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群團工作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群團工作

充分發揮工會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發布日期:2017-06-28 09:47 信息來源: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充分發揮工會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系列解讀(六)

  中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是會員和職工利益的代表。產業工人是工人階級中發揮支撐作用的主體力量,工會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中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回顧我國工運事業在黨領導下走過的波瀾壯闊的歷程,廣大產業工人與工運事業同步伐、共成長,一部輝煌的工會奮斗史,也是產業工人隊伍成長、發展、壯大史。可以說,在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中,工會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工會在黨的領導下,成立勞動補習學校、工人學校,在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同時,著重宣傳馬列主義和革命道理,啟發產業工人的階級覺悟,有力推動了產業工人從自在階級轉變為自為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特別是在新中國建立后17年間,工會實際上主持了全國職工教育日常工作,創辦各級各類職工業余教育組織,大力開展以掃除文盲為中心的業務文化教育和以技術培訓為中心的業余技術學習,極大地提高了產業工人的文化素質、技能水平和國家主人翁意識。改革開放新時期,工會充分發揮“大學校”作用,緊緊圍繞發展工人階級先進性,幫助提高產業工人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技術技能素質,產業工人隊伍不斷壯大,素質全面提高,結構更加優化,面貌煥然一新,先進性不斷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發揮工會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明確指出,工會要在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上出實招、辦實事、敢創新,不斷拓展職工成長成才空間,著力培養造就一大批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的高素質職工。《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實施,為工會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中更好發揮作用明確了要求、提供了機遇。

  《改革方案》提出的5個方面25條改革舉措,涉及產業工人思想引領、技能提升、作用發揮、支撐保障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關系到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和工會等多個部門,許多工作都與工會有關。《改革方案》明確提出,“建立貫徹落實協調機制,由全國總工會牽頭、各相關部門參與,加強對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宏觀指導、政策協調和組織推進,實現產業工人隊伍建設與宏觀政策、產業政策、就業政策、社會政策聯動,打破部門界限,形成整體合力,勇于責任擔當,提高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科學化水平。” 按照《改革方案》要求,全國總工會要切實履行宏觀指導、政策協調、組織推進、督促檢查的職責,發揮好牽頭作用。各地方、各產業工會和基層工會也要在同級黨委領導下,按照統一部署,積極參加貫徹落實協調機制,搞好協調配合,主動開展工作,努力推動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同時,各級工會要立足職能定位,結合工作實際,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團結動員產業工人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建功立業,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

  經濟建設是工會工作主戰場,調動職工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工會工作的中心任務。要圍繞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服務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深入推進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勞動和技能競賽,加強和改進組織協調、示范引領、檢查評估、評比表彰、宣傳推廣等,提高產業工人參與率和受益度;要在產業工人中廣泛開展技術革新、技術協作、小發明小創造等職工技術創新活動,開展先進操作法總結、命名和推廣,發揮職工創新工作室、勞模創新工作室的示范帶動作用;要深入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整合工會職工技能培訓資源,發揮工會職工教育陣地優勢,發展職工在線教育和網上練兵,加強和改進“職工書屋”建設,引導產業工人提高技術技能素質,培育更多“大國工匠”;要發揮工會民間外交優勢,加強產業工人技能國際交流與合作,組織產業工人積極參與參加國際性的產業工人技能交流活動,服務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

  二是引導產業工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匯聚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

  工會肩負著引領廣大職工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責任。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各項工作中,改進和創新工作方式,從產業工人的實際出發,通過務實管用的載體,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教育引導廣大產業工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成為黨執政的堅實依靠力量、強大支持力量、深厚社會基礎;要以職業道德為重點,在廣大產業工人中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發揮勞模、道德模范、“最美職工”等先進人物的示范帶動作用,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的職工文化;要在產業工人中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深化“中國夢·勞動美”主題教育實踐,豐富內容、強化實踐,抓好重大節日、重要時點主題活動;要加強工會網上輿論陣地和網宣隊伍建設,對模糊認識進行引導,對錯誤言論進行駁斥,亮出工會旗幟,發出工會聲音,表明工會立場,在產業工人隊伍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三是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滿腔熱情地做好聯系服務產業工人工作。

