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年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列入全省20項民生工程,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全方位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列入全省10項民生實事,實現動態清零,農村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善;率先開展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動態調整,作為試點省份開展典型行業企業及周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為深度治理提供數據支撐……一段時期以來,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動環境質量改善。
“河北省環繞京津,土壤和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直接關系首都菜籃子、米袋子安全。”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晉宇介紹說,“河北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站位鄉村振興戰略全局,不斷深化土壤和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在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中加快營造良好人居環境,受污染耕地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管控措施全覆蓋,有力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健全政策體系,依法深入推進凈土保衛戰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我們從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機制、標準體系、政策法規入手,不斷健全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的政策體系,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保障。”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楊青說。
2021年11月23日,河北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以“最嚴格”為出發點,以改善土壤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細化強化了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同時,緊盯“吃得放心”,對農用地實施分類管理;緊盯“住得安心”,強化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和部門聯動監管,夯實凈土保衛戰法治保障。
強化標準約束。綜合考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際和監測能力,修訂實施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分級分類明確了控制項目的最高允許排放濃度。發布了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技術指南,科學規范調查治理工作;典型行業企業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試點成功經驗向全國推廣。
健全管理機制。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4部門出臺《河北省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聯動監管程序》,明確聯動監管范圍,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嚴防土壤環境風險,確保建設用地安全利用,保障人居環境安全。
“河北省還強化了督考聯動工作機制。”楊青介紹說,河北省單獨設立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考核,日常調度與年底考核相結合,考核結果與各級政府目標績效、領導班子考核掛鉤,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調動各地積極性,有效凝聚起了治污合力。
強化源頭管控,開展典型行業土壤狀況調查
在全國土壤環境狀況詳查工作中,河北省行業類型齊全、調查覆蓋面廣、詳查數據多,如何讓基礎調查數據持續發揮支撐作用如何進一步摸清典型行業土壤污染狀況并有針對性開展管控與治理為解決這一問題,河北省作為試點省份在全國率先啟動了典型行業企業及周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三級調研員楊永杰介紹說:“河北省篩選褐煤開采洗選、非金屬廢料和碎屑加工處理、白酒制造、金屬家具制造、再生橡膠制造、生物藥品制造6個典型行業企業,選定66個地塊為調查對象,開展了土壤及地下水協同調查。調查成果數據為6個行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撐。”
擴大調查范圍,深化調查內容,是河北省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的一項措施。
——建立重點單位名錄制度。河北省全面開展污染企業梳理排查,結合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成果,按照“應納盡納”的原則,篩選1151家企業納入監管范圍,監督嚴格落實土壤污染防治主體責任,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防治義務。
——實施耕地分類管理。河北省按照受污染耕地全部落實管控措施的目標,定任務、定舉措、抓落實。全省優先保護、安全利用、嚴格管控三類耕地保護與管控措施全部落實到位。率先啟動耕地土壤質量類別劃分動態調整,整合部門數據,實行清單管理。
——建立污染地塊聯動監管機制。河北省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發展改革和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等部門,建立完善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聯動監管機制,2236個地塊納入重點監管,嚴格調查評估、嚴格評審把關,嚴格從業管理,嚴格凈地供應,有效遏制污染地塊違規開發利用。
辦好民生實事,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
“這條小河是滏陽河的源頭之一。以前,家家戶戶的污水、糞便沿著水道眼排進河里,河水臭不可聞。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后,全村242戶全部接入污水管網,每家每戶產生的污水經小型化糞池初步沉淀后,直接輸送到鎮上的污水處理廠,家家實現旱廁變水沖廁,生活越來越便捷、美好。”邯鄲市峰峰礦區和村鎮后連莊村支書李春旺說起眼前的變化非常高興。
“聚焦辦好民生實事,河北省連續兩年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列為全省20項民生工程,全面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李晉宇介紹說,截至2021年底,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新增覆蓋10800個村,累計覆蓋39287個村莊,覆蓋率達到80.3%;完成17326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達到35.4%,僅2021年一年就提高了7個百分點。
全面排查整治農村黑臭水體,河北省運用網格排查、衛星遙感、無人機飛檢等方式全面摸清底數,出動人員9萬余人次,形成84332個疑似點位清單,逐一排查確認。會同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制定印發《河北省農村黑臭水體整治驗收工作方案》,確定了10項驗收標準。截至2021年8月,通過采用控源截污、水體凈化、清淤疏浚、生態綠化等治理措施,對排查出的387條農村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治理并通過驗收。
為防止治理達標后出現返黑返臭現象,河北省以省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名義印發農村黑臭水體常態化管控機制實施意見,在黑臭水體周邊增設視頻監控系統,聯網省市級生態環境監控平臺,強化日常監督監管,確保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
“深入推進凈土保衛戰,今年,河北省自我加壓,在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的基礎上,新增三個100%目標,即受污染耕地管控措施覆蓋率100%、擬開發利用污染地塊修復或風險管控目標達標率100%、暫不開發利用污染地塊管控措施覆蓋率100%,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確保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李晉宇介紹說,此外,河北繼續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納入河北省20項民生工程,基本實現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設施覆蓋全省所有村莊,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
