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定州市制定印發《關于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2020年工作要點》,立足白洋淀流域定州段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發展階段和現實需求,以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為核心,重點抓好七大方面26小項工作,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全面推進城鎮污水和垃圾治理,突出面源污染防治,有效整治工業和農業農村污染,切實做好河道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推動我市水環境質量穩定達標、水生態持續改善。
一、工作目標
我市入淀河流、城鎮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治理取得階段成效,入淀河流水質達到省考核要求,確保孟良河西柴里村東橋斷面和沙河灌渠五女集斷面兩個省控監測斷面達到Ⅳ類水質標準,入淀河流和入河排污口達到Ⅳ類水質目標。入淀河流周邊村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整治,水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與生態環境質量管理體系逐步完善。
二、工作要點
(一)城鎮污水和垃圾治理
1、加快推進現有城鎮污水處理廠擴容提標改造
2020年底前向環境水體直接排放污水的所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完成提標改造,外排水質達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污水資源化再生利用率達到35%以上。
2、加快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工程進度
啟動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外排水質達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3、繼續開展城鎮污水管網建設
實施城鎮“雨污分流”,新建排水管網全部實現雨污分流,現有合流制排水管網逐步有序開展雨污分流改造,完成省定年度任務目標。
4、加強城鎮垃圾處理處置
堅持合理布點,統一規劃,統一安排,科學有序地開展城鄉環衛一體化,徹底解決農村環衛發展滯后、垃圾圍村、環境臟亂差,所有積存垃圾得到有效處理。加快推進垃圾中轉站建設,2020年,完成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建設,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以上。
5、加強城市面源污染控制
主城區因地制宜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調蓄、凈化設施建設,提高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科學有序推進,逐步構建具有緩沖、滯留、凈化、利用的城市地表徑流面源污染防控體系,減少對入淀河流的影響。
6、加強地熱和水源熱泵管理
嚴格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和水源熱泵管理;依法依規強力推進尾水回灌,不能實現尾水回灌的,2020年6月底前全部徹底封停。
(二)工業污染防治
7、嚴防“散亂污”企業反彈
持續排查“散亂污”企業,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細化整治標準,按照“關停取締、提升改造、整合搬遷”原則進行分類處置,推動企業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動態清零。
8、完成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
2020年底前完成釀造、制藥等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強化清潔生產審核,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綠色化發展。
9、加快推進涉水企業入園進區
根據涉水工業企業排查結果和入園進區搬遷計劃,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入園進區,限制以造紙、制革、印染、化工等高耗水、高污染行業為主導產業的園區發展,所有工業園區(工業聚集區)建成污水處理設施(或依托城鎮污水處理廠),外排廢水達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2020年底前完成;鼓勵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水資源梯級利用、循環利用。
10、加快推進重點企業污水處理設施改造提升工程
全面實施外排水排污單位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所有涉水企業在線監控設施與生態部門聯網、外排廢水達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2020年底前完成。
11、開展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綜合整治
加強產廢企業監督管理,推動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化、分類資源化利用,嚴禁工業固體廢物入河。2020年8月底前,完成重點企業所產危險廢物規范收集、貯存、轉運、處置,提升危險廢物(含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做到全部規范化處置。
(三)農業農村污染整治
12、持續加強農村垃圾治理
