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豫不虞,為國常道”。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踏上了新征程。但是,前進的道路上并不平坦,國際形勢更加波譎云詭,周邊環境仍然復雜敏感,國內矛盾疊加、隱患增多。對此,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增強憂患意識,筑牢安全防線,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穩中求進、行穩致遠。
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的意識,它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回溯建黨98年來的奮斗歷程,增強憂患意識始終是我們黨在重大轉折關頭保持清醒頭腦,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重要法寶。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是在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歷史時刻誕生的,是在不斷克服各種困難、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中日益走向成熟的。一方面,她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敢于直面困難,敢于迎接挑戰,在斗爭中開創新局面;另一方面,她又在戰術上重視敵人,隨時做好戰勝各種困難的思想準備。正所謂每臨大事有靜氣,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
縱觀我們黨的歷史,這樣的例子非常之多。比如當年黨的七大召開的時候,抗戰勝利在望,全黨空前團結,但毛澤東同志在七大閉幕式上卻一口氣列舉了17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包括赤地千里、餓殍遍野、軍隊被打散打盡,等等。正是這種充足的思想準備,為后來贏得抗日戰爭乃至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天下稍安,尤須兢慎,若便驕逸,必致喪敗”。新中國成立前夕,面對即將執政的風險考驗,毛澤東同志要求全黨必須做到“兩個務必”。在從西柏坡前往北平的途中,他提出了“進京趕考”的重大歷史課題,并希望全黨同志都要“考個好成績”。改革開放以后,面對一些黨員干部的驕傲自滿情緒,鄧小平同志告誡全黨,“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可以說,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推進,我們黨的憂患意識也在不斷增強,確保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滿意、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合格答卷。
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黨正在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能不能在這種日益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破解一道道歷史性考題,需要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繼續作出回答。為此,黨的十八大強調指出,面對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對新的歷史條件和考驗,全黨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華民族的千秋偉業,著眼百年大黨的使命擔當,深入闡述了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的重大問題,具體而深刻地分析了當前我們黨所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他從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自然災害等方面列舉了諸多需要高度重視的風險,要求全黨“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這些諄諄告誡,與毛澤東同志當年在黨的七大上的講話有異曲同工之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歷代領導人面對風險挑戰一以貫之的預判力與把控力。這是我們的黨之幸、國之幸、民之幸。
時至今日,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我們絕不能躺在功勞簿上志得意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已經奪取了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的偉大勝利,正在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使命越光榮,奮斗目標越宏偉,執政環境越復雜,我們就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要從嚴治黨,使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我們一定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堅持用時代發展要求審視自己,以強烈憂患意識警醒自己,在應對風險挑戰中鍛煉提高自己,在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中凈化純潔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引領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來源:2019年第2期《黨建》雜志 原標題為《增強憂患意識是我們黨不斷奪取勝利的寶貴經驗》 作者: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唐洲雁)
監制/徐遙 責編/劉文韜 編輯/馮靜 制作/王高林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增強憂患意識為何如此重要
來源: 時間:2019-02-26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踏上了新征程。但是,前進的道路上并不平坦,國際形勢更加波譎云詭,周邊環境仍然復雜敏感,國內矛盾疊加、隱患增多。對此,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增強憂患意識,筑牢安全防線,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穩中求進、行穩致遠。
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的意識,它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回溯建黨98年來的奮斗歷程,增強憂患意識始終是我們黨在重大轉折關頭保持清醒頭腦,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重要法寶。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是在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歷史時刻誕生的,是在不斷克服各種困難、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中日益走向成熟的。一方面,她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敢于直面困難,敢于迎接挑戰,在斗爭中開創新局面;另一方面,她又在戰術上重視敵人,隨時做好戰勝各種困難的思想準備。正所謂每臨大事有靜氣,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
縱觀我們黨的歷史,這樣的例子非常之多。比如當年黨的七大召開的時候,抗戰勝利在望,全黨空前團結,但毛澤東同志在七大閉幕式上卻一口氣列舉了17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包括赤地千里、餓殍遍野、軍隊被打散打盡,等等。正是這種充足的思想準備,為后來贏得抗日戰爭乃至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天下稍安,尤須兢慎,若便驕逸,必致喪敗”。新中國成立前夕,面對即將執政的風險考驗,毛澤東同志要求全黨必須做到“兩個務必”。在從西柏坡前往北平的途中,他提出了“進京趕考”的重大歷史課題,并希望全黨同志都要“考個好成績”。改革開放以后,面對一些黨員干部的驕傲自滿情緒,鄧小平同志告誡全黨,“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可以說,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推進,我們黨的憂患意識也在不斷增強,確保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滿意、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合格答卷。
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黨正在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能不能在這種日益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破解一道道歷史性考題,需要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繼續作出回答。為此,黨的十八大強調指出,面對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對新的歷史條件和考驗,全黨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華民族的千秋偉業,著眼百年大黨的使命擔當,深入闡述了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的重大問題,具體而深刻地分析了當前我們黨所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他從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自然災害等方面列舉了諸多需要高度重視的風險,要求全黨“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這些諄諄告誡,與毛澤東同志當年在黨的七大上的講話有異曲同工之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歷代領導人面對風險挑戰一以貫之的預判力與把控力。這是我們的黨之幸、國之幸、民之幸。
時至今日,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我們絕不能躺在功勞簿上志得意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已經奪取了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的偉大勝利,正在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使命越光榮,奮斗目標越宏偉,執政環境越復雜,我們就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要從嚴治黨,使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我們一定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堅持用時代發展要求審視自己,以強烈憂患意識警醒自己,在應對風險挑戰中鍛煉提高自己,在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中凈化純潔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引領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來源:2019年第2期《黨建》雜志 原標題為《增強憂患意識是我們黨不斷奪取勝利的寶貴經驗》 作者: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唐洲雁)
監制/徐遙 責編/劉文韜 編輯/馮靜 制作/王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