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現發布1999年《河北省環境狀況公報》。希望通過《河北省環境狀況公報》的發布,使人們更加了解、關心和愛護環境,共同建設好我們的家園。
河北省環境保護局長
二000年六月一日
|
環保工作座談會 1999年4月6日,省委召開常委會,傳達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 作座談會精神并研究了貫徹落實意見;4月29日,省委、省政府聯 合召開全省人口資源環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省委書記葉連松、省 長鈕茂生作了重要講話。明確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將環保工作列入 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將環保工作納入對各 級黨政領導班子及其領導成員政績考核內容,實行逐年考核,建立 離職審計制度。對工作失職的要追究責任。 |
|
|
我省水環境面臨的嚴重問題是水體污染和水資源短缺。1999年廢水排放總量基本與上年持平,但水體的污染程度有所加重。化肥、農藥等農用化學物質對地表水的影響日趨嚴重。
1999年,全省廢水排放總量為17.7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為11.4億噸,比上年下降了8.8%生活污水排放量為6.3億噸,比上年增加了16.7%。全省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為86.6萬噸,其中工業COD排放量為58.1萬噸,比上年減少7.9%;生活COD排放量為21.8萬噸, LL上年減少了7.2%(詳見表1)。
表1:1999年逾1998年廢水及化學需氧量排放對比
項目→ |
廢水排放量(億噸) |
化學需氧量(億噸) |
||||
工業 |
生活 |
總量 |
工業COD |
生活COD |
總量 |
|
1999 |
11.4 |
6.3 |
17.7 |
58.1 |
21.8 |
79.9 |
1998 |
12.5 |
5.4 |
17.9 |
63.1 |
23.5 |
86.6 |
增減率(%) |
-8.8 |
16.7 |
-1.1 |
-7.9 |
-7.2 |
-7.7 |
主要水系
以三項主要污染物(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非離子氨)評價130個省(國)控河流監測斷面水質狀況,其中51.6%的斷面水質為V類、劣V類.14.6%的斷面水質為IV類。33.8%的斷面水質為H、 m類水。部分水庫有富營養化趨勢。與98年相比,V類、劣V類水的斷面數量減少, H、 m類水的斷面數量增加。
各水系狀況:灤河干流除唐山轄區內的灤縣大橋以下河段水質劣V類外,其余河流均能滿足功能區劃要求;各支流均在流經人口密集、工業相對發達的城鎮后水質惡化。秦皇島境內的沿海河流行染多集中在人海河口。北三河水系中湖河水質良好。廊坊地區各河流水質較差。永定河水系張家門境內各河流以清水河污染最重,因其接納張家口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流纖市區后河流水質嚴重超標,其它河流水質可滿足規劃要求;廊坊市的龍河污染較重。其主要污染物嚴重超標。大清河水系上游水質較好,府河水質較差。子牙河冰系80%的河段水質為V類或劣于V類,主要分布在邢臺、衡水和石家莊。石津渠放水期間水質較好,多為Ⅲ類水質,達到水功能區劃要求。漳衛南運河水系僅漳河的合漳斷面水質為Iv類,其余河段水質均為v類,不能滿足功能區劃要求。衛河、南運河水質最差。黑龍港運東水系6條河流各河段水質均超地面水V類標準,是我省污染最嚴重的水系。
水庫 14座大中型水庫,57%的水質為n類。石河、邱莊、西大洋、安格莊、岳城、工快、龍門、陡河水庫各項指標均達H類;洋河、朱莊、臨城水庫水質為m類,主要污染物為總磷;崗南、黃壁莊、東武仕水庫均因總磷超標水質為Iv類;全省水庫主要污染物為總磷、總氮,部分水庫有富營養化趨勢。
湖淀 衡水湖的枯水期由于沒有水源補給,水質差,劣于v類,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為主要污染物,總磷和總硬度有個別測點較高。
白洋淀由于今年雨水較少,水位低(7、8月水位為6.89米,10月水位為6.73米,平均水位在6.8米左右,接近6.5米干淀水位),水質較差。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總磷為主要污染物。
近岸海域 除秦皇島市北戴河浴場水質為I類外,渤海灣滄州、唐山海域水質均為Iv類,水質較差,主要超標污染物為高錳酸鹽指數。
1999年我省主要水系水質類別(個數)
水系名稱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劣Ⅴ |
合計 |
大清河 |
0 |
9 |
0 |
3 |
0 |
3 |
15 |
灤河 |
0 |
21 |
0 |
12 |
1 |
14 |
48 |
永定河 |
0 |
6 |
1 |
2 |
0 |
4 |
13 |
北三河 |
0 |
3 |
0 |
0 |
0 |
8 |
11 |
漳衛南運河 |
0 |
0 |
0 |
1 |
0 |
9 |
10 |
子牙河 |
0 |
1 |
3 |
1 |
3 |
17 |
25 |
黑龍港 |
0 |
0 |
0 |
0 |
0 |
8 |
8 |
合計 |
0 |
40 |
4 |
19 |
4 |
63 |
130 |
1999年,我省工業廢水處理率為90.2%,其中縣及縣以上為97.6%;排放達標率為63.1%其中縣及縣以上為84.9%比上年提高6.1個百分點。1999年完成廢水治理項目179個,新增廢水治理能力184.2萬噸/日。
重點抓了磁河、滹沱河、洺河、灤河等10條河流排污的企業共438家,已治理達標154家。停產18家,其余266家正加快治理進度。
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截至1999年12月31日,海河流域日排廢水100噸或日排化學需氧量30千克以上的926家重點排污單位中,驗收達標的有538家;正在進行調試、試運行企業81個;關停或轉產企業172個;其余末達標企業135家。 |
環境監理工作 1999年。全省排污收費戶數4.38萬家,征收排污費3。28億元。各級環境監理部門共對污染源實施現場監督檢查14萬次,全省污染防治設施運轉率達到93%。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工作全面開展,重點污染源排污口規范化整治進度加快。 |
|
1999年我省空氣環境質量總體水平與1998年基本持平,由于加強了對城市和重點區域環境污染治理,部分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有所改善,但環境空氣污染仍較嚴重。全省二氧化硫、煙塵和工業粉塵的排放量分別為132.6萬噸、91.4萬噸和90.7萬噸,分別比上年下降了5.6%、2.1%和9.9%,生活來源的污染物占總量的比重較上年有所增加(詳見表2)。
