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廖俊波是一位撲下身子、苦干實干的好干部,正如他生前的微信昵稱——“樵夫”。今天,我們繼續講述“樵夫”廖俊波的故事。2015年,時任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委書記的廖俊波被評為全國優秀縣委書記。他因公殉職后,政和的老百姓深深懷念廖書記,因為他用“俊波速度”,用他的擔當和智慧改變了政和縣的面貌。
薛家新是政和縣的一名退休干部,身患尿毒癥。每周需要到醫院進行三次血透。說起醫改之前的縣人民醫院,薛家新老兩口非常感慨。
政和縣居民薛家新妻子:沒有托管之前,看病是不方便的,我們政和(醫院)就是小了一點,一般要到上面(上級醫院)去查,我們政和(醫院)什么機器什么都沒有。
2011年廖俊波擔任政和縣委書記,當時政和縣醫院專業醫師缺乏、醫療設備陳舊,全縣只有三臺血透儀,很多排隊等候血透的患者,無奈只能去南平市醫院,路途遙遠,既加重了患者負擔,也增添了危險性。廖俊波在實地調研了三個月后,大膽提出走醫療托管的路子,讓南平市第一人民醫院托管政和縣人民醫院。當時縣醫院的很多干部表示不理解。
南平市政和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何宋林:因為改革吧,它要觸動這個利益的問題,阻力應該說就是,還是我們這些,這個原有醫院的原有那些班子層,班子層,不理解,還有帶著懷疑態度。
讓別人來管理自己,這樣的托管模式可行嗎廖俊波認為解決困惑的方法就是帶著大家開闊眼界。
南平市政和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何宋林:管理層,院長,副院長,還帶著縣里面的這個有關部門,我們一個醫改辦衛生局,參觀了這些地方,三明,寧德,應該還有廈門。
在廖俊波的推動下,南平市第一人民醫院為政和縣引進了80余位醫療專家。徐偉作為南平市第一人民醫院下派的院長,開始主持縣醫院的工作。
南平市第一醫院下派院長兼政和醫院院長徐偉:廖書記這種托管的思路來說,我是覺得他有這種開拓進取的精神,因為托管來說,本身它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全國的醫改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政和縣醫院在實現托管后,重癥監護室、新生兒急救等一些科室從無到有建立起來。一年平均三百例的危重病人得到了及時地搶救,同時像薛師傅這樣的尿毒癥患者再也不用跑遠路去治療了。
南平市第一醫院下派院長兼政和醫院院長徐偉:(他能夠)真正地為咱們百姓這個謀福祉,讓我們百姓能夠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所以我是非常崇敬廖書記。
廖俊波曾經當過多年的中學教師,擔任縣委書記后,他琢磨如何把政和的教育水平提上去。
時任政和縣委辦主任葉金星:我們這個地方除了經濟比較落后,還有就是教育跟醫療是比較落后,他有講到很多孩子轉到外面去讀書,他很心痛。
政和一中校長魏明彥清楚地記得,廖書記剛上任不久,就來政和一中做調研。
南平市政和一中校長魏明彥:(廖俊波說)你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難你可以跟我們提,我們會一起幫你解決這個環節。
怎樣才能讓學生回流當時魏校長建議,能否增加教育經費,解決1000名住校生的住宿難。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只用了一年半時間,問題竟然解決了。
南平市政和一中學生宿舍宿管老師陳金秀:就覺得很神奇,這是一個神奇的書記,能一年半就蓋好兩座漂亮規劃的學生宿舍。
除了新宿舍,廖俊波重點考慮的就是如何提高師資水平。他親自協調與福州的名校結對子,讓政和的教師到外地學習培訓,果然,教育質量出現了明顯的轉變。2013年,考生薛盛豪被北大錄取,政和一中結束了25年來沒有學生考上北大、清華的歷史。
南平市政和一中校長魏明彥:這個學生考上北大,當時書記跟縣長,到我們這邊來搞了一個發獎儀式。
政和是一個財力緊張的貧困縣,要獎勵那些優秀的教師和學生,錢從哪里來廖俊波親自倡導建立教育基金會。在外的鄉賢,包括企業家紛紛慷慨解囊,全縣13個教育基金會籌集的資本金達到一個億,六年來發放資金2800萬元,惠及師生5000余名。
南平市政和縣委書記時任政和縣縣長黃愛華:在我印象中啊,廖書記是一個非常堅定的人,這個他很有思想,而且想好的事情他就一定能夠堅持和堅定地做下去,他經常跟我說,一件事支持的人只有三分之一,反對的人也有三分之一,中立的人還有三分之一,那怎么樣把這個事情做起來,讓人家支持呢那就是快速地做。做出來以后,事實擺在那里,那中間的三分之一就會過來,剩下的三分之一也會跟過來。
“讓23萬政和人民過上幸福的日子”“一切為了政和的光榮與夢想”,這些話廖俊波掛在嘴邊,記在心里,踐行在每一個具體行動里。
(據“央視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一名縣委書記的“方法論”
