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衡水市生態環境局召開局黨組(擴大)會,專題傳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星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指出,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二十大報告專門用一個部分的篇幅就推進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戰略部署,讓大家深受鼓舞,倍感責任重大,這也為環保人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我們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要保持力度、延展深度、拓展廣度,用更高的標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會議要求,一是開展廣泛宣傳。要采取多種手段、多種方式,在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廣泛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營造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濃厚輿論氛圍,要讓二十大報告入腦入心,讓全市生態環境系統每一名黨員干部了解報告、貫徹報告、落實報告。
二是全面深入學習。要迅速制定全系統的學習計劃,明確學習內容,采取多種方式,深入系統全面學習,黨員領導干部帶頭學,普通人員主動學,要逐條逐句學,通過系統學習,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持續學深悟透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更加堅定踐行初心使命,更加高效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是全面貫徹落實。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PM2.5和O3協同控制,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氣,空氣考核指標要逐年變好,穩中有進,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衡水湖和國省考斷面生態保護治理,確保穩定達標,國省考斷面優良比率逐步提升,動態消除城市、農村黑臭水體。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全面開展新污染物治理,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積極引導全市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做好市委、市政府的參謀助手,積極引導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積極開展無廢城市創建。鼓勵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積極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引導濱湖新區實施衡水湖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落實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認真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各項決策部署,充分認識實現“雙碳”目標的緊迫性和艱巨性,形成推進“雙碳”工作的“綠色思維”,要持續嚴格環境項目準入,科學規劃生態、生產、生活空間,推進城鄉建設低碳轉型,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要落實好全省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認真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衡水市生態環境局傳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2-10-26
10月24日,衡水市生態環境局召開局黨組(擴大)會,專題傳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星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指出,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二十大報告專門用一個部分的篇幅就推進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戰略部署,讓大家深受鼓舞,倍感責任重大,這也為環保人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我們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要保持力度、延展深度、拓展廣度,用更高的標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會議要求,一是開展廣泛宣傳。要采取多種手段、多種方式,在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廣泛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營造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濃厚輿論氛圍,要讓二十大報告入腦入心,讓全市生態環境系統每一名黨員干部了解報告、貫徹報告、落實報告。
二是全面深入學習。要迅速制定全系統的學習計劃,明確學習內容,采取多種方式,深入系統全面學習,黨員領導干部帶頭學,普通人員主動學,要逐條逐句學,通過系統學習,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持續學深悟透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更加堅定踐行初心使命,更加高效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是全面貫徹落實。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PM2.5和O3協同控制,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氣,空氣考核指標要逐年變好,穩中有進,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衡水湖和國省考斷面生態保護治理,確保穩定達標,國省考斷面優良比率逐步提升,動態消除城市、農村黑臭水體。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全面開展新污染物治理,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積極引導全市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做好市委、市政府的參謀助手,積極引導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積極開展無廢城市創建。鼓勵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積極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引導濱湖新區實施衡水湖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落實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認真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各項決策部署,充分認識實現“雙碳”目標的緊迫性和艱巨性,形成推進“雙碳”工作的“綠色思維”,要持續嚴格環境項目準入,科學規劃生態、生產、生活空間,推進城鄉建設低碳轉型,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要落實好全省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認真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