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綜合統計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綜合統計
名稱 河北省2016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總結和2017年工作計劃
發布機構 河北省環境保護廳 索引號 0218077J/2017-02469
主題分類 綜合統計 文號
發布日期 2017-03-10 主題詞
效力狀態

河北省2016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總結和2017年工作計劃

發布日期:2017-03-10 14:41 信息來源:河北省環境保護廳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河北省2016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總結

和2017年工作計劃

2016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決策部署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和環境保護部工作要求,把治理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作為全省生態環境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中之重,作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為回應民生訴求的重要內容,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突出重點,聯防聯控,深入推進壓能、減煤、治企、控車、降塵、增綠等重點工作,重點開展散煤、焦化、露天礦山、道路車輛污染整治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大氣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

一、2016年大氣環境質量狀況

2016年,全省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7.44,較2015年的7.94下降了6.3%;全省達標天數207天,占全年總天數的56.6%,較2015年增加了17天,較2013年增加了78天;全省重污染天數33天,占全年總天數的9.0%,較2015年減少3天,較2013年減少47天;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70μg/m3,較2015年下降9.1%,較2013年下降35.2%。省PM10SO2CO平均濃度分別為123μg/m3、34μg/m33.3mg/m3分別較2015下降9.6%17.1%10.8%NO2O3平均濃度分別為49μg/m3171μg/m3分別較2015年上升6.5%6.9%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強謀劃部署和督導調度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和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趙克志書記分別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書記專題會議,專門研究部署,強調要以強烈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加強協調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堅持實干實政、確保整改到位,推動大氣污染防治各項任務落地見效。張慶偉省長多次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和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各項工作。特別是面對秋冬季以來重污染天氣頻發的嚴峻形勢,省政府連續召開三次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部署調度應對措施。省政府與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政府簽訂了2016年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將目標責任層層分解,逐級落實。制發了《2016年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要點》《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實施方案(2016-2017年)》以及《河北省散煤污染整治專項行動方案》《河北省焦化行業污染整治專項行動方案》《河北省露天礦山污染深度整治專項行動方案》《河北省道路車輛污染專項行動方案》等4個專項行動方案,各部門密切配合,協調督導,分別制定落實方案和工作標準,深化細化各項防控措施,共同推進落實。

(二)全力推進各項重點防控任務

1著力優化能源結構

大力推進煤炭減量2016年,全省削減煤炭消費量500萬噸(2013-2016年累計削減3400萬噸),淘汰燃煤鍋爐12919臺、21863(建成區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已基本淘汰),完成燃煤工業鍋爐改造7281臺、21463蒸噸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30%121%全省4000萬千瓦發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

加快實施“禁煤區”建設推進保定、廊坊禁煤區電代煤、氣代煤,印發了《關于加快實施保定廊坊禁煤區電代煤和氣代煤的指導意見》2016年完成改造31.87萬戶,占計劃任務的29%石家莊、邯鄲市分別完成10萬戶、5萬多戶氣代煤改造。

積極開展清潔利用:一是利用清潔能源替代散煤可再生能源裝機總規模約1682萬千瓦,占全部裝機規模的28%,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約213億千瓦時,折合標煤約1050萬噸。增強清潔能源保供能力,到2016年底,天然氣保供量100億立方米,較2015年增加15億立方米;積極推廣應用綠色低碳能源,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1100450萬千瓦。積極推進多能互補集成利用工程,以能源微網促進區域性散煤治理。加快推進風電供暖、制氫等試點工程及農村秸稈、沼氣等生物質能利用,各類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達48萬千瓦。加快煤炭提質保供嚴把煤源質量關,原煤生產洗選比例達76%骨干煤礦實現洗選全覆蓋,累計取締外來煤洗選廠點123家。拓展優質煤源供應,與陜西榆林、寧夏等地及神華集團簽訂優質煤低硫煤供應合作協議,優質煤、低硫煤保供規模分別達到4000萬噸1500萬噸。大力推進集中供熱。加快推進廊坊、涿州、承德上板城、邯鄲東郊等4個在建熱電聯產項目建設。積極推廣余熱集中供熱示范工程,把低品位余熱資源納入供熱發展規劃,支持低品位余熱回收供暖4個,建成后新增供熱面積180萬平方米。大力開發利用地熱資源,“雄縣模式”成為全國示范工程,總供暖能力達到450萬平米,基本實現了“無煙城”目標。積極推廣潔凈型煤。分批下達了潔凈型煤生產配送體系建設項目51個,全省城市(城中村)及縣城建成區推廣潔凈型煤68.5萬噸,保供能力達到3000萬噸

2、大力壓減過剩產能。深入實施6643”工程,嚴于國家標準的環保、能耗、水耗、質量、技術、安全等6個方面地方標準,倒逼過剩產能退出全年壓減煉鐵產能1761萬噸、煉鋼1624萬噸、水泥286萬噸、平板玻璃2189萬重量箱,分別完成計劃任務的102%、114%、191%和365%。其中,水泥、平板玻璃已提前完成到2017年產能壓減任務。積極推進煤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全省退出煤礦54處,壓減產能1400萬噸,完成年度任務的107%

