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
名稱 關于公開征求《河北省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發布機構 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 索引號 0218077J/2022-01109
主題分類 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 文號
發布日期 2022-10-22 主題詞
效力狀態

關于公開征求《河北省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發布日期:2022-10-22 10:30 信息來源: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關于公開征求《河北省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各有關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2〕15號)精神,根據工作安排,我廳會同關部門草擬了《河北省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詳見附件),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歡迎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提出意見和建議,有關建議可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等方式反饋。此次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22年11月23日18時

聯系人:呂濤       87803900

郵  箱:hbsxwrw@163.com

    附  件: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2022年10月22日



附  件

河北省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實施方案

(征求意見稿)

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生產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主要來源。目前,國內外廣泛關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國際公約管控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等。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2〕15號)精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我省新污染物治理,切實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健康,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環境與健康風險為核心,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遵循全生命周期環境風險管理理念,統籌推進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管理,實施調查評估、分類治理、全過程環境風險管控,加強制度和科技支撐保障,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體系,促進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提升綠色低碳、生態優美的現代化河北建設水平。

(二)工作原則

堅持科學篩查。開展重點行業、重點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了解化學物質生產、加工使用、環境排放數量及途徑、危害特征等信息,全面掌握新污染物基礎信息。

堅持精準評估。遵循全生命周期環境風險管理理念科學評估新污染物生產、加工、使用、消費、處置的全過程環境風險,精準評估新污染物環境風險

堅持綜合施策。針對新污染物產生環境風險的主要環節,采取源頭禁限、過程減排、末端治理的全過程環境風險管控措施。開展新污染物治理試點工程,力爭形成治理示范技術

堅持系統推進。系統構建新污染物治理長效機制,形成貫穿全過程、涵蓋各類別、采取多舉措的治理體系,統籌推動大氣、水、土壤多環境介質協同治理。

堅持能力提升。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體系,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落實屬地責任。強化科技支撐與基礎能力建設,加強宣傳引導,促進社會共治。

(三)工作目標

按照國家統一安排,2023年年底前,完成首輪化學物質基本信息調查和首批環境風險優先評估化學物質詳細信息調查,啟動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試點工作;2025年年底前,完成一輪高關注、高產(用)量的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對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實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逐步建立健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體系,明顯增強新污染物治理能力。

二、主要任務

(一)健全新污染物治理機制

1.建立生態環境、發展改革、科技、工業和信息化、財政、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商務、衛生健康、海關、市場監管等部門參加的新污染物治理跨部門協調機制,組織召開部門聯席會議,加強部門聯合調查、聯合執法、信息共享,統籌推進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按照省負總責、市縣落實的原則,完善新污染物治理的管理體系,指導督促各市縣全面落實新污染物治理主體責任、屬地責任。成立河北省新污染物治理專家委員會,強化新污染物治理技術支撐。生態環境廳牽頭,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衛生健康委員會、石家莊海關、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二)開展新污染物調查監測

2.持續統計化學品環境國際公約管控物質。開展全氟辛基磺酸類化合物、六溴環十二烷、十溴二苯醚、氯化石蠟、全氟辛酸及其鹽類和相關化合物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以及汞或汞化合物的生產和加工使用企業環境信息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企業基本情況、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汞或汞化合物的產能產量、庫存量、使用量、用途或去向等。到2023年,形成年度調查工作報告。(生態環境廳負責)

3.開展化學物質環境信息摸底調查。在石化、涂料、紡織印染、橡膠、農藥、醫藥等重點行業開展化學物質基本信息調查,組織開展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培訓,指導企業進行數據填報,包括重點行業中重點化學物質生產使用的品種、數量、用途等信息。針對列入環境風險優先評估計劃的化學物質,進一步開展有關生產、加工使用、環境排放數量及途徑、危害特性等詳細信息調查。2023年年底前,完成首輪化學物質基本信息調查和首批環境風險優先評估化學物質詳細信息調查。收集整理全省化學物質基本信息,逐步建立河北省化學物質環境信息數據庫,進行動態更新。(生態環境廳負責)

4.開展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試點工作。依據新污染物調查和評估要求,制定全省新污染物專項環境調查監測工作方案,逐步推進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體系建設。在我省近岸海域水產養殖和內陸畜牧養殖密集區、醫藥行業聚集區開展抗生素環境調查監測試點,在設區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主要糧食基地等重點區域開展內分泌干擾物環境調查監測試點,在化工、涂料、汽車制造等為主導產業的園區開展持久性有機物環境調查監測試點,逐步掌握我省重點區域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環境賦存水平。(生態環境廳負責)