表2:1999年與1998年廢氣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對比
項目年度 |
二氧化硫排放量 |
煙塵排放量 |
工業粉塵排放量 |
||||
工業 |
生活 |
總量 |
工業 |
生活 |
總量 |
||
1999 |
111.6 |
21.0 |
132.6 |
71.4 |
20.0 |
91.4 |
90.7 |
1998 |
119.1 |
21.4 |
140.5 |
74.7 |
18.7 |
93.4 |
100.7 |
增減率(%) |
-6.3 |
-1.9 |
-5.6 |
-7.0 |
-7.0 |
-2.1 |
-9.9 |
1999年,我省工業廢氣中,燃燒廢氣消煙除塵率和工藝廢氣凈化處理率(含縣及縣以上工業和重點鄉鎮工業污染源)分別為92.2%和86.7%,分別比上年提高0.6和1.4個百分點。
二氧化硫、煙塵和工業粉塵的去除率分別為13.9%、90.7%和78.4%。1999年完成廢氣治理項目250個,新增廢氣治理能力287.8萬標立米/時。
全省11個設區的市均制訂了空氣污染綜合治理行動計劃,圍繞大氣、水兩重點進行綜合治理,同時加強了對機動車尾氣的治理和城市綠化、道路硬化。秦皇島市對設備老化、燃料效率低的鍋爐堅決予以關停或更換,茶爐和大灶繼續推廣使用燃氣等設備,城市環境質量得到改善。
環境污染治理投資 1999年,全省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44.2億元,比上年增長31.8%。其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5億元,比上年增加了40%;老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5.9億元,比上年增加30.5%;在老污染源治理投資中,廢水治理投資2.4億元,廢氣治理投資3.3億元;新建項目“三同時”環保投資3.3億元,比上年增加27.0%。 |
|
999年,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為7156.2萬噸、其中縣及縣以上工業的產生量為5446.6萬噸,占總產生量的76.1%;鄉鎮工業的產生量為1709.6萬噸。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為246.8萬噸、其中鄉鎮工4k的排放量為212.7萬噸,占總排放量的86.2%縣及縣以上工業的排放量為34.1萬噸。危險廢物的產生量為37。7萬噸,其中縣及縣以上工業的產生量為37.6萬噸,占總產生量的99.7%,鄉鎮工業的產生量為1000噸。
1999年,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率(含縣及縣以上工業和重點鄉鎮工業污染源)為41.5%其中縣及縣以上工業的綜合利用率為50石化LL—L—。年提高了4。4個百分點:處置率(合縣及縣以上工業和重點鄉鎮工業污染源)為19.3%。其中縣及縣以上為25。0%。全年完成固體廢物治理項目11個。新增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能力11.8萬噸/日。
環境法制工作 1999年全省環境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省政府批準頒布了《河北省陸上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為全面貫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落實“環保部門統一監管,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制度,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落實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制度的意見》。為嚴肅查處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省監察廳、省環保局印發了《違反環境保護法規行政處分暫行規定》。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下發了《關于加強環保行政案件審理和非訴執行工作的通知》對加大環保行政案件的強制執行力度,解決強制執行難的問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
從全省總體情況分析,城市空氣質量與上年基本持平,仍呈煤煙型污染,總懸浮顆粒物、二氧化硫為主要污染物。
全省各污染物的年均值:二氧化硫0.G66毫克/米’,氮氧化物0.046毫克/米’,總懸浮顆粒物0.324毫克/米’。
采用上海大氣指數法以這二項污染物進行評價、各市污染程度由重到輕的排列順序為邢臺市、承德市、邯鄲市、石家莊市、唐山市、張家r1市、滄州市、衡水市、廊坊市、秦皇島市、保定市。
各市年均降雨pH值在5.89—7.18之間。11個城市中只有承德市出現酸雨、其全年酸雨頻率為8.3%,其他城市均末出現酸雨。
城市噪音 全省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分布在63石—73.1分貝之間、衡水、廊坊、秦皇島市平環均等效聲級超過國家標準、分別是73.1分貝、70.4分貝和70。1分貝。與1998年相比污染程度變化不大。
全省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6.6分貝.分布在52.8—60.6分貝之間,全省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與上年相比略有上升。
城市地下水根據11個省轄市對205眼水井監測。城市地下水以氨氮、氟化物、總硬度三項污染最嚴重。滄州市、廊坊市污染較重、總體上全省呈加重趨勢。
與1998年相比。全省淺層地下水漏斗除天臺山、邯鄲市漏斗中心水位有回升外。其余漏
中心水位均呈下降態勢.全省深層地下水漏斗除滄州、廊坊、霸州漏斗中心水位變化較小,趨于穩定外,其余漏斗中心水位均呈下降態勢,漏斗中心水位降幅最大的是大城,其次是冀棗衡漏斗。秦皇島、唐山、滄州三個沿海城市,均存在著程度不同的海水入浸和海蝕現象。
城市生活垃圾 1999年我省城市垃圾糞便年清運量達663.87萬噸。垃圾圍城現象仍較嚴重,白色污染問題突出。