3、統籌推進四項行動重點開展了散煤、焦化、露天礦山、道路車輛開展四污染專項整治行動。散煤:完成農村地區散煤壓減替代1126萬噸,推廣使用配套爐具72.6萬臺取締劣質煤銷售網點5152個(其中取消煤炭經營范圍3595戶,吊銷(注銷)營業執照647戶,取締無照經營網點910戶抽檢煤炭14836批次,合格率71.8%;其中流通領域抽檢8899個批次,合格率76%以上焦化:2016年關停焦爐19座,壓減焦炭產能1279萬噸建立273項焦炭生產企業污染治理項目清單開工245項,完工146項露天礦山:2016年關閉露天礦山330個,比計劃超額完成169個;停產整治的1720個;修復綠化197個,已全部竣工;治理面積3.53萬畝,比計劃超額完成1.77萬畝。道路車輛:全面供應國五標準汽柴油;加強對進口、銷售和注冊登記的輕型汽油車、輕型柴油客車和用于公交、環衛和郵政行業的重型柴油車的監管,對1119輛國五以下標準新車和外籍轉入車輛未予辦理車輛登記手續淘汰老舊車輛17.26萬輛新投入使用新能源車輛5.6萬輛,建設充電站441座,充電樁14074個;嚴厲打擊生產、流通、銷售質量不達標車用汽、柴油行為共抽檢成品油11570個批次,成品油經營主體覆蓋率達到50%以上抽檢合格率達81%。優化重型貨車行車線路,對通行京港澳高速公路穿越市城區的重型貨車,實施繞行外環高速公路措施。

4、狠抓重點區域工業污染防控。落實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狠抓污染傳輸通道城市特別是“2+4”、“1+2”核心區城市工業污染治理。對重點工業企業特別是火電、鋼鐵、焦化、水泥、玻璃等563家“高架源”建立排放清單,1058個監控點位全面實行在線監控,不達標排放企業一企一策制定方案、限期整改。對全省鋼鐵水泥電力玻璃行業29家企業開展IC卡總量監控試點,建成刷卡排污總量監控系統發布了《關于河北省鋼鐵行業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各產鋼市開展了鋼鐵行業環保治理提標改造。鋼鐵、水泥、化工、石化等重點行業全部完成清潔生產審核。發布了《河北省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標準》,印發了《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達標治理工作方案》,對11個重點行業進行了全面摸排,制定重點治理企業清單,全面開展達標治理,2017年1月1日起不能達標排放的企業全部停產整治。開展專項行動,對小散亂污企業、小鍋爐及特色產業聚集區進行排查清理,共關閉取締各類土小企業2214家。積極推動首鋼京唐二期、渤海鋼鐵搬遷等6個結構調整項目。

5、嚴控各類面源污染。加強建筑施工和道路揚塵治理,實行標準化施工、綠色施工和文明施工,做到圍擋、苫蓋、噴淋、運輸車輛清洗和路面硬化五個百分百。狠抓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進一步強化縣、鄉、村禁燒監管責任,在全國兩會、春耕、秋收期間多次開展督促檢查,制定了《河北省農村能源清潔開發利用項目管理辦法》,啟動了秸稈全量化試點工作,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以上。2016年共監測到秸稈焚燒火點130個,較2015年減少48%。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畜禽散養密集區氨污染治理,推進完成了851家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利用設施建設,通過種養結合實現糞污綜合循環利用。建成區餐飲場所要求安裝油煙凈化設施,全面禁止建成區露天燒烤,加強對煙花爆竹銷售和燃放監管。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努力增加環境容量,2016年完成造林綠化523萬畝(完成年度任務的124.5%,全省森林覆蓋率達32%。

大力推進依法治污

修訂頒布了《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制修訂了《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燃煤電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和《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等一系列地方環境保護標準,增強了治污法制依據。建立完善了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實現了環境監管全覆蓋。認真抓好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落實。按照環保部要求組織開展了環境保護大檢查。開展了鋼鐵、煤炭行業環境執法“雷霆行動”,促進化解過剩產能完善環保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省環保廳、省公安廳、省法院、省檢察院多次聯合開展“利劍斬污”大氣污染執法專項行動,以查處超標排放、偷排偷放和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等環境違法行為重點,對違法排污采取按日計罰、查封扣押等措施,嚴厲打擊嚴重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和違法企業,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全省共查處環境違法企業3333家,關停取締1545家,行政處罰918家,責令整改1370家,掛牌督辦58家。公安機關共立案偵辦環境污染刑事案件51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84人,查處治安案件2236起治安拘留2335人,對不法分子形成強大威懾。

(四)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

2016年1-8月,我省空氣質量改善幅度較大9月下旬以來,氣象擴散條件明顯變差9月下旬12月31日,全省共經歷17次重污染天氣過程,較2015年同期增加了5次PM2.5濃度由57微克/立方米增加到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率由19.1%降為9.1%。面對嚴峻形勢,我省堅持把“人努力”挺在前面,加強會商研判,強化減排措施,盡最大努力減輕不利影響。一是發布預報、完善預案。建成“河北省空氣質量預警預報平臺”,6月1日起向社會公布全省空氣質量預報信息按照新標準重新修訂并印發實施了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二是及時啟動應急響應。發布區域紅色預警3次、橙色預警4每次均按照可能發生重污染天氣的上限,提前發布預警,啟動應急響應。11個設區市累計發布紅色預警19次、橙色預警25次、黃色預警58次、藍色預警12次。三是實行調度令制度。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大氣污染防治調度令制度,發布了1、2號調度令,按照環保部要求對污染傳輸通道城市水泥、鑄造、鋼鐵等重點行業實施錯峰生產,對幾個重點市要求采取更嚴厲舉措,全力應對重污染天氣四是采取超常應對措施。石家莊實施利劍斬污行動,采取14條超常舉措,力度空前保定、廊坊突出與北京的應急聯動,執行嚴于北京的標準和措施全力削峰降值9月20日至12月31日,全省累計停限產企業4.7萬家五是全程駐市督導檢查。10月下旬以來,派出8個組全程駐市督導開展不間斷聯合執法公開曝光了10起重污染天氣期間超標排污等涉氣環境違法案件。六是主動加強輿論引導。通過各類媒體主動發聲、回應關切,加強輿論引導,及時通報和宣傳政府采取的有力應對舉措,爭取群眾理解和支持。