5.開展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基于現狀調查和監測數據,以全省高關注、高產(用)量、高環境檢出率、分散式用途的化學物質為重點,篩選出具有潛在環境風險、需要優先開展環境風險評估的化學物質,在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開展新污染物環境風險評估。動態制定我省化學物質環境風險優先評估計劃和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生態環境廳負責)

(三)嚴格新污染物源頭管控

6.全面落實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制度。嚴格執行《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辦法》,落實企業新化學物質環境風險防控主體責任。各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監督,對新化學物質生產者、進口者和加工使用者辦理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登記事項的真實性、登記證載明事項及相關規定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抽查。建立監督執法機制,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原則,將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事項納入環境執法年度工作計劃,對違法企業的依法依規予以查處。(生態環境廳負責)

7.嚴格實施淘汰或限用措施。按照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要求,禁止、限制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的生產、加工使用和進出口。對納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淘汰類的工業化學品、農藥、獸藥、藥品、化妝品等,未按期淘汰的,依法停止其產品登記或生產許可證核發。強化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嚴格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準入管理。嚴格落實禁止進(出)口貨物目錄和《中國嚴格限制的有毒化學品名錄》,加強進出口管控。依法嚴厲打擊已淘汰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非法生產和加工使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石家莊海關、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8.加強產品中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對采取含量控制的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嚴格落實強制性國家標準,進一步規范玩具、學生用品等消費產品、塑料制品的使用和市場行為,減少產品消費過程中造成的新污染物環境排放。加強環境標志產品和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監管,不斷規范認證行為。在重要消費品環境標志認證中,對重點管控新污染物進行標識或提示。(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督管理局農業農村廳、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新污染物過程控制

9.全面提升清潔生產水平。對使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過程中排放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企業依法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改造;企業應采取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公布使用有毒有害原料的情況以及排放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名稱、濃度和數量等相關信息。嚴格落實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等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對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替代和排放控制要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0.規范抗生素類藥品使用管理。落實抗菌藥物環境危害性評估制度,推動獸用抗菌藥注冊登記環節對新品種開展藥物環境危害性評估。加強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嚴格落實零售藥店憑處方銷售處方藥類抗菌藥物。加強獸用抗菌藥監督管理,實施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以生產肉蛋奶主要畜禽品種為重點,提高畜禽養殖過程獸用抗菌藥科學、規范、安全使用能力和水平,推進健康養殖,保持動物產品單位產出使用獸用抗菌藥呈下降趨勢,降低畜禽產品獸用抗菌藥殘留量。推行憑獸醫處方銷售使用獸用抗菌藥。到2025年,獸用抗菌藥使用量在現有基礎上減少50%。(農業農村廳、衛生健康委員會、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1.強化農藥使用管理。做好農藥登記初審和農藥再評價工作,引導和支持農藥生產企業開展高效、低毒、低風險、低殘留農藥研發登記,組織開展農藥使用安全風險監測,嚴格管控高毒高風險農藥及助劑。停止甲拌磷、甲基異柳磷、水胺硫磷和滅線磷四種高毒農藥的生產,并于2024年9月全面停止在市場的銷售使用。持續開展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宣傳推廣高效低風險農藥,穩步推進高毒高風險農藥淘汰和替代。指導農藥生產者、經營者和專業化服務機構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鼓勵使用便于回收的大容量、易資源化利用及易處置包裝物。逐步建立健全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農業農村廳、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深化新污染物末端治理

12.加強新污染物多環境介質協同治理。排放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應采取污染控制措施,達到相關污染物排放標準及環境質量目標要求;按照排污許可管理有關要求,依法申領排污許可證或填寫排污登記表,并在其中載明執行的污染控制標準要求及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排放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對排放(污)口及其周邊環境定期開展環境監測,評估環境風險,排查整治環境安全隱患,依法公開新污染物信息,采取措施防范環境風險。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應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建立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滲漏、流失、揚散。生產、加工使用或排放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中所列化學物質的企事業單位應納入生態環境重點監管對象。(生態環境廳負責)

