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汀水庫位于唐山市遷西縣城北5千米的灤河干流上,總庫容3.37億立方米,水面面積30平方千米。1983年因引灤入津工程攔河蓄水而建,上游為潘家口水庫,兩座水庫相輔相成,是天津、唐山兩地飲用水水源的重要補給地,已累計供水183億立方米。
唐山市遷西縣是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純山區縣,曾榮獲全國深呼吸小城、全國森林城市、全域旅游示范縣等多項桂冠。特別是2020年再次榮獲全國第四批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稱號。俗話說:“遷西有三美,黃金、板栗、水”。遷西的水清柔秀麗,卓越多姿,其中最具魅力的是大黑汀的水。這里的水或靜或動,水庫內水面靜如西湖而嫵媚過之,大壩下的水動如騰躍的黃河,而清濤拍空之勢又有獨到之處;這里的水清澈如漓江,清得可以直接飲用;煙波浩渺,漁舟點點之景又有太湖之美。周圍青山環抱,峰巒疊翠,山水美景交相輝映。
大黑汀水庫全景
多年以來,唐山人民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護著大黑汀水庫,不允許她美麗的容顏蒙上一絲塵埃。上世紀90年代以來,利用潘大庫區6.2萬畝碧波瀲滟的水面,庫區人民探索發展網箱養魚,很快成為了北方淡水養殖第一大縣。年產值4億多元,惠及53個行政村,2萬多人,成為庫區移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網箱養魚給人民群眾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負面作用彰顯,餌料和日積月累的魚糞對潘大水庫水質造成了破壞。為保障天津、唐山兩市人民喝上健康水,牢記使命、初心如磐的唐山人民再一次發揚奉獻精神,干部群眾齊上陣,于2016年10月31日至2017年3月30日,打響了為期5個月的潘大水庫網箱養魚清理攻堅戰。共出動縣、鄉、村干部1500多人,參與群眾1萬多人,拆解網箱40705個,清售庫魚8397.6萬斤,涉及養殖戶1168戶,直接經濟損失5.7億元。經過治理,橫七豎八、雜亂無章的網箱被一掃而空,水面恢復了往日的平靜。泛舟湖上,遠處巍峨的群山時隱時現,真是“山為碧玉簪,水為青羅帶”,一片北國江南風光。
治理前
治理后
治理前
治理后
為了持久保持灤河一江清流和大黑汀水庫一壇碧水,唐山市制定了一系列長效機制:一是嚴格水庫環境準入制度,嚴禁建設一切污染項目。二是加大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835萬元建設日處理能力500噸的灑河橋鎮污水處理廠;投資2528萬元,實施環庫區村莊垃圾收運項目。農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三是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制度,環保、農業、水利等多部門聯合執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四是編制《遷西縣潘大庫區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規劃(2021-2025)》,對大黑汀水庫的保護實施長遠規劃。2019年以來,庫區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韻依依。這里的山映襯著碧綠的水,這里的水倒映著秀美的山。山光水色、湖光鳥影,游魚戲水,達成人與自然的和諧,構成了一幅絕美的天然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