)深化區域協作和聯防聯控

積極參加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第六、第七和第八次會議和專題會議,認真落實會議要求,加強與周邊省區市聯防聯控,共同推進區域空氣質量改善。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共同編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中長期規劃》,科學制定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路線圖和時間表。二是完善合作機制。共享空氣質量和重點污染源等數據信息;加強技術合作,組織實施“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技術集成與示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三是加強區域聯動。落實區域內火電、鋼鐵、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行業及燃煤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統一要求。完善“2+4”、“1+2”城市大氣污染治理協同防控工作機制提高預警級響應區域協同性,實行預警分級標準和應急措施力度統一;加強對區域內北京南傳輸通道城市特別是高架源的統一監管,降低秋冬季污染源活動水平,統一實施重點行業錯峰生產。

(六)完善大氣污染防治保障支撐

一是不斷增加財政投入。2016年共爭取中央大氣資金40.1億元占全國資金規模的35.84%,占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46.84%爭取北京、天津橫向對口支援資金9.02億元。省級預算安排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8億元,安排節能減排、鋼鐵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電力需求側管理、建筑節能等專項5.2億元。同時,充分運用PPP、股權投資基金、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撬動社會資本投入二是推進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污染源解析、環境質量監測與預警、重點行業污染源控制、城市揚塵抑制、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為重點,安排專項經費600萬元,啟動實施17項重點技術研發和先進成果應用示范項目。三是制定落實援企穩崗有關政策。出臺《關于做好化解鋼鐵煤炭等行業過剩產能職工安置工作的實施意見》,制定十條安置政策,明確職工安置渠道,依法依規明確各類補償標準制定分流安置職工特惠政策加強轉崗培訓和再就業幫扶,穩妥推進職工安置工作2016年為185戶去產能企業發放穩崗補貼資金13.59億元。

三、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污染形勢依然嚴峻。雖然我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完成了空氣質量年度目標,總體形勢仍不容樂觀2016年,我省仍有6個城市排在74個重點城市排名后十位,大氣環境質量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特別是秋冬季節,受采暖期污染物排放量大和“拉尼娜”不利氣象條件共同影響,重污染天氣頻發,對空氣質量改善和群眾身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主要原因一是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偏重的局面仍未根本扭轉。我省能源消耗以煤為主,鋼鐵、石化等行業占比較高近年來,雖然通過強力實施化解過剩產能“6643”工程,壓了一大批鋼鐵產能和煤炭消費量,但絕對排放量仍較大,對空氣質量有較大影響。二是有些減排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工業企業超標排放、工地道路物料揚塵、重型柴油車污染及劣質油品、秸稈垃圾露天焚燒等環境管理問題仍未徹底解決;重污染天氣期間,個別企業未嚴格按照應急預案要求停產限產,有的縣(市、區)還存在小散企業污染管控不嚴格、不到位問題。三是環境科技支撐能力相對薄弱。我省目前還缺少高水平專業環境科研和技術團隊,對大氣污染源解析研究還不夠系統深入,同時對環境科研能力建設投入相對不足,科技支撐能力和治理技術水平有待提升。

(二)治理資金缺口巨大。河北圍繞京津,承擔著京津“生態護城河”的重要職責。當前,我省大氣污染防治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工作推進難度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結構涉及人員安置補償、債務資產清算等諸多問題,推進禁煤區和城市主城區電代煤、氣代煤需要一次性投入和用氣、用電持續補貼,雖然大氣治理專項資金對河北給于了傾斜支持,但仍尚存較大缺口,影響工作深入推進急需國家繼續加大傾斜支持力度

(三)清潔取暖政策支持不足推進清潔取暖是黨中央確立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保障實現“京60”目標的重要舉措。但是,受氣電使用價格高、冬季天然氣供需矛盾突出,用氣價格上調以及補貼資金不能及時到位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改氣、改電工作推進面臨困難和阻力,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住戶改造后仍偷燒散煤取暖現象。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在加快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步伐的同時,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在保證氣、電穩定供應的基礎上,進一步讓惠于民,降低用電用氣成本價格,確保清潔取暖落到實處。

四、2017年工作計劃

2017年是“大氣十條”收官之年,我省將認真總結以往工作經驗,在全力完成“大氣十條”目標任務基礎上,按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2016-2017)》要求,深入推進“藍天行動”,堅持綜合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全面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為全省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和“京60”目標實現提供有力保障。

工作目標:

2017年全省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初步確定為:PM2.5平均濃度確保下降6%以上、力爭下降8%以上;平均優良天數達到210天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減少4%和3%以上,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按照環保部要求,制定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方案,將上述目標分解到各市,并簽訂責任狀。

主要措施:

(一)突出規劃統領,抓好頂層設計。統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產業規劃布局和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強大氣污染防治頂層設計,工程減排與管理減排并舉,既加快推進治污工程建設,又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空間布局結構。制定實施《河北省“十三五”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各設區市和污染嚴重縣(市、區)制定實施大氣質量限期達標、城區工業企業調整退出、工業園區調整、散煤治理、礦山關閉復綠及農業綠色轉型等六方面規劃,明確年度目標、路徑和措施。

(二)狠抓燃煤整治,推進清潔取暖一是削減煤炭消費總量。煤炭消費較2016年凈削減600萬噸。二是強化煤炭清潔利用。加強煤炭質量管理,積極拓展優質煤源渠道,對不具備集中供熱和清潔能源供暖的地區,推行煤炭清潔化利用。三是積極推廣清潔能源。進一步提高天然氣供應規模,推進城中村、農村地區電網及配套設施的升級改造,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供熱、風電供熱、地熱供暖及生物質能、輕烴等新熱源供熱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項目。四是加快推進改氣改電。按照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方針,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加快推進清潔取暖;完成廊坊、保定禁煤區18個縣市區、105萬戶“電代煤”“氣代煤”任務。是限時“清零”燃煤鍋爐。城市建成區淘汰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城鄉接合部和其他遠郊區縣城鎮地區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廊坊、保定行政區內所有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實現“清零”。六是提高集中供熱率。加快推進城市、縣城集中供熱,城市建成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0%以上。

