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河為永定河支流,是唐、宋年間永定河透堤水沖刷而成,為京東南泄瀝要道。龍河安次段由北史家務鄉劉各莊村南至落垡鎮東張務村南,穿護路堤入永定河,安次區境內全長22.6公里。龍河河道內建有永豐閘、東張務防洪閘、北昌橡膠壩、小王務橡膠壩、永豐進水閘、岳莊子閘、高圈揚水站、丈方河揚水站等水工建筑物。在歷史長河中,龍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安次兒女,被安次人民譽為“母親河”,同時成為安次區重要的地理標志和文化標志。
【外引內連一城活水入畫來】
建設生態河道,水源問題是關鍵。為實現河相交、渠相通、水相連的目標,安次區先后投資4385萬元,對與龍河相連的豐收渠、勝豐支渠、勝利支渠進行清淤治理工程建設,在龍河岸畔掀起區劃調整以來規模最大的水系工程建設高潮。2017年以來,安次區積極開展引蓄水工作,通過龍河引南水北調水源、北京中水水源、廊坊市中水回用水源1.95億立方米,向安次區南部鄉鎮調水0.85億立方米,真正讓水流起來、動起來、活起來,形成了外部大連通、內部大循環的生態水系。
【多元共治碧水清流潤民心】
安次區緊緊圍繞碧水保衛戰部署,統籌推進龍河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污染治理,全面改善龍河水環境質量。2018年以來投資2. 14億元,實施龍河及老龍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建設,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并優于地表水V類標準,成為“十三五水專項”示范工程,2019年水質排名全市第一。2020年1至7月份,斷面水質優于地表水III類標準,徹底改善了出境斷面水環境質量。與此同時,安次區以河長制工作為抓手,不斷完善健全河長制機制體制,建立了“河長+警長+檢察長+巡河員+社會河長”等多位一體的巡河護河機制。安次區積極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水環境建設,組建專業河道清理隊伍,大力開展龍河等河渠“清四亂”工作,基本實現了“通、凈、綠、亮”的目標。
【岸綠景美人水和諧譜新篇】
安次區堅持“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通過依水造景、以水麗城,讓水生態環境的綜合效益得到長效發揮。2019年至2020年,全區大力實施龍河綠化工程,河道兩岸種植垂柳、國槐等景觀樹木2萬余棵,種植睡蓮5000余平方米。綠樹成蔭、綠美如畫的龍河日益成為群眾休閑娛樂重要場所,龍河濕地管理中心成為市區兩級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保護母親河教育實踐基地。安次區以龍河為代表的一個個愛水親水項目,具有各自的“棋藝”。既有親水玩水的亭臺樓榭,又有風景旖旎的自然風光,還有內涵豐富的文化旅游元素。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一幅城水相依、人水和諧的秀美畫卷正徐徐鋪展。
河渠布琴弦,巧彈幸福曲。安次,這片歷史底蘊豐厚又充滿現代氣息的熱土,正煥發出無限生機活力,舒展著青春的靈性與秀美。龍河兒女正懷揣打造美麗安次的夢想,共建宜居宜業的生態樂園,共享盛世治水的生態紅利!
治理前-龍河下游段
治理后-龍河下游段
龍河-治理后
治理前
治理后
治理前
治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