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石家莊全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突破 讓藍天白云常駐 讓綠水青山長存

發布日期:2022-08-30 11:26 信息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8月22日,石家莊雨后天晴,從市區遠眺,碧空如洗,城市美景如畫。河北日報記者田 明攝

在石家莊市滹沱河葉子廣場東側的水面上,上百只白色的精靈小天鵝在嬉戲。河北日報通訊員 張海強攝

8月9日上午,中共河北省委“中國這十年·河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兩張照片吸引了與會記者的目光。

這是一組石家莊市電視塔的今昔對比圖。一張拍攝于2015年7月,霧霾籠罩城市,建筑朦朧難辨。另一張則拍攝于今年7月,照片中的城市碧空如洗,電視塔展露雄姿。

據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趙樂介紹,2013年石家莊市空氣質量排名全國倒數第二,現在穩定退出了后十。

數據的鮮明對比,折射的是石家莊生態之變,更是石家莊市全力推動生態文明和人居環境不斷實現新突破的生動實踐。

深入貫徹省委十屆二次全會精神,石家莊市始終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不斷推進“人居環境更美麗,生態文明大躍升”,全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經濟總量過萬億提供了生態環境保障,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藍天白云成朋友圈“常客”

8月23日清晨,石家莊。一場降雨“洗禮”后,湛藍通透的天空上,飄浮著大團大團棉花糖般軟糯的白云,好似一幅美麗的畫卷。

“這天多藍啊,讓人看著真舒服!”77歲的省會市民王汝春拿起相機,來到小區附近的體育公園。“咔嚓”一聲,一張“天空寫真”定格在相機里。

從2014年開始,王汝春每天早上都會用相機拍攝石家莊的天空,記錄當天空氣狀況。8年多來,3000多張“天空寫真”匯聚成一份“石家莊市空氣質量變化圖”。翻看這些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灰蒙蒙的天越來越少,藍天白云的好天氣越來越多。

不僅僅是王汝春,越來越多的石家莊市民都感受到了這可喜的變化,時常在朋友圈中曬藍天白云。“藍天、白云、遠山,舉目遠眺,咱石家莊的風景真美!”市民羅先生在自己的朋友圈感慨。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扭轉空氣質量落后局面,既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客觀要求,也是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努力打造讓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的迫切需要。

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石家莊市咬定改善空氣質量目標任務,按照“減總量、管夜間、控揚塵、削高值”總體思路,層層傳導壓力,責任落實到基層,推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任務落地見效。

堅持從平常、日常、經常抓起,健全完善網格化環境監管等制度化保障,嚴格落實預警提示、通報曝光、定期約談、解剖督查等制度;

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不斷優化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交通運輸結構,以問題精準、節點精準、區位精準、對象精準、措施精準,實現全天候無縫隙監管;

堅持熱情幫扶與嚴格執法并重,寓監管于服務之中,堅決打擊糾正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

一系列有力舉措,推動空氣質量持續穩定向好。2021年,石家莊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退出全國“后十”,實現歷史性突破。2022年以來,石家莊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為了讓天更藍、空氣更清新,石家莊的腳步從未停歇。石家莊市將持續深化生態領域改革,建立健全精細化管控、常態化調度等制度機制,讓藍天白云、群星閃爍成為常態。

綠水青山筑牢生態屏障

夏日時節,走進靈壽縣滹沱河生態區,上百只白鷺、麻鴨等鳥類成群結隊,時而在天空翱翔,時而在水中覓食,吸引眾多游人駐足觀看。

隨著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完工,越來越多的鳥類在滹沱河棲息落戶。這些大自然的精靈嬉戲天地之間,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生態畫卷。

這是石家莊持續優化河湖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從河道狹窄、雜草叢生、違建緊鄰,到現在一年四季,季季不同,季季都美;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全市河湖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濕地公園不斷增多,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場面比比皆是。

咬定青山不放松,堅決鋪好綠色發展底色。石家莊市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以生態修復治理、資源保護為重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不斷提升自然生態服務功能。

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2022年以來,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納入國家考核的9個斷面,除磁河段家莊斷面斷流外,其余均達到水功能區要求,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66.7%。