13.強化含特定新污染物廢物的收集利用處置。嚴格落實廢藥品、廢農藥以及抗生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母液、廢反應基和廢培養基等廢物的收集利用處置要求。推廣應用國家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綠色替代、新污染物減排以及污水污泥、廢液廢渣中新污染物治理示范技術。推動石化、涂料、紡織印染、橡膠、農藥、醫藥等行業開展試點示范,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先行先試,減少新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在石家莊市開展燃煤鍋爐協同焚燒處置抗生素菌渣試點工程,形成抗生素菌渣治理示范技術。(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夯實新污染物治理基礎

14.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在省級科技計劃中加強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攻關,推動環境領域省級研發平臺建設,支持開展新污染物環境監測、風險評估、管控與治理關鍵技術等相關理論和技術研究。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環保機構開展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等新污染物環境分布特征、遷移轉化、溯源及生態環境危害機理等相關研究,強化我省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支撐(科技廳、生態環境廳、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5.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加強新污染物治理的監督、執法和監測能力建設。提升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和新污染物環境監測技術支撐保障能力,完善新污染物環境監測資質、設備建設,培育符合良好實驗室規范的化學物質危害測試實驗室。開展新污染物調查、監測、評估、監督、執法等業務培訓,培育新污染物監管專業人才隊伍。(生態環境廳、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對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全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新污染物治理的組織領導,各級人民政府是組織實施本工作實施方案的主體。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分工協作,共同做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2025年對本行動方案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將新污染物治理中存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納入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生態環境廳牽頭,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監管執法。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嚴格落實新污染物治理要求。加強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排放執法監測和重點區域環境監測。對涉重點管控新污染物企事業單位依法開展現場檢查,對未按規定落實環境風險管控措施企業加強監督和執法。加強對禁止或限制類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及其相關產品生產、加工使用、進出口的監督執法。(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石家莊海關、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拓寬資金投入渠道。構建以財政收入為主的多元化可持續資金保障體系,加強財政資金投入保障,支持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風險評估、管控治理等試點項目。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新污染物治理領域,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新污染物治理的信貸支持力度。新污染物治理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財政廳、生態環境廳、省稅務局、銀保監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大力宣傳引導。加強律法規政策宣傳解讀。開展新污染物治理科普宣傳教育,引導公眾科學認識新污染物環境風險,樹立綠色消費理念。鼓勵公眾通過多種渠道舉報涉新污染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積極參與化學品國際環境公約和國際化學品環境管理行動,落實國家履約任務要求(生態環境廳牽頭,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

關于公開征求《河北省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各有關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2〕15號)精神,根據工作安排,我廳會同關部門草擬了《河北省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詳見附件),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歡迎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提出意見和建議,有關建議可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等方式反饋。此次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22年11月23日18時

聯系人:呂濤       87803900

郵  箱:hbsxwrw@163.com

    附  件: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2022年10月22日



附  件

河北省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實施方案

(征求意見稿)

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生產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主要來源。目前,國內外廣泛關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國際公約管控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等。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2〕15號)精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我省新污染物治理,切實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健康,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環境與健康風險為核心,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遵循全生命周期環境風險管理理念,統籌推進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管理,實施調查評估、分類治理、全過程環境風險管控,加強制度和科技支撐保障,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體系,促進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提升綠色低碳、生態優美的現代化河北建設水平。

(二)工作原則

堅持科學篩查。開展重點行業、重點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了解化學物質生產、加工使用、環境排放數量及途徑、危害特征等信息,全面掌握新污染物基礎信息。

堅持精準評估。遵循全生命周期環境風險管理理念科學評估新污染物生產、加工、使用、消費、處置的全過程環境風險,精準評估新污染物環境風險

堅持綜合施策。針對新污染物產生環境風險的主要環節,采取源頭禁限、過程減排、末端治理的全過程環境風險管控措施。開展新污染物治理試點工程,力爭形成治理示范技術

堅持系統推進。系統構建新污染物治理長效機制,形成貫穿全過程、涵蓋各類別、采取多舉措的治理體系,統籌推動大氣、水、土壤多環境介質協同治理。

堅持能力提升。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體系,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落實屬地責任。強化科技支撐與基礎能力建設,加強宣傳引導,促進社會共治。

(三)工作目標

按照國家統一安排,2023年年底前,完成首輪化學物質基本信息調查和首批環境風險優先評估化學物質詳細信息調查,啟動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試點工作;2025年年底前,完成一輪高關注、高產(用)量的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對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實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逐步建立健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體系,明顯增強新污染物治理能力。