加快推進農村垃圾收集、轉運及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推行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置模式。2020年6月底前,制定農村生活垃圾全面治理實施方案。
13、強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加快推進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或化糞池、沼氣池、凈化槽等分散處理設施,因地制宜采取納入污水管網、聯村集中治理、分村分戶治理等方式,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構建分類治理、綜合利用、長效運營的農村生活污水管控機制,堅決杜絕污水直排入河。建有污水管網的城中村、城邊村,生活污水全部接入市政污水管網,嚴禁直排入河或排入雨水管網;不在市政污水管網覆蓋范圍的村莊,自建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回用于景觀或農灌;其余沒有管網的沿河村莊,推行分戶治理模式,采取嚴格管控措施,嚴禁污水入河。2020年底前,完成省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目標,實現全流域主要入淀河流沿岸村莊生活污水全部收集處理或有效管控。
14、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控制
入淀河流干流河道管理范圍外延15米內嚴禁施用化肥、農藥。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積極發展綠色生態友好型農業,推行農業清潔生產、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提高秸稈、農殘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2020年底前,新型農藥利用率達到40%,新型農藥畝數、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畝數達到省定目標。
15、嚴控畜禽養殖污染
強化對畜禽散養戶的管控,對入淀河流沿河1000米范圍內的散養戶畜禽糞便污水進行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禁止未綜合利用的畜禽養殖糞便、廢水入河。所有保留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
(四)河道綜合整治
16、持續開展河道清理
嚴格落實河長制,壓實河長責任,加強日常監管,嚴禁向河道范圍內亂排污水和傾倒垃圾。鞏固“清四亂”成效,2020年組織開展河道“四亂”清理整治“回頭看”和河道陳年積案“清零”行動,完成主要入淀河流全面清除垃圾,實現河道清潔無雜物。
17、持續開展河道清淤
實施入淀河流疏浚和生態清淤,積極支持和配合完成省定入淀河流河道清淤、綜合整治總體任務目標。
18、全面整治入河排污口
持續排查非法入河排污口,已整治的嚴防反彈,新排查出的堅決封堵。建立入河排污口監測、監控體系,推進排污口在線監測設施及規范化建設工作,嚴格控制排污總量和濃度,2020年6月底前完成。
19、建立入淀河流水污染應急管理體系
提高監測預警能力,強化應急管理體系建設,2020年6月底前,針對市政管網污水超標、污水處理廠出水超標、雨水管網污水積存、工業企業污水超標排放及其他水污染事故等情況,制定完善的污水收集處理應急預案。
(五)河流生態修復
20、加快生態河岸建設
切實落實省生態河岸建設方案,優先選用本地物種,形成合理布局、搭配協調的河岸植被群落,構建沿岸綠化帶、生態型河岸等,形成河流生態緩沖帶,提高河流生態系統恢復能力。
(六)坑塘溝渠整治
21、徹底治理坑塘溝渠污染
開展坑塘溝渠污染排查整治“回頭看”,已經整治的坑塘,嚴格管控,杜絕反彈,取締沿岸非法排污單位,封堵周邊污染源,整治周邊環境,實現水體達標。
(七)進一步修復流域生態系統
22、恢復入淀河流生態流量
按照白洋淀入淀河流生態環境流量方案和白洋淀上游河道水量調度方案,積極協調省級水利部門進行生態補水,促進流域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23、持續開展節水行動
開展農業節水,引導農民和經營主體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推廣節水種植技術,擴大適水種植規模,提升灌溉用水效率,節約農業用水;開展工業節水,加強用水定額管理,進一步提高工業用水效率和效益;實施城鎮節水綜合改造,全面推廣使用節水器具,積極創建節水型城市;加快推進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
24、逐步完善入淀河流生態廊道,實現水系綠化提升建設
在入淀河流兩岸,營造寬度100~1000米的水系護堤林,構建河流生態廓道,2020年底前,完成省定營造林任務數。
25、繼續增林擴綠片林建設,打造交通干線綠色廊道
在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兩側建設綠化帶,國省干道和普通鐵路建設生態廊道,在交通干線兩側建設喬灌草、林果花特色景觀帶;2020年底前,在建成通車的津石高速兩側,完成省定營造林任務數。
26、建立白洋淀上游生態屏障,繼續完善生態防護林建設
在入淀河流水系上游營造水源涵養林。2020年內完成省定營造林任務數。
三、完善生態環境管理機制體制
(一)創新協作執法機制
推進市有關部門、鄉鎮(辦)兩級協同執法,常態化組織相關各級各部門進行交叉執法、巡回執法、聯合執法行動,實現我市入淀入河區域污染源網格化監管、監測和執法聯動。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序銜接、協調聯動,及時高效懲處涉水行業企業環境違法、法行為。
(二)健全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積極協調河流生態補水,保障河流水量和水質。推進落實河岸生態建設、河道清淤、生態綠化造林等生態工程補償機制,堅持誰污染誰治理、誰受益誰補償。探索建立白洋淀流域退耕還林生態補償機制。
(三)構建市場化投融資機制