境宣傳教育 1999年,全省環境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得到加強。在宣傳方面,以“4’22”地球日和“6·5”世界環境日為重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環保宣傳活動;省及多數市都在當地新聞單位開辦了環保欄目,不但提高了公眾的環境意識,而且利用新聞煤體的輿論監督作用,促進解決了’批環保熱點難點問題。在教育方面,評選出第二批省級綠色小衛士55名,綠色學校45所,全省70%以上學校參加了此項活動。 |
我省開展了廣泛的城市容貌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城市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加強(見表3)。1999年,全年供水總量達19.8億立方米,集中供熱面積達8750萬平方米,較上年增長2057萬平方米。
城市煤氣、天然氣和石油液化氣供應量分別達4.37億立方米 、4581萬立方米和18.2萬噸,較上年有了明顯提高。污水處理能力達81.9萬立方米/日,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量達
447.45萬噸。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率為67.4%.河北省列入《中國跨世紀綠色工程規劃》中的61個項目自1997年實施以來,規劃中名類項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至1999年底,竣工項目29個,占項目總數的47%,完成投資額43.9億元,包括利用外資4676萬美元;在建項目已完成投資13.6億元。竣工和在建項目個數占項目總數的83.6%,累計完成投資額57.5億元,占計劃投資總額的58.0%。
“一控雙達標”工作取得新進展 1999年河北省環保局編制完成了《河北省2000年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工作方案》,明確了全省工業污染源達標工作目標、任務、步驟,并提出了保障措施。各市均已制定了2000年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工作計劃。國家重點考核城市石家莊和秦皇島兩市制定完成了《2000年城市環境功能區雙達標工作方案》,并已得到兩市政府的批準。石家莊市石津總干渠和崗南、黃壁莊水庫水質及秦皇島市石河水庫、洋河水庫水質已達到國家考核規定標準。全省其他省轄城市的《按功能區實現環境質量達標方案》正在編制中。 |
年份 |
用水普 |
燃氣普 |
萬人擁有公交車輛(輛) |
人均道路面積(平方米) |
污水處理率% |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平方米) |
集中供熱面(平方米) |
供水總量(億立方米) |
1999 |
99.45 |
91.01 |
7.59 |
9.68 |
34.10 |
6.16 |
8750.73 |
19.8 |
1998 |
99.14 |
87.36 |
6.20 |
9.04 |
30.54 |
5.16 |
6693.73 |
21.2 |
變化值 |
0.31 |
3.65 |
1.39 |
0.64 |
3.56 |
0.55 |
2057.00 |
-1.4 |
變化率% |
—— |
—— |
22.4 |
7.1 |
11.6 |
9.8 |
30.7 |
-6.6 |
|
土地利用 1999年底我省實有耕地面積6478.7千公頃,占全省面積的34.5%。人均耕地不足0.1公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上年相Lk,1999年國家基礎建設占地增加了6100公頃、鄉村集體占地增加了500公頃、農民個人占地增加了400公頃,占全省耕地面積的0.29%)。
耕地面積 由于社會的發展,生態退耕、農業結構調整和非農建設占地等,九九年度全省耕地面積減少了18500公頃,耕地面積的凈減少趨勢仍未得到控制,人均耕地正在逐年減少。
中低產田占耕地面積的75.1%,而高產田僅占24.9%。由于不合理地施用農藥、化肥、地膜和工業污染等原因,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土壤質量退化。另外,由于林地過伐,草地過牧超載、植被退化等問題,致使水地流失和荒漠化日趨嚴重,全省約有1600萬人和230萬公頃的農田受到荒漠化威脅和危害。
全省利用污水灌溉的農田面積為115.24千公頃,占全省耕地面積的1.78%,造成廢耕面積達240公頃。
截至到1999年底,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30.1萬公頃,主要治理措施包括:新建基本農田、營造水土保持林、經濟林、種草及其他封禁治理措施。
全省農業生態試點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生態環境建設效果明顯。目前,已建成生態農業試點市、縣24個,試點村、鄉400余個,試點總面積達三萬多平方公里。項目期內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萬公頃,水土流失率平均減少26%,土壤沙化治理面積約8000公頃,綠化荒山面積2.5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平均達26%。1999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70%,個別地方達100%。1999年化肥使用量比上年減少了111.6萬噸,農藥減少了271噸。減輕了因農藥、化肥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農產品污染。
對外交流與合作 1999年是我省和國外在環保領域交往比較頻繁的一年。全年累計接待國外來訪達50余人次,分別來自日本、韓國、美國、澳大利亞、法國、瑞典、奧地利、比利時、荷蘭等國家和中國香港、臺灣地區。 |
|
森林資源 全省現有林業用地631。2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356.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9%,人均森林面積0.05公頃,是全國人均水平的50%。森林蓄積量8116萬立方米,人均1.2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水平的13.9%,是全國少林省份之一,而且森林資源分布不均,防護功能低下。
草地資源 我省現有草場面積501.58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26.7%,人均占有草地面積約0.077公頃,約為全國人均占有草地面積的1/5。
近年來,由于受人口的增長、畜牧的無限發展、人們生態意識淡薄等因素的影響,墾草種糧、草地超載現象十分嚴重,導致草地面積逐處縮小,草地質量逐漸下降。目前,45.7%的草地已經或正在退化,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的草地139.03萬公頃。