二、主要任務

(一)健全新污染物治理機制

1.建立生態環境、發展改革、科技、工業和信息化、財政、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商務、衛生健康、海關、市場監管等部門參加的新污染物治理跨部門協調機制,組織召開部門聯席會議,加強部門聯合調查、聯合執法、信息共享,統籌推進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按照省負總責、市縣落實的原則,完善新污染物治理的管理體系,指導督促各市縣全面落實新污染物治理主體責任、屬地責任。成立河北省新污染物治理專家委員會,強化新污染物治理技術支撐。生態環境廳牽頭,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衛生健康委員會、石家莊海關、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二)開展新污染物調查監測

2.持續統計化學品環境國際公約管控物質。開展全氟辛基磺酸類化合物、六溴環十二烷、十溴二苯醚、氯化石蠟、全氟辛酸及其鹽類和相關化合物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以及汞或汞化合物的生產和加工使用企業環境信息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企業基本情況、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汞或汞化合物的產能產量、庫存量、使用量、用途或去向等。到2023年,形成年度調查工作報告。(生態環境廳負責)

3.開展化學物質環境信息摸底調查。在石化、涂料、紡織印染、橡膠、農藥、醫藥等重點行業開展化學物質基本信息調查,組織開展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培訓,指導企業進行數據填報,包括重點行業中重點化學物質生產使用的品種、數量、用途等信息。針對列入環境風險優先評估計劃的化學物質,進一步開展有關生產、加工使用、環境排放數量及途徑、危害特性等詳細信息調查。2023年年底前,完成首輪化學物質基本信息調查和首批環境風險優先評估化學物質詳細信息調查。收集整理全省化學物質基本信息,逐步建立河北省化學物質環境信息數據庫,進行動態更新。(生態環境廳負責)

4.開展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試點工作。依據新污染物調查和評估要求,制定全省新污染物專項環境調查監測工作方案,逐步推進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體系建設。在我省近岸海域水產養殖和內陸畜牧養殖密集區、醫藥行業聚集區開展抗生素環境調查監測試點,在設區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主要糧食基地等重點區域開展內分泌干擾物環境調查監測試點,在化工、涂料、汽車制造等為主導產業的園區開展持久性有機物環境調查監測試點,逐步掌握我省重點區域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環境賦存水平。(生態環境廳負責)

5.開展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基于現狀調查和監測數據,以全省高關注、高產(用)量、高環境檢出率、分散式用途的化學物質為重點,篩選出具有潛在環境風險、需要優先開展環境風險評估的化學物質,在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開展新污染物環境風險評估。動態制定我省化學物質環境風險優先評估計劃和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生態環境廳負責)

(三)嚴格新污染物源頭管控

6.全面落實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制度。嚴格執行《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辦法》,落實企業新化學物質環境風險防控主體責任。各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監督,對新化學物質生產者、進口者和加工使用者辦理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登記事項的真實性、登記證載明事項及相關規定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抽查。建立監督執法機制,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原則,將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事項納入環境執法年度工作計劃,對違法企業的依法依規予以查處。(生態環境廳負責)

7.嚴格實施淘汰或限用措施。按照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要求,禁止、限制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的生產、加工使用和進出口。對納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淘汰類的工業化學品、農藥、獸藥、藥品、化妝品等,未按期淘汰的,依法停止其產品登記或生產許可證核發。強化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嚴格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準入管理。嚴格落實禁止進(出)口貨物目錄和《中國嚴格限制的有毒化學品名錄》,加強進出口管控。依法嚴厲打擊已淘汰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非法生產和加工使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石家莊海關、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8.加強產品中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對采取含量控制的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嚴格落實強制性國家標準,進一步規范玩具、學生用品等消費產品、塑料制品的使用和市場行為,減少產品消費過程中造成的新污染物環境排放。加強環境標志產品和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監管,不斷規范認證行為。在重要消費品環境標志認證中,對重點管控新污染物進行標識或提示。(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督管理局農業農村廳、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新污染物過程控制

