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推進空氣質量改善,日前,承德市出臺2021年后40天中心城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強化攻堅措施,通過攻堅措施使全市中心城區空氣質量PM2.5平均濃度、中心城區優良天數比率達到攻堅目標,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此次攻堅目標為:中心城區空氣質量PM2.5平均濃度到12月底力爭控制在27.1微克/立方米以下;后40天力爭控制在13.3微克/立方米以下。中心城區優良天數比率到12月底全年優良天數達到322天以上,達標率達到88.2%以上;后40天中心城區達標天數達到32天以上,重污染天數控制在2天以內。
承德市將通過強化工業源管控、強化燃燒源治理管控、強化面源治理管控、強化移動源治理管控、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過程五方面措施進行治理。對已完成有組織源超低排放改造的鋼鐵、焦化、球團等重點行業企業,加強污染物排放監督管理。狠抓供暖企業深度減排,加強重點用煤單位爐前煤質管控。開展重點企業廠區無組織治理專項檢查,全面提升企業無組織治理水平;加強清潔取暖改造設施運行監管,依法嚴厲打擊非法儲存銷售劣質散煤行為,嚴厲打擊散煤復燃行為。加強野外用火管控,集中組織一次“秸稈、垃圾、雜草、落葉”等易燃物清理專項行動,徹底清除露天焚燒隱患,確保實施全域、全時段禁燒。
同時,施工工地停工前開展相關聯網檢查,確保裸地、渣土、物料嚴密苫蓋,視頻監控和揚塵在線設備聯網運行。11月底前,對中心城區,包括近郊區在內,分鄉鎮、分社區、分街道進行一次系統全面的排查,全面整治城市裸露土地。從嚴規范渣土運輸車輛。強化執法檢查,確保重點區域內餐飲服務單位和食品加工單位、非經營性職工食堂油煙凈化設施穩定運行,對屢查屢犯、屢督不改的按照有關要求予以停業整頓;加強路檢路查,禁止尾氣超標車輛上路行駛。強化夜間重型柴油貨車繞行措施落實,推動雙灤區北環路貨運通道重型貨車繞行管控措施落實到位。進一步提高重點用車大戶國六排放標準重型柴油車占比,加大對在建施工工地、商砼攪拌站、重點企業在用的重型運輸車的摸排監管,加快國六排放標準或新能源重型車的更新進度,提高新車占比,開展老舊柴油車淘汰“回頭看”工作等。
承德市要求,進一步強化領導責任,統籌生態環境、交警、城管、住建、交運、農業農村等部門,嚴格落實各項工作指令,協同聯動,強力攻堅。承德市大氣辦將綜合運用通報排名、公開約談和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等措施,督促各地各部門落實屬地責任和監管責任。對工作不力、敷衍塞責的堅決追責問責。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承德市強化攻堅措施全力保藍天
來源:市縣信息上報 時間:2021-11-25
為持續推進空氣質量改善,日前,承德市出臺2021年后40天中心城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強化攻堅措施,通過攻堅措施使全市中心城區空氣質量PM2.5平均濃度、中心城區優良天數比率達到攻堅目標,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此次攻堅目標為:中心城區空氣質量PM2.5平均濃度到12月底力爭控制在27.1微克/立方米以下;后40天力爭控制在13.3微克/立方米以下。中心城區優良天數比率到12月底全年優良天數達到322天以上,達標率達到88.2%以上;后40天中心城區達標天數達到32天以上,重污染天數控制在2天以內。
承德市將通過強化工業源管控、強化燃燒源治理管控、強化面源治理管控、強化移動源治理管控、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過程五方面措施進行治理。對已完成有組織源超低排放改造的鋼鐵、焦化、球團等重點行業企業,加強污染物排放監督管理。狠抓供暖企業深度減排,加強重點用煤單位爐前煤質管控。開展重點企業廠區無組織治理專項檢查,全面提升企業無組織治理水平;加強清潔取暖改造設施運行監管,依法嚴厲打擊非法儲存銷售劣質散煤行為,嚴厲打擊散煤復燃行為。加強野外用火管控,集中組織一次“秸稈、垃圾、雜草、落葉”等易燃物清理專項行動,徹底清除露天焚燒隱患,確保實施全域、全時段禁燒。
同時,施工工地停工前開展相關聯網檢查,確保裸地、渣土、物料嚴密苫蓋,視頻監控和揚塵在線設備聯網運行。11月底前,對中心城區,包括近郊區在內,分鄉鎮、分社區、分街道進行一次系統全面的排查,全面整治城市裸露土地。從嚴規范渣土運輸車輛。強化執法檢查,確保重點區域內餐飲服務單位和食品加工單位、非經營性職工食堂油煙凈化設施穩定運行,對屢查屢犯、屢督不改的按照有關要求予以停業整頓;加強路檢路查,禁止尾氣超標車輛上路行駛。強化夜間重型柴油貨車繞行措施落實,推動雙灤區北環路貨運通道重型貨車繞行管控措施落實到位。進一步提高重點用車大戶國六排放標準重型柴油車占比,加大對在建施工工地、商砼攪拌站、重點企業在用的重型運輸車的摸排監管,加快國六排放標準或新能源重型車的更新進度,提高新車占比,開展老舊柴油車淘汰“回頭看”工作等。
承德市要求,進一步強化領導責任,統籌生態環境、交警、城管、住建、交運、農業農村等部門,嚴格落實各項工作指令,協同聯動,強力攻堅。承德市大氣辦將綜合運用通報排名、公開約談和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等措施,督促各地各部門落實屬地責任和監管責任。對工作不力、敷衍塞責的堅決追責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