持續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并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污染防治相關資金支持。建立創新機制,拓寬融資渠道,吸引各類社會資金參與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態環境建設,充分發揮社會資本投資在環境保護事業中的重要作用,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加大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投入,支持重點工程項目實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屬地責任
堅決執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調配,建立相關市級部門各負其責和鄉鎮(辦)屬地負責相結合的職責制度。市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認真對照白洋淀流域我市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保護工作要點。明確時間表、責任人,實現一項工作任務、一個落實方案、一個工作專班、一本管理臺賬。
(二)持續落實河(湖)長制
加快我市入淀河流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嚴格落實屬地管理主體責任,充分發揮河(湖)長制作用,強化“一把手”責任制。
(三)明確部門職責,強化協調聯動
市水領辦負責分解全市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保護工作目標任務,市相關部門要結合任務分工和法定職責,按照“誰牽頭誰協調誰督辦”的原則,細化本部門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保護任務舉措,建立實施指揮調度、溝通會商、情況通報制度,積極推進工程項目實施,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同高效的工作格局,確保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四)狠抓督查督辦,嚴格考核問責
把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保護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督查內容,市生態辦要組織開展專項督查。重點問題實行掛牌督辦,堅持督查、整改、復查、回訪、考核5個環節跟進管控。對各責任單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通報,對重點項目實施掛圖作戰、定期調度、限期驗收。嚴格績效考核,對工作進度滯后和工作不力的部門,啟動相應約談、問責機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為了“華北明珠”,為了你的“水缸子”!2020年定州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攻堅,這么干!
來源: 時間:2020-04-24
日前,定州市制定印發《關于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2020年工作要點》,立足白洋淀流域定州段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發展階段和現實需求,以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為核心,重點抓好七大方面26小項工作,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全面推進城鎮污水和垃圾治理,突出面源污染防治,有效整治工業和農業農村污染,切實做好河道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推動我市水環境質量穩定達標、水生態持續改善。
一、工作目標
我市入淀河流、城鎮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治理取得階段成效,入淀河流水質達到省考核要求,確保孟良河西柴里村東橋斷面和沙河灌渠五女集斷面兩個省控監測斷面達到Ⅳ類水質標準,入淀河流和入河排污口達到Ⅳ類水質目標。入淀河流周邊村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整治,水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與生態環境質量管理體系逐步完善。
二、工作要點
(一)城鎮污水和垃圾治理
1、加快推進現有城鎮污水處理廠擴容提標改造
2020年底前向環境水體直接排放污水的所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完成提標改造,外排水質達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污水資源化再生利用率達到35%以上。
2、加快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工程進度
啟動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外排水質達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3、繼續開展城鎮污水管網建設
實施城鎮“雨污分流”,新建排水管網全部實現雨污分流,現有合流制排水管網逐步有序開展雨污分流改造,完成省定年度任務目標。
4、加強城鎮垃圾處理處置
堅持合理布點,統一規劃,統一安排,科學有序地開展城鄉環衛一體化,徹底解決農村環衛發展滯后、垃圾圍村、環境臟亂差,所有積存垃圾得到有效處理。加快推進垃圾中轉站建設,2020年,完成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建設,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以上。
5、加強城市面源污染控制
