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文化的陽光普照大眾,正在成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行業的共識。然而,在不少地方,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不均等,內容供給單一,未能有效對接百姓的需求?!笆濉逼陂g,我國將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顧問蒯大申表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視野不能只在城區,不能只為一部分人服務。不但需要合理規劃建設各級各類公共文化設施,而且應當引入多元主體,推廣更有針對性的服務模式。
以上海為例,不久前推出了一系列組合拳,既有村委會綜合文化活動室不少于200平方米等“硬件規定”,也有公共文化配送由百姓按需點單等“軟件服務”。業內人士認為,這些舉措將有效彌補短板、提升服務效能,讓更多人可以更方便地享受文化,讓老百姓的獲得感更實在。
設施均等,配置標準有了“硬杠杠”
硬件建設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基礎。在投入建設各類公共文化設施上,不少地區肯花大價錢。以北京市為例,寸土寸金的東三環附近有一處廢棄多年的鍋爐房,占地面積3000余平方米。多家房地產商曾找到當地街道辦事處,希望拆除鍋爐房改建住宅樓出售,卻被一一擋在門外。最終,政府撥款在這里新建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舞蹈室、圖書館、乒乓球室等一應俱全。
然而,各地之間,城區與郊區之間的文化設施并不均等。從全國來看,當前基層特別是村一級,仍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最薄弱的環節。為補短板,日前,上海推出了《上海市貫徹〈關于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該意見明確:常住人口超過5000人的行政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兩個以上綜合文化活動室。每個村委會綜合文化活動室建筑面積不少于200平方米,居委會綜合文化活動室建筑面積不少于100平方米。與之相配套,按照人口規模和服務半徑,因地制宜建設文體廣場。蒯大申認為,這一條條明晰的指標具有極強的操作性,使滬上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有了“硬杠杠”,可對標可量化、可分解可考核,從而真正落得了地。
管理高效,多方參與讓服務更貼心
設施的建成并不意味著公共文化服務的“圓滿”。各地都會聽到這樣的抱怨:有些社區文化中心常處于閑置狀態或被挪用擠占;有的則“隱藏太深”,許多居民并不知其存在。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效能和使用率? 蘇州市給出的應對措施是讓文化場館相互“借用”資源,成立公共文化中心,由此提高每個場館的文化服務種類和密度。據統計,公共文化中心運行一年來,僅文化館的活動場次就比以前翻了兩番,受益人群增幅達50%。
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是近年最新的變化之一?! ?/font>
在上海,公共文化服務已從政府“獨唱”轉變為政府與社會“合唱”。早上8點半,黃浦區打浦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已是一片熱鬧的景象。老年樂棋社、盲人書友會、青少年俱樂部、寶貝親子樂園……這里每天的開班數和團隊活動數都在15個以上,365天不關門,年均接待市民超過60萬人次。人氣旺,得益于一個創新:打浦橋街道以政府出資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了“上海華愛社區服務管理中心”,全權委托其管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運營?!巴泄堋焙?,服務效能獲得了大幅提升?,F在,滬上正有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運營之中,形成共同參與、有序競爭的局面,最終使公眾成為受益者。
百姓點單,配送體系精準對接文化需求
“一座城市的公共文化建設,對涵養城市文化生態、豐富城市文化生活都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鄙虾騽W院教授黃昌勇說,創新運營機制,能使政府騰出手來琢磨百姓的文化“口味”。
“十三五”期間,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新舉措之一,就是建立群眾需求征集和服務評價反饋機制,推廣“按需點單”服務模式,使群眾“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更加匹配。在上海,以居民“點菜”、政府“買單”的形式配送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已經多年。2015年度,累計送圖書下鄉98.45萬冊,送戲下鄉5406場,送電影下鄉6.36萬場。
今年1月,上海組建成立了上海市東方公共文化配送中心,把原本分散在多個機構的配送服務統一到一個平臺上。“整合后,可以更好地集合資源,精準對接百姓的文化需求。”上海市東方公共文化配送中心副主任朱靜波透露,公共文化配送升級后,“定制產品”成為熱門詞。比如,眼下相聲頗受市民喜愛,金山區的居民多次反映:希望在家附近聽到相聲。了解需求后,配送中心主動找到海派相聲代表之一的田耘社,邀請他們赴金山演出。田耘社班主趙松濤說,最初因為路程遠他還有些猶豫,配送中心隨即根據居民需求,統籌了演出場次,將3場演出安排在同一天,并積極和演出方溝通。“配送中心不僅替居民著想,也想著替我們節約成本?!壁w松濤說,精確高效的對接,讓臺上臺下雙方都滿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化服務如何對接需求普惠百姓