病蟲害與火災 1999年全省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31.8萬公頃,發生森林火災17次,受害森林面積102.48公頃。
1999年,全省發生草地鼠蟲害面積120萬公頃,草地火災受害面積762.9公頃。因鼠蟲害、草地火災造成的經濟損失為9050多萬元。
以增加森林植被為目的,大力推行全社會辦林業,活化造林機制,實施精品工程戰略,促進了全省造林綠化事業的發展。1999年全民義務植樹1.2億株,完成造林面積34.7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21.1萬公頃,飛播造林13.6萬公頃。在抓好首都周圍綠化、太行山綠化等六大生態防護林工程的基礎上,經國家計委批準,又啟動了張家口、承德北部的御道口、千松壩、塞北三個林場的大型生態防護林工程,一期工程將造林6.13萬公頃,封山育林0.67萬公頃。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積極開展群防群治。森林病蟲害防治面積23.5萬公頃,基本實現了有害不成災。
1999年,我省先后開展飛播種草、人工半人工草場建設、實施牧區開發示范工程和牧區育草建設工程,對提高草地生產力、改善草地生態環境有明顯作用。到1999年底,全省已建成人工草場28.38萬公頃、圍場草地9.97萬公頃和改良草場21.62萬公頃。
環境科研與環保產業 1999年全省環境保護科研課題立項23項,總經費投入117.7萬元。經我局推薦,列入國家環保總局99年度重點環境保護使用技術推廣計劃項目2項,全省重點推廣環境保護實用技術項目6項。 |
|
我省高原、山地、平原二大地貌排列井然有序,獨特的地理環境蘊育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據不完全統計。高等植物2800多種,陸生脊椎動物530多種,占全國總數的四分之一。其中鳥類400余種(僅遷徙鳥類就有300多種),占全國種數的三分之一左右,獸類90余種,兩棲爬行動物30多種,屬國家和省重點保護的動物有137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丹頂鶴,黑鸛等17種。 n級保護動物有灰鶴、蓑羽鶴、大天鵝、小天鵝等74種。但是由于生態環境的惡化,我省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威脅。脊椎動物中滅絕、可能滅絕、瀕臨滅絕的有18種。
為使我省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我省先后建立11個自然保護區、8個國家級森林公園、40個省級森林公園。保護區面積為109811公頃,占我省土地面積的0.59%(見表4)。保護區的建立有效保護了溫帶森林生態系統和我國特有的I級保護動物褐馬雞。我省褐馬雞的數量已由建立自然保護區前的1000多只增加到2000多只。
表4:河北省自然保護區建設的發展
|
|
建設項目環境管理 1999年全省設立的建設項目3139項,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有3111項,環評執行率為99.1%,其中省管項目105項,環評執行率為100%。經環保部門審批的3111項建設項目總投資262.0億元,其中環保投資19.0億元,占總投資的7.25%。 |
|
1999年河北省氣溫異常偏高,降水明顯偏少。全省年平均氣溫為14.1℃,比歷年平均偏高2.3℃。達到建國以來最高值。全省年降水量平均為385毫米,比常年減少29%,大部分地區旱情嚴重。
冬季(1998年12月—1999年2月)全省基本無降水,氣溫異常偏高,是有記錄以來冬季氣溫持續偏高時間最長的一年,一度出現了隆冬不寒、溫暖如春的異常天氣現象。
春季(3—5月份)降水總量偏少,時空分布不均,氣溫接近常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降水逐漸增多,大部分地區旱情有所緩解。
夏季(6—8月)河北省降水量平均為224毫米,是建國以來的第四個少雨年。夏季我省出現了兩個高溫時段:6月24日—7月3日,我省中部的大部分地區出現了連續高溫天氣,高溫天氣持續時間之長,為50年代以來歷史同期最高記錄;7月23—30日,大部分地區再次出現高溫天氣,時間持續7—9天,中北部大部分地區極端最高氣溫接近或超過歷史記錄。
秋季(9—11月)全省降水量平均為75毫米,接近常年。氣溫異常偏高,秋季全省平均氣溫為13.4℃,居建國以來第二位。
干旱 1999年降水少、氣溫高、蒸發大、失墑多,干旱面積大、持續時間長。春季旱區主要在中南部,入夏以后,干旱持續發展。干旱最嚴重的是承德市,整個夏季各縣降水量比常年減少4—9成,全市11個縣區175個鄉鎮1836個村220萬人遭受旱災。
冰雹 冰雹天氣主要有四次。影響最大的是5月22—25日的冰雹天氣,石家莊連續出現強對流天氣,陣風10級以上,最大雹粒6—7厘米,最大積雹厚度30厘米,受災范圍涉及11個縣(市)。
局地暴雨 8月14日平山縣西南部的太行山區出現局地性特大暴雨。形成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造成7個鄉鎮的1956間房屋倒塌,5953畝耕地被沖毀,死亡43人。
地質災害 1999年汛期,局部山區出現暴雨,山洪暴發誘發局部地段發生滑坡泥石流。靈壽縣下苗家莊村北發生土體滑坡。在平原區,獻縣東葦莊、吳橋縣辛店村、滄縣周村、武邑縣青冢、南青林、東青林,阜城縣前黎莊、韓關、文安縣蔡莆等地雨后出現地裂縫。
赤潮 1999年7月,在我省滄州岐門、秦皇島山海關附近海域相繼發生了4萬公頃、15萬公頃、1萬公頃的閃光原甲藻、夜光蟲等生物類型的赤潮,對沿海地區的水產養殖業造成了巨大損害。
氣象部門及時發布了《短期氣候預測》、《專題氣象報告》、《重要天氣報告》,提供旱情發展的預報、情報。在繼續作好春季人工增雨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秋季飛機人工增雨作業。同時在全省10
個市地的73個縣(區)開展人工防雹作業230次。
開展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編制防災預案,加強重點地質災害防治,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1999年的多次地裂縫均未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海洋部門加大了近岸海域環境監測的力度,密切注意海洋災害的發生發展趨勢,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對海洋災害、水質狀況及時通報,使海洋災害帶來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1999年河北省環境狀況公報