主城區因地制宜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調蓄、凈化設施建設,提高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科學有序推進,逐步構建具有緩沖、滯留、凈化、利用的城市地表徑流面源污染防控體系,減少對入淀河流的影響。
6、加強地熱和水源熱泵管理
嚴格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和水源熱泵管理;依法依規強力推進尾水回灌,不能實現尾水回灌的,2020年6月底前全部徹底封停。
(二)工業污染防治
7、嚴防“散亂污”企業反彈
持續排查“散亂污”企業,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細化整治標準,按照“關停取締、提升改造、整合搬遷”原則進行分類處置,推動企業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動態清零。
8、完成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
2020年底前完成釀造、制藥等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強化清潔生產審核,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綠色化發展。
9、加快推進涉水企業入園進區
根據涉水工業企業排查結果和入園進區搬遷計劃,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入園進區,限制以造紙、制革、印染、化工等高耗水、高污染行業為主導產業的園區發展,所有工業園區(工業聚集區)建成污水處理設施(或依托城鎮污水處理廠),外排廢水達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2020年底前完成;鼓勵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水資源梯級利用、循環利用。
10、加快推進重點企業污水處理設施改造提升工程
全面實施外排水排污單位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所有涉水企業在線監控設施與生態部門聯網、外排廢水達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2020年底前完成。
11、開展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綜合整治
加強產廢企業監督管理,推動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化、分類資源化利用,嚴禁工業固體廢物入河。2020年8月底前,完成重點企業所產危險廢物規范收集、貯存、轉運、處置,提升危險廢物(含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做到全部規范化處置。
(三)農業農村污染整治
12、持續加強農村垃圾治理
加快推進農村垃圾收集、轉運及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推行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置模式。2020年6月底前,制定農村生活垃圾全面治理實施方案。
13、強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加快推進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或化糞池、沼氣池、凈化槽等分散處理設施,因地制宜采取納入污水管網、聯村集中治理、分村分戶治理等方式,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構建分類治理、綜合利用、長效運營的農村生活污水管控機制,堅決杜絕污水直排入河。建有污水管網的城中村、城邊村,生活污水全部接入市政污水管網,嚴禁直排入河或排入雨水管網;不在市政污水管網覆蓋范圍的村莊,自建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回用于景觀或農灌;其余沒有管網的沿河村莊,推行分戶治理模式,采取嚴格管控措施,嚴禁污水入河。2020年底前,完成省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目標,實現全流域主要入淀河流沿岸村莊生活污水全部收集處理或有效管控。
14、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控制
入淀河流干流河道管理范圍外延15米內嚴禁施用化肥、農藥。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積極發展綠色生態友好型農業,推行農業清潔生產、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提高秸稈、農殘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2020年底前,新型農藥利用率達到40%,新型農藥畝數、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畝數達到省定目標。
15、嚴控畜禽養殖污染
強化對畜禽散養戶的管控,對入淀河流沿河1000米范圍內的散養戶畜禽糞便污水進行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禁止未綜合利用的畜禽養殖糞便、廢水入河。所有保留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
(四)河道綜合整治
16、持續開展河道清理
嚴格落實河長制,壓實河長責任,加強日常監管,嚴禁向河道范圍內亂排污水和傾倒垃圾。鞏固“清四亂”成效,2020年組織開展河道“四亂”清理整治“回頭看”和河道陳年積案“清零”行動,完成主要入淀河流全面清除垃圾,實現河道清潔無雜物。
17、持續開展河道清淤
實施入淀河流疏浚和生態清淤,積極支持和配合完成省定入淀河流河道清淤、綜合整治總體任務目標。
18、全面整治入河排污口
