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落地生根
——廣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綜述之一
爭創“星級文明戶”、創建文明村鎮、培育鄉賢文化……在八桂大地,一項項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讓文明之花在鄉間競相綻放。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價值是行為的標準。近年來,廣西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創建的靈魂,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培育新型農民、培育優良家風、培育新鄉賢文化,通過建設好家風、好村風、好民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細胞工程”傳承文明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廣西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放在千千萬萬個具有鮮活生命的家庭上,將“星級文明戶”創建與“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相結合、與促進農村發展和改善民生相結合、與文明村鎮創建相結合。
“門上十顆星,全家都開心;門上少顆星,無顏見鄉親?!睆V西“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一經推出,很快在鄉村掀起一股“追星”熱。自2013年7月啟動“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以來,廣西已形成由點到面、層層推進的市、縣(區)、鄉(鎮)、村(屯)“四級聯動”創建格局。
各市文明委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把創建文明村鎮的各項任務,如計劃生育、生態環境等納入“星級文明戶”創建內容,對十顆星創建標準進行細化、量化,統一了“星級文明戶”評選記錄表、審批表、花名冊等,增強了指導性和操作性,實現了“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的科學化、規范化。
一燈點亮萬家燈,十萬農戶追“十星”。“十星級文明戶”創建這盞明燈,引導各地農村家家奔富路、戶戶爭十星。在實踐中,各地紛紛把“勤勞致富星”放在“星級文明戶”創建首位,與農村經濟發展相結合,著力形成“一星帶多星”的創建格局。
廣西通過廣泛開展“星級文明戶”創評,深化了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提升了農民文明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引領了鄉村文明新風尚。目前,全區共有全國文明村51個,文明鄉鎮28個;自治區文明村655個,文明鄉鎮241個;市級文明村897個,文明鄉鎮260個;縣(區、市)級文明村2561個,文明鄉鎮169個;評選出“星級文明戶”9.58萬戶,其中市級4144戶、縣(區、市)級2.19萬戶、鄉鎮級6.97萬戶,營造了“家家爭星創星,戶戶認星護星”的良好氛圍。
“新鄉賢”引領文明
利用鄉賢在鄉民鄰里間威望高、口碑好的優勢,參與矛盾糾紛的調解和法制宣傳工作,將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潛移默化地灌輸到村民心中,“抓早、抓小、抓苗頭”,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做到“小事大事不出村、村里矛盾不上交”。通過這一模式,玉林市博白縣亞山鎮民富村已成功調解了許多關乎村民切身利益的疑難糾紛問題。
民富村是以“新鄉賢”引領文明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廣西大力培育鄉賢文化,開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評選表彰活動,通過典型示范,促進見賢思齊,培育出一大批“新鄉賢”,典型精神得到充分傳播,好人孵化效應得到充分發揮,共推選出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48人、自治區道德模范及提名獎342人、267人(含群體)榮登“中國好人榜”。其中既有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帶領村民勤勞致富的凌云縣泗城鎮隴雅村黨支部書記吳天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最美鄉村醫生”興安縣漠川鄉艷林村委鄉村醫生謝序忠、謝本合父子,也有覃秀誠、胡美連等普通農民。這些“新鄉賢”占全區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總人數的1/3。廣西通過不斷選樹、宣傳鄉賢人物,向百姓傳播主流價值正能量,引領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
為了賦予鄉賢文化新的時代精神,廣西不斷加大對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文化和非遺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宣傳力度,使鄉賢文化根植于鄉土文化,接地氣、聚人氣。如把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的“紅色先賢”英名作為紅色文化代表,將明代著名抗倭英雄瓦氏夫人、清代民族英雄劉永福等作為民族文化代表;將壯族“三月三”、駱越文化、盤古文化作為傳承非物質文化的重要載體,結合少數民族文化特色,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全區各地還通過舉辦山歌會、盤古王誕祭祀和非遺展演等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弘揚和傳承民族優秀文化,促進各民族的團結和諧。