(三)緊盯重點領域,拓展專項行動。深化和拓展散煤、焦化、露天礦山、道路車輛四個專項整治,賦予新的內容。把散煤治理擺在全省大氣污染防治的突出位置,利用兩年時間,基本消滅劣質散煤使用,各城市主城區設定禁煤區,完成散煤歸零。進一步壓減煉焦產能,加強污染治理和清潔生產審核,實現達標排;加大露天礦山整治力度,有序推進敏感地帶礦山跡地修復綠化;建立機動車、燃油和道路污染防治常態長效防治機制。

(四)化解過剩產能,加大減排力度。一是抓好“6643”工程收官。壓減煉鋼產能1562萬噸、煉鐵1624萬噸、水泥110萬噸、平板玻璃500萬重量箱,壓減焦炭產能720萬噸;制定電力去產能實施方案,加快外受電通道建設和電網改造,淘汰落后、優化布局。二是推進工業企業達標治理。加強對工業企業特別是“高架源”環保設施運行監管,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各產鋼市按要求完成鋼鐵行業環保治理提標改造;關停整治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不達標企業;按要求開展火電、鋼鐵、水泥等企業排污許可證申領核發工作。三是限時清理違法小企業。開展清理各類散、亂、污企業、企業集群和小鍋爐行動,完成關停取締任務。四是嚴控各類面源污染。繼續強化施工和道路揚塵、秸稈焚燒管控,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突出抓好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垃圾分類處理。

(五)突出重點區域,強化聯防聯控。圍繞實現“京60”目標,在協作機制指導下,落實“2+4”“1+2”城市共防共治措施。突出石家莊、衡水、邢臺、邯鄲等傳輸通道城市治理,推進完成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要求的區域散煤清零、限時關停、重點行業污染整治等目標任務。完善區域空氣重污染預警會商和應急聯動機制,繼續開展區域合作和聯動執法,做好“‘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

(六)狠抓重點時段,精準削峰降值。把冬春季采暖期作為全年大氣污染防控的重中之重,滾動做好源解析,列出源清單,搞清污染物時空分布,緊盯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重點時段,繼續實施水泥、鑄造、鋼鐵等重點行業錯峰生產,減少供暖期污染排放。認真總結重污染天氣應對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各級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改進應對措施,力求科學有效。繼續推行大氣污染防治調度令制度,努力降低污染峰值,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督促檢查,積極做好輿論引導和輿情應對,盡全力減輕不利影響。

(七)強化執法檢查,嚴格監督執紀。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和《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完善環保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繼續聯合開展“利劍斬污”等執法專項行動,保持環境違法犯罪嚴打高壓態勢;完善監管體系,強化在線監管、屬地監管、點對點監管,充分發揮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作用堅持城鎮農村齊抓,白天夜晚共管,確保無縫隙無盲區。完善省級環境保護督察制度,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八)增強科技支撐,推進精準治霾。開展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大氣污染排放源清單編制及動態源解析,從源頭上減少和防治污染排放,提高治理效果。建成大氣灰霾實驗室,開展污染物本地積累和二次轉化機制研究,加強減排措施效果評估;開展重污染天氣形成機理及傳輸規律研究,提高應急減排措施科學性和針對性。完善全省域、全要素、全覆蓋的立體監測網絡,為科學治理提供數據支持

  附件: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2016年重點工作完成情況一

        覽表

       

附件

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2016年重點工作完成情況一覽表

燃煤污染治理

壓減燃煤消費

現役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

燃煤鍋爐淘汰

燃煤鍋爐提標治理

散煤清潔化替代

年度壓減量(萬噸)

較2012年
累計壓減量
(萬噸)

年度改造機組數量(臺)

年度改造
裝機容量
(萬千瓦)

累計改造
裝機容量
(萬千瓦)

改造完成率

臺數

蒸噸數

臺數

蒸噸數

散煤替代量(萬噸)

散煤清潔化替代完成率

500

3400

9

71.7

4000

100%

12919

21869

7281

21463

1126

100.40%

機動車污染治理

淘汰黃標車老舊車

現行新車排放標準

現行油品質量標準

油氣回收

新能源車推廣

完成量
(萬輛)

年度任務量
(萬輛)

年度任務
完成率

汽油車

柴油車

車用汽油

車用柴油

加油站儲油庫改造完成數
(座)

改造完成率

新能源車
上牌數量(萬輛)

充電站建設數量(座)

充電樁建設數量(個)

17.26

25

100%(已提前完成)

國五

國五

國五

國五

7293

100%

67372

441

14074

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2016年重點工作完成情況一覽表

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

揮發性有機物治理

環境執法

煉鐵(萬噸)

煉鋼(萬噸)

焦炭(萬噸)

水泥(萬噸)

平板玻璃
(萬重量箱)

電力(萬千瓦)

減排量
(萬噸)

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方案項目完成比例

立案查處(起)

處罰罰金(萬)

抓獲犯罪嫌疑人(人)

取締違法企業(家)

1761

1624

1279

286

2189

5.1

8.3

28%

518

 441(省本級)

1184

1545

大氣污染防治財政資金投入

重點行業污染治理

秸稈焚燒

關停退出高污染
企業(家)

綠化造林(萬畝)

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面積(萬平方米)

中央財政資金(元)

省級配套資金(元)

地市級配套資金(萬元)

鋼鐵行業項目(個)

水泥行業(個)

