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塞北的一個小山城——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鎮,我家住在距離潮河不過1000米的小后街。從家里出門往左拐,從小后街往東,穿過孫家胡同就到了潮河岸邊——那時都把潮河叫作東河套。
曾經的潮河
小時候潮河水面很大,水流湍急,清澈見底。兩岸覆蓋著青青碧草,一直延伸向遠方。河邊經常有婦女帶著孩子洗衣服,她們邊洗衣服邊聊著家長里短。孩子們則退下長褲,甩掉鞋子,跳進清澈的河水里,打水仗、摸魚蝦。這里成了女人們聚會聊天的場所和孩子們嬉戲放飛的天堂。這里人歌、鳥語、水響自然和諧,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潮河岸邊的一草一木,潮河里的每一波一浪記錄著大閣老街的故事,記錄著孩子們的天真爛漫。
從記事開始,我就跟著媽媽到潮河邊上去洗衣服。在那里可以肆意地趟水、高興地摸魚、歡快地采花。隨著年齡的增長,為了去河邊玩耍,經常和小朋友們約好,借洗衣服到潮河邊去玩兒,玩兒夠了,再把衣服隨便洗一下,然后匆忙趕回家吃飯。吃完飯,聽著媽媽的故事,枕著潮河的濤聲入睡。
潮河也有發怒的時候,每到雨季,淫雨連綿,河水猛漲,有時會發洪水,家長帶著孩子去看大水。洪水下來就像脫韁的野馬,一路咆哮而下,那氣勢排山倒海,呼嘯而過,人們都站在離河道很遠的地方看洪水,孩子們更是拉緊大人的衣襟,既興奮又害怕。事后會向沒去看洪水的小朋友們有聲有色地炫耀一番。往往洪水過后會發清水河,清水河比平時的水大得多,水流湍急。這時大人們絕對不允許孩子們去河邊的,不諳世事的孩子們是不知道清水河的厲害。洪水會給人以震懾,讓人望而卻步,清水河卻是溫柔的陷阱……
成家后仍住在縣城的東邊,距離潮河更近。冬季可聽到潮河結冰被凍裂“嘣嘣”的響聲,夏季每到天氣晴好的夜晚在院里的葡萄架下聽蛙鼓、賞蟲鳴、品香茶、聞花香,靜謐、安詳、愜意。當雨季到來,每有大雨降臨,在屋里就能聽到轟隆轟隆的洪水聲,特別是夜深人靜時,聲音格外大,我們在隆隆的濤聲中悠悠入睡。
潮河水量充沛,在潮河下游人們開稻池種水稻,滿川的稻田承載著農民的希望,也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給人們帶來了收益。
曾幾何時,由于各種原因,潮河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河道堵塞,河水經常斷流。這不但給沿岸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也為北京飲用水源——密云水庫帶來了危機。為了修復生態,涵養水源,保證首都用水,豐寧、灤平、興隆等潮河流域各縣修復潮河生態的工程,從2007年3月,承德市的潮白河流域“稻改旱”工程啟動開始拉開序幕,到目前為止十多年來,出動大量人力物力,投資成百上千億資金,采取封山育林、植樹造林、禁牧禁伐、小流域治理、污水垃圾處理等綜合措施,對潮河流域進行了大規模的生態治理。
現在的東河套