來源: 時間:2016-06-02
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文化的陽光普照大眾,正在成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行業的共識。然而,在不少地方,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不均等,內容供給單一,未能有效對接百姓的需求?!笆濉逼陂g,我國將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顧問蒯大申表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視野不能只在城區,不能只為一部分人服務。不但需要合理規劃建設各級各類公共文化設施,而且應當引入多元主體,推廣更有針對性的服務模式。
以上海為例,不久前推出了一系列組合拳,既有村委會綜合文化活動室不少于200平方米等“硬件規定”,也有公共文化配送由百姓按需點單等“軟件服務”。業內人士認為,這些舉措將有效彌補短板、提升服務效能,讓更多人可以更方便地享受文化,讓老百姓的獲得感更實在。
設施均等,配置標準有了“硬杠杠”
硬件建設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基礎。在投入建設各類公共文化設施上,不少地區肯花大價錢。以北京市為例,寸土寸金的東三環附近有一處廢棄多年的鍋爐房,占地面積3000余平方米。多家房地產商曾找到當地街道辦事處,希望拆除鍋爐房改建住宅樓出售,卻被一一擋在門外。最終,政府撥款在這里新建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舞蹈室、圖書館、乒乓球室等一應俱全。
然而,各地之間,城區與郊區之間的文化設施并不均等。從全國來看,當前基層特別是村一級,仍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最薄弱的環節。為補短板,日前,上海推出了《上海市貫徹〈關于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該意見明確:常住人口超過5000人的行政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兩個以上綜合文化活動室。每個村委會綜合文化活動室建筑面積不少于200平方米,居委會綜合文化活動室建筑面積不少于100平方米。與之相配套,按照人口規模和服務半徑,因地制宜建設文體廣場。蒯大申認為,這一條條明晰的指標具有極強的操作性,使滬上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有了“硬杠杠”,可對標可量化、可分解可考核,從而真正落得了地。
管理高效,多方參與讓服務更貼心
設施的建成并不意味著公共文化服務的“圓滿”。各地都會聽到這樣的抱怨:有些社區文化中心常處于閑置狀態或被挪用擠占;有的則“隱藏太深”,許多居民并不知其存在。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效能和使用率? 蘇州市給出的應對措施是讓文化場館相互“借用”資源,成立公共文化中心,由此提高每個場館的文化服務種類和密度。據統計,公共文化中心運行一年來,僅文化館的活動場次就比以前翻了兩番,受益人群增幅達50%。
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是近年最新的變化之一?! ?/font>
在上海,公共文化服務已從政府“獨唱”轉變為政府與社會“合唱”。早上8點半,黃浦區打浦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已是一片熱鬧的景象。老年樂棋社、盲人書友會、青少年俱樂部、寶貝親子樂園……這里每天的開班數和團隊活動數都在15個以上,365天不關門,年均接待市民超過60萬人次。人氣旺,得益于一個創新:打浦橋街道以政府出資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了“上海華愛社區服務管理中心”,全權委托其管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運營。“托管”后,服務效能獲得了大幅提升。現在,滬上正有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運營之中,形成共同參與、有序競爭的局面,最終使公眾成為受益者。
百姓點單,配送體系精準對接文化需求
“一座城市的公共文化建設,對涵養城市文化生態、豐富城市文化生活都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鄙虾騽W院教授黃昌勇說,創新運營機制,能使政府騰出手來琢磨百姓的文化“口味”。
“十三五”期間,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新舉措之一,就是建立群眾需求征集和服務評價反饋機制,推廣“按需點單”服務模式,使群眾“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更加匹配。在上海,以居民“點菜”、政府“買單”的形式配送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已經多年。2015年度,累計送圖書下鄉98.45萬冊,送戲下鄉5406場,送電影下鄉6.36萬場。
今年1月,上海組建成立了上海市東方公共文化配送中心,把原本分散在多個機構的配送服務統一到一個平臺上?!罢虾螅梢愿玫丶腺Y源,精準對接百姓的文化需求?!鄙虾J袞|方公共文化配送中心副主任朱靜波透露,公共文化配送升級后,“定制產品”成為熱門詞。比如,眼下相聲頗受市民喜愛,金山區的居民多次反映:希望在家附近聽到相聲。了解需求后,配送中心主動找到海派相聲代表之一的田耘社,邀請他們赴金山演出。田耘社班主趙松濤說,最初因為路程遠他還有些猶豫,配送中心隨即根據居民需求,統籌了演出場次,將3場演出安排在同一天,并積極和演出方溝通。“配送中心不僅替居民著想,也想著替我們節約成本。”趙松濤說,精確高效的對接,讓臺上臺下雙方都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