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后的羊東礦矸石山
大力礦干石山治理后
大力礦干石山治理中
大力礦干石山治理前
編者按:
作為老工礦區,峰峰礦區曾經因煤礦開采,遺留下不少由煤矸石堆成的矸石山。近年來,當地按照“一山一策”的原則,累計投資約1.95億元,對矸石山開展全方位治理和生態修復,曾經的城市“瘡疤”正在逐步消失。
今年,峰峰礦區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對矸石山治理工作提出明確目標:要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做法,深入推進煤矸石山和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讓更多群眾享受生態紅利。“矸石山治理修復是一項改善生態環境、償還發展欠賬、補齊生態短板的民生工程,無論過程多么艱難,我們峰峰人民都將以愚公移山的勇氣,咬定目標、苦干實干,誓要打贏矸石山治理攻堅戰,為后代子孫多留下一片綠色。”峰峰礦區區委書記陳珍禮目光堅定。
提起峰峰礦區,很多人腦海中的印象還停留在遍布全域的煤礦和伴礦而生、又黑又高的煤矸石山上。煤矸石是采煤和洗煤過程中排放的固體廢物,是一種成煤過程中與煤層伴生的含碳量較低、比煤堅硬的黑灰色巖石。有煤就會有煤矸石,有煤矸石就會有矸石山。在峰峰礦區有大大小小17座矸石山,占地面積約144萬平方米。
近年來,根據該區統一安排部署,市生態環境局峰峰礦區分局牽頭與冀中能源峰峰集團、冀中能源邯礦集團積極對接,經過反復討論、研究、修改,最終決定對全區各矸石山量身制定“一山一策”綜合治理方案,并陸續開展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整治舉措。目前,該區各矸石山“由黑變綠”“變廢為寶”的生態修復治理目標已初步顯現。
生態恢復,刻不容緩
“矸石山其實不是山,只是在煤炭開采過程中,作為固體廢物排放的煤矸石越積越多,遠遠望去看著像山一樣,峰峰礦區的許多矸石山已經高達上百米。”市生態環境局峰峰礦區分局負責矸石山治理工作的副局長郭智介紹說,煤矸石的大量堆放,不僅壓占土地,影響生態環境,矸石淋溶水污染周圍土壤和地下水,而且煤矸石中含有一定的可燃物,在適宜的條件下會發生自燃,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和煙塵等有害氣體還污染大氣環境,影響周邊居民身體健康。
這些矸石山是峰峰煤炭產業興旺的象征,同時又像一塊塊生態“瘡疤”,刻在每一個峰峰人的心頭。隨著生態環境治理的不斷深入,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如何有效解決煤矸石山“由黑變綠”的生態環境問題,擺到了峰峰礦區主要領導的面前。矸石山治理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為此,自2017年10月起,峰峰礦區邁開了矸石山全域綜合治理工作的步伐,研究治理方案,探索修復之策。2018年,峰峰礦區區委、區政府正式提出,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持續推進煤矸石治理,打一場煤矸石治理攻堅戰,不斷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認識煤矸石山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發揚新時代‘愚公’精神,克服一切困難,想盡一切辦法,做好矸石山治理、修復各項工作,切實用高新技術給‘生態傷疤’美顏,讓綠色成為‘生態峰峰’最美底色。”峰峰礦區區委書記陳珍禮擲地有聲地表示。
摸索前行,修復地表“瘡疤”