  密切聯系群眾是群團組織建設的永恒主題。要建立健全聯系產業工人的長效機制,推動下基層活動常態化、制度化,教育廣大工會干部養成深入一線產業工人的習慣和自覺,爭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忠實踐行者、黨的群眾路線的堅定執行者、黨的群眾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構建覆蓋廣泛、快捷有效的服務職工工作體系,為基層工會和產業工人提供項目式、訂單式服務,明確服務對象、服務項目、服務流程、服務標準,提高服務工作精準、精細度和項目運作制度化、規范化水平;要大力推進“互聯網+”工會普惠性服務,加大對困難產業工人解困脫困工作力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要把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一線產業工人特別是農民工身上,深入推進農民工入會和服務雙提升工作,最大限度把廣大農民工吸收到工會組織中來,提高服務農民工工作實效,多為他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

  四是旗幟鮮明維護產業工人合法權益,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產業工人。

  工會要贏得廣大產業工人的信賴和支持,必須做好維護產業工人切身利益工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堅持把工會維權工作納入黨政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高度關注和深入調研鋼鐵煤炭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企業兼并重組和處置“僵尸企業”中產業工人權益問題,著力解決就業培訓、勞動報酬、社會保障、安全生產等產業工人普遍關心的問題,擴大產業工人對改革的獲得感;要推動企業落實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廠務公開、業務公開,堅持企業在重大決策上聽取產業工人意見,涉及產業工人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必須經過職代會審議,堅持和完善職工董事制度、職工監事制度,鼓勵產業工人代表有序參與公司治理;要加大參與立法和制定政策的力度,推動完善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政府與工會聯席(聯系)會議制度,依法代表產業工人與企業普遍開展集體協商特別是行業工資集體協商,加強調查研究,把產業工人隊伍狀況搞清楚,在參與各項改革中充分反映產業工人利益訴求,努力從源頭上保障產業工人的利益。(龔惠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群團工作

 

充分發揮工會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系列解讀(六)

  中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是會員和職工利益的代表。產業工人是工人階級中發揮支撐作用的主體力量,工會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中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回顧我國工運事業在黨領導下走過的波瀾壯闊的歷程,廣大產業工人與工運事業同步伐、共成長,一部輝煌的工會奮斗史,也是產業工人隊伍成長、發展、壯大史。可以說,在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中,工會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工會在黨的領導下,成立勞動補習學校、工人學校,在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同時,著重宣傳馬列主義和革命道理,啟發產業工人的階級覺悟,有力推動了產業工人從自在階級轉變為自為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特別是在新中國建立后17年間,工會實際上主持了全國職工教育日常工作,創辦各級各類職工業余教育組織,大力開展以掃除文盲為中心的業務文化教育和以技術培訓為中心的業余技術學習,極大地提高了產業工人的文化素質、技能水平和國家主人翁意識。改革開放新時期,工會充分發揮“大學校”作用,緊緊圍繞發展工人階級先進性,幫助提高產業工人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技術技能素質,產業工人隊伍不斷壯大,素質全面提高,結構更加優化,面貌煥然一新,先進性不斷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發揮工會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明確指出,工會要在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上出實招、辦實事、敢創新,不斷拓展職工成長成才空間,著力培養造就一大批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的高素質職工。《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實施,為工會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中更好發揮作用明確了要求、提供了機遇。

  《改革方案》提出的5個方面25條改革舉措,涉及產業工人思想引領、技能提升、作用發揮、支撐保障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關系到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和工會等多個部門,許多工作都與工會有關。《改革方案》明確提出,“建立貫徹落實協調機制,由全國總工會牽頭、各相關部門參與,加強對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宏觀指導、政策協調和組織推進,實現產業工人隊伍建設與宏觀政策、產業政策、就業政策、社會政策聯動,打破部門界限,形成整體合力,勇于責任擔當,提高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科學化水平。” 按照《改革方案》要求,全國總工會要切實履行宏觀指導、政策協調、組織推進、督促檢查的職責,發揮好牽頭作用。各地方、各產業工會和基層工會也要在同級黨委領導下,按照統一部署,積極參加貫徹落實協調機制,搞好協調配合,主動開展工作,努力推動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同時,各級工會要立足職能定位,結合工作實際,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團結動員產業工人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建功立業,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