豐寧“一主四副”工程,給潮河以嶄新的面貌。2017年以來,為改善潮河流域環境,豐寧投入6.88億元,實施了潮河縣城段“一主四副”綜合治理工程,對潮河主河道,撒袋溝、棠樹溝、達袋溝、西南川4條支流河道進行系統整治。同時,完成新改建縣城雨污分流管網18.8公里。“一主四副”綜合治理工程是豐寧著力打造最美“兩河”源頭的生動縮影。目前,豐寧正加快實施散、亂、污企業搬遷、河道整治、沿河緩沖帶建設、傍河村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產業結構調整五大工程,大力發展溯河源休閑農業,建設“兩河”(潮河、灤河)流域綠色生態產業帶。工程建成后,必將為豐寧滿族自治縣城居民提供一個生產生活、棲息繁衍的現實“桃花源”,極大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數,整體提升城市品位,為開發縣城旅游創造條件。“一主四副”工程,先后修建了橡膠壩、水上棧道,上游蓄水、下游種花。從春到秋兩岸的迎春花、櫻桃紅、格桑花、黃芙蓉、金盞子、步步高等色彩紛呈,馨香四溢。潮河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山更綠了,水更清了,天更藍了。曾寫下《濱河夜景》一首:
濱河夜景
誰將秦淮十里波,移來大閣作濱河。
華燈初上郎搖櫓,月景偏西妹踏歌。
川話吳音聲婉轉,池花岸柳影婆娑。
媼翁俚語眼前事,不見當年亂石窩。
2020年6月,豐寧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牛背鷺。這一消息在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攝影愛好者的朋友圈瘋傳開,幾十只牛背鷺在豐寧縣城第一、二道橡膠壩或專注覓食、或閑庭信步、或追逐嬉戲,一幅幅畫面呈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美不勝收。牛背鷺到豐寧“做客”,在大家的印象中還是第一次,這說明豐寧的生態環境正在變好。豐寧攝影愛好者喬振乾說:“近幾年隨著豐寧生態環境改善,已經有白枕鶴、天鵝、蒼鷺、鸕鶿、黑鸛、鴛鴦、赤麻鴨、野鴨、豆雁、大鴇等多種候鳥在豐寧棲息過站,而牛背鷺能在華北北部的豐寧縣城出現實屬罕見!”
潮河源的保護
潮河源的概念是我二線后,被聘到縣史志辦做編輯后才有的。起因是一名村支部書記要把村名瓦窯溝改為潮河源,到史志辦查找相關歷史依據。從那時起便對潮河源好奇起來。是什么原因有這么大的吸引力,會讓村支部書記不惜耗時、費力地做這項工作懷著這樣的好奇心,先后幾次探訪了位于豐寧黃旗鎮轄區內的幾處“潮河源”,看后感觸頗深。幾處潮河源各居一方,春蘭秋菊,各有特點。
探訪的第一個是瓦窯溝里的潮河源。那是2018年應作協會員的邀請探訪。我們沿著彎彎曲曲的鄉間公路一路往山里走,走幾里路后,忽然看到在路邊有一塊巨石,上邊用紅漆寫著三個大字“潮河源”。鐵絲網保護著它里面的花草樹木。鐵絲網向遠處延伸到看不見為止。開門進入鐵絲網里邊,沿著石階往下走,便看到了一個周邊用大石塊砌成的大水泉,有幾十平米大,泉水碧綠,清澈見底,泉周圍肆意地長著一人多深的蘆葦、蒲草等濕地植物。從泉下邊流出一脈清流,嘩嘩作響。清流上有人工建造的小橋,站在橋上可以看到兩邊的風景,水里倒映著青山,云彩在水底愜意地漂浮。周圍幾平方公里都是人工栽植的油松和其他樹木。到這里頓覺氣定神閑,大自然仿佛洗去了人們的浮躁情緒,人與自然合而為一。下了小橋還可以到水邊洗手、濯足、看水中蛙泳、捉水底樹影。魚兒在水底自由游弋,蜉蝣在水面快速穿梭,鳥語不斷從遠近山上傳來。山光云影,鳥語花香,讓人流連忘返。看得出,這里是下了很大功夫,經過十幾年治理和保護的。
在這里會員們詩興大發,我也寫下了《訪潮河源羨山居》:
訪潮河源羨山居
青堂瓦舍小村居,院內時鮮幾樣齊。
茄子歪頭迎遠客,辣椒紅臉映日曦。
壓枝水果熟正半,染嶺秋花望欲迷。
最喜房前棲鳥鵲,依山面水好格局。