其他項目(個)

全年秸稈焚燒火點數量

火點數較去年變化數

秸稈綜合利用率

40.1

8

430258

164

42

243

130

-120

96%

2214

523

13.83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綜合統計

河北省2016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總結

和2017年工作計劃

2016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決策部署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和環境保護部工作要求,把治理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作為全省生態環境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中之重,作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為回應民生訴求的重要內容,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突出重點,聯防聯控,深入推進壓能、減煤、治企、控車、降塵、增綠等重點工作,重點開展散煤、焦化、露天礦山、道路車輛污染整治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大氣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

一、2016年大氣環境質量狀況

2016年,全省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7.44,較2015年的7.94下降了6.3%;全省達標天數207天,占全年總天數的56.6%,較2015年增加了17天,較2013年增加了78天;全省重污染天數33天,占全年總天數的9.0%,較2015年減少3天,較2013年減少47天;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70μg/m3,較2015年下降9.1%,較2013年下降35.2%。省PM10SO2CO平均濃度分別為123μg/m3、34μg/m33.3mg/m3分別較2015下降9.6%17.1%10.8%NO2O3平均濃度分別為49μg/m3171μg/m3分別較2015年上升6.5%6.9%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強謀劃部署和督導調度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和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趙克志書記分別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書記專題會議,專門研究部署,強調要以強烈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加強協調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堅持實干實政、確保整改到位,推動大氣污染防治各項任務落地見效。張慶偉省長多次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和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各項工作。特別是面對秋冬季以來重污染天氣頻發的嚴峻形勢,省政府連續召開三次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部署調度應對措施。省政府與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政府簽訂了2016年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將目標責任層層分解,逐級落實。制發了《2016年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要點》《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實施方案(2016-2017年)》以及《河北省散煤污染整治專項行動方案》《河北省焦化行業污染整治專項行動方案》《河北省露天礦山污染深度整治專項行動方案》《河北省道路車輛污染專項行動方案》等4個專項行動方案,各部門密切配合,協調督導,分別制定落實方案和工作標準,深化細化各項防控措施,共同推進落實。

(二)全力推進各項重點防控任務

1著力優化能源結構

大力推進煤炭減量2016年,全省削減煤炭消費量500萬噸(2013-2016年累計削減3400萬噸),淘汰燃煤鍋爐12919臺、21863(建成區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已基本淘汰),完成燃煤工業鍋爐改造7281臺、21463蒸噸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30%121%全省4000萬千瓦發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

加快實施“禁煤區”建設推進保定、廊坊禁煤區電代煤、氣代煤,印發了《關于加快實施保定廊坊禁煤區電代煤和氣代煤的指導意見》2016年完成改造31.87萬戶,占計劃任務的29%石家莊、邯鄲市分別完成10萬戶、5萬多戶氣代煤改造。

積極開展清潔利用:一是利用清潔能源替代散煤可再生能源裝機總規模約1682萬千瓦,占全部裝機規模的28%,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約213億千瓦時,折合標煤約1050萬噸。增強清潔能源保供能力,到2016年底,天然氣保供量100億立方米,較2015年增加15億立方米;積極推廣應用綠色低碳能源,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1100450萬千瓦。積極推進多能互補集成利用工程,以能源微網促進區域性散煤治理。加快推進風電供暖、制氫等試點工程及農村秸稈、沼氣等生物質能利用,各類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達48萬千瓦。加快煤炭提質保供嚴把煤源質量關,原煤生產洗選比例達76%骨干煤礦實現洗選全覆蓋,累計取締外來煤洗選廠點123家。拓展優質煤源供應,與陜西榆林、寧夏等地及神華集團簽訂優質煤低硫煤供應合作協議,優質煤、低硫煤保供規模分別達到4000萬噸1500萬噸。大力推進集中供熱。加快推進廊坊、涿州、承德上板城、邯鄲東郊等4個在建熱電聯產項目建設。積極推廣余熱集中供熱示范工程,把低品位余熱資源納入供熱發展規劃,支持低品位余熱回收供暖4個,建成后新增供熱面積180萬平方米。大力開發利用地熱資源,“雄縣模式”成為全國示范工程,總供暖能力達到450萬平米,基本實現了“無煙城”目標。積極推廣潔凈型煤。分批下達了潔凈型煤生產配送體系建設項目51個,全省城市(城中村)及縣城建成區推廣潔凈型煤68.5萬噸,保供能力達到3000萬噸

2、大力壓減過剩產能。深入實施6643”工程,嚴于國家標準的環保、能耗、水耗、質量、技術、安全等6個方面地方標準,倒逼過剩產能退出全年壓減煉鐵產能1761萬噸、煉鋼1624萬噸、水泥286萬噸、平板玻璃2189萬重量箱,分別完成計劃任務的102%、114%、191%和365%。其中,水泥、平板玻璃已提前完成到2017年產能壓減任務。積極推進煤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全省退出煤礦54處,壓減產能1400萬噸,完成年度任務的107%

3、統籌推進四項行動重點開展了散煤、焦化、露天礦山、道路車輛開展四污染專項整治行動。散煤:完成農村地區散煤壓減替代1126萬噸,推廣使用配套爐具72.6萬臺取締劣質煤銷售網點5152個(其中取消煤炭經營范圍3595戶,吊銷(注銷)營業執照647戶,取締無照經營網點910戶抽檢煤炭14836批次,合格率71.8%;其中流通領域抽檢8899個批次,合格率76%以上焦化:2016年關停焦爐19座,壓減焦炭產能1279萬噸建立273項焦炭生產企業污染治理項目清單開工245項,完工146項露天礦山:2016年關閉露天礦山330個,比計劃超額完成169個;停產整治的1720個;修復綠化197個,已全部竣工;治理面積3.53萬畝,比計劃超額完成1.77萬畝。道路車輛:全面供應國五標準汽柴油;加強對進口、銷售和注冊登記的輕型汽油車、輕型柴油客車和用于公交、環衛和郵政行業的重型柴油車的監管,對1119輛國五以下標準新車和外籍轉入車輛未予辦理車輛登記手續淘汰老舊車輛17.26萬輛新投入使用新能源車輛5.6萬輛,建設充電站441座,充電樁14074個;嚴厲打擊生產、流通、銷售質量不達標車用汽、柴油行為共抽檢成品油11570個批次,成品油經營主體覆蓋率達到50%以上抽檢合格率達81%。優化重型貨車行車線路,對通行京港澳高速公路穿越市城區的重型貨車,實施繞行外環高速公路措施。