來源:省生態環境信息中心 時間:2000-07-0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現發布1999年《河北省環境狀況公報》。希望通過《河北省環境狀況公報》的發布,使人們更加了解、關心和愛護環境,共同建設好我們的家園。
河北省環境保護局長
二000年六月一日
|
環保工作座談會 1999年4月6日,省委召開常委會,傳達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 作座談會精神并研究了貫徹落實意見;4月29日,省委、省政府聯 合召開全省人口資源環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省委書記葉連松、省 長鈕茂生作了重要講話。明確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將環保工作列入 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將環保工作納入對各 級黨政領導班子及其領導成員政績考核內容,實行逐年考核,建立 離職審計制度。對工作失職的要追究責任。 |
|
|
我省水環境面臨的嚴重問題是水體污染和水資源短缺。1999年廢水排放總量基本與上年持平,但水體的污染程度有所加重。化肥、農藥等農用化學物質對地表水的影響日趨嚴重。
1999年,全省廢水排放總量為17.7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為11.4億噸,比上年下降了8.8%生活污水排放量為6.3億噸,比上年增加了16.7%。全省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為86.6萬噸,其中工業COD排放量為58.1萬噸,比上年減少7.9%;生活COD排放量為21.8萬噸, LL上年減少了7.2%(詳見表1)。
表1:1999年逾1998年廢水及化學需氧量排放對比
項目→ |
廢水排放量(億噸) |
化學需氧量(億噸) |
||||
工業 |
生活 |
總量 |
工業COD |
生活COD |
總量 |
|
1999 |
11.4 |
6.3 |
17.7 |
58.1 |
21.8 |
79.9 |
1998 |
12.5 |
5.4 |
17.9 |
63.1 |
23.5 |
86.6 |
增減率(%) |
-8.8 |
16.7 |
-1.1 |
-7.9 |
-7.2 |
-7.7 |
主要水系
以三項主要污染物(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非離子氨)評價130個省(國)控河流監測斷面水質狀況,其中51.6%的斷面水質為V類、劣V類.14.6%的斷面水質為IV類。33.8%的斷面水質為H、 m類水。部分水庫有富營養化趨勢。與98年相比,V類、劣V類水的斷面數量減少, H、 m類水的斷面數量增加。
各水系狀況:灤河干流除唐山轄區內的灤縣大橋以下河段水質劣V類外,其余河流均能滿足功能區劃要求;各支流均在流經人口密集、工業相對發達的城鎮后水質惡化。秦皇島境內的沿海河流行染多集中在人海河口。北三河水系中湖河水質良好。廊坊地區各河流水質較差。永定河水系張家門境內各河流以清水河污染最重,因其接納張家口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流纖市區后河流水質嚴重超標,其它河流水質可滿足規劃要求;廊坊市的龍河污染較重。其主要污染物嚴重超標。大清河水系上游水質較好,府河水質較差。子牙河冰系80%的河段水質為V類或劣于V類,主要分布在邢臺、衡水和石家莊。石津渠放水期間水質較好,多為Ⅲ類水質,達到水功能區劃要求。漳衛南運河水系僅漳河的合漳斷面水質為Iv類,其余河段水質均為v類,不能滿足功能區劃要求。衛河、南運河水質最差。黑龍港運東水系6條河流各河段水質均超地面水V類標準,是我省污染最嚴重的水系。
水庫 14座大中型水庫,57%的水質為n類。石河、邱莊、西大洋、安格莊、岳城、工快、龍門、陡河水庫各項指標均達H類;洋河、朱莊、臨城水庫水質為m類,主要污染物為總磷;崗南、黃壁莊、東武仕水庫均因總磷超標水質為Iv類;全省水庫主要污染物為總磷、總氮,部分水庫有富營養化趨勢。
湖淀 衡水湖的枯水期由于沒有水源補給,水質差,劣于v類,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為主要污染物,總磷和總硬度有個別測點較高。
白洋淀由于今年雨水較少,水位低(7、8月水位為6.89米,10月水位為6.73米,平均水位在6.8米左右,接近6.5米干淀水位),水質較差。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總磷為主要污染物。
近岸海域 除秦皇島市北戴河浴場水質為I類外,渤海灣滄州、唐山海域水質均為Iv類,水質較差,主要超標污染物為高錳酸鹽指數。
1999年我省主要水系水質類別(個數)
水系名稱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劣Ⅴ |
合計 |
大清河 |
0 |
9 |
0 |
3 |
0 |
3 |
15 |
灤河 |
0 |
21 |
0 |
12 |
1 |
14 |
48 |
永定河 |
0 |
6 |
1 |
2 |
0 |
4 |
13 |
北三河 |
0 |
3 |
0 |
0 |
0 |
8 |
11 |
漳衛南運河 |
0 |
0 |
0 |
1 |
0 |
9 |
10 |
子牙河 |
0 |
1 |
3 |
1 |
3 |
17 |
25 |
黑龍港 |
0 |
0 |
0 |
0 |
0 |
8 |
8 |
合計 |
0 |
40 |
4 |
19 |
4 |
63 |
130 |
1999年,我省工業廢水處理率為90.2%,其中縣及縣以上為97.6%;排放達標率為63.1%其中縣及縣以上為84.9%比上年提高6.1個百分點。1999年完成廢水治理項目179個,新增廢水治理能力184.2萬噸/日。
重點抓了磁河、滹沱河、洺河、灤河等10條河流排污的企業共438家,已治理達標154家。停產18家,其余266家正加快治理進度。
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截至1999年12月31日,海河流域日排廢水100噸或日排化學需氧量30千克以上的926家重點排污單位中,驗收達標的有538家;正在進行調試、試運行企業81個;關停或轉產企業172個;其余末達標企業135家。 |
環境監理工作 1999年。全省排污收費戶數4.38萬家,征收排污費3。28億元。各級環境監理部門共對污染源實施現場監督檢查14萬次,全省污染防治設施運轉率達到93%。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工作全面開展,重點污染源排污口規范化整治進度加快。 |
|
