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歷史方位,增強道路自信。道路決定方向,方向決定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開創新局面。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中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更加堅定。
創新指導思想,增強理論自信。偉大實踐離不開偉大理論的指導。在改革開放實踐中,我們黨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相繼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進一步增強了中國人民的理論自信。
堅持自我完善,增強制度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改革開放有序推進的根本制度保障。習近平同志指出,“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不斷進行科學的制度設計和制度創新,進一步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和潛力,中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日益提升。
建設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自信。習近平同志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秉h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文化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的堅實步伐,使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不斷增強。
?。ㄗ髡邽檎憬髮W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劉同舫)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學習微課堂】新時代的中國人民更加自信
來源: 時間:2018-10-11
明確歷史方位,增強道路自信。道路決定方向,方向決定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開創新局面。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中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更加堅定。
創新指導思想,增強理論自信。偉大實踐離不開偉大理論的指導。在改革開放實踐中,我們黨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相繼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進一步增強了中國人民的理論自信。
堅持自我完善,增強制度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改革開放有序推進的根本制度保障。習近平同志指出,“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不斷進行科學的制度設計和制度創新,進一步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和潛力,中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日益提升。
建設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自信。習近平同志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秉h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文化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的堅實步伐,使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不斷增強。
?。ㄗ髡邽檎憬髮W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劉同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