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二次創業 塞罕壩更綠了

發布日期:2022-08-29 13:28 信息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8月14日,塞罕壩機械林場建場60周年座談會上,三代建設者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回顧林場60年艱苦創業的輝煌歷程。

1962年建場,60年來,幾代塞罕壩人只做了一件事,把“綠”色種子和理念撒遍荒漠沙地。馳而不息,接續奮斗。于是,世界最大的百萬畝人工林拔地而起,成就了荒原變綠洲的綠色奇跡。

如今,為進一步提高塞罕壩的森林覆蓋率,林三代開始了“在石頭縫里栽種綠色”的二次創業,一個關于初心與使命、傳承與奉獻、奮斗與追夢的勵志故事正在塞北高原上被生動續寫。

“人走路都難到達的地方 樹卻種活了”


森林面積達到115.1萬畝,森林覆蓋率82%,活立木蓄積1036.8萬立方米,每年可涵養水源2.84億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6.03萬噸,釋放氧氣59.84萬噸……

人間奇跡,賽罕林海。百萬畝人工林,闖過一道道技術難關、經受住一次次考驗生長起來;生態修復,在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中得以實現。

塞罕壩林海。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周文穎 攝

“選擇塞罕壩,我無怨無悔。我們把荒山沙地變成了百萬畝林海,當初吃的那些苦受的那些累,都是值得的?!比眽瘟謭龅谝淮鷦摌I者陳彥嫻說,“我相信,種下綠色,就能收獲美麗;種下希望,就能收獲未來!”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范例”、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聯合國防治荒漠化領域最高榮譽“土地生命獎”、全國脫貧攻堅楷?!瓱o數榮譽加身,肯定了塞罕壩三代務林人艱苦奮斗的青春,更褒獎了他們理想和信念的播種與培育。

2011年,塞罕壩啟動攻堅造林。為什么叫攻堅當時,林場的森林覆蓋率距86%的飽和值還差九萬多畝,全都分布在土壤少、坡度陡、難存水的石質陽坡上。

“什么是石質陽坡你看,這種表面只有五到八厘米是草的腐殖層,再往下全都是石頭,對苗木成活是非常不利的?!惫栽炝稚鷳B課題的研發帶頭人、塞罕壩機械林場副場長于士濤介紹說,“三四十度的山坡是常態,遇到更陡的,機械設備上不去,全靠人力把樹苗一棵兩棵地往上背,手腳并用往上挪。”

塞罕壩林海。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秦啟涵 攝

克服困難潛心鉆研,進行各種攻關試驗。攻堅造林10多年,塞罕壩人在石頭山上種樹10萬畝,成活率達到90%以上。

“創業難,守業更難。保護好世界最大面積的人工林,續寫這片綠色奇跡,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庇谑罎f。

“緊握前輩的接力棒 護好這片林子”

“塞罕壩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態文明理念,再接再厲,二次創業,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業?!绷暯娇倳?021年8月23日在塞罕壩機械林場考察時對三代務林人代表寄予厚望。

可以說,塞罕壩精神是刻在骨子里的東西,林一代創造并將其傳承。而二次創業的新囑托,則成為激勵塞罕壩人再創佳績的強大動力。

塞罕壩機械林場安長明介紹,林場啟動了塞罕壩二次創業發展戰略研究課題,分別在森林培育、生態價值轉化、林下經濟等10個領域進行深入分析、戰略謀劃。

塞罕壩七星湖。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秦啟涵 攝

“以前林場以純林結構為主。為了增加樹種多樣性,我們加大了混交林營造力度,著重推進人工林向異齡復層混交林轉變?!比眽螜C械林場營林科科員孫雙印介紹,林場計劃利用兩年時間,開展“5+2+3”闊葉樹種栽植試驗。預計2022年可完成混交林營建2萬畝,2023年再試驗栽植3種闊葉喬木,以此不斷增強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科技加持,成為林二代守護這片林海的重要手段。

月亮山是近年來塞罕壩攻堅造林最為集中的區域?!爸恍枰_定方位、轉動羅盤、調整指針、查看度數,再按照數值,在一張比例尺為1:360的方位圖上,用卡尺迅速測量距離,就能更準確地確定火情發生地。”望海樓瞭望員劉軍一邊演示著今年年初林場給自己配備的兩個防火新裝備羅盤和方位圖,一邊感慨,“如今的林場有多大,五十多年前的荒漠就有多大。所以,這片林子太珍貴了,守望不可間斷。每次匯報的‘正?!瘍蓚€字,說再多也不煩,聽再多都心安?!?/p>

