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3月18日)
延伸閱讀
焦裕祿,1922年8月出生于山東淄博的一個貧苦家庭,1945年就主動要求當上民兵,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隨工作隊南下,1962年調到河南蘭考縣,出任蘭考縣委書記。正是在蘭考縣委書記任上,焦裕祿彰顯了堅貞不移的信仰本色,鑄就了一座共產黨人的精神豐碑。
1962年到1964年間,蘭考遭受嚴重的內澇、風沙、鹽堿“三害”威脅,焦裕祿同全縣干部和群眾一起,進行了小面積翻淤壓沙、翻淤壓堿、封閉沙丘試驗,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整治“三害”的具體策略,探索出了大規模栽種泡桐的辦法。在此期間,焦裕祿身患肝癌,依舊忍受劇痛堅持工作,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使得蘭考的除“三害”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焦裕祿帶領群眾為了防風固沙栽種的泡桐樹,在今天已經成了蘭考的一個特色產業,截至2014年,蘭考泡桐產業年產值已達60多億元,從防沙樹變成了群眾的搖錢樹。焦裕祿在蘭考時間雖短,但是留下的“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具有永恒的價值。
習近平多次講述焦裕祿的故事,多次動情回憶40多年前學習焦裕祿的情景:“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我當時上初中一年級,政治課老師在念這篇通訊的過程中多次泣不成聲。特別是念到焦裕祿同志肝癌晚期仍堅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頂著肝部,藤椅右邊被頂出一個大窟窿時,我受到深深震撼……”從此,焦裕祿精神就在習近平心中深深扎根,激發出巨大的精神動力。習近平還專門為焦裕祿寫過一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的詞,“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寄托著習近平對焦裕祿的敬意和緬懷。
焦裕祿的故事代代相傳,焦裕祿精神具有永恒的時代價值。習近平反復強調,“縣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級政權所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習近平同廣大黨員干部一起重溫焦裕祿精神,正是為了激勵廣大縣委書記向焦裕祿學習,努力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真正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來源:《習近平講故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學習故事】“把淚焦桐成雨”
來源: 時間:2018-10-18
——《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3月18日)
延伸閱讀
焦裕祿,1922年8月出生于山東淄博的一個貧苦家庭,1945年就主動要求當上民兵,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隨工作隊南下,1962年調到河南蘭考縣,出任蘭考縣委書記。正是在蘭考縣委書記任上,焦裕祿彰顯了堅貞不移的信仰本色,鑄就了一座共產黨人的精神豐碑。
1962年到1964年間,蘭考遭受嚴重的內澇、風沙、鹽堿“三害”威脅,焦裕祿同全縣干部和群眾一起,進行了小面積翻淤壓沙、翻淤壓堿、封閉沙丘試驗,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整治“三害”的具體策略,探索出了大規模栽種泡桐的辦法。在此期間,焦裕祿身患肝癌,依舊忍受劇痛堅持工作,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使得蘭考的除“三害”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焦裕祿帶領群眾為了防風固沙栽種的泡桐樹,在今天已經成了蘭考的一個特色產業,截至2014年,蘭考泡桐產業年產值已達60多億元,從防沙樹變成了群眾的搖錢樹。焦裕祿在蘭考時間雖短,但是留下的“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具有永恒的價值。
習近平多次講述焦裕祿的故事,多次動情回憶40多年前學習焦裕祿的情景:“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我當時上初中一年級,政治課老師在念這篇通訊的過程中多次泣不成聲。特別是念到焦裕祿同志肝癌晚期仍堅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頂著肝部,藤椅右邊被頂出一個大窟窿時,我受到深深震撼……”從此,焦裕祿精神就在習近平心中深深扎根,激發出巨大的精神動力。習近平還專門為焦裕祿寫過一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的詞,“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寄托著習近平對焦裕祿的敬意和緬懷。
焦裕祿的故事代代相傳,焦裕祿精神具有永恒的時代價值。習近平反復強調,“縣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級政權所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習近平同廣大黨員干部一起重溫焦裕祿精神,正是為了激勵廣大縣委書記向焦裕祿學習,努力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真正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來源:《習近平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