來源:中國環境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不斷深化土壤和農業農村污染防治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2-02-11
連續兩年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列入全省20項民生工程,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全方位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列入全省10項民生實事,實現動態清零,農村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善;率先開展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動態調整,作為試點省份開展典型行業企業及周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為深度治理提供數據支撐……一段時期以來,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動環境質量改善。
“河北省環繞京津,土壤和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直接關系首都菜籃子、米袋子安全。”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晉宇介紹說,“河北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站位鄉村振興戰略全局,不斷深化土壤和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在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中加快營造良好人居環境,受污染耕地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管控措施全覆蓋,有力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健全政策體系,依法深入推進凈土保衛戰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我們從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機制、標準體系、政策法規入手,不斷健全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的政策體系,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保障。”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楊青說。
2021年11月23日,河北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以“最嚴格”為出發點,以改善土壤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細化強化了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同時,緊盯“吃得放心”,對農用地實施分類管理;緊盯“住得安心”,強化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和部門聯動監管,夯實凈土保衛戰法治保障。
強化標準約束。綜合考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際和監測能力,修訂實施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分級分類明確了控制項目的最高允許排放濃度。發布了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技術指南,科學規范調查治理工作;典型行業企業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試點成功經驗向全國推廣。
健全管理機制。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4部門出臺《河北省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聯動監管程序》,明確聯動監管范圍,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嚴防土壤環境風險,確保建設用地安全利用,保障人居環境安全。
“河北省還強化了督考聯動工作機制。”楊青介紹說,河北省單獨設立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考核,日常調度與年底考核相結合,考核結果與各級政府目標績效、領導班子考核掛鉤,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調動各地積極性,有效凝聚起了治污合力。
強化源頭管控,開展典型行業土壤狀況調查
在全國土壤環境狀況詳查工作中,河北省行業類型齊全、調查覆蓋面廣、詳查數據多,如何讓基礎調查數據持續發揮支撐作用如何進一步摸清典型行業土壤污染狀況并有針對性開展管控與治理為解決這一問題,河北省作為試點省份在全國率先啟動了典型行業企業及周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三級調研員楊永杰介紹說:“河北省篩選褐煤開采洗選、非金屬廢料和碎屑加工處理、白酒制造、金屬家具制造、再生橡膠制造、生物藥品制造6個典型行業企業,選定66個地塊為調查對象,開展了土壤及地下水協同調查。調查成果數據為6個行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撐。”
擴大調查范圍,深化調查內容,是河北省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的一項措施。
——建立重點單位名錄制度。河北省全面開展污染企業梳理排查,結合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成果,按照“應納盡納”的原則,篩選1151家企業納入監管范圍,監督嚴格落實土壤污染防治主體責任,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防治義務。
——實施耕地分類管理。河北省按照受污染耕地全部落實管控措施的目標,定任務、定舉措、抓落實。全省優先保護、安全利用、嚴格管控三類耕地保護與管控措施全部落實到位。率先啟動耕地土壤質量類別劃分動態調整,整合部門數據,實行清單管理。
——建立污染地塊聯動監管機制。河北省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發展改革和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等部門,建立完善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聯動監管機制,2236個地塊納入重點監管,嚴格調查評估、嚴格評審把關,嚴格從業管理,嚴格凈地供應,有效遏制污染地塊違規開發利用。
辦好民生實事,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
“這條小河是滏陽河的源頭之一。以前,家家戶戶的污水、糞便沿著水道眼排進河里,河水臭不可聞。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后,全村242戶全部接入污水管網,每家每戶產生的污水經小型化糞池初步沉淀后,直接輸送到鎮上的污水處理廠,家家實現旱廁變水沖廁,生活越來越便捷、美好。”邯鄲市峰峰礦區和村鎮后連莊村支書李春旺說起眼前的變化非常高興。
“聚焦辦好民生實事,河北省連續兩年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列為全省20項民生工程,全面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李晉宇介紹說,截至2021年底,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新增覆蓋10800個村,累計覆蓋39287個村莊,覆蓋率達到80.3%;完成17326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達到35.4%,僅2021年一年就提高了7個百分點。
全面排查整治農村黑臭水體,河北省運用網格排查、衛星遙感、無人機飛檢等方式全面摸清底數,出動人員9萬余人次,形成84332個疑似點位清單,逐一排查確認。會同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制定印發《河北省農村黑臭水體整治驗收工作方案》,確定了10項驗收標準。截至2021年8月,通過采用控源截污、水體凈化、清淤疏浚、生態綠化等治理措施,對排查出的387條農村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治理并通過驗收。
為防止治理達標后出現返黑返臭現象,河北省以省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名義印發農村黑臭水體常態化管控機制實施意見,在黑臭水體周邊增設視頻監控系統,聯網省市級生態環境監控平臺,強化日常監督監管,確保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
“深入推進凈土保衛戰,今年,河北省自我加壓,在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的基礎上,新增三個100%目標,即受污染耕地管控措施覆蓋率100%、擬開發利用污染地塊修復或風險管控目標達標率100%、暫不開發利用污染地塊管控措施覆蓋率100%,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確保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李晉宇介紹說,此外,河北繼續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納入河北省20項民生工程,基本實現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設施覆蓋全省所有村莊,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