劉軍告訴記者:“我們的工作雖然平凡,但很重要;雖然寂寞,但很光榮。看著自己守護的樹木從低矮變得高大挺拔,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在一天天長大。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囑托,發揚好塞罕壩精神,走好二次創業路,像樹木一樣把根深深扎在林場,為建設生態承德和美麗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尚海紀念林。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周文穎 攝

“林場的主要病蟲害是落葉松毛蟲、落葉松尺蛾,我們的任務就是防治蟲害,守護好林子的安全。”“森林醫生”袁中偉是塞罕壩機械林場林業科副科長,也是林場首批持證上崗的無人機操作人員之一。

直升機速度快、作業面積廣,一個機次能噴灑800公斤藥劑,覆蓋2000畝林地,兩三天就能完成林場病蟲害防治任務。“一些地方樹林茂密、地勢陡峭,人進不去,直升機也覆蓋不到,我們就利用無人機灑藥防治?!痹袀フf。

據了解,為加強生態保護,林場投資3820萬元,實施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及監測設施建設項目、塞罕壩松材線蟲病等重大林草有害生物防控能力提升項目建設,全面提升塞罕壩防控各種外來有害生物能力,堅決防止松材線蟲病等的傳入,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安全。

塞罕壩機械林場。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秦啟涵 攝

“去年11月1日,《塞罕壩森林草原防火條例》正式實施,為塞罕壩護林防火筑起了法治‘防火墻’。今年,承德航空護林站又開設了231公里的‘環塞線’巡護線路,可覆蓋塞罕壩林區全域?!比眽螜C械林場森林防火指揮中心主任彭志杰介紹,雖然擁有完善的“天、空、地”一體化預警監測和防火體系,但林場仍然堅持人防物防技防并舉,實行全域、全年、全員防火,狠抓預防、撲救、保障三大體系建設?!敖衲暾诮M織實施新建林火視頻監控15套,建設完成后林場林火視頻監控將達到58套,到時林區高空林火監測覆蓋率將達到100%?!?/p>

“這片森林 靠著‘呼吸’也能生金”

“今年,林場計劃完成森林撫育11.4萬畝,其中包括1.3萬畝撫育盲區‘清零’攻堅任務;完成造林6657畝,中央財政良種苗木培育500萬株。”塞罕壩機械林場黨委副書記、場長陳智卿介紹,“預計到2030年,林場森林面積將達到120萬畝,森林蓄積量達到16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86%的飽和值。那個時候,除了道路和建筑物,塞罕壩所有的地方都將被綠色覆蓋。”

種了樹,護了林,如何將塞罕壩的巨大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是林場一直以來探索的課題。

塞罕壩機械林場營林科副科長常偉強介紹,林場大力實施綠色產業培育壯大工程,通過林下造林和跡地更新等方式,培育綠化苗木基地,啟動碳匯項目讓林地生金。

“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目前,林場有林地面積增加到115.1萬畝,林木總蓄積由33萬立方米增加到1036.8萬立方米,增長30倍。單位面積林木蓄積量是全國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據中國林科院核算評估,林場森林濕地資源資產總價值達231.2億元,每年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達155.9億元?!背娬f。

塞罕壩日出。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周文穎 攝

在經營收入方面,林場主營業收入達26.4億元。其中,森林撫育與利用原木產品17.5億元,工程造林與園林綠化苗木1.8億元,生態旅游5.6億元。森林靠“呼吸”也能生金,塞罕壩林業碳匯項目已成功在國家發改委備案474萬噸,保守估計經濟收益可達數億元,目前已完成碳匯交易16萬噸,實現收益314萬元。

2021年,林場與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簽署了《關于共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合作備忘錄》,合作共建“塞罕碳谷”,為落實“碳中和”目標作出新貢獻。

植樹造林是一項長期、系統和艱苦的工程,而生態修復則更需要久久為功。曾經的60年,塞罕壩實現了科學育林、質量優先、綠色發展,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范例。預計到2030年,塞罕壩將實現生態功能顯著提升、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管理機制全面創新、綠色產業健康發展、生態成果區域共享,林場將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全國領先、國際先進的現代化國有林場。