1999年我省空氣環境質量總體水平與1998年基本持平,由于加強了對城市和重點區域環境污染治理,部分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有所改善,但環境空氣污染仍較嚴重。全省二氧化硫、煙塵和工業粉塵的排放量分別為132.6萬噸、91.4萬噸和90.7萬噸,分別比上年下降了5.6%、2.1%和9.9%,生活來源的污染物占總量的比重較上年有所增加(詳見表2)。
表2:1999年與1998年廢氣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對比
項目年度 |
二氧化硫排放量 |
煙塵排放量 |
工業粉塵排放量 |
||||
工業 |
生活 |
總量 |
工業 |
生活 |
總量 |
||
1999 |
111.6 |
21.0 |
132.6 |
71.4 |
20.0 |
91.4 |
90.7 |
1998 |
119.1 |
21.4 |
140.5 |
74.7 |
18.7 |
93.4 |
100.7 |
增減率(%) |
-6.3 |
-1.9 |
-5.6 |
-7.0 |
-7.0 |
-2.1 |
-9.9 |
1999年,我省工業廢氣中,燃燒廢氣消煙除塵率和工藝廢氣凈化處理率(含縣及縣以上工業和重點鄉鎮工業污染源)分別為92.2%和86.7%,分別比上年提高0.6和1.4個百分點。
二氧化硫、煙塵和工業粉塵的去除率分別為13.9%、90.7%和78.4%。1999年完成廢氣治理項目250個,新增廢氣治理能力287.8萬標立米/時。
全省11個設區的市均制訂了空氣污染綜合治理行動計劃,圍繞大氣、水兩重點進行綜合治理,同時加強了對機動車尾氣的治理和城市綠化、道路硬化。秦皇島市對設備老化、燃料效率低的鍋爐堅決予以關停或更換,茶爐和大灶繼續推廣使用燃氣等設備,城市環境質量得到改善。
環境污染治理投資 1999年,全省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44.2億元,比上年增長31.8%。其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5億元,比上年增加了40%;老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5.9億元,比上年增加30.5%;在老污染源治理投資中,廢水治理投資2.4億元,廢氣治理投資3.3億元;新建項目“三同時”環保投資3.3億元,比上年增加27.0%。 |
|
999年,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為7156.2萬噸、其中縣及縣以上工業的產生量為5446.6萬噸,占總產生量的76.1%;鄉鎮工業的產生量為1709.6萬噸。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為246.8萬噸、其中鄉鎮工4k的排放量為212.7萬噸,占總排放量的86.2%縣及縣以上工業的排放量為34.1萬噸。危險廢物的產生量為37。7萬噸,其中縣及縣以上工業的產生量為37.6萬噸,占總產生量的99.7%,鄉鎮工業的產生量為1000噸。
1999年,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率(含縣及縣以上工業和重點鄉鎮工業污染源)為41.5%其中縣及縣以上工業的綜合利用率為50石化LL—L—。年提高了4。4個百分點:處置率(合縣及縣以上工業和重點鄉鎮工業污染源)為19.3%。其中縣及縣以上為25。0%。全年完成固體廢物治理項目11個。新增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能力11.8萬噸/日。
環境法制工作 1999年全省環境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省政府批準頒布了《河北省陸上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為全面貫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落實“環保部門統一監管,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制度,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落實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制度的意見》。為嚴肅查處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省監察廳、省環保局印發了《違反環境保護法規行政處分暫行規定》。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下發了《關于加強環保行政案件審理和非訴執行工作的通知》對加大環保行政案件的強制執行力度,解決強制執行難的問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
從全省總體情況分析,城市空氣質量與上年基本持平,仍呈煤煙型污染,總懸浮顆粒物、二氧化硫為主要污染物。
全省各污染物的年均值:二氧化硫0.G66毫克/米’,氮氧化物0.046毫克/米’,總懸浮顆粒物0.324毫克/米’。
采用上海大氣指數法以這二項污染物進行評價、各市污染程度由重到輕的排列順序為邢臺市、承德市、邯鄲市、石家莊市、唐山市、張家r1市、滄州市、衡水市、廊坊市、秦皇島市、保定市。
各市年均降雨pH值在5.89—7.18之間。11個城市中只有承德市出現酸雨、其全年酸雨頻率為8.3%,其他城市均末出現酸雨。
城市噪音 全省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分布在63石—73.1分貝之間、衡水、廊坊、秦皇島市平環均等效聲級超過國家標準、分別是73.1分貝、70.4分貝和70。1分貝。與1998年相比污染程度變化不大。
全省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6.6分貝.分布在52.8—60.6分貝之間,全省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與上年相比略有上升。
城市地下水根據11個省轄市對205眼水井監測。城市地下水以氨氮、氟化物、總硬度三項污染最嚴重。滄州市、廊坊市污染較重、總體上全省呈加重趨勢。
與1998年相比。全省淺層地下水漏斗除天臺山、邯鄲市漏斗中心水位有回升外。其余漏
中心水位均呈下降態勢.全省深層地下水漏斗除滄州、廊坊、霸州漏斗中心水位變化較小,趨于穩定外,其余漏斗中心水位均呈下降態勢,漏斗中心水位降幅最大的是大城,其次是冀棗衡漏斗。秦皇島、唐山、滄州三個沿海城市,均存在著程度不同的海水入浸和海蝕現象。
城市生活垃圾 1999年我省城市垃圾糞便年清運量達663.87萬噸。垃圾圍城現象仍較嚴重,白色污染問題突出。