此外,廣西還積極建好用好鄉賢陣地,以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依托,對馮子材、陳宏謀、程思遠、李宗仁、李濟深、王力等一大批當代名人和文化遺產進行宣傳保護,增強農村群眾對母土鄉賢的崇敬,使鄉賢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志愿服務彰顯文明
欽州市那香敬老院是一所村級敬老院,里面住著10余位五十多至八十多歲的孤寡老人。為幫助老人,村里的那香愛心協會志愿者服務隊經常來此提供志愿服務。
那香愛心協會志愿者服務隊于2012年成立,由當地的個體戶、鄉村教師以及村民組建而成,成員已由最初的3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80多人。秉承“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宗旨,5年來,服務隊積極參與社會維穩、搶險救災、幫老扶孤、助殘助學等項目,共為當地群眾做好事實事75件,受到各界好評。
南寧市把開展幫扶共建志愿服務活動列入文明單位考核內容,引導各級文明單位幫助貧困村屯改變落后面貌。該市各級文明單位與貧困村屯、困難群眾結成對子,捐款捐物,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并舉辦知識講座、技能培訓等,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
……
在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廣西各地普遍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涌現出南寧“能幫就幫”、柳州“雷鋒超市”、桂林“周末愛心媽媽”、梧州“黨員愛心聯盟”、賀州“農村志愿服務隊”等志愿服務典型,小善大愛的感人事跡溫暖著八桂大地;助殘志愿服務基地、文藝志愿服務隊、黨員志愿者等各類專業型志愿服務隊伍日益壯大,服務范圍逐步向廣大農村基層拓展;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取得積極進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活動,用有形的正能量、鮮活的價值觀,引領農村思想道德新風尚,彰顯文明的力量。(廣西日報記者 蔣 秋)
責任編輯:楊立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廣西: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落地生根
來源: 時間:2017-08-30
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落地生根
——廣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綜述之一
爭創“星級文明戶”、創建文明村鎮、培育鄉賢文化……在八桂大地,一項項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讓文明之花在鄉間競相綻放。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價值是行為的標準。近年來,廣西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創建的靈魂,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培育新型農民、培育優良家風、培育新鄉賢文化,通過建設好家風、好村風、好民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細胞工程”傳承文明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廣西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放在千千萬萬個具有鮮活生命的家庭上,將“星級文明戶”創建與“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相結合、與促進農村發展和改善民生相結合、與文明村鎮創建相結合。
“門上十顆星,全家都開心;門上少顆星,無顏見鄉親。”廣西“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一經推出,很快在鄉村掀起一股“追星”熱。自2013年7月啟動“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以來,廣西已形成由點到面、層層推進的市、縣(區)、鄉(鎮)、村(屯)“四級聯動”創建格局。
各市文明委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把創建文明村鎮的各項任務,如計劃生育、生態環境等納入“星級文明戶”創建內容,對十顆星創建標準進行細化、量化,統一了“星級文明戶”評選記錄表、審批表、花名冊等,增強了指導性和操作性,實現了“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的科學化、規范化。
一燈點亮萬家燈,十萬農戶追“十星”。“十星級文明戶”創建這盞明燈,引導各地農村家家奔富路、戶戶爭十星。在實踐中,各地紛紛把“勤勞致富星”放在“星級文明戶”創建首位,與農村經濟發展相結合,著力形成“一星帶多星”的創建格局。
