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一天上午,微風習習,碧空湛湛,我們驅車來到了灤平潮河國家濕地公園,領略秀水風光,尋覓一抹清涼。說是公園,實即潮河流經的灤平地段,是一條生態走廊,是一條綠色長龍。
我們落腳地方是潮河北岸的北店子村,莊里坐落著“潮河濕地館”,為觀光游覽的第一站。經介紹得知,潮河,古稱“鮑丘水、大渝河”,發源于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黃旗鎮北部的哈拉海灣村北山,屬于燕山北麓余脈的壩前山地。豐水期間,涓涓小溪,潺潺南流;枯水期間,源頭交季有別,時潛時出。流經豐寧,水流逐漸豐沛;進入灤平,穿過西半個縣;到了密云的古北口后,匯入密云水庫。流淌在燕山腹地的潮河,是首都的供水大動脈,意義深遠。
為確保水質優良,近年來逐步加大潮河源頭以及沿岸的生態環境保護力度,類似豐寧的“河北承德潮河源水利風景區”、灤平的“潮河國家濕地公園”等,獲批建立。因此,不論豐寧還是灤平,從上到下,思想重視,行動到位,四級水長負責制等一應舉措,已見成效。目前的潮河,河床穩定,河水清澈,河灘秀麗,沿河風景,蔚為壯美。
據清朝《畿輔通志》“水性湍悍,時作潮聲”所載,潮河即因水流湍急,其聲如潮而得名。康熙年間修建熱河行宮時,曾派官員疏通河道,以便漕運木材,可見那時潮河水勢浩蕩。只是隨著時光流轉,河水日微,尤其是前些年人們對河沙的亂挖亂采,致使有的河段面目全非。近年逐步加大保護與修繕,按照首都水源地的定位,加強管護與治理,提高水環境質量,維護水生態安全,這才使潮河容光煥發,呈現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亮麗景觀。
北店子村前這段河很有氣韻,水面寬闊,水體深澤,水流平緩,河里水草密密實實,在水流作用下,舞動細軟的腰肢,搖曳生姿;間或有一團團的睡蓮,浮在河面,花梗挺立,正待含苞;河邊的蘆葦、菖蒲,一片連著一片,直鋪遠方;成群的鴨子,盡情在河里嬉戲,那白色家鴨、灰色麻鴨以及高傲的大鵝,不是將腦袋伸進水里,就是仰頭抖動脖頸,甩得水點四散灑落。最為可贊的是,沿河兩側的水上建有長長的木板棧道,以供人們圍河游覽。
灤平潮河國家濕地公園,是集原貌河段區、生態修復區以及觀光游覽區等匯聚而成。設立濕地公園,無疑是為了保護好這里的水資源,不僅下游的灤平如此,就是上游的豐寧也是同樣。
從接近內蒙古壩前山地涌出的泉水,清清細流,匯聚成河,由北向南奔流而下。潮河源頭,植樹護綠,涵養水源,緩緩溪流,淌聲悠悠;潮河兩岸,植樹固坡,植草護灘,河流奔涌,輕吟淺唱,一路歡歌。早先河套“臟、亂、差”的局面,得以根本性改觀。以前即便本地人,也不愿在河邊遛彎,如今河岸風景優美,水面干凈,河邊郊游散步,不失為很好的休閑。
村級河長每天巡查,不僅感嘆河水清涼,水流清脆,洼中蝌蚪盡情游弋,池畔青蛙使勁鼓鳴,三五成群的野鴨在河面低空飛掠,而且還能看見野兔不時在河灘閃躲奔跑,甚或還有山豬、袍子等野生動物來河邊喝水,這都說明兩岸生態環境在不斷改善。除了河長巡查,對于重要河段,還安上了可視化視頻監控系統,提升遠程智能巡視功能,確保河塘及周邊生態環境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
潮河,清幽幽的河水不停地流淌,綠蔥蔥的植被得意地滋長。那清流,一路蜿蜒流向京畿,也一路涌動著燕塞人的滿腔情懷,那是時代的樂章,是優美的詩篇。
