是汗水和青春,保衛的是城市的平安。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15:05
地點:株洲蘆淞區某制冰廠
溫度:冰庫內溫度-15℃,庫外溫度37℃
持續高溫天氣,讓制冰廠“火”了起來。每天制冰廠的工人們,都要經歷數十次的冰火轉換,在驟冷驟熱中24小時不停作業。冰塊銷售旺季就是這幾個月,要掙出一年的錢就必須加班加點。冰塊需求最多的客戶,是海鮮蔬果批發市場和工廠醫院。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15:30
地點:株洲天元區長江北路
溫度:室外溫度38℃,地面溫度42℃
下午三點半,長江北路上熱浪滾滾,多站一會汗水就止不住往下流。在街道邊的人行道上,兩位師傅已經工作了一個多小時,修補道路,汗水將厚厚的工作服浸透,他們說:“夏天道路維修的效果好,現在辛苦一點,沒什么。”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16:00
地點:河東株洲大橋附近
溫度:室外溫度37℃
在道路電纜施工現場,火熱的陽光下,張師傅他們正忙著把一根根鐵樁打入深入中,他們已經忙碌了快3個小時,分成幾個人一組,一個人實在熱得受不了了,就喝點水休息幾分鐘,換另一個繼續揮動大錘。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11:45
地點:株洲天元區某飯店廚房內
溫度:室外溫度36.5℃,廚房內溫度超50℃
熱油、煙火、爐灶,酷暑的廚房儼然變成了一座“大火爐”,蒸炒的不僅僅是一道道菜式,更是掌勺的廚師。每天飯點的高峰期,幾位廚師猛灌幾口涼茶就會一齊上陣,在這個“大火爐”里燒出十幾桌美味的菜肴。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13:30
地點:悠移莊園的蔬菜基地
溫度:室外溫度38℃,大棚內55℃
三伏天,不少市民前往農家休閑納涼,享受著娛樂和空調。“再這么熱下去,地里的菜可怎么辦”僅僅幾百米外的蔬菜大棚里,對于在勞作的菜農來說,就著帶點鹽的涼白開,再喝點人丹藿香正氣水,他們和棚內的蔬菜一道迎來了最難熬的一段時間,查看長勢,澆水,搶種搶收……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19:05
地點:株洲黃河北路某單位門前
溫度:室外溫度35℃
下午七點,陽光褪去,但氣溫并未大幅度降低。兩位送水工,從早上八點開始,便忙得不歇氣,就在準備吃晚飯的時候,又接到要送水的電話。“天太熱了,大家都等得急,我們送水越快客人越滿意。”一天內,他們共送出了137桶水。
【評論】太陽很“毒”,你們很美!
連日來,株洲市持續高溫,最高氣溫已達38攝氏度,戶外滾滾熱浪令人眩暈,稍微一動就汗流浹背。然而,有這樣一群人,工作崗位決定了他們要與酷暑和高溫相伴。烈日,曬黑了他們的肌膚;高溫,考驗著他們的意志。在烈日和高溫面前,他們默默堅守,時刻守護。
他們,或是時刻準備出發的消防隊員、或是練兵不止的軍人、或是晝夜巡查搶修的師傅、或是奮戰在高爐和設備前的產業工人、或是送水工,快遞員,廚師,城市的美容師……他們忍受著高溫的“烤”驗,汗水浸透衣衫,在各自的崗位上,以一份執著和敬業,做著看似平凡但卻不簡單的付出。
城市發展,關乎你我,他們的堅守,只為讓大家享受到生活的便利;城市秩序,關乎你我,他們的堅守,只為讓大家享受到生活的安寧。他們揮汗如雨,卻把清涼留給了別人;他們一身污漬,卻把美好留給了大家。想想這些高溫下的勞動者所付出的辛勞和汗水,就不由得讓人肅然起敬。
太陽很“毒”,你們很美!我們記錄到的只是片刻的身影,他們的付出遠遠不止于此。每一個在高溫下揮汗如雨的勞動者,都值得我們真誠地道一聲謝謝,說一聲“辛苦了!” (株洲日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太陽很“毒”你們很美!致敬株洲酷暑中揮汗的身影