“矸石山治理是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中難啃的‘硬骨頭’。”市生態環境局峰峰礦區分局局長張清強對記者說,“目前,在矸石山治理方面,全國沒有統一化、標準化的治理模式。”但有著上百年采礦史的峰峰,在矸石山治理方面并非無跡可循。位于峰峰礦區大峪鎮的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有限公司新三礦從2004年開始,便著手探索對矸石山進行綠化治理。
一場小雨過后,新三礦的矸石山上,草木青翠,綠草成茵,鮮花爭艷,儼然一座美麗的山體公園。“新三礦矸石山垂直高度有50米,大部分為四十年前堆積的矸石,長期風化后多呈粉末狀且不再自燃發熱,經多方考察和專家論證,得出該矸石山適合部分植物生長的結論。”新三礦財務企管部副部長陳利靜告訴記者,為減少矸石山對周邊環境的污染,2004年以來,該礦發動全體干部職工,利用業余時間開展矸石山綠化工程。
治理思路有了,治理過程卻異常艱巨。該礦的干部職工首先在矸石山上挖出一米深的樹坑,然后用編織袋扛土上山,把土稀釋攪拌成糊狀,讓泥漿滲入矸石縫隙,隨后組織職工培植新土,種樹澆水。“從2004年到2007年,四年的時間里我們先后栽種了柏樹、火炬5526棵,綠化面積達1.1萬平方米。”陳利靜說,為提高樹木成活率,該礦利用廢舊管道進行改造,在矸石山安裝噴灌管路1750米、噴槍34個,并利用礦井水定期灌溉,使樹木成活率達97%以上。“此外,礦上每年利用節假日,組織干部職工義務拔草、補苗、修剪、施肥,經過多年的精心呵護,才成就了這座‘身批綠裳’的矸石山。”陳利靜自豪地說。
“一山一策”,為青山綠水助力
新三礦只是峰峰礦區實施矸石山治理的一個縮影。
由于該區每座矸石山高度、坡度等實際情況各不相同,為徹底解決矸石山帶來的諸多環境污染問題,2017年,該區生態環境分局與冀中能源峰峰集團、冀中能源邯礦集團對接后,根據現有治理經驗和新的環保要求,在反復討論修改基礎上,最終制定出一套短期規劃和中長期規劃相結合的“一山一策”矸石山治理方案。這標志著峰峰礦區全域矸石山治理攻堅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花種下去要成活,樹種進去要扎根,怎么才能讓這些花草樹木在矸石山上安家,這是矸石山治理面臨的一個更大課題。“短期規劃主要是環境治理,在完成矸石山全部苫蓋的前提下,安裝灑水管路和噴淋裝置,定期全覆蓋噴霧降塵。同時,采取削坡、覆土、植被綠化、雨水收集等綜合治理措施。”張清強介紹道,“中長期規劃以綜合利用為主,峰峰集團與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合作,編制了矸石山治理與利用方案,全力創建矸石山綜合治理示范工程。”
據了解,治理方案明確表明,對各矸石山采用多元化經濟、便捷、高效的治理技術,不同坡度坡面采取不同治理方式:對于矸石山坡度較緩區域采取傳統覆土綠化方式;坡度較大的區域采取噴播或點播綠化方式;坡度大的區域采用馬道梯田與點播綠化相結合方式,并就地取材,以較大矸石塊壘堆梯田。同時,建設配備砌筑擋墻、排水系統、道路、噴灌系統、電控系統等治理設施,對矸石山進行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無害化處置,達到礦山經濟和生態環境雙贏效果。隨后,該區嚴格按照“一山一策”治理思路,對全域矸石山展開大規模治理與生態恢復。
全力以赴,補齊生態短板
“一山一策”矸石山治理方案敲定后,讓峰峰矸石山治理修復有章可循。大力公司(原冀中能源五礦)、牛兒莊礦、老三礦、王鳳礦……該區全域矸石山治理工作順勢鋪開。
“我們是從2018年5月份開始進行治理的,治理前委托邯鄲市瑞達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編制了《煤矸石堆存場所環境整治方案》,之后投資937萬元按照削坡分級、砌筑擋墻、客土改良、植被恢復等步驟,有序實施生態治理修復。”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有限公司羊東礦一坑的矸石山前,羊東礦環保負責人喬相周指著治理后的矸石山向記者介紹。放眼望去,矸石山坡度平緩,滿山長滿翠綠的青草,一排排柏樹像一列列哨兵,整齊地看護著綠意盎然的矸石山。