4、狠抓重點區域工業污染防控。落實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狠抓污染傳輸通道城市特別是“2+4”、“1+2”核心區城市工業污染治理。對重點工業企業特別是火電、鋼鐵、焦化、水泥、玻璃等563家“高架源”建立排放清單,1058個監控點位全面實行在線監控,不達標排放企業一企一策制定方案、限期整改。對全省鋼鐵水泥電力玻璃行業29家企業開展IC卡總量監控試點,建成刷卡排污總量監控系統發布了《關于河北省鋼鐵行業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各產鋼市開展了鋼鐵行業環保治理提標改造。鋼鐵、水泥、化工、石化等重點行業全部完成清潔生產審核。發布了《河北省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標準》,印發了《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達標治理工作方案》,對11個重點行業進行了全面摸排,制定重點治理企業清單,全面開展達標治理,2017年1月1日起不能達標排放的企業全部停產整治。開展專項行動,對小散亂污企業、小鍋爐及特色產業聚集區進行排查清理,共關閉取締各類土小企業2214家。積極推動首鋼京唐二期、渤海鋼鐵搬遷等6個結構調整項目。

5、嚴控各類面源污染。加強建筑施工和道路揚塵治理,實行標準化施工、綠色施工和文明施工,做到圍擋、苫蓋、噴淋、運輸車輛清洗和路面硬化五個百分百。狠抓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進一步強化縣、鄉、村禁燒監管責任,在全國兩會、春耕、秋收期間多次開展督促檢查,制定了《河北省農村能源清潔開發利用項目管理辦法》,啟動了秸稈全量化試點工作,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以上。2016年共監測到秸稈焚燒火點130個,較2015年減少48%。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畜禽散養密集區氨污染治理,推進完成了851家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利用設施建設,通過種養結合實現糞污綜合循環利用。建成區餐飲場所要求安裝油煙凈化設施,全面禁止建成區露天燒烤,加強對煙花爆竹銷售和燃放監管。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努力增加環境容量,2016年完成造林綠化523萬畝(完成年度任務的124.5%,全省森林覆蓋率達32%。

大力推進依法治污

修訂頒布了《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制修訂了《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燃煤電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和《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等一系列地方環境保護標準,增強了治污法制依據。建立完善了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實現了環境監管全覆蓋。認真抓好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落實。按照環保部要求組織開展了環境保護大檢查。開展了鋼鐵、煤炭行業環境執法“雷霆行動”,促進化解過剩產能完善環保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省環保廳、省公安廳、省法院、省檢察院多次聯合開展“利劍斬污”大氣污染執法專項行動,以查處超標排放、偷排偷放和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等環境違法行為重點,對違法排污采取按日計罰、查封扣押等措施,嚴厲打擊嚴重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和違法企業,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全省共查處環境違法企業3333家,關停取締1545家,行政處罰918家,責令整改1370家,掛牌督辦58家。公安機關共立案偵辦環境污染刑事案件51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84人,查處治安案件2236起治安拘留2335人,對不法分子形成強大威懾。

(四)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

2016年1-8月,我省空氣質量改善幅度較大9月下旬以來,氣象擴散條件明顯變差9月下旬12月31日,全省共經歷17次重污染天氣過程,較2015年同期增加了5次PM2.5濃度由57微克/立方米增加到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率由19.1%降為9.1%。面對嚴峻形勢,我省堅持把“人努力”挺在前面,加強會商研判,強化減排措施,盡最大努力減輕不利影響。一是發布預報、完善預案。建成“河北省空氣質量預警預報平臺”,6月1日起向社會公布全省空氣質量預報信息按照新標準重新修訂并印發實施了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二是及時啟動應急響應。發布區域紅色預警3次、橙色預警4每次均按照可能發生重污染天氣的上限,提前發布預警,啟動應急響應。11個設區市累計發布紅色預警19次、橙色預警25次、黃色預警58次、藍色預警12次。三是實行調度令制度。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大氣污染防治調度令制度,發布了1、2號調度令,按照環保部要求對污染傳輸通道城市水泥、鑄造、鋼鐵等重點行業實施錯峰生產,對幾個重點市要求采取更嚴厲舉措,全力應對重污染天氣四是采取超常應對措施。石家莊實施利劍斬污行動,采取14條超常舉措,力度空前保定、廊坊突出與北京的應急聯動,執行嚴于北京的標準和措施全力削峰降值9月20日至12月31日,全省累計停限產企業4.7萬家五是全程駐市督導檢查。10月下旬以來,派出8個組全程駐市督導開展不間斷聯合執法公開曝光了10起重污染天氣期間超標排污等涉氣環境違法案件。六是主動加強輿論引導。通過各類媒體主動發聲、回應關切,加強輿論引導,及時通報和宣傳政府采取的有力應對舉措,爭取群眾理解和支持。