  經濟建設是工會工作主戰場,調動職工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工會工作的中心任務。要圍繞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服務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深入推進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勞動和技能競賽,加強和改進組織協調、示范引領、檢查評估、評比表彰、宣傳推廣等,提高產業工人參與率和受益度;要在產業工人中廣泛開展技術革新、技術協作、小發明小創造等職工技術創新活動,開展先進操作法總結、命名和推廣,發揮職工創新工作室、勞模創新工作室的示范帶動作用;要深入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整合工會職工技能培訓資源,發揮工會職工教育陣地優勢,發展職工在線教育和網上練兵,加強和改進“職工書屋”建設,引導產業工人提高技術技能素質,培育更多“大國工匠”;要發揮工會民間外交優勢,加強產業工人技能國際交流與合作,組織產業工人積極參與參加國際性的產業工人技能交流活動,服務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

  二是引導產業工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匯聚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

  工會肩負著引領廣大職工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責任。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各項工作中,改進和創新工作方式,從產業工人的實際出發,通過務實管用的載體,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教育引導廣大產業工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成為黨執政的堅實依靠力量、強大支持力量、深厚社會基礎;要以職業道德為重點,在廣大產業工人中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發揮勞模、道德模范、“最美職工”等先進人物的示范帶動作用,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的職工文化;要在產業工人中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深化“中國夢·勞動美”主題教育實踐,豐富內容、強化實踐,抓好重大節日、重要時點主題活動;要加強工會網上輿論陣地和網宣隊伍建設,對模糊認識進行引導,對錯誤言論進行駁斥,亮出工會旗幟,發出工會聲音,表明工會立場,在產業工人隊伍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三是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滿腔熱情地做好聯系服務產業工人工作。

  密切聯系群眾是群團組織建設的永恒主題。要建立健全聯系產業工人的長效機制,推動下基層活動常態化、制度化,教育廣大工會干部養成深入一線產業工人的習慣和自覺,爭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忠實踐行者、黨的群眾路線的堅定執行者、黨的群眾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構建覆蓋廣泛、快捷有效的服務職工工作體系,為基層工會和產業工人提供項目式、訂單式服務,明確服務對象、服務項目、服務流程、服務標準,提高服務工作精準、精細度和項目運作制度化、規范化水平;要大力推進“互聯網+”工會普惠性服務,加大對困難產業工人解困脫困工作力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要把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一線產業工人特別是農民工身上,深入推進農民工入會和服務雙提升工作,最大限度把廣大農民工吸收到工會組織中來,提高服務農民工工作實效,多為他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

  四是旗幟鮮明維護產業工人合法權益,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產業工人。

  工會要贏得廣大產業工人的信賴和支持,必須做好維護產業工人切身利益工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堅持把工會維權工作納入黨政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高度關注和深入調研鋼鐵煤炭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企業兼并重組和處置“僵尸企業”中產業工人權益問題,著力解決就業培訓、勞動報酬、社會保障、安全生產等產業工人普遍關心的問題,擴大產業工人對改革的獲得感;要推動企業落實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廠務公開、業務公開,堅持企業在重大決策上聽取產業工人意見,涉及產業工人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必須經過職代會審議,堅持和完善職工董事制度、職工監事制度,鼓勵產業工人代表有序參與公司治理;要加大參與立法和制定政策的力度,推動完善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政府與工會聯席(聯系)會議制度,依法代表產業工人與企業普遍開展集體協商特別是行業工資集體協商,加強調查研究,把產業工人隊伍狀況搞清楚,在參與各項改革中充分反映產業工人利益訴求,努力從源頭上保障產業工人的利益。(龔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