最后一個探訪的便是哈拉海灣所在的潮河源。這里又是另一種生態環境。在山間的亂石中,汩汩細流滋潤了山里的一草一木,有典型的濕地特點,走在厚厚的綠草間,像踏在綿軟的地毯上,碎石鑲嵌在草地上,像珍珠灑落,增添了無限原始意味。細流順山勢而下行,便聚集起一個小水塘,塘里蝌蚪成群結隊,看到到訪的人們它們也游得更歡更快。插花生長的蔡樹、樺樹、楓樹等樹木郁郁蒼蒼,隱天蔽日。灌木叢也仿佛列隊歡迎前來參觀的人群。在停車場的邊上有一棵高大挺拔的老榆樹,它的根扎在兩個巨石的中間,歷經雨雪風霜,獨自在潮河源外面靜守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村里人把它命名為迎仙樹,或許凡是到這里的人們都會染上仙氣吧,不管有沒有仙氣,這名字看著就高興,聽著就喜慶。
幾處潮河源天造地設,各有千秋,都是名至實歸。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潮河也是由若干細流逐漸匯集成河的,潮河是豐寧人民的母親河,是滋潤豐寧大地的英雄河,是北京首都的飲用水源地。潮河的保護是豐寧人民義不容辭的家國責任和義務。
潮河下游的生態建設
隨著承德市文聯以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主題的采風活動的腳步,來到潮河下游的灤平縣北甸村,潮河在這里展示的更是另一番風采,河道寬闊、水流充沛、蘆葦青翠、睡蓮妖艷。河中麻鴨戲水、白鵝撥浪。棧道上的人三五成群、拍攝、散步、交談。在潮河水的滋潤下,小村更有靈氣、物產更加豐美。濕地博物館更是讓人耳目一新,大型的濕地治理模型、美好的愿景、各種鳥類圖片、新型智能大屏幕,無不展示著灤平縣對潮河治理、保護的用心所在。填一首《西江月》贊美灤平潮河國家濕地公園:
西江月·灤平潮河國家濕地公園(新韻)
雨意云容獻媚,鶯歌燕語添聲。麻鴨石上逗魚情。水下睡蓮筑夢。
美矣山容水貌,善哉環境民生。齊心協力向中興。必定興龍引鳳。
興隆縣給我的印象是富庶的,雨水豐沛,氣候宜人。秋天的蘋果、梨、紅果都是令人向往的。我去過興隆三次,特意專程來拜訪興隆的河還是第一次。興隆縣的清水河是這次興隆之行的第一站。清水河展示給人們的是另一番景象。高高的石碑筆直地矗立在清水河的岸邊,上書三個紅色的大字“清水河”。沿小路下行,便見到了石壩攔成的幾方池塘,塘水狹長平穩,青荇在水里招搖。岸芷在水邊迎風,雎鳩在遠處“關關”,楊柳在岸上拂堤。一灣灣的蘆葦,青翠欲滴,河水出塘后在彎曲的河道里不急不緩地流淌著。我們歡快地踏上搭石,飛奔過去,探訪清水河彼岸的風景去了……在回來的路上大家興奮地嘻鬧著,有的撿起河邊的石子打水漂、有的互相打起了水仗,水花四濺。水聲和著歡笑聲、吶喊聲。有的人則干脆甩掉鞋襪,把腳伸到清清的河水中,享受著河水溫柔的撫摸,人們高興到了極點。
承德市生態環境局興隆縣分局的同志介紹了他們縣對流入潮河的幾條河的保護情況。我感覺到因為他們縣離北京更近,環保的力度也更大。興隆縣分局的同志說,興隆縣也有一個潮河源。由于時間的關系沒能親眼看到興隆潮河源的風采,我想那里也一定是個水草豐美、環境幽雅、奇花異草、樹木茂密的好去處。結束興隆一天的采訪感慨多多,收獲滿滿。潮河下游的保護治理給當地百姓帶來了真正的福祉,也為北京作出了巨大貢獻。
社會在發展,潮河生態環境正在被流域內各縣不斷地優化。
返回的路是溯潮河而行。坐在車上,腦海里不斷閃現著潮河保護的畫面,耳際隱隱地流淌著潮河的濤聲。慢慢地,我又在潮河的濤聲中入睡……
(作者:楊麗娟 推薦地區:承德)
手機掃描聽語音播報
枕著潮河的濤聲入睡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4-12-06
