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4日,平天下
來自學習小組
00:0001:39
音頻:紅拂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習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主持召開座談會時的講話
(2014年5月30日)
【典出】漢·《樂府詩集·長歌行》
【原文】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釋義】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年紀大了醒悟過來就晚了,再悲傷難過也是徒然。
【解讀】這句詩,乍看起來是人在少年時立志的話,其實是師長勸誡少年的話,是一種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因為,“老大徒傷悲”的體驗,少年不會有,對于少年人來說,是“少年不識愁滋味”,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所以,這句詩中的勸誡,既考驗少年人的理解能力,也考驗師長們的教化表達能力。師長們向青少年傳遞的信息關鍵,其實應該是一種對時間的概念。人生苦短,而且記憶力好、學習效果好的階段就在青少年時期,在這個時間段里,如果不發奮學習,而是沉溺在游戲、閑耍、睡覺或者各種感情糾纏之中,那就是荒廢了最好的光陰,必然會越來越加深對時間的焦慮感,為自己的人生帶來傷害。
2014年5月30日,在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主持召開座談會時的講話中,習近平如是說:
從小做起,就是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積累,養成好思想、好品德。“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組成的,養小德才能成大德。少年兒童不可能像大人那樣為社會做很多事,但可以從小做起,每天都可以想一想,對祖國熱愛嗎對集體熱愛嗎學習努力嗎對同學們關心嗎對老師尊敬嗎在家孝敬父母嗎在社會上遵守社會公德嗎對好人好事有敬佩感嗎對壞人壞事有義憤感嗎這樣多想一想,就會促使自己多做一做,日積月累,自己身上的好思想、好品德就會越來越多了。聽說有的同學喜歡比吃穿,比有沒有車接車送,比爸爸媽媽是干什么工作的,這樣就比偏了。一定不能比這些。“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要比就比誰更有志氣、誰更勤奮學習、誰更熱愛勞動、誰更愛鍛煉身體、誰更有愛心。
對于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番講話,你有什么感悟歡迎在留言中談談你的體會。每周,我們將選擇一條精彩留言,贈予留言者加蓋學習小組印章的《平天下》系列書籍一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