來源: 時間:2017-07-28
炙熱下的堅守
最初,肯定是出于無奈,也許是因為責任,也許是因為生計,我們,別無選擇。
于是,我們需要自己去承受熔爐前千度熱浪的擁抱;去適應冷庫內外冰與火的瞬間轉變;去蒸籠般大棚內修剪掛果的枝葉;去熱浪洶涌的街頭獵取新聞畫面;為了防患于未然,在烈日下去重復一個個單調的動作來進行操練……
要知道,即便是一種喜愛的樂趣,重復久了,也便食之無味,何況還是在高溫炙烤之下。
而我們,于繁重的工作之中,于意志的磨練中,苦盡甘來,最終竟能品出幾絲甜味。
當果實在陽光下日漸豐腴;當鐵水凝固成期待的成品;當美味的佳肴于烈焰中誕生,給人們帶去舌尖上的享受;當冰與水,以或固體或液體的形式,為需要的地方送去清涼。
或者,僅是把工資自豪地交到家人手中,存入自己裝著小小夢想的存折的那一刻。
那甜味,便會有力地在心頭漫開。
然后,我們知道,我們品出的這種甜味,還有一個名字叫——幸福。它是艱難的淬煉,也是汗水中的蛻變,更是存貯于心的一種濃烈的美好愿景。
然后,因為這個名字,我們學會了堅守,學會了在炙熱下肆意地流汗,也肆意地生活。
如火的驕陽、炙熱的空氣、暴曬的馬路、悶熱的廠房……酷暑之下,總有勞動者在默默的堅守崗位。他們頭頂烈日、揮灑汗水,為株洲城市發展和建設默默奉獻,為市民的生活和安危時刻守護。近日,記者深入一線,親身感受這群高溫下的人群工作和訓練的過程,體驗他們的辛勞,記錄下這平凡而動容的畫面。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9:10
地點: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溫度:室外溫度33℃,爐內高溫超過1000℃
上午九點,夏日清晨的涼爽已完全散去。鐵建重工集團的熔爐工人走上崗位,開始了一天的把薪助火工作。在1000℃以上高溫的熔爐旁工作,已接近人體所能承受的極限。“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就很容易中暑,我工作時間大概要消耗4至5升水。”一名工人告訴記者。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11:00
地點:株洲天元區公安消防大隊訓練場
溫度:室外溫度37℃
持續高溫,火警險情大增。為滿足高溫下消防滅火的實戰需要,連日來,消防大隊的官兵們頭頂烈日,進行著體能、技能上的高強度訓練。一套戰斗服加上戰靴、腰帶、頭盔、空氣呼吸器等,穿在身上少說也有20多公斤重,訓練時還要拿著水帶、水槍等消防器械,消防員們經常是一次訓練下來,就跟從水里撈出來一樣。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14:20
地點:希爾頓商業廣場附近
溫度:室外溫度38℃
深入一線才能抓到“活魚”。下午兩點,株洲日報社的攝影記者們頂著烈日奔走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用鏡頭記錄著勞動者的辛勞。剛剛拍完一組畫面,又要趕赴下一個現場。汗水不僅濕透了衣衫,一天下來,長時間被手握著的相機表面,都有一層薄薄的鹽漬。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15:10
地點:株洲市武警支隊教導隊
溫度:室外溫度37℃,地面溫度42℃
酷暑高溫算什么砥礪血性的訓練又開始了。下午三點,市武警支隊教導隊官兵們全副武裝,在炎炎夏日下苦練精兵,向“夏練三伏”要成效。年輕的戰士們揮灑的是汗水和青春,保衛的是城市的平安。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15:05