我出生在塞北的一個小山城——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鎮,我家住在距離潮河不過1000米的小后街。從家里出門往左拐,從小后街往東,穿過孫家胡同就到了潮河岸邊——那時都把潮河叫作東河套。
曾經的潮河
小時候潮河水面很大,水流湍急,清澈見底。兩岸覆蓋著青青碧草,一直延伸向遠方。河邊經常有婦女帶著孩子洗衣服,她們邊洗衣服邊聊著家長里短。孩子們則退下長褲,甩掉鞋子,跳進清澈的河水里,打水仗、摸魚蝦。這里成了女人們聚會聊天的場所和孩子們嬉戲放飛的天堂。這里人歌、鳥語、水響自然和諧,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潮河岸邊的一草一木,潮河里的每一波一浪記錄著大閣老街的故事,記錄著孩子們的天真爛漫。
從記事開始,我就跟著媽媽到潮河邊上去洗衣服。在那里可以肆意地趟水、高興地摸魚、歡快地采花。隨著年齡的增長,為了去河邊玩耍,經常和小朋友們約好,借洗衣服到潮河邊去玩兒,玩兒夠了,再把衣服隨便洗一下,然后匆忙趕回家吃飯。吃完飯,聽著媽媽的故事,枕著潮河的濤聲入睡。
潮河也有發怒的時候,每到雨季,淫雨連綿,河水猛漲,有時會發洪水,家長帶著孩子去看大水。洪水下來就像脫韁的野馬,一路咆哮而下,那氣勢排山倒海,呼嘯而過,人們都站在離河道很遠的地方看洪水,孩子們更是拉緊大人的衣襟,既興奮又害怕。事后會向沒去看洪水的小朋友們有聲有色地炫耀一番。往往洪水過后會發清水河,清水河比平時的水大得多,水流湍急。這時大人們絕對不允許孩子們去河邊的,不諳世事的孩子們是不知道清水河的厲害。洪水會給人以震懾,讓人望而卻步,清水河卻是溫柔的陷阱……
成家后仍住在縣城的東邊,距離潮河更近。冬季可聽到潮河結冰被凍裂“嘣嘣”的響聲,夏季每到天氣晴好的夜晚在院里的葡萄架下聽蛙鼓、賞蟲鳴、品香茶、聞花香,靜謐、安詳、愜意。當雨季到來,每有大雨降臨,在屋里就能聽到轟隆轟隆的洪水聲,特別是夜深人靜時,聲音格外大,我們在隆隆的濤聲中悠悠入睡。
潮河水量充沛,在潮河下游人們開稻池種水稻,滿川的稻田承載著農民的希望,也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給人們帶來了收益。
曾幾何時,由于各種原因,潮河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河道堵塞,河水經常斷流。這不但給沿岸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也為北京飲用水源——密云水庫帶來了危機。為了修復生態,涵養水源,保證首都用水,豐寧、灤平、興隆等潮河流域各縣修復潮河生態的工程,從2007年3月,承德市的潮白河流域“稻改旱”工程啟動開始拉開序幕,到目前為止十多年來,出動大量人力物力,投資成百上千億資金,采取封山育林、植樹造林、禁牧禁伐、小流域治理、污水垃圾處理等綜合措施,對潮河流域進行了大規模的生態治理。
現在的東河套