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載體,不斷提高森林城市建設質量效益。全市17個縣(市、區)全部開展了國家和省級森林城市、森林鄉村創建。其中,正定、平山、井陘、元氏、靈壽五縣先后創建成河北省森林城市,138個行政村創建成國家和省級森林鄉村。

以推深做實林長制為抓手,著力構建綠色生態屏障。今年春季完成營造林面積75.85萬畝,占年度71.5萬畝任務的106%,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生態建設助力美麗鄉村

“以前村里家家戶戶是旱廁,現在用上了抽水馬桶,既衛生又方便。”

“村里鋪了污水管網,家里的污水再也不用隨處倒了。”

……

近日,走進藁城區中照村,庭院干凈整潔、道路平坦筆直、鮮花隨處可見。茶余飯后,村民們來到新建的游園廣場,你一言我一語拉開家常,說起村里的新變化。

城鄉人居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群眾生活的幸福感。

石家莊市不斷改善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整治,繪就“綠色生態+宜居宜業”新圖景。

狠抓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全市1336個村莊完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占村莊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17個縣(市、區)農村生活垃圾清運實行市場化托管,建成8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和3座水泥窯,垃圾處理能力達到1.17萬噸,解決了農村垃圾處理問題。

全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通過創新舉措、建立長效機制等方式,全面打通“廁所革命”“最后一公里”。目前,已經完成改廁128.1萬座,改廁完成率94.4%。建成155個糞污無害化處理站、113個維修站、51個服務熱線,配備清掏車3261臺,實現“廁具壞了有人修、糞污滿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利用”的目標。

著力發展美麗經濟。持續在生態美的基礎上做“經營美麗”文章,下活“綠色生態+宜居宜業”“一盤棋”,讓更多人享受到生態改善帶來的紅利。鹿泉區水峪村大力發展民宿產業和鄉村旅游,村集體年收入達到300多萬元。靈壽縣車谷砣村發展鄉村旅游,建成500多畝的獼猴桃產業園,村集體年增收40萬元。

如今,藍天白云、群星閃爍正成為常態,一張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畫卷在石家莊大地徐徐鋪展。


來源:河北日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8月22日,石家莊雨后天晴,從市區遠眺,碧空如洗,城市美景如畫。河北日報記者田 明攝

在石家莊市滹沱河葉子廣場東側的水面上,上百只白色的精靈小天鵝在嬉戲。河北日報通訊員 張海強攝

8月9日上午,中共河北省委“中國這十年·河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兩張照片吸引了與會記者的目光。

這是一組石家莊市電視塔的今昔對比圖。一張拍攝于2015年7月,霧霾籠罩城市,建筑朦朧難辨。另一張則拍攝于今年7月,照片中的城市碧空如洗,電視塔展露雄姿。

據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趙樂介紹,2013年石家莊市空氣質量排名全國倒數第二,現在穩定退出了后十。

數據的鮮明對比,折射的是石家莊生態之變,更是石家莊市全力推動生態文明和人居環境不斷實現新突破的生動實踐。

深入貫徹省委十屆二次全會精神,石家莊市始終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不斷推進“人居環境更美麗,生態文明大躍升”,全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經濟總量過萬億提供了生態環境保障,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藍天白云成朋友圈“常客”

8月23日清晨,石家莊。一場降雨“洗禮”后,湛藍通透的天空上,飄浮著大團大團棉花糖般軟糯的白云,好似一幅美麗的畫卷。

“這天多藍啊,讓人看著真舒服!”77歲的省會市民王汝春拿起相機,來到小區附近的體育公園。“咔嚓”一聲,一張“天空寫真”定格在相機里。

從2014年開始,王汝春每天早上都會用相機拍攝石家莊的天空,記錄當天空氣狀況。8年多來,3000多張“天空寫真”匯聚成一份“石家莊市空氣質量變化圖”。翻看這些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灰蒙蒙的天越來越少,藍天白云的好天氣越來越多。

不僅僅是王汝春,越來越多的石家莊市民都感受到了這可喜的變化,時常在朋友圈中曬藍天白云。“藍天、白云、遠山,舉目遠眺,咱石家莊的風景真美!”市民羅先生在自己的朋友圈感慨。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扭轉空氣質量落后局面,既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客觀要求,也是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努力打造讓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的迫切需要。