“在矸石山治理過程中,每一步都充滿艱辛。”回憶起當時的工作,喬相周滿懷感慨,“這座矸石山現在的坡度大概30度左右,以前很陡,人都站不穩,當時為了方便治理工作開展,我們礦用16臺鉤機、鏟車連續作業半個月,愣是把百米高的矸石山削坡推出了跑馬道,并開挖了截水溝、汲水溝和排水溝等配套設施。”
基礎工作完成后,羊東礦在矸石山上覆蓋了200毫米厚的優質土,爾后采用草灌結合的配比方式,漸進式恢復綠植。目前,羊東礦一坑矸石山削坡31萬立方米、開挖水溝4783米、覆土達15960立方米、綠化完成81000平方米。為確保植被成活率,羊東礦在山上修建了噴灑半徑30米的噴灌設備,并安裝了27把噴頭,實現噴灑覆蓋率100%。
“我們先后在山上種植了高羊茅、黑麥草、二月蘭、波斯菊、酸棗、紫穗槐等20余種草本、灌木植物。”喬相周接著說,“等氣溫完全回升后,漫山遍野的花競相開放,那才好看呢。去年10月份矸石山治理成效經驗交流會就來我們礦進行了現場觀摩,對我們治理成效給予充分肯定。”說著,他拿出手機給記者翻看當時的照片。記者看到,照片里藍天白云下的矸石山上鮮花怒放、綠草鋪底,猶如一個引人入勝的景區。這哪里是一座矸石山,簡直就是一片高原草甸。“3月份以來,我們又在矸石山上種植楊樹200棵、側柏850棵、火炬樹400棵,力爭達到‘草鋪底、喬遮陰、花藤灌木巧點綴’的治理效果。”喬相周對記者說。
截至目前,峰峰礦區已完成11座矸石山治理,一座座“黑山”變為了“青山”。“我們計劃2020年在矸石山上新增植樹4萬余棵,新增植草10.6萬平方米,讓矸石山四季見綠、三季見花。同時,我們還將在治理過程中探索引入藥材種植,真正把矸石山變廢為寶,努力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多贏。”張清強對治理前景信心十足。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黑山”變身“花果山” ——邯鄲市峰峰礦區“一山一策”綜合治理矸石山成效顯著
來源: 時間:2020-05-20
綠化后的羊東礦矸石山
大力礦干石山治理后
大力礦干石山治理中
大力礦干石山治理前
編者按:
作為老工礦區,峰峰礦區曾經因煤礦開采,遺留下不少由煤矸石堆成的矸石山。近年來,當地按照“一山一策”的原則,累計投資約1.95億元,對矸石山開展全方位治理和生態修復,曾經的城市“瘡疤”正在逐步消失。
今年,峰峰礦區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對矸石山治理工作提出明確目標:要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做法,深入推進煤矸石山和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讓更多群眾享受生態紅利。“矸石山治理修復是一項改善生態環境、償還發展欠賬、補齊生態短板的民生工程,無論過程多么艱難,我們峰峰人民都將以愚公移山的勇氣,咬定目標、苦干實干,誓要打贏矸石山治理攻堅戰,為后代子孫多留下一片綠色。”峰峰礦區區委書記陳珍禮目光堅定。
提起峰峰礦區,很多人腦海中的印象還停留在遍布全域的煤礦和伴礦而生、又黑又高的煤矸石山上。煤矸石是采煤和洗煤過程中排放的固體廢物,是一種成煤過程中與煤層伴生的含碳量較低、比煤堅硬的黑灰色巖石。有煤就會有煤矸石,有煤矸石就會有矸石山。在峰峰礦區有大大小小17座矸石山,占地面積約144萬平方米。
近年來,根據該區統一安排部署,市生態環境局峰峰礦區分局牽頭與冀中能源峰峰集團、冀中能源邯礦集團積極對接,經過反復討論、研究、修改,最終決定對全區各矸石山量身制定“一山一策”綜合治理方案,并陸續開展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整治舉措。目前,該區各矸石山“由黑變綠”“變廢為寶”的生態修復治理目標已初步顯現。
生態恢復,刻不容緩