來源: 時間:2017-06-16
近日,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廖俊波是一位撲下身子、苦干實干的好干部,正如他生前的微信昵稱——“樵夫”。今天,我們繼續講述“樵夫”廖俊波的故事。2015年,時任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委書記的廖俊波被評為全國優秀縣委書記。他因公殉職后,政和的老百姓深深懷念廖書記,因為他用“俊波速度”,用他的擔當和智慧改變了政和縣的面貌。
薛家新是政和縣的一名退休干部,身患尿毒癥。每周需要到醫院進行三次血透。說起醫改之前的縣人民醫院,薛家新老兩口非常感慨。
政和縣居民薛家新妻子:沒有托管之前,看病是不方便的,我們政和(醫院)就是小了一點,一般要到上面(上級醫院)去查,我們政和(醫院)什么機器什么都沒有。
2011年廖俊波擔任政和縣委書記,當時政和縣醫院專業醫師缺乏、醫療設備陳舊,全縣只有三臺血透儀,很多排隊等候血透的患者,無奈只能去南平市醫院,路途遙遠,既加重了患者負擔,也增添了危險性。廖俊波在實地調研了三個月后,大膽提出走醫療托管的路子,讓南平市第一人民醫院托管政和縣人民醫院。當時縣醫院的很多干部表示不理解。
南平市政和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何宋林:因為改革吧,它要觸動這個利益的問題,阻力應該說就是,還是我們這些,這個原有醫院的原有那些班子層,班子層,不理解,還有帶著懷疑態度。
讓別人來管理自己,這樣的托管模式可行嗎廖俊波認為解決困惑的方法就是帶著大家開闊眼界。
南平市政和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何宋林:管理層,院長,副院長,還帶著縣里面的這個有關部門,我們一個醫改辦衛生局,參觀了這些地方,三明,寧德,應該還有廈門。
在廖俊波的推動下,南平市第一人民醫院為政和縣引進了80余位醫療專家。徐偉作為南平市第一人民醫院下派的院長,開始主持縣醫院的工作。
南平市第一醫院下派院長兼政和醫院院長徐偉:廖書記這種托管的思路來說,我是覺得他有這種開拓進取的精神,因為托管來說,本身它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全國的醫改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政和縣醫院在實現托管后,重癥監護室、新生兒急救等一些科室從無到有建立起來。一年平均三百例的危重病人得到了及時地搶救,同時像薛師傅這樣的尿毒癥患者再也不用跑遠路去治療了。
南平市第一醫院下派院長兼政和醫院院長徐偉:(他能夠)真正地為咱們百姓這個謀福祉,讓我們百姓能夠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所以我是非常崇敬廖書記。
廖俊波曾經當過多年的中學教師,擔任縣委書記后,他琢磨如何把政和的教育水平提上去。
時任政和縣委辦主任葉金星:我們這個地方除了經濟比較落后,還有就是教育跟醫療是比較落后,他有講到很多孩子轉到外面去讀書,他很心痛。
政和一中校長魏明彥清楚地記得,廖書記剛上任不久,就來政和一中做調研。
南平市政和一中校長魏明彥:(廖俊波說)你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難你可以跟我們提,我們會一起幫你解決這個環節。
怎樣才能讓學生回流當時魏校長建議,能否增加教育經費,解決1000名住校生的住宿難。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只用了一年半時間,問題竟然解決了。
南平市政和一中學生宿舍宿管老師陳金秀:就覺得很神奇,這是一個神奇的書記,能一年半就蓋好兩座漂亮規劃的學生宿舍。
除了新宿舍,廖俊波重點考慮的就是如何提高師資水平。他親自協調與福州的名校結對子,讓政和的教師到外地學習培訓,果然,教育質量出現了明顯的轉變。2013年,考生薛盛豪被北大錄取,政和一中結束了25年來沒有學生考上北大、清華的歷史。
南平市政和一中校長魏明彥:這個學生考上北大,當時書記跟縣長,到我們這邊來搞了一個發獎儀式。
政和是一個財力緊張的貧困縣,要獎勵那些優秀的教師和學生,錢從哪里來廖俊波親自倡導建立教育基金會。在外的鄉賢,包括企業家紛紛慷慨解囊,全縣13個教育基金會籌集的資本金達到一個億,六年來發放資金2800萬元,惠及師生5000余名。
南平市政和縣委書記時任政和縣縣長黃愛華:在我印象中啊,廖書記是一個非常堅定的人,這個他很有思想,而且想好的事情他就一定能夠堅持和堅定地做下去,他經常跟我說,一件事支持的人只有三分之一,反對的人也有三分之一,中立的人還有三分之一,那怎么樣把這個事情做起來,讓人家支持呢那就是快速地做。做出來以后,事實擺在那里,那中間的三分之一就會過來,剩下的三分之一也會跟過來。
“讓23萬政和人民過上幸福的日子”“一切為了政和的光榮與夢想”,這些話廖俊波掛在嘴邊,記在心里,踐行在每一個具體行動里。
(據“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