)深化區域協作和聯防聯控

積極參加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第六、第七和第八次會議和專題會議,認真落實會議要求,加強與周邊省區市聯防聯控,共同推進區域空氣質量改善。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共同編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中長期規劃》,科學制定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路線圖和時間表。二是完善合作機制。共享空氣質量和重點污染源等數據信息;加強技術合作,組織實施“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技術集成與示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三是加強區域聯動。落實區域內火電、鋼鐵、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行業及燃煤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統一要求。完善“2+4”、“1+2”城市大氣污染治理協同防控工作機制提高預警級響應區域協同性,實行預警分級標準和應急措施力度統一;加強對區域內北京南傳輸通道城市特別是高架源的統一監管,降低秋冬季污染源活動水平,統一實施重點行業錯峰生產。

(六)完善大氣污染防治保障支撐

一是不斷增加財政投入。2016年共爭取中央大氣資金40.1億元占全國資金規模的35.84%,占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46.84%爭取北京、天津橫向對口支援資金9.02億元。省級預算安排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8億元,安排節能減排、鋼鐵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電力需求側管理、建筑節能等專項5.2億元。同時,充分運用PPP、股權投資基金、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撬動社會資本投入二是推進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污染源解析、環境質量監測與預警、重點行業污染源控制、城市揚塵抑制、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為重點,安排專項經費600萬元,啟動實施17項重點技術研發和先進成果應用示范項目。三是制定落實援企穩崗有關政策。出臺《關于做好化解鋼鐵煤炭等行業過剩產能職工安置工作的實施意見》,制定十條安置政策,明確職工安置渠道,依法依規明確各類補償標準制定分流安置職工特惠政策加強轉崗培訓和再就業幫扶,穩妥推進職工安置工作2016年為185戶去產能企業發放穩崗補貼資金13.59億元。

三、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污染形勢依然嚴峻。雖然我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完成了空氣質量年度目標,總體形勢仍不容樂觀2016年,我省仍有6個城市排在74個重點城市排名后十位,大氣環境質量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特別是秋冬季節,受采暖期污染物排放量大和“拉尼娜”不利氣象條件共同影響,重污染天氣頻發,對空氣質量改善和群眾身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主要原因一是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偏重的局面仍未根本扭轉。我省能源消耗以煤為主,鋼鐵、石化等行業占比較高近年來,雖然通過強力實施化解過剩產能“6643”工程,壓了一大批鋼鐵產能和煤炭消費量,但絕對排放量仍較大,對空氣質量有較大影響。二是有些減排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工業企業超標排放、工地道路物料揚塵、重型柴油車污染及劣質油品、秸稈垃圾露天焚燒等環境管理問題仍未徹底解決;重污染天氣期間,個別企業未嚴格按照應急預案要求停產限產,有的縣(市、區)還存在小散企業污染管控不嚴格、不到位問題。三是環境科技支撐能力相對薄弱。我省目前還缺少高水平專業環境科研和技術團隊,對大氣污染源解析研究還不夠系統深入,同時對環境科研能力建設投入相對不足,科技支撐能力和治理技術水平有待提升。

(二)治理資金缺口巨大。河北圍繞京津,承擔著京津“生態護城河”的重要職責。當前,我省大氣污染防治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工作推進難度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結構涉及人員安置補償、債務資產清算等諸多問題,推進禁煤區和城市主城區電代煤、氣代煤需要一次性投入和用氣、用電持續補貼,雖然大氣治理專項資金對河北給于了傾斜支持,但仍尚存較大缺口,影響工作深入推進急需國家繼續加大傾斜支持力度

(三)清潔取暖政策支持不足推進清潔取暖是黨中央確立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保障實現“京60”目標的重要舉措。但是,受氣電使用價格高、冬季天然氣供需矛盾突出,用氣價格上調以及補貼資金不能及時到位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改氣、改電工作推進面臨困難和阻力,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住戶改造后仍偷燒散煤取暖現象。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在加快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步伐的同時,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在保證氣、電穩定供應的基礎上,進一步讓惠于民,降低用電用氣成本價格,確保清潔取暖落到實處。

四、2017年工作計劃

2017年是“大氣十條”收官之年,我省將認真總結以往工作經驗,在全力完成“大氣十條”目標任務基礎上,按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2016-2017)》要求,深入推進“藍天行動”,堅持綜合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全面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為全省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和“京60”目標實現提供有力保障。

工作目標:

2017年全省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初步確定為:PM2.5平均濃度確保下降6%以上、力爭下降8%以上;平均優良天數達到210天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減少4%和3%以上,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按照環保部要求,制定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方案,將上述目標分解到各市,并簽訂責任狀。

主要措施:

(一)突出規劃統領,抓好頂層設計。統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產業規劃布局和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強大氣污染防治頂層設計,工程減排與管理減排并舉,既加快推進治污工程建設,又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空間布局結構。制定實施《河北省“十三五”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各設區市和污染嚴重縣(市、區)制定實施大氣質量限期達標、城區工業企業調整退出、工業園區調整、散煤治理、礦山關閉復綠及農業綠色轉型等六方面規劃,明確年度目標、路徑和措施。

(二)狠抓燃煤整治,推進清潔取暖一是削減煤炭消費總量。煤炭消費較2016年凈削減600萬噸。二是強化煤炭清潔利用。加強煤炭質量管理,積極拓展優質煤源渠道,對不具備集中供熱和清潔能源供暖的地區,推行煤炭清潔化利用。三是積極推廣清潔能源。進一步提高天然氣供應規模,推進城中村、農村地區電網及配套設施的升級改造,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供熱、風電供熱、地熱供暖及生物質能、輕烴等新熱源供熱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項目。四是加快推進改氣改電。按照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方針,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加快推進清潔取暖;完成廊坊、保定禁煤區18個縣市區、105萬戶“電代煤”“氣代煤”任務。是限時“清零”燃煤鍋爐。城市建成區淘汰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城鄉接合部和其他遠郊區縣城鎮地區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廊坊、保定行政區內所有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實現“清零”。六是提高集中供熱率。加快推進城市、縣城集中供熱,城市建成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0%以上。