境宣傳教育 1999年,全省環境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得到加強。在宣傳方面,以“4’22”地球日和“6·5”世界環境日為重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環保宣傳活動;省及多數市都在當地新聞單位開辦了環保欄目,不但提高了公眾的環境意識,而且利用新聞煤體的輿論監督作用,促進解決了’批環保熱點難點問題。在教育方面,評選出第二批省級綠色小衛士55名,綠色學校45所,全省70%以上學校參加了此項活動。 |
我省開展了廣泛的城市容貌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城市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加強(見表3)。1999年,全年供水總量達19.8億立方米,集中供熱面積達8750萬平方米,較上年增長2057萬平方米。
城市煤氣、天然氣和石油液化氣供應量分別達4.37億立方米 、4581萬立方米和18.2萬噸,較上年有了明顯提高。污水處理能力達81.9萬立方米/日,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量達
447.45萬噸。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率為67.4%.河北省列入《中國跨世紀綠色工程規劃》中的61個項目自1997年實施以來,規劃中名類項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至1999年底,竣工項目29個,占項目總數的47%,完成投資額43.9億元,包括利用外資4676萬美元;在建項目已完成投資13.6億元。竣工和在建項目個數占項目總數的83.6%,累計完成投資額57.5億元,占計劃投資總額的58.0%。
“一控雙達標”工作取得新進展 1999年河北省環保局編制完成了《河北省2000年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工作方案》,明確了全省工業污染源達標工作目標、任務、步驟,并提出了保障措施。各市均已制定了2000年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工作計劃。國家重點考核城市石家莊和秦皇島兩市制定完成了《2000年城市環境功能區雙達標工作方案》,并已得到兩市政府的批準。石家莊市石津總干渠和崗南、黃壁莊水庫水質及秦皇島市石河水庫、洋河水庫水質已達到國家考核規定標準。全省其他省轄城市的《按功能區實現環境質量達標方案》正在編制中。 |
年份 |
用水普 |
燃氣普 |
萬人擁有公交車輛(輛) |
人均道路面積(平方米) |
污水處理率% |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平方米) |
集中供熱面(平方米) |
供水總量(億立方米) |
1999 |
99.45 |
91.01 |
7.59 |
9.68 |
34.10 |
6.16 |
8750.73 |
19.8 |
1998 |
99.14 |
87.36 |
6.20 |
9.04 |
30.54 |
5.16 |
6693.73 |
21.2 |
變化值 |
0.31 |
3.65 |
1.39 |
0.64 |
3.56 |
0.55 |
2057.00 |
-1.4 |
變化率% |
—— |
—— |
22.4 |
7.1 |
11.6 |
9.8 |
30.7 |
-6.6 |
|
土地利用 1999年底我省實有耕地面積6478.7千公頃,占全省面積的34.5%。人均耕地不足0.1公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上年相Lk,1999年國家基礎建設占地增加了6100公頃、鄉村集體占地增加了500公頃、農民個人占地增加了400公頃,占全省耕地面積的0.29%)。
耕地面積 由于社會的發展,生態退耕、農業結構調整和非農建設占地等,九九年度全省耕地面積減少了18500公頃,耕地面積的凈減少趨勢仍未得到控制,人均耕地正在逐年減少。
中低產田占耕地面積的75.1%,而高產田僅占24.9%。由于不合理地施用農藥、化肥、地膜和工業污染等原因,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土壤質量退化。另外,由于林地過伐,草地過牧超載、植被退化等問題,致使水地流失和荒漠化日趨嚴重,全省約有1600萬人和230萬公頃的農田受到荒漠化威脅和危害。
全省利用污水灌溉的農田面積為115.24千公頃,占全省耕地面積的1.78%,造成廢耕面積達240公頃。
截至到1999年底,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30.1萬公頃,主要治理措施包括:新建基本農田、營造水土保持林、經濟林、種草及其他封禁治理措施。
全省農業生態試點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生態環境建設效果明顯。目前,已建成生態農業試點市、縣24個,試點村、鄉400余個,試點總面積達三萬多平方公里。項目期內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萬公頃,水土流失率平均減少26%,土壤沙化治理面積約8000公頃,綠化荒山面積2.5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平均達26%。1999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70%,個別地方達100%。1999年化肥使用量比上年減少了111.6萬噸,農藥減少了271噸。減輕了因農藥、化肥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農產品污染。
對外交流與合作 1999年是我省和國外在環保領域交往比較頻繁的一年。全年累計接待國外來訪達50余人次,分別來自日本、韓國、美國、澳大利亞、法國、瑞典、奧地利、比利時、荷蘭等國家和中國香港、臺灣地區。 |
|
森林資源 全省現有林業用地631。2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356.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9%,人均森林面積0.05公頃,是全國人均水平的50%。森林蓄積量8116萬立方米,人均1.2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水平的13.9%,是全國少林省份之一,而且森林資源分布不均,防護功能低下。
草地資源 我省現有草場面積501.58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26.7%,人均占有草地面積約0.077公頃,約為全國人均占有草地面積的1/5。
近年來,由于受人口的增長、畜牧的無限發展、人們生態意識淡薄等因素的影響,墾草種糧、草地超載現象十分嚴重,導致草地面積逐處縮小,草地質量逐漸下降。目前,45.7%的草地已經或正在退化,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的草地139.03萬公頃。