地點:株洲蘆淞區某制冰廠
溫度:冰庫內溫度-15℃,庫外溫度37℃
持續高溫天氣,讓制冰廠“火”了起來。每天制冰廠的工人們,都要經歷數十次的冰火轉換,在驟冷驟熱中24小時不停作業。冰塊銷售旺季就是這幾個月,要掙出一年的錢就必須加班加點。冰塊需求最多的客戶,是海鮮蔬果批發市場和工廠醫院。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15:30
地點:株洲天元區長江北路
溫度:室外溫度38℃,地面溫度42℃
下午三點半,長江北路上熱浪滾滾,多站一會汗水就止不住往下流。在街道邊的人行道上,兩位師傅已經工作了一個多小時,修補道路,汗水將厚厚的工作服浸透,他們說:“夏天道路維修的效果好,現在辛苦一點,沒什么。”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16:00
地點:河東株洲大橋附近
溫度:室外溫度37℃
在道路電纜施工現場,火熱的陽光下,張師傅他們正忙著把一根根鐵樁打入深入中,他們已經忙碌了快3個小時,分成幾個人一組,一個人實在熱得受不了了,就喝點水休息幾分鐘,換另一個繼續揮動大錘。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11:45
地點:株洲天元區某飯店廚房內
溫度:室外溫度36.5℃,廚房內溫度超50℃
熱油、煙火、爐灶,酷暑的廚房儼然變成了一座“大火爐”,蒸炒的不僅僅是一道道菜式,更是掌勺的廚師。每天飯點的高峰期,幾位廚師猛灌幾口涼茶就會一齊上陣,在這個“大火爐”里燒出十幾桌美味的菜肴。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13:30
地點:悠移莊園的蔬菜基地
溫度:室外溫度38℃,大棚內55℃
三伏天,不少市民前往農家休閑納涼,享受著娛樂和空調。“再這么熱下去,地里的菜可怎么辦”僅僅幾百米外的蔬菜大棚里,對于在勞作的菜農來說,就著帶點鹽的涼白開,再喝點人丹藿香正氣水,他們和棚內的蔬菜一道迎來了最難熬的一段時間,查看長勢,澆水,搶種搶收……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
時間:19:05
地點:株洲黃河北路某單位門前
溫度:室外溫度35℃
下午七點,陽光褪去,但氣溫并未大幅度降低。兩位送水工,從早上八點開始,便忙得不歇氣,就在準備吃晚飯的時候,又接到要送水的電話。“天太熱了,大家都等得急,我們送水越快客人越滿意。”一天內,他們共送出了137桶水。
【評論】太陽很“毒”,你們很美!
連日來,株洲市持續高溫,最高氣溫已達38攝氏度,戶外滾滾熱浪令人眩暈,稍微一動就汗流浹背。然而,有這樣一群人,工作崗位決定了他們要與酷暑和高溫相伴。烈日,曬黑了他們的肌膚;高溫,考驗著他們的意志。在烈日和高溫面前,他們默默堅守,時刻守護。
他們,或是時刻準備出發的消防隊員、或是練兵不止的軍人、或是晝夜巡查搶修的師傅、或是奮戰在高爐和設備前的產業工人、或是送水工,快遞員,廚師,城市的美容師……他們忍受著高溫的“烤”驗,汗水浸透衣衫,在各自的崗位上,以一份執著和敬業,做著看似平凡但卻不簡單的付出。
城市發展,關乎你我,他們的堅守,只為讓大家享受到生活的便利;城市秩序,關乎你我,他們的堅守,只為讓大家享受到生活的安寧。他們揮汗如雨,卻把清涼留給了別人;他們一身污漬,卻把美好留給了大家。想想這些高溫下的勞動者所付出的辛勞和汗水,就不由得讓人肅然起敬。
太陽很“毒”,你們很美!我們記錄到的只是片刻的身影,他們的付出遠遠不止于此。每一個在高溫下揮汗如雨的勞動者,都值得我們真誠地道一聲謝謝,說一聲“辛苦了!” (株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