廣西通過廣泛開展“星級文明戶”創評,深化了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提升了農民文明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引領了鄉村文明新風尚。目前,全區共有全國文明村51個,文明鄉鎮28個;自治區文明村655個,文明鄉鎮241個;市級文明村897個,文明鄉鎮260個;縣(區、市)級文明村2561個,文明鄉鎮169個;評選出“星級文明戶”9.58萬戶,其中市級4144戶、縣(區、市)級2.19萬戶、鄉鎮級6.97萬戶,營造了“家家爭星創星,戶戶認星護星”的良好氛圍。
“新鄉賢”引領文明
利用鄉賢在鄉民鄰里間威望高、口碑好的優勢,參與矛盾糾紛的調解和法制宣傳工作,將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潛移默化地灌輸到村民心中,“抓早、抓小、抓苗頭”,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做到“小事大事不出村、村里矛盾不上交”。通過這一模式,玉林市博白縣亞山鎮民富村已成功調解了許多關乎村民切身利益的疑難糾紛問題。
民富村是以“新鄉賢”引領文明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廣西大力培育鄉賢文化,開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評選表彰活動,通過典型示范,促進見賢思齊,培育出一大批“新鄉賢”,典型精神得到充分傳播,好人孵化效應得到充分發揮,共推選出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48人、自治區道德模范及提名獎342人、267人(含群體)榮登“中國好人榜”。其中既有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帶領村民勤勞致富的凌云縣泗城鎮隴雅村黨支部書記吳天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最美鄉村醫生”興安縣漠川鄉艷林村委鄉村醫生謝序忠、謝本合父子,也有覃秀誠、胡美連等普通農民。這些“新鄉賢”占全區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總人數的1/3。廣西通過不斷選樹、宣傳鄉賢人物,向百姓傳播主流價值正能量,引領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
為了賦予鄉賢文化新的時代精神,廣西不斷加大對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文化和非遺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宣傳力度,使鄉賢文化根植于鄉土文化,接地氣、聚人氣。如把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的“紅色先賢”英名作為紅色文化代表,將明代著名抗倭英雄瓦氏夫人、清代民族英雄劉永福等作為民族文化代表;將壯族“三月三”、駱越文化、盤古文化作為傳承非物質文化的重要載體,結合少數民族文化特色,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全區各地還通過舉辦山歌會、盤古王誕祭祀和非遺展演等豐富多彩的慶?;顒樱霌P和傳承民族優秀文化,促進各民族的團結和諧。
此外,廣西還積極建好用好鄉賢陣地,以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依托,對馮子材、陳宏謀、程思遠、李宗仁、李濟深、王力等一大批當代名人和文化遺產進行宣傳保護,增強農村群眾對母土鄉賢的崇敬,使鄉賢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志愿服務彰顯文明
欽州市那香敬老院是一所村級敬老院,里面住著10余位五十多至八十多歲的孤寡老人。為幫助老人,村里的那香愛心協會志愿者服務隊經常來此提供志愿服務。
那香愛心協會志愿者服務隊于2012年成立,由當地的個體戶、鄉村教師以及村民組建而成,成員已由最初的3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80多人。秉承“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宗旨,5年來,服務隊積極參與社會維穩、搶險救災、幫老扶孤、助殘助學等項目,共為當地群眾做好事實事75件,受到各界好評。
南寧市把開展幫扶共建志愿服務活動列入文明單位考核內容,引導各級文明單位幫助貧困村屯改變落后面貌。該市各級文明單位與貧困村屯、困難群眾結成對子,捐款捐物,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并舉辦知識講座、技能培訓等,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
……
在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廣西各地普遍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涌現出南寧“能幫就幫”、柳州“雷鋒超市”、桂林“周末愛心媽媽”、梧州“黨員愛心聯盟”、賀州“農村志愿服務隊”等志愿服務典型,小善大愛的感人事跡溫暖著八桂大地;助殘志愿服務基地、文藝志愿服務隊、黨員志愿者等各類專業型志愿服務隊伍日益壯大,服務范圍逐步向廣大農村基層拓展;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取得積極進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活動,用有形的正能量、鮮活的價值觀,引領農村思想道德新風尚,彰顯文明的力量。(廣西日報記者 蔣 秋)
責任編輯:楊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