病蟲害與火災 1999年全省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31.8萬公頃,發生森林火災17次,受害森林面積102.48公頃。
1999年,全省發生草地鼠蟲害面積120萬公頃,草地火災受害面積762.9公頃。因鼠蟲害、草地火災造成的經濟損失為9050多萬元。
以增加森林植被為目的,大力推行全社會辦林業,活化造林機制,實施精品工程戰略,促進了全省造林綠化事業的發展。1999年全民義務植樹1.2億株,完成造林面積34.7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21.1萬公頃,飛播造林13.6萬公頃。在抓好首都周圍綠化、太行山綠化等六大生態防護林工程的基礎上,經國家計委批準,又啟動了張家口、承德北部的御道口、千松壩、塞北三個林場的大型生態防護林工程,一期工程將造林6.13萬公頃,封山育林0.67萬公頃。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積極開展群防群治。森林病蟲害防治面積23.5萬公頃,基本實現了有害不成災。
1999年,我省先后開展飛播種草、人工半人工草場建設、實施牧區開發示范工程和牧區育草建設工程,對提高草地生產力、改善草地生態環境有明顯作用。到1999年底,全省已建成人工草場28.38萬公頃、圍場草地9.97萬公頃和改良草場21.62萬公頃。
環境科研與環保產業 1999年全省環境保護科研課題立項23項,總經費投入117.7萬元。經我局推薦,列入國家環保總局99年度重點環境保護使用技術推廣計劃項目2項,全省重點推廣環境保護實用技術項目6項。 |
|
我省高原、山地、平原二大地貌排列井然有序,獨特的地理環境蘊育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據不完全統計。高等植物2800多種,陸生脊椎動物530多種,占全國總數的四分之一。其中鳥類400余種(僅遷徙鳥類就有300多種),占全國種數的三分之一左右,獸類90余種,兩棲爬行動物30多種,屬國家和省重點保護的動物有137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丹頂鶴,黑鸛等17種。 n級保護動物有灰鶴、蓑羽鶴、大天鵝、小天鵝等74種。但是由于生態環境的惡化,我省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威脅。脊椎動物中滅絕、可能滅絕、瀕臨滅絕的有18種。
為使我省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我省先后建立11個自然保護區、8個國家級森林公園、40個省級森林公園。保護區面積為109811公頃,占我省土地面積的0.59%(見表4)。保護區的建立有效保護了溫帶森林生態系統和我國特有的I級保護動物褐馬雞。我省褐馬雞的數量已由建立自然保護區前的1000多只增加到2000多只。
表4:河北省自然保護區建設的發展
|
|
建設項目環境管理 1999年全省設立的建設項目3139項,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有3111項,環評執行率為99.1%,其中省管項目105項,環評執行率為100%。經環保部門審批的3111項建設項目總投資262.0億元,其中環保投資19.0億元,占總投資的7.25%。 |
|
1999年河北省氣溫異常偏高,降水明顯偏少。全省年平均氣溫為14.1℃,比歷年平均偏高2.3℃。達到建國以來最高值。全省年降水量平均為385毫米,比常年減少29%,大部分地區旱情嚴重。
冬季(1998年12月—1999年2月)全省基本無降水,氣溫異常偏高,是有記錄以來冬季氣溫持續偏高時間最長的一年,一度出現了隆冬不寒、溫暖如春的異常天氣現象。
春季(3—5月份)降水總量偏少,時空分布不均,氣溫接近常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降水逐漸增多,大部分地區旱情有所緩解。
夏季(6—8月)河北省降水量平均為224毫米,是建國以來的第四個少雨年。夏季我省出現了兩個高溫時段:6月24日—7月3日,我省中部的大部分地區出現了連續高溫天氣,高溫天氣持續時間之長,為50年代以來歷史同期最高記錄;7月23—30日,大部分地區再次出現高溫天氣,時間持續7—9天,中北部大部分地區極端最高氣溫接近或超過歷史記錄。
秋季(9—11月)全省降水量平均為75毫米,接近常年。氣溫異常偏高,秋季全省平均氣溫為13.4℃,居建國以來第二位。
干旱 1999年降水少、氣溫高、蒸發大、失墑多,干旱面積大、持續時間長。春季旱區主要在中南部,入夏以后,干旱持續發展。干旱最嚴重的是承德市,整個夏季各縣降水量比常年減少4—9成,全市11個縣區175個鄉鎮1836個村220萬人遭受旱災。
冰雹 冰雹天氣主要有四次。影響最大的是5月22—25日的冰雹天氣,石家莊連續出現強對流天氣,陣風10級以上,最大雹粒6—7厘米,最大積雹厚度30厘米,受災范圍涉及11個縣(市)。
局地暴雨 8月14日平山縣西南部的太行山區出現局地性特大暴雨。形成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造成7個鄉鎮的1956間房屋倒塌,5953畝耕地被沖毀,死亡43人。
地質災害 1999年汛期,局部山區出現暴雨,山洪暴發誘發局部地段發生滑坡泥石流。靈壽縣下苗家莊村北發生土體滑坡。在平原區,獻縣東葦莊、吳橋縣辛店村、滄縣周村、武邑縣青冢、南青林、東青林,阜城縣前黎莊、韓關、文安縣蔡莆等地雨后出現地裂縫。
赤潮 1999年7月,在我省滄州岐門、秦皇島山海關附近海域相繼發生了4萬公頃、15萬公頃、1萬公頃的閃光原甲藻、夜光蟲等生物類型的赤潮,對沿海地區的水產養殖業造成了巨大損害。
氣象部門及時發布了《短期氣候預測》、《專題氣象報告》、《重要天氣報告》,提供旱情發展的預報、情報。在繼續作好春季人工增雨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秋季飛機人工增雨作業。同時在全省10
個市地的73個縣(區)開展人工防雹作業230次。
開展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編制防災預案,加強重點地質災害防治,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1999年的多次地裂縫均未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海洋部門加大了近岸海域環境監測的力度,密切注意海洋災害的發生發展趨勢,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對海洋災害、水質狀況及時通報,使海洋災害帶來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