沿河兩岸大力改變種植結構,提倡節水耐旱作物,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業。例如“黃旗皇”小米的谷子種植,實現了全產業鏈、純生態化,施用農家肥,苗期全人工鋤地、拔草,利用紅外電子柵欄等進行病蟲害防治,保證了整個種植過程無污染、無化肥、無農藥,有效保護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又如沿河兩岸推進污水官網鋪設,科學管理生活污水排放,嚴格遵守“把泥沙擋在當地,把凈水送往京都”的承諾。
觀念的跟上,比啥都強。我們清楚,潮河源頭,群山環抱,春日里漫山遍野的杜鵑花,與河水的輕輕流淌,相映成輝。潮河源頭的地貌大多為冰川遺跡,山巖壁立,如劈如削,或似溝槽,或似缸鍋,即如“九缸十八鍋,不在這坡在那坡”所說。映山紅的滿山綻放,說明潮河上游生態環境明顯改觀。“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那清涼、甘甜的潮河水,無不蘊含潮河沿岸人們的無私奉獻。
中午時分,我們來到保留原貌的一處河段。的確,這里的河床兩邊,還殘存著過去改田的石階遺跡,以及挖沙的大坑,盡管多被雜草掩蓋,但其創傷依然在警示后人。好在眼前的河床兩岸,綠色蔥蘢,雜草茂盛,尤其是早先大壩上的一排排老柳,樹身朝河側彎,依然呈現著護河的雄姿,令人敬仰。
越過緩坡、淺灘,撥開蒿草,來到河邊,踩著鵝卵石,看著河面,幾只蒼鷺飛起,越過頭頂,帶起一股氣旋;河水靜靜流淌,閃動著粼粼波光,草綠水藍,碧空白云,訴說潮河濕地的幽靜與安然。雖說這處河灣不深也不寬,沒有恬淡的浮萍,不見成片的蘆葦,但她的清純、她的質樸,令人欣慰。領隊告訴我們,今后,將控制潮河濕地新的旅游景觀開發,盡力保存潮河的原聲原貌、原汁原味,減少人為干預。如此的良苦用心,才是最為科學。
潮河,蜿蜒河流是曼妙腰肢,星羅池塘是飄舞衣裙,依依楊柳是如絲秀發,蔥蔥青草是柔韌肌膚;潮河,的確需要濕地陪襯,需要濕地呵護。這是濕地的作用,也是濕地的功能。
潮河濕地已成為留鳥的樂園、候鳥的理想中轉站。
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吸引大量遷徙鳥類在此停留。灤平縣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近年來經常觀察到黑鸛、天鵝、鴛鴦、綠頭鴨、白鷺、蒼鷺等珍稀鳥類,來潮河駐足,在濕地覓食。
今春冰雪漸消萬物復蘇時,竟有數只白天鵝結伴而來,輕盈優美的姿態,為潮河濕地增添了無限生機與活力。至于白鷺、蒼鷺,就更為多見,時常在河里落腳,飛起飛落,舞動起朵朵浪花,將寂靜的河套喚醒。據說一位野生動物保護志愿者冒雨巡護潮河時,還意外地拍攝到兩只十分罕見的“中華秋沙鴨”。這種鳥是我國特有的珍禽,體態修長,氣性靈秀,這鳥類的“超級明星”光臨,是大自然頒發給濕地的生態環境最高榮譽獎。
下午,我們又來到一處河灣,屬于生態修復河段,意即河床在遭到破壞的情況下,將其修復到接近自然的狀況。河床的水面下,能夠清晰地看見里面的石塊,一道道地依次擺放,一為固沙,二為水體植被(比如水草等)滋長;河灘上,新栽的細柳成行,盡管未成氣候,但雜草與灌木叢生的現象已經顯露,這即是所要的效果。南岸是山坡,翠綠的榆樹密集成林,山上濃綠的松樹蒼勁高聳;近處大壩上棵棵楊樹傲然挺立,陣風襲來,樹葉嘩嘩作響,似是與對岸的松柏隔空喊話,訴說衷腸。好一處幽靜的河段,好一派典雅的風光。
潮河濕地,一處處的植被恢復,使流域小氣候漸趨形成,生態系統得以健全,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步入正軌。多種珍稀候鳥頻繁光顧,是水質近乎天然的最好詮釋。
潮河濕地,是灤平及豐寧人民對燕塞這片熱土的杰出貢獻。
(作者:尚繼慧 推薦地區:承德)
手機掃描聽語音播報