豐寧“一主四副”工程,給潮河以嶄新的面貌。2017年以來,為改善潮河流域環境,豐寧投入6.88億元,實施了潮河縣城段“一主四副”綜合治理工程,對潮河主河道,撒袋溝、棠樹溝、達袋溝、西南川4條支流河道進行系統整治。同時,完成新改建縣城雨污分流管網18.8公里。“一主四副”綜合治理工程是豐寧著力打造最美“兩河”源頭的生動縮影。目前,豐寧正加快實施散、亂、污企業搬遷、河道整治、沿河緩沖帶建設、傍河村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產業結構調整五大工程,大力發展溯河源休閑農業,建設“兩河”(潮河、灤河)流域綠色生態產業帶。工程建成后,必將為豐寧滿族自治縣城居民提供一個生產生活、棲息繁衍的現實“桃花源”,極大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數,整體提升城市品位,為開發縣城旅游創造條件。“一主四副”工程,先后修建了橡膠壩、水上棧道,上游蓄水、下游種花。從春到秋兩岸的迎春花、櫻桃紅、格桑花、黃芙蓉、金盞子、步步高等色彩紛呈,馨香四溢。潮河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山更綠了,水更清了,天更藍了。曾寫下《濱河夜景》一首:
濱河夜景
誰將秦淮十里波,移來大閣作濱河。
華燈初上郎搖櫓,月景偏西妹踏歌。
川話吳音聲婉轉,池花岸柳影婆娑。
媼翁俚語眼前事,不見當年亂石窩。
2020年6月,豐寧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牛背鷺。這一消息在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攝影愛好者的朋友圈瘋傳開,幾十只牛背鷺在豐寧縣城第一、二道橡膠壩或專注覓食、或閑庭信步、或追逐嬉戲,一幅幅畫面呈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美不勝收。牛背鷺到豐寧“做客”,在大家的印象中還是第一次,這說明豐寧的生態環境正在變好。豐寧攝影愛好者喬振乾說:“近幾年隨著豐寧生態環境改善,已經有白枕鶴、天鵝、蒼鷺、鸕鶿、黑鸛、鴛鴦、赤麻鴨、野鴨、豆雁、大鴇等多種候鳥在豐寧棲息過站,而牛背鷺能在華北北部的豐寧縣城出現實屬罕見!”
潮河源的保護
潮河源的概念是我二線后,被聘到縣史志辦做編輯后才有的。起因是一名村支部書記要把村名瓦窯溝改為潮河源,到史志辦查找相關歷史依據。從那時起便對潮河源好奇起來。是什么原因有這么大的吸引力,會讓村支部書記不惜耗時、費力地做這項工作懷著這樣的好奇心,先后幾次探訪了位于豐寧黃旗鎮轄區內的幾處“潮河源”,看后感觸頗深。幾處潮河源各居一方,春蘭秋菊,各有特點。
探訪的第一個是瓦窯溝里的潮河源。那是2018年應作協會員的邀請探訪。我們沿著彎彎曲曲的鄉間公路一路往山里走,走幾里路后,忽然看到在路邊有一塊巨石,上邊用紅漆寫著三個大字“潮河源”。鐵絲網保護著它里面的花草樹木。鐵絲網向遠處延伸到看不見為止。開門進入鐵絲網里邊,沿著石階往下走,便看到了一個周邊用大石塊砌成的大水泉,有幾十平米大,泉水碧綠,清澈見底,泉周圍肆意地長著一人多深的蘆葦、蒲草等濕地植物。從泉下邊流出一脈清流,嘩嘩作響。清流上有人工建造的小橋,站在橋上可以看到兩邊的風景,水里倒映著青山,云彩在水底愜意地漂浮。周圍幾平方公里都是人工栽植的油松和其他樹木。到這里頓覺氣定神閑,大自然仿佛洗去了人們的浮躁情緒,人與自然合而為一。下了小橋還可以到水邊洗手、濯足、看水中蛙泳、捉水底樹影。魚兒在水底自由游弋,蜉蝣在水面快速穿梭,鳥語不斷從遠近山上傳來。山光云影,鳥語花香,讓人流連忘返。看得出,這里是下了很大功夫,經過十幾年治理和保護的。
在這里會員們詩興大發,我也寫下了《訪潮河源羨山居》:
訪潮河源羨山居
青堂瓦舍小村居,院內時鮮幾樣齊。
茄子歪頭迎遠客,辣椒紅臉映日曦。
壓枝水果熟正半,染嶺秋花望欲迷。
最喜房前棲鳥鵲,依山面水好格局。