來源:冀云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8月14日,塞罕壩機械林場建場60周年座談會上,三代建設者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回顧林場60年艱苦創業的輝煌歷程。

1962年建場,60年來,幾代塞罕壩人只做了一件事,把“綠”色種子和理念撒遍荒漠沙地。馳而不息,接續奮斗。于是,世界最大的百萬畝人工林拔地而起,成就了荒原變綠洲的綠色奇跡。

如今,為進一步提高塞罕壩的森林覆蓋率,林三代開始了“在石頭縫里栽種綠色”的二次創業,一個關于初心與使命、傳承與奉獻、奮斗與追夢的勵志故事正在塞北高原上被生動續寫。

“人走路都難到達的地方 樹卻種活了”


森林面積達到115.1萬畝,森林覆蓋率82%,活立木蓄積1036.8萬立方米,每年可涵養水源2.84億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6.03萬噸,釋放氧氣59.84萬噸……

人間奇跡,賽罕林海。百萬畝人工林,闖過一道道技術難關、經受住一次次考驗生長起來;生態修復,在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中得以實現。

塞罕壩林海。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周文穎 攝

“選擇塞罕壩,我無怨無悔。我們把荒山沙地變成了百萬畝林海,當初吃的那些苦受的那些累,都是值得的?!比眽瘟謭龅谝淮鷦摌I者陳彥嫻說,“我相信,種下綠色,就能收獲美麗;種下希望,就能收獲未來!”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范例”、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聯合國防治荒漠化領域最高榮譽“土地生命獎”、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無數榮譽加身,肯定了塞罕壩三代務林人艱苦奮斗的青春,更褒獎了他們理想和信念的播種與培育。

2011年,塞罕壩啟動攻堅造林。為什么叫攻堅當時,林場的森林覆蓋率距86%的飽和值還差九萬多畝,全都分布在土壤少、坡度陡、難存水的石質陽坡上。

“什么是石質陽坡你看,這種表面只有五到八厘米是草的腐殖層,再往下全都是石頭,對苗木成活是非常不利的。”攻堅造林生態課題的研發帶頭人、塞罕壩機械林場副場長于士濤介紹說,“三四十度的山坡是常態,遇到更陡的,機械設備上不去,全靠人力把樹苗一棵兩棵地往上背,手腳并用往上挪?!?/p>

塞罕壩林海。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秦啟涵 攝

克服困難潛心鉆研,進行各種攻關試驗。攻堅造林10多年,塞罕壩人在石頭山上種樹10萬畝,成活率達到90%以上。

“創業難,守業更難。保護好世界最大面積的人工林,續寫這片綠色奇跡,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庇谑罎f。

“緊握前輩的接力棒 護好這片林子”

“塞罕壩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態文明理念,再接再厲,二次創業,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業?!绷暯娇倳?021年8月23日在塞罕壩機械林場考察時對三代務林人代表寄予厚望。

可以說,塞罕壩精神是刻在骨子里的東西,林一代創造并將其傳承。而二次創業的新囑托,則成為激勵塞罕壩人再創佳績的強大動力。

塞罕壩機械林場安長明介紹,林場啟動了塞罕壩二次創業發展戰略研究課題,分別在森林培育、生態價值轉化、林下經濟等10個領域進行深入分析、戰略謀劃。

塞罕壩七星湖。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秦啟涵 攝

“以前林場以純林結構為主。為了增加樹種多樣性,我們加大了混交林營造力度,著重推進人工林向異齡復層混交林轉變。”塞罕壩機械林場營林科科員孫雙印介紹,林場計劃利用兩年時間,開展“5+2+3”闊葉樹種栽植試驗。預計2022年可完成混交林營建2萬畝,2023年再試驗栽植3種闊葉喬木,以此不斷增強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科技加持,成為林二代守護這片林海的重要手段。

月亮山是近年來塞罕壩攻堅造林最為集中的區域。“只需要確定方位、轉動羅盤、調整指針、查看度數,再按照數值,在一張比例尺為1:360的方位圖上,用卡尺迅速測量距離,就能更準確地確定火情發生地?!蓖遣t望員劉軍一邊演示著今年年初林場給自己配備的兩個防火新裝備羅盤和方位圖,一邊感慨,“如今的林場有多大,五十多年前的荒漠就有多大。所以,這片林子太珍貴了,守望不可間斷。每次匯報的‘正?!瘍蓚€字,說再多也不煩,聽再多都心安?!?/p>