“矸石山其實不是山,只是在煤炭開采過程中,作為固體廢物排放的煤矸石越積越多,遠遠望去看著像山一樣,峰峰礦區的許多矸石山已經高達上百米。”市生態環境局峰峰礦區分局負責矸石山治理工作的副局長郭智介紹說,煤矸石的大量堆放,不僅壓占土地,影響生態環境,矸石淋溶水污染周圍土壤和地下水,而且煤矸石中含有一定的可燃物,在適宜的條件下會發生自燃,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和煙塵等有害氣體還污染大氣環境,影響周邊居民身體健康。
這些矸石山是峰峰煤炭產業興旺的象征,同時又像一塊塊生態“瘡疤”,刻在每一個峰峰人的心頭。隨著生態環境治理的不斷深入,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如何有效解決煤矸石山“由黑變綠”的生態環境問題,擺到了峰峰礦區主要領導的面前。矸石山治理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為此,自2017年10月起,峰峰礦區邁開了矸石山全域綜合治理工作的步伐,研究治理方案,探索修復之策。2018年,峰峰礦區區委、區政府正式提出,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持續推進煤矸石治理,打一場煤矸石治理攻堅戰,不斷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認識煤矸石山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發揚新時代‘愚公’精神,克服一切困難,想盡一切辦法,做好矸石山治理、修復各項工作,切實用高新技術給‘生態傷疤’美顏,讓綠色成為‘生態峰峰’最美底色。”峰峰礦區區委書記陳珍禮擲地有聲地表示。
摸索前行,修復地表“瘡疤”
“矸石山治理是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中難啃的‘硬骨頭’。”市生態環境局峰峰礦區分局局長張清強對記者說,“目前,在矸石山治理方面,全國沒有統一化、標準化的治理模式。”但有著上百年采礦史的峰峰,在矸石山治理方面并非無跡可循。位于峰峰礦區大峪鎮的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有限公司新三礦從2004年開始,便著手探索對矸石山進行綠化治理。
一場小雨過后,新三礦的矸石山上,草木青翠,綠草成茵,鮮花爭艷,儼然一座美麗的山體公園。“新三礦矸石山垂直高度有50米,大部分為四十年前堆積的矸石,長期風化后多呈粉末狀且不再自燃發熱,經多方考察和專家論證,得出該矸石山適合部分植物生長的結論。”新三礦財務企管部副部長陳利靜告訴記者,為減少矸石山對周邊環境的污染,2004年以來,該礦發動全體干部職工,利用業余時間開展矸石山綠化工程。
治理思路有了,治理過程卻異常艱巨。該礦的干部職工首先在矸石山上挖出一米深的樹坑,然后用編織袋扛土上山,把土稀釋攪拌成糊狀,讓泥漿滲入矸石縫隙,隨后組織職工培植新土,種樹澆水。“從2004年到2007年,四年的時間里我們先后栽種了柏樹、火炬5526棵,綠化面積達1.1萬平方米。”陳利靜說,為提高樹木成活率,該礦利用廢舊管道進行改造,在矸石山安裝噴灌管路1750米、噴槍34個,并利用礦井水定期灌溉,使樹木成活率達97%以上。“此外,礦上每年利用節假日,組織干部職工義務拔草、補苗、修剪、施肥,經過多年的精心呵護,才成就了這座‘身批綠裳’的矸石山。”陳利靜自豪地說。
“一山一策”,為青山綠水助力
新三礦只是峰峰礦區實施矸石山治理的一個縮影。
