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問題,心懷坦誠把組織當“娘家人”,方能懸崖勒馬,早日挽救自己;相反,心存僥幸繼續我行我素,對組織充滿戒備,只會在違紀的泥潭越陷越深。
翻閱黨員干部違紀案例的通報,不少嚴重違紀的黨員干部是從“一頓飯”“一張卡”的不好推辭,滑向大肆受賄、任性用權的違法犯罪深淵。對于其中的有些人,黨組織在這一過程中不是沒有給予過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卻被他們以各種自欺欺人的借口拒絕了——
有的心存顧慮,擔心坦白交代會毀掉大好前程、損害聲譽;有的則僥幸之心尚存,以為組織對自己的違紀行為并不完全知曉,能掩蓋就掩蓋、能逃脫就逃脫,跟組織耍心眼、抖機靈;有的有意抗拒,認為組織是小題大做、故意找茬,因此對自身問題遮遮掩掩、避重就輕,對組織陽奉陰違、耍兩面派。更有甚者,一些違紀干部寄希望于和行賄人訂立攻守同盟、對抗組織調查。總而言之,無論何種心態,都是從根本上曲解了黨組織“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愛護本意。
對待黨組織給予的教育挽救機會,擺正心態很重要。如果時刻把組織置于自己的對立面,充滿警惕和敵意,片面地認為黨組織是在針對自己、阻礙自己升遷,進而處處提防,那就看不到嚴管背后的溫度。立足點錯了,就會喪失正確的價值觀,自然不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改正機會。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一個人有了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問題面前諱疾忌醫,拒絕組織的教育挽救。勇于承認錯誤、敢于承擔責任是一種胸懷和擔當。掩飾改變不了錯誤的本質,只能不斷用一個錯誤去掩蓋另一個錯誤。直到水落石出的一天,暴露在陽光下的,那時就不僅是問題本身,可能還要搭上個人前途、家人幸福、組織形象和群眾信任,實在得不償失。黨員干部要端正態度、正視錯誤,用心體會組織的關愛,珍視組織給予的機會,與組織坦誠相待。殊不知,企圖蒙混過關終是欲蓋彌彰,如果一味選擇對抗到底,就真的是無可救藥了。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珍視嚴管背后的溫度
來源: 時間:2017-07-19
正視問題,心懷坦誠把組織當“娘家人”,方能懸崖勒馬,早日挽救自己;相反,心存僥幸繼續我行我素,對組織充滿戒備,只會在違紀的泥潭越陷越深。
翻閱黨員干部違紀案例的通報,不少嚴重違紀的黨員干部是從“一頓飯”“一張卡”的不好推辭,滑向大肆受賄、任性用權的違法犯罪深淵。對于其中的有些人,黨組織在這一過程中不是沒有給予過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卻被他們以各種自欺欺人的借口拒絕了——
有的心存顧慮,擔心坦白交代會毀掉大好前程、損害聲譽;有的則僥幸之心尚存,以為組織對自己的違紀行為并不完全知曉,能掩蓋就掩蓋、能逃脫就逃脫,跟組織耍心眼、抖機靈;有的有意抗拒,認為組織是小題大做、故意找茬,因此對自身問題遮遮掩掩、避重就輕,對組織陽奉陰違、耍兩面派。更有甚者,一些違紀干部寄希望于和行賄人訂立攻守同盟、對抗組織調查。總而言之,無論何種心態,都是從根本上曲解了黨組織“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愛護本意。
對待黨組織給予的教育挽救機會,擺正心態很重要。如果時刻把組織置于自己的對立面,充滿警惕和敵意,片面地認為黨組織是在針對自己、阻礙自己升遷,進而處處提防,那就看不到嚴管背后的溫度。立足點錯了,就會喪失正確的價值觀,自然不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改正機會。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一個人有了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問題面前諱疾忌醫,拒絕組織的教育挽救。勇于承認錯誤、敢于承擔責任是一種胸懷和擔當。掩飾改變不了錯誤的本質,只能不斷用一個錯誤去掩蓋另一個錯誤。直到水落石出的一天,暴露在陽光下的,那時就不僅是問題本身,可能還要搭上個人前途、家人幸福、組織形象和群眾信任,實在得不償失。黨員干部要端正態度、正視錯誤,用心體會組織的關愛,珍視組織給予的機會,與組織坦誠相待。殊不知,企圖蒙混過關終是欲蓋彌彰,如果一味選擇對抗到底,就真的是無可救藥了。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