潮河濕地,綠色騰龍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4-12-06
初夏的一天上午,微風習習,碧空湛湛,我們驅車來到了灤平潮河國家濕地公園,領略秀水風光,尋覓一抹清涼。說是公園,實即潮河流經的灤平地段,是一條生態走廊,是一條綠色長龍。
我們落腳地方是潮河北岸的北店子村,莊里坐落著“潮河濕地館”,為觀光游覽的第一站。經介紹得知,潮河,古稱“鮑丘水、大渝河”,發源于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黃旗鎮北部的哈拉海灣村北山,屬于燕山北麓余脈的壩前山地。豐水期間,涓涓小溪,潺潺南流;枯水期間,源頭交季有別,時潛時出。流經豐寧,水流逐漸豐沛;進入灤平,穿過西半個縣;到了密云的古北口后,匯入密云水庫。流淌在燕山腹地的潮河,是首都的供水大動脈,意義深遠。
為確保水質優良,近年來逐步加大潮河源頭以及沿岸的生態環境保護力度,類似豐寧的“河北承德潮河源水利風景區”、灤平的“潮河國家濕地公園”等,獲批建立。因此,不論豐寧還是灤平,從上到下,思想重視,行動到位,四級水長負責制等一應舉措,已見成效。目前的潮河,河床穩定,河水清澈,河灘秀麗,沿河風景,蔚為壯美。
據清朝《畿輔通志》“水性湍悍,時作潮聲”所載,潮河即因水流湍急,其聲如潮而得名。康熙年間修建熱河行宮時,曾派官員疏通河道,以便漕運木材,可見那時潮河水勢浩蕩。只是隨著時光流轉,河水日微,尤其是前些年人們對河沙的亂挖亂采,致使有的河段面目全非。近年逐步加大保護與修繕,按照首都水源地的定位,加強管護與治理,提高水環境質量,維護水生態安全,這才使潮河容光煥發,呈現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亮麗景觀。
北店子村前這段河很有氣韻,水面寬闊,水體深澤,水流平緩,河里水草密密實實,在水流作用下,舞動細軟的腰肢,搖曳生姿;間或有一團團的睡蓮,浮在河面,花梗挺立,正待含苞;河邊的蘆葦、菖蒲,一片連著一片,直鋪遠方;成群的鴨子,盡情在河里嬉戲,那白色家鴨、灰色麻鴨以及高傲的大鵝,不是將腦袋伸進水里,就是仰頭抖動脖頸,甩得水點四散灑落。最為可贊的是,沿河兩側的水上建有長長的木板棧道,以供人們圍河游覽。
灤平潮河國家濕地公園,是集原貌河段區、生態修復區以及觀光游覽區等匯聚而成。設立濕地公園,無疑是為了保護好這里的水資源,不僅下游的灤平如此,就是上游的豐寧也是同樣。
從接近內蒙古壩前山地涌出的泉水,清清細流,匯聚成河,由北向南奔流而下。潮河源頭,植樹護綠,涵養水源,緩緩溪流,淌聲悠悠;潮河兩岸,植樹固坡,植草護灘,河流奔涌,輕吟淺唱,一路歡歌。早先河套“臟、亂、差”的局面,得以根本性改觀。以前即便本地人,也不愿在河邊遛彎,如今河岸風景優美,水面干凈,河邊郊游散步,不失為很好的休閑。
村級河長每天巡查,不僅感嘆河水清涼,水流清脆,洼中蝌蚪盡情游弋,池畔青蛙使勁鼓鳴,三五成群的野鴨在河面低空飛掠,而且還能看見野兔不時在河灘閃躲奔跑,甚或還有山豬、袍子等野生動物來河邊喝水,這都說明兩岸生態環境在不斷改善。除了河長巡查,對于重要河段,還安上了可視化視頻監控系統,提升遠程智能巡視功能,確保河塘及周邊生態環境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
潮河,清幽幽的河水不停地流淌,綠蔥蔥的植被得意地滋長。那清流,一路蜿蜒流向京畿,也一路涌動著燕塞人的滿腔情懷,那是時代的樂章,是優美的詩篇。