9.全面提升清潔生產水平。對使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過程中排放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企業依法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改造;企業應采取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公布使用有毒有害原料的情況以及排放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名稱、濃度和數量等相關信息。嚴格落實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等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對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替代和排放控制要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0.規范抗生素類藥品使用管理。落實抗菌藥物環境危害性評估制度,推動獸用抗菌藥注冊登記環節對新品種開展藥物環境危害性評估。加強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嚴格落實零售藥店憑處方銷售處方藥類抗菌藥物。加強獸用抗菌藥監督管理,實施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以生產肉蛋奶主要畜禽品種為重點,提高畜禽養殖過程獸用抗菌藥科學、規范、安全使用能力和水平,推進健康養殖,保持動物產品單位產出使用獸用抗菌藥呈下降趨勢,降低畜禽產品獸用抗菌藥殘留量。推行憑獸醫處方銷售使用獸用抗菌藥。到2025年,獸用抗菌藥使用量在現有基礎上減少50%。(農業農村廳、衛生健康委員會、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1.強化農藥使用管理。做好農藥登記初審和農藥再評價工作,引導和支持農藥生產企業開展高效、低毒、低風險、低殘留農藥研發登記,組織開展農藥使用安全風險監測,嚴格管控高毒高風險農藥及助劑。停止甲拌磷、甲基異柳磷、水胺硫磷和滅線磷四種高毒農藥的生產,并于2024年9月全面停止在市場的銷售使用。持續開展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宣傳推廣高效低風險農藥,穩步推進高毒高風險農藥淘汰和替代。指導農藥生產者、經營者和專業化服務機構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鼓勵使用便于回收的大容量、易資源化利用及易處置包裝物。逐步建立健全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農業農村廳、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深化新污染物末端治理

12.加強新污染物多環境介質協同治理。排放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應采取污染控制措施,達到相關污染物排放標準及環境質量目標要求;按照排污許可管理有關要求,依法申領排污許可證或填寫排污登記表,并在其中載明執行的污染控制標準要求及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排放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對排放(污)口及其周邊環境定期開展環境監測,評估環境風險,排查整治環境安全隱患,依法公開新污染物信息,采取措施防范環境風險。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應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建立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滲漏、流失、揚散。生產、加工使用或排放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中所列化學物質的企事業單位應納入生態環境重點監管對象。(生態環境廳負責)

13.強化含特定新污染物廢物的收集利用處置。嚴格落實廢藥品、廢農藥以及抗生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母液、廢反應基和廢培養基等廢物的收集利用處置要求。推廣應用國家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綠色替代、新污染物減排以及污水污泥、廢液廢渣中新污染物治理示范技術。推動石化、涂料、紡織印染、橡膠、農藥、醫藥等行業開展試點示范,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先行先試,減少新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在石家莊市開展燃煤鍋爐協同焚燒處置抗生素菌渣試點工程,形成抗生素菌渣治理示范技術。(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夯實新污染物治理基礎

14.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在省級科技計劃中加強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攻關,推動環境領域省級研發平臺建設,支持開展新污染物環境監測、風險評估、管控與治理關鍵技術等相關理論和技術研究。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環保機構開展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等新污染物環境分布特征、遷移轉化、溯源及生態環境危害機理等相關研究,強化我省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支撐(科技廳、生態環境廳、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5.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加強新污染物治理的監督、執法和監測能力建設。提升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和新污染物環境監測技術支撐保障能力,完善新污染物環境監測資質、設備建設,培育符合良好實驗室規范的化學物質危害測試實驗室。開展新污染物調查、監測、評估、監督、執法等業務培訓,培育新污染物監管專業人才隊伍。(生態環境廳、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對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全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新污染物治理的組織領導,各級人民政府是組織實施本工作實施方案的主體。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分工協作,共同做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2025年對本行動方案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將新污染物治理中存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納入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生態環境廳牽頭,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監管執法。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嚴格落實新污染物治理要求。加強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排放執法監測和重點區域環境監測。對涉重點管控新污染物企事業單位依法開展現場檢查,對未按規定落實環境風險管控措施企業加強監督和執法。加強對禁止或限制類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及其相關產品生產、加工使用、進出口的監督執法。(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石家莊海關、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拓寬資金投入渠道。構建以財政收入為主的多元化可持續資金保障體系,加強財政資金投入保障,支持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風險評估、管控治理等試點項目。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新污染物治理領域,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新污染物治理的信貸支持力度。新污染物治理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財政廳、生態環境廳、省稅務局、銀保監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大力宣傳引導。加強律法規政策宣傳解讀。開展新污染物治理科普宣傳教育,引導公眾科學認識新污染物環境風險,樹立綠色消費理念。鼓勵公眾通過多種渠道舉報涉新污染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積極參與化學品國際環境公約和國際化學品環境管理行動,落實國家履約任務要求(生態環境廳牽頭,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