持續排查非法入河排污口,已整治的嚴防反彈,新排查出的堅決封堵。建立入河排污口監測、監控體系,推進排污口在線監測設施及規范化建設工作,嚴格控制排污總量和濃度,2020年6月底前完成。
19、建立入淀河流水污染應急管理體系
提高監測預警能力,強化應急管理體系建設,2020年6月底前,針對市政管網污水超標、污水處理廠出水超標、雨水管網污水積存、工業企業污水超標排放及其他水污染事故等情況,制定完善的污水收集處理應急預案。
(五)河流生態修復
20、加快生態河岸建設
切實落實省生態河岸建設方案,優先選用本地物種,形成合理布局、搭配協調的河岸植被群落,構建沿岸綠化帶、生態型河岸等,形成河流生態緩沖帶,提高河流生態系統恢復能力。
(六)坑塘溝渠整治
21、徹底治理坑塘溝渠污染
開展坑塘溝渠污染排查整治“回頭看”,已經整治的坑塘,嚴格管控,杜絕反彈,取締沿岸非法排污單位,封堵周邊污染源,整治周邊環境,實現水體達標。
(七)進一步修復流域生態系統
22、恢復入淀河流生態流量
按照白洋淀入淀河流生態環境流量方案和白洋淀上游河道水量調度方案,積極協調省級水利部門進行生態補水,促進流域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23、持續開展節水行動
開展農業節水,引導農民和經營主體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推廣節水種植技術,擴大適水種植規模,提升灌溉用水效率,節約農業用水;開展工業節水,加強用水定額管理,進一步提高工業用水效率和效益;實施城鎮節水綜合改造,全面推廣使用節水器具,積極創建節水型城市;加快推進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
24、逐步完善入淀河流生態廊道,實現水系綠化提升建設
在入淀河流兩岸,營造寬度100~1000米的水系護堤林,構建河流生態廓道,2020年底前,完成省定營造林任務數。
25、繼續增林擴綠片林建設,打造交通干線綠色廊道
在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兩側建設綠化帶,國省干道和普通鐵路建設生態廊道,在交通干線兩側建設喬灌草、林果花特色景觀帶;2020年底前,在建成通車的津石高速兩側,完成省定營造林任務數。
26、建立白洋淀上游生態屏障,繼續完善生態防護林建設
在入淀河流水系上游營造水源涵養林。2020年內完成省定營造林任務數。
三、完善生態環境管理機制體制
(一)創新協作執法機制
推進市有關部門、鄉鎮(辦)兩級協同執法,常態化組織相關各級各部門進行交叉執法、巡回執法、聯合執法行動,實現我市入淀入河區域污染源網格化監管、監測和執法聯動。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序銜接、協調聯動,及時高效懲處涉水行業企業環境違法、法行為。
(二)健全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積極協調河流生態補水,保障河流水量和水質。推進落實河岸生態建設、河道清淤、生態綠化造林等生態工程補償機制,堅持誰污染誰治理、誰受益誰補償。探索建立白洋淀流域退耕還林生態補償機制。
(三)構建市場化投融資機制
持續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并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污染防治相關資金支持。建立創新機制,拓寬融資渠道,吸引各類社會資金參與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態環境建設,充分發揮社會資本投資在環境保護事業中的重要作用,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加大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投入,支持重點工程項目實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屬地責任
堅決執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調配,建立相關市級部門各負其責和鄉鎮(辦)屬地負責相結合的職責制度。市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認真對照白洋淀流域我市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保護工作要點。明確時間表、責任人,實現一項工作任務、一個落實方案、一個工作專班、一本管理臺賬。
(二)持續落實河(湖)長制
加快我市入淀河流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嚴格落實屬地管理主體責任,充分發揮河(湖)長制作用,強化“一把手”責任制。
(三)明確部門職責,強化協調聯動
市水領辦負責分解全市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保護工作目標任務,市相關部門要結合任務分工和法定職責,按照“誰牽頭誰協調誰督辦”的原則,細化本部門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保護任務舉措,建立實施指揮調度、溝通會商、情況通報制度,積極推進工程項目實施,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同高效的工作格局,確保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四)狠抓督查督辦,嚴格考核問責
把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保護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督查內容,市生態辦要組織開展專項督查。重點問題實行掛牌督辦,堅持督查、整改、復查、回訪、考核5個環節跟進管控。對各責任單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通報,對重點項目實施掛圖作戰、定期調度、限期驗收。嚴格績效考核,對工作進度滯后和工作不力的部門,啟動相應約談、問責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