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边@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現實出發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和深刻理解。
優美生態環境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內容。我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長期以來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惡化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但與人民群眾改進生態環境質量的強烈要求還有很大距離。我們要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標,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糾正不正確的發展觀念和粗放的發展方式,補齊生態環境這塊突出短板,實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優美,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邁進。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要正確處理創造物質精神財富與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的關系。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重要內容和路徑,必須堅持不懈地推動經濟發展。同時,經濟要發展,絕不能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和“邊污染邊治理”的老路。要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使人民群眾在享受豐富物質精神財富的同時切實感受到綠色發展帶來的優美生態環境。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要堅持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與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并舉。目前,我國一些地區環境污染問題仍然嚴重,生態系統受損和退化問題依然突出。要高度重視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加快水污染防治,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明顯改善環境質量,使人民群眾直接感受到環境治理成效。同時,要加大山水林田湖草和海洋等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重大工程,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地面沉降等綜合治理,加強地質災害防治,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要正確處理加強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與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關系。建設生態文明,是我們黨對全體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同時在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球突出問題的新形勢下,也是負責任大國應盡的國際義務。我們要主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主動控制碳排放,落實減排承諾,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和更高質量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展現承擔國際責任和履行國際義務的大國風范。同時,要充分認識到,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單靠一個或幾個國家努力并不能取得決定性成效,要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與國際社會共同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國際氣候制度,協同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共同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來源:《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學習微課堂】如何理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來源: 時間:2017-12-15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边@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現實出發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和深刻理解。
優美生態環境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內容。我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長期以來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惡化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但與人民群眾改進生態環境質量的強烈要求還有很大距離。我們要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標,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糾正不正確的發展觀念和粗放的發展方式,補齊生態環境這塊突出短板,實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優美,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邁進。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要正確處理創造物質精神財富與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的關系。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重要內容和路徑,必須堅持不懈地推動經濟發展。同時,經濟要發展,絕不能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和“邊污染邊治理”的老路。要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使人民群眾在享受豐富物質精神財富的同時切實感受到綠色發展帶來的優美生態環境。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要堅持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與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并舉。目前,我國一些地區環境污染問題仍然嚴重,生態系統受損和退化問題依然突出。要高度重視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加快水污染防治,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明顯改善環境質量,使人民群眾直接感受到環境治理成效。同時,要加大山水林田湖草和海洋等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重大工程,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地面沉降等綜合治理,加強地質災害防治,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要正確處理加強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與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關系。建設生態文明,是我們黨對全體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同時在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球突出問題的新形勢下,也是負責任大國應盡的國際義務。我們要主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主動控制碳排放,落實減排承諾,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和更高質量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展現承擔國際責任和履行國際義務的大國風范。同時,要充分認識到,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單靠一個或幾個國家努力并不能取得決定性成效,要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與國際社會共同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國際氣候制度,協同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共同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來源:《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