沿河兩岸大力改變種植結構,提倡節水耐旱作物,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業。例如“黃旗皇”小米的谷子種植,實現了全產業鏈、純生態化,施用農家肥,苗期全人工鋤地、拔草,利用紅外電子柵欄等進行病蟲害防治,保證了整個種植過程無污染、無化肥、無農藥,有效保護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又如沿河兩岸推進污水官網鋪設,科學管理生活污水排放,嚴格遵守“把泥沙擋在當地,把凈水送往京都”的承諾。
觀念的跟上,比啥都強。我們清楚,潮河源頭,群山環抱,春日里漫山遍野的杜鵑花,與河水的輕輕流淌,相映成輝。潮河源頭的地貌大多為冰川遺跡,山巖壁立,如劈如削,或似溝槽,或似缸鍋,即如“九缸十八鍋,不在這坡在那坡”所說。映山紅的滿山綻放,說明潮河上游生態環境明顯改觀。“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那清涼、甘甜的潮河水,無不蘊含潮河沿岸人們的無私奉獻。
中午時分,我們來到保留原貌的一處河段。的確,這里的河床兩邊,還殘存著過去改田的石階遺跡,以及挖沙的大坑,盡管多被雜草掩蓋,但其創傷依然在警示后人。好在眼前的河床兩岸,綠色蔥蘢,雜草茂盛,尤其是早先大壩上的一排排老柳,樹身朝河側彎,依然呈現著護河的雄姿,令人敬仰。
越過緩坡、淺灘,撥開蒿草,來到河邊,踩著鵝卵石,看著河面,幾只蒼鷺飛起,越過頭頂,帶起一股氣旋;河水靜靜流淌,閃動著粼粼波光,草綠水藍,碧空白云,訴說潮河濕地的幽靜與安然。雖說這處河灣不深也不寬,沒有恬淡的浮萍,不見成片的蘆葦,但她的清純、她的質樸,令人欣慰。領隊告訴我們,今后,將控制潮河濕地新的旅游景觀開發,盡力保存潮河的原聲原貌、原汁原味,減少人為干預。如此的良苦用心,才是最為科學。
潮河,蜿蜒河流是曼妙腰肢,星羅池塘是飄舞衣裙,依依楊柳是如絲秀發,蔥蔥青草是柔韌肌膚;潮河,的確需要濕地陪襯,需要濕地呵護。這是濕地的作用,也是濕地的功能。
潮河濕地已成為留鳥的樂園、候鳥的理想中轉站。
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吸引大量遷徙鳥類在此停留。灤平縣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近年來經常觀察到黑鸛、天鵝、鴛鴦、綠頭鴨、白鷺、蒼鷺等珍稀鳥類,來潮河駐足,在濕地覓食。
今春冰雪漸消萬物復蘇時,竟有數只白天鵝結伴而來,輕盈優美的姿態,為潮河濕地增添了無限生機與活力。至于白鷺、蒼鷺,就更為多見,時常在河里落腳,飛起飛落,舞動起朵朵浪花,將寂靜的河套喚醒。據說一位野生動物保護志愿者冒雨巡護潮河時,還意外地拍攝到兩只十分罕見的“中華秋沙鴨”。這種鳥是我國特有的珍禽,體態修長,氣性靈秀,這鳥類的“超級明星”光臨,是大自然頒發給濕地的生態環境最高榮譽獎。
下午,我們又來到一處河灣,屬于生態修復河段,意即河床在遭到破壞的情況下,將其修復到接近自然的狀況。河床的水面下,能夠清晰地看見里面的石塊,一道道地依次擺放,一為固沙,二為水體植被(比如水草等)滋長;河灘上,新栽的細柳成行,盡管未成氣候,但雜草與灌木叢生的現象已經顯露,這即是所要的效果。南岸是山坡,翠綠的榆樹密集成林,山上濃綠的松樹蒼勁高聳;近處大壩上棵棵楊樹傲然挺立,陣風襲來,樹葉嘩嘩作響,似是與對岸的松柏隔空喊話,訴說衷腸。好一處幽靜的河段,好一派典雅的風光。
潮河濕地,一處處的植被恢復,使流域小氣候漸趨形成,生態系統得以健全,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步入正軌。多種珍稀候鳥頻繁光顧,是水質近乎天然的最好詮釋。
潮河濕地,是灤平及豐寧人民對燕塞這片熱土的杰出貢獻。
(作者:尚繼慧 推薦地區:承德)
手機掃描聽語音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