劉軍告訴記者:“我們的工作雖然平凡,但很重要;雖然寂寞,但很光榮。看著自己守護的樹木從低矮變得高大挺拔,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在一天天長大。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囑托,發揚好塞罕壩精神,走好二次創業路,像樹木一樣把根深深扎在林場,為建設生態承德和美麗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p>

尚海紀念林。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周文穎 攝

“林場的主要病蟲害是落葉松毛蟲、落葉松尺蛾,我們的任務就是防治蟲害,守護好林子的安全?!薄吧轴t生”袁中偉是塞罕壩機械林場林業科副科長,也是林場首批持證上崗的無人機操作人員之一。

直升機速度快、作業面積廣,一個機次能噴灑800公斤藥劑,覆蓋2000畝林地,兩三天就能完成林場病蟲害防治任務?!耙恍┑胤綐淞置?、地勢陡峭,人進不去,直升機也覆蓋不到,我們就利用無人機灑藥防治?!痹袀フf。

據了解,為加強生態保護,林場投資3820萬元,實施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及監測設施建設項目、塞罕壩松材線蟲病等重大林草有害生物防控能力提升項目建設,全面提升塞罕壩防控各種外來有害生物能力,堅決防止松材線蟲病等的傳入,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安全。

塞罕壩機械林場。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秦啟涵 攝

“去年11月1日,《塞罕壩森林草原防火條例》正式實施,為塞罕壩護林防火筑起了法治‘防火墻’。今年,承德航空護林站又開設了231公里的‘環塞線’巡護線路,可覆蓋塞罕壩林區全域?!比眽螜C械林場森林防火指揮中心主任彭志杰介紹,雖然擁有完善的“天、空、地”一體化預警監測和防火體系,但林場仍然堅持人防物防技防并舉,實行全域、全年、全員防火,狠抓預防、撲救、保障三大體系建設?!敖衲暾诮M織實施新建林火視頻監控15套,建設完成后林場林火視頻監控將達到58套,到時林區高空林火監測覆蓋率將達到100%?!?/p>

“這片森林 靠著‘呼吸’也能生金”

“今年,林場計劃完成森林撫育11.4萬畝,其中包括1.3萬畝撫育盲區‘清零’攻堅任務;完成造林6657畝,中央財政良種苗木培育500萬株?!比眽螜C械林場黨委副書記、場長陳智卿介紹,“預計到2030年,林場森林面積將達到120萬畝,森林蓄積量達到16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86%的飽和值。那個時候,除了道路和建筑物,塞罕壩所有的地方都將被綠色覆蓋?!?/p>

種了樹,護了林,如何將塞罕壩的巨大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是林場一直以來探索的課題。

塞罕壩機械林場營林科副科長常偉強介紹,林場大力實施綠色產業培育壯大工程,通過林下造林和跡地更新等方式,培育綠化苗木基地,啟動碳匯項目讓林地生金。

“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目前,林場有林地面積增加到115.1萬畝,林木總蓄積由33萬立方米增加到1036.8萬立方米,增長30倍。單位面積林木蓄積量是全國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據中國林科院核算評估,林場森林濕地資源資產總價值達231.2億元,每年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達155.9億元?!背娬f。

塞罕壩日出。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周文穎 攝

在經營收入方面,林場主營業收入達26.4億元。其中,森林撫育與利用原木產品17.5億元,工程造林與園林綠化苗木1.8億元,生態旅游5.6億元。森林靠“呼吸”也能生金,塞罕壩林業碳匯項目已成功在國家發改委備案474萬噸,保守估計經濟收益可達數億元,目前已完成碳匯交易16萬噸,實現收益314萬元。

2021年,林場與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簽署了《關于共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合作備忘錄》,合作共建“塞罕碳谷”,為落實“碳中和”目標作出新貢獻。

植樹造林是一項長期、系統和艱苦的工程,而生態修復則更需要久久為功。曾經的60年,塞罕壩實現了科學育林、質量優先、綠色發展,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范例。預計到2030年,塞罕壩將實現生態功能顯著提升、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管理機制全面創新、綠色產業健康發展、生態成果區域共享,林場將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全國領先、國際先進的現代化國有林場。

來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