最后一個探訪的便是哈拉海灣所在的潮河源。這里又是另一種生態環境。在山間的亂石中,汩汩細流滋潤了山里的一草一木,有典型的濕地特點,走在厚厚的綠草間,像踏在綿軟的地毯上,碎石鑲嵌在草地上,像珍珠灑落,增添了無限原始意味。細流順山勢而下行,便聚集起一個小水塘,塘里蝌蚪成群結隊,看到到訪的人們它們也游得更歡更快。插花生長的蔡樹、樺樹、楓樹等樹木郁郁蒼蒼,隱天蔽日。灌木叢也仿佛列隊歡迎前來參觀的人群。在停車場的邊上有一棵高大挺拔的老榆樹,它的根扎在兩個巨石的中間,歷經雨雪風霜,獨自在潮河源外面靜守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村里人把它命名為迎仙樹,或許凡是到這里的人們都會染上仙氣吧,不管有沒有仙氣,這名字看著就高興,聽著就喜慶。
幾處潮河源天造地設,各有千秋,都是名至實歸。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潮河也是由若干細流逐漸匯集成河的,潮河是豐寧人民的母親河,是滋潤豐寧大地的英雄河,是北京首都的飲用水源地。潮河的保護是豐寧人民義不容辭的家國責任和義務。
潮河下游的生態建設
隨著承德市文聯以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主題的采風活動的腳步,來到潮河下游的灤平縣北甸村,潮河在這里展示的更是另一番風采,河道寬闊、水流充沛、蘆葦青翠、睡蓮妖艷。河中麻鴨戲水、白鵝撥浪。棧道上的人三五成群、拍攝、散步、交談。在潮河水的滋潤下,小村更有靈氣、物產更加豐美。濕地博物館更是讓人耳目一新,大型的濕地治理模型、美好的愿景、各種鳥類圖片、新型智能大屏幕,無不展示著灤平縣對潮河治理、保護的用心所在。填一首《西江月》贊美灤平潮河國家濕地公園:
西江月·灤平潮河國家濕地公園(新韻)
雨意云容獻媚,鶯歌燕語添聲。麻鴨石上逗魚情。水下睡蓮筑夢。
美矣山容水貌,善哉環境民生。齊心協力向中興。必定興龍引鳳。
興隆縣給我的印象是富庶的,雨水豐沛,氣候宜人。秋天的蘋果、梨、紅果都是令人向往的。我去過興隆三次,特意專程來拜訪興隆的河還是第一次。興隆縣的清水河是這次興隆之行的第一站。清水河展示給人們的是另一番景象。高高的石碑筆直地矗立在清水河的岸邊,上書三個紅色的大字“清水河”。沿小路下行,便見到了石壩攔成的幾方池塘,塘水狹長平穩,青荇在水里招搖。岸芷在水邊迎風,雎鳩在遠處“關關”,楊柳在岸上拂堤。一灣灣的蘆葦,青翠欲滴,河水出塘后在彎曲的河道里不急不緩地流淌著。我們歡快地踏上搭石,飛奔過去,探訪清水河彼岸的風景去了……在回來的路上大家興奮地嘻鬧著,有的撿起河邊的石子打水漂、有的互相打起了水仗,水花四濺。水聲和著歡笑聲、吶喊聲。有的人則干脆甩掉鞋襪,把腳伸到清清的河水中,享受著河水溫柔的撫摸,人們高興到了極點。
承德市生態環境局興隆縣分局的同志介紹了他們縣對流入潮河的幾條河的保護情況。我感覺到因為他們縣離北京更近,環保的力度也更大。興隆縣分局的同志說,興隆縣也有一個潮河源。由于時間的關系沒能親眼看到興隆潮河源的風采,我想那里也一定是個水草豐美、環境幽雅、奇花異草、樹木茂密的好去處。結束興隆一天的采訪感慨多多,收獲滿滿。潮河下游的保護治理給當地百姓帶來了真正的福祉,也為北京作出了巨大貢獻。
社會在發展,潮河生態環境正在被流域內各縣不斷地優化。
返回的路是溯潮河而行。坐在車上,腦海里不斷閃現著潮河保護的畫面,耳際隱隱地流淌著潮河的濤聲。慢慢地,我又在潮河的濤聲中入睡……
(作者:楊麗娟 推薦地區:承德)
手機掃描聽語音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