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石家莊市咬定改善空氣質量目標任務,按照“減總量、管夜間、控揚塵、削高值”總體思路,層層傳導壓力,責任落實到基層,推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任務落地見效。

堅持從平常、日常、經常抓起,健全完善網格化環境監管等制度化保障,嚴格落實預警提示、通報曝光、定期約談、解剖督查等制度;

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不斷優化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交通運輸結構,以問題精準、節點精準、區位精準、對象精準、措施精準,實現全天候無縫隙監管;

堅持熱情幫扶與嚴格執法并重,寓監管于服務之中,堅決打擊糾正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

一系列有力舉措,推動空氣質量持續穩定向好。2021年,石家莊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退出全國“后十”,實現歷史性突破。2022年以來,石家莊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為了讓天更藍、空氣更清新,石家莊的腳步從未停歇。石家莊市將持續深化生態領域改革,建立健全精細化管控、常態化調度等制度機制,讓藍天白云、群星閃爍成為常態。

綠水青山筑牢生態屏障

夏日時節,走進靈壽縣滹沱河生態區,上百只白鷺、麻鴨等鳥類成群結隊,時而在天空翱翔,時而在水中覓食,吸引眾多游人駐足觀看。

隨著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完工,越來越多的鳥類在滹沱河棲息落戶。這些大自然的精靈嬉戲天地之間,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生態畫卷。

這是石家莊持續優化河湖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從河道狹窄、雜草叢生、違建緊鄰,到現在一年四季,季季不同,季季都美;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全市河湖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濕地公園不斷增多,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場面比比皆是。

咬定青山不放松,堅決鋪好綠色發展底色。石家莊市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以生態修復治理、資源保護為重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不斷提升自然生態服務功能。

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2022年以來,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納入國家考核的9個斷面,除磁河段家莊斷面斷流外,其余均達到水功能區要求,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66.7%。

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載體,不斷提高森林城市建設質量效益。全市17個縣(市、區)全部開展了國家和省級森林城市、森林鄉村創建。其中,正定、平山、井陘、元氏、靈壽五縣先后創建成河北省森林城市,138個行政村創建成國家和省級森林鄉村。

以推深做實林長制為抓手,著力構建綠色生態屏障。今年春季完成營造林面積75.85萬畝,占年度71.5萬畝任務的106%,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生態建設助力美麗鄉村

“以前村里家家戶戶是旱廁,現在用上了抽水馬桶,既衛生又方便。”

“村里鋪了污水管網,家里的污水再也不用隨處倒了。”

……

近日,走進藁城區中照村,庭院干凈整潔、道路平坦筆直、鮮花隨處可見。茶余飯后,村民們來到新建的游園廣場,你一言我一語拉開家常,說起村里的新變化。

城鄉人居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群眾生活的幸福感。

石家莊市不斷改善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整治,繪就“綠色生態+宜居宜業”新圖景。

狠抓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全市1336個村莊完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占村莊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17個縣(市、區)農村生活垃圾清運實行市場化托管,建成8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和3座水泥窯,垃圾處理能力達到1.17萬噸,解決了農村垃圾處理問題。

全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通過創新舉措、建立長效機制等方式,全面打通“廁所革命”“最后一公里”。目前,已經完成改廁128.1萬座,改廁完成率94.4%。建成155個糞污無害化處理站、113個維修站、51個服務熱線,配備清掏車3261臺,實現“廁具壞了有人修、糞污滿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利用”的目標。

著力發展美麗經濟。持續在生態美的基礎上做“經營美麗”文章,下活“綠色生態+宜居宜業”“一盤棋”,讓更多人享受到生態改善帶來的紅利。鹿泉區水峪村大力發展民宿產業和鄉村旅游,村集體年收入達到300多萬元。靈壽縣車谷砣村發展鄉村旅游,建成500多畝的獼猴桃產業園,村集體年增收40萬元。

如今,藍天白云、群星閃爍正成為常態,一張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畫卷在石家莊大地徐徐鋪展。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