(三)緊盯重點領域,拓展專項行動。深化和拓展散煤、焦化、露天礦山、道路車輛四個專項整治,賦予新的內容。把散煤治理擺在全省大氣污染防治的突出位置,利用兩年時間,基本消滅劣質散煤使用,各城市主城區設定禁煤區,完成散煤歸零。進一步壓減煉焦產能,加強污染治理和清潔生產審核,實現達標排;加大露天礦山整治力度,有序推進敏感地帶礦山跡地修復綠化;建立機動車、燃油和道路污染防治常態長效防治機制。

(四)化解過剩產能,加大減排力度。一是抓好“6643”工程收官。壓減煉鋼產能1562萬噸、煉鐵1624萬噸、水泥110萬噸、平板玻璃500萬重量箱,壓減焦炭產能720萬噸;制定電力去產能實施方案,加快外受電通道建設和電網改造,淘汰落后、優化布局。二是推進工業企業達標治理。加強對工業企業特別是“高架源”環保設施運行監管,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各產鋼市按要求完成鋼鐵行業環保治理提標改造;關停整治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不達標企業;按要求開展火電、鋼鐵、水泥等企業排污許可證申領核發工作。三是限時清理違法小企業。開展清理各類散、亂、污企業、企業集群和小鍋爐行動,完成關停取締任務。四是嚴控各類面源污染。繼續強化施工和道路揚塵、秸稈焚燒管控,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突出抓好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垃圾分類處理。

(五)突出重點區域,強化聯防聯控。圍繞實現“京60”目標,在協作機制指導下,落實“2+4”“1+2”城市共防共治措施。突出石家莊、衡水、邢臺、邯鄲等傳輸通道城市治理,推進完成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要求的區域散煤清零、限時關停、重點行業污染整治等目標任務。完善區域空氣重污染預警會商和應急聯動機制,繼續開展區域合作和聯動執法,做好“‘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

(六)狠抓重點時段,精準削峰降值。把冬春季采暖期作為全年大氣污染防控的重中之重,滾動做好源解析,列出源清單,搞清污染物時空分布,緊盯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重點時段,繼續實施水泥、鑄造、鋼鐵等重點行業錯峰生產,減少供暖期污染排放。認真總結重污染天氣應對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各級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改進應對措施,力求科學有效。繼續推行大氣污染防治調度令制度,努力降低污染峰值,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督促檢查,積極做好輿論引導和輿情應對,盡全力減輕不利影響。

(七)強化執法檢查,嚴格監督執紀。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和《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完善環保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繼續聯合開展“利劍斬污”等執法專項行動,保持環境違法犯罪嚴打高壓態勢;完善監管體系,強化在線監管、屬地監管、點對點監管,充分發揮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作用堅持城鎮農村齊抓,白天夜晚共管,確保無縫隙無盲區。完善省級環境保護督察制度,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八)增強科技支撐,推進精準治霾。開展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大氣污染排放源清單編制及動態源解析,從源頭上減少和防治污染排放,提高治理效果。建成大氣灰霾實驗室,開展污染物本地積累和二次轉化機制研究,加強減排措施效果評估;開展重污染天氣形成機理及傳輸規律研究,提高應急減排措施科學性和針對性。完善全省域、全要素、全覆蓋的立體監測網絡,為科學治理提供數據支持

  附件: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2016年重點工作完成情況一

        覽表

       

附件

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2016年重點工作完成情況一覽表

燃煤污染治理

壓減燃煤消費

現役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

燃煤鍋爐淘汰

燃煤鍋爐提標治理

散煤清潔化替代

年度壓減量(萬噸)

較2012年
累計壓減量
(萬噸)

年度改造機組數量(臺)

年度改造
裝機容量
(萬千瓦)

累計改造
裝機容量
(萬千瓦)

改造完成率

臺數

蒸噸數

臺數

蒸噸數

散煤替代量(萬噸)

散煤清潔化替代完成率

500

3400

9

71.7

4000

100%

12919

21869

7281

21463

1126

100.40%

機動車污染治理

淘汰黃標車老舊車

現行新車排放標準

現行油品質量標準

油氣回收

新能源車推廣

完成量
(萬輛)

年度任務量
(萬輛)

年度任務
完成率

汽油車

柴油車

車用汽油

車用柴油

加油站儲油庫改造完成數
(座)

改造完成率

新能源車
上牌數量(萬輛)

充電站建設數量(座)

充電樁建設數量(個)

17.26

25

100%(已提前完成)

國五

國五

國五

國五

7293

100%

67372

441

14074

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2016年重點工作完成情況一覽表

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

揮發性有機物治理

環境執法

煉鐵(萬噸)

煉鋼(萬噸)

焦炭(萬噸)

水泥(萬噸)

平板玻璃
(萬重量箱)

電力(萬千瓦)

減排量
(萬噸)

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方案項目完成比例

立案查處(起)

處罰罰金(萬)

抓獲犯罪嫌疑人(人)

取締違法企業(家)

1761

1624

1279

286

2189

5.1

8.3

28%

518

 441(省本級)

1184

1545

大氣污染防治財政資金投入

重點行業污染治理

秸稈焚燒

關停退出高污染
企業(家)

綠化造林(萬畝)

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面積(萬平方米)

中央財政資金(元)

省級配套資金(元)

地市級配套資金(萬元)

鋼鐵行業項目(個)

水泥行業(個)

其他項目(個)

全年秸稈焚燒火點數量

火點數較去年變化數

秸稈綜合利用率

40.1

8

430258

164

42

243

130

-120

96%

2214

523

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