由于該區每座矸石山高度、坡度等實際情況各不相同,為徹底解決矸石山帶來的諸多環境污染問題,2017年,該區生態環境分局與冀中能源峰峰集團、冀中能源邯礦集團對接后,根據現有治理經驗和新的環保要求,在反復討論修改基礎上,最終制定出一套短期規劃和中長期規劃相結合的“一山一策”矸石山治理方案。這標志著峰峰礦區全域矸石山治理攻堅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花種下去要成活,樹種進去要扎根,怎么才能讓這些花草樹木在矸石山上安家,這是矸石山治理面臨的一個更大課題。“短期規劃主要是環境治理,在完成矸石山全部苫蓋的前提下,安裝灑水管路和噴淋裝置,定期全覆蓋噴霧降塵。同時,采取削坡、覆土、植被綠化、雨水收集等綜合治理措施。”張清強介紹道,“中長期規劃以綜合利用為主,峰峰集團與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合作,編制了矸石山治理與利用方案,全力創建矸石山綜合治理示范工程。”
據了解,治理方案明確表明,對各矸石山采用多元化經濟、便捷、高效的治理技術,不同坡度坡面采取不同治理方式:對于矸石山坡度較緩區域采取傳統覆土綠化方式;坡度較大的區域采取噴播或點播綠化方式;坡度大的區域采用馬道梯田與點播綠化相結合方式,并就地取材,以較大矸石塊壘堆梯田。同時,建設配備砌筑擋墻、排水系統、道路、噴灌系統、電控系統等治理設施,對矸石山進行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無害化處置,達到礦山經濟和生態環境雙贏效果。隨后,該區嚴格按照“一山一策”治理思路,對全域矸石山展開大規模治理與生態恢復。
全力以赴,補齊生態短板
“一山一策”矸石山治理方案敲定后,讓峰峰矸石山治理修復有章可循。大力公司(原冀中能源五礦)、牛兒莊礦、老三礦、王鳳礦……該區全域矸石山治理工作順勢鋪開。
“我們是從2018年5月份開始進行治理的,治理前委托邯鄲市瑞達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編制了《煤矸石堆存場所環境整治方案》,之后投資937萬元按照削坡分級、砌筑擋墻、客土改良、植被恢復等步驟,有序實施生態治理修復。”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有限公司羊東礦一坑的矸石山前,羊東礦環保負責人喬相周指著治理后的矸石山向記者介紹。放眼望去,矸石山坡度平緩,滿山長滿翠綠的青草,一排排柏樹像一列列哨兵,整齊地看護著綠意盎然的矸石山。
“在矸石山治理過程中,每一步都充滿艱辛。”回憶起當時的工作,喬相周滿懷感慨,“這座矸石山現在的坡度大概30度左右,以前很陡,人都站不穩,當時為了方便治理工作開展,我們礦用16臺鉤機、鏟車連續作業半個月,愣是把百米高的矸石山削坡推出了跑馬道,并開挖了截水溝、汲水溝和排水溝等配套設施。”
基礎工作完成后,羊東礦在矸石山上覆蓋了200毫米厚的優質土,爾后采用草灌結合的配比方式,漸進式恢復綠植。目前,羊東礦一坑矸石山削坡31萬立方米、開挖水溝4783米、覆土達15960立方米、綠化完成81000平方米。為確保植被成活率,羊東礦在山上修建了噴灑半徑30米的噴灌設備,并安裝了27把噴頭,實現噴灑覆蓋率100%。
“我們先后在山上種植了高羊茅、黑麥草、二月蘭、波斯菊、酸棗、紫穗槐等20余種草本、灌木植物。”喬相周接著說,“等氣溫完全回升后,漫山遍野的花競相開放,那才好看呢。去年10月份矸石山治理成效經驗交流會就來我們礦進行了現場觀摩,對我們治理成效給予充分肯定。”說著,他拿出手機給記者翻看當時的照片。記者看到,照片里藍天白云下的矸石山上鮮花怒放、綠草鋪底,猶如一個引人入勝的景區。這哪里是一座矸石山,簡直就是一片高原草甸。“3月份以來,我們又在矸石山上種植楊樹200棵、側柏850棵、火炬樹400棵,力爭達到‘草鋪底、喬遮陰、花藤灌木巧點綴’的治理效果。”喬相周對記者說。
截至目前,峰峰礦區已完成11座矸石山治理,一座座“黑山”變為了“青山”。“我們計劃2020年在矸石山上新增植樹4萬余棵,新增植草10.6萬平方米,讓矸石山四季見綠、三季見花。同時,我們還將在治理過程中探索引入藥材種植,真正把矸石山變廢為寶,努力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多贏。”張清強對治理前景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