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學習園地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學習園地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王少峰: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

發布日期:2017-08-07 15:05 信息來源: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這深刻闡明了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對引領黨內政治生活健康發展、促進政治生態持續好轉的重要作用。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這一重要思想,不斷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努力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推進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創新

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對全面從嚴治黨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標志著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邁入了思想建黨、制度治黨、文化強黨緊密結合的新階段。

開辟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新境界。黨內政治文化滲透于黨內生活和黨的建設方方面面,反映著黨員、干部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強黨興黨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從思想建黨重在立德,到制度治黨重在立規,再到文化強黨重在治本;從要求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到提出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再到強調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這些重要思想一脈相承、不斷深化、科學演進,既是對黨的建設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又豐富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時代內涵,找到了推進黨的建設由“治污”向“清源”拓展、由治標向治本邁進的科學路徑,為全面從嚴治黨指明了方向,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新境界。

體現黨認識和把握執政規律的新高度。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清除封建官場文化和資本主義政客文化流毒、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更好履行黨的執政使命的治本之舉。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肩負著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只有站在戰略高度,從黨內政治文化這一深層次、基礎性建設切入,樹立政治文化自信,強化政治文化認同,增強政治文化自覺,才能經受住“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把全黨和全國人民緊密團結在一起,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拓展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視野。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倡導和弘揚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等價值觀,旗幟鮮明抵制和反對關系學、厚黑學、官場術、“潛規則”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就抓住了黨的建設更深層、更本質的東西,找準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價值坐標,拓展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思路和視野。通過黨內政治文化潛移默化的作用,把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本色、理想信念、價值追求內化為全體黨員日用而不覺的思想認同、行為準則,必將為全面從嚴治黨營造濃厚氛圍,使黨內風清氣正、正氣充盈。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必須不斷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

習近平同志強調,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靈魂,對政治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黨內政治文化對政治生態的影響是基礎性、浸潤性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必須不斷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

政治文化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發揮好政治文化的價值引領功能,有利于筑牢凈化政治生態的思想根基。黨內政治文化承載和體現黨的性質和宗旨,是黨的影響力、感召力、凝聚力的價值根基,對黨的生存發展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黨內政治生活、政治生態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根子是一些黨員、干部理想信念這塊“壓艙石”發生了動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出現了松動。理想信念源自堅守、成于磨礪;加強思想教育和理論武裝,是保證全黨步調一致的前提。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共產黨人的“初心”之源、立身之本。只有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正確價值觀,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作為畢生追求,依靠文化自信鑄牢理想信念這個共產黨人的魂,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才會有堅實的思想根基。

政治文化是制度的價值支撐,發揮好政治文化的規范約束功能,有利于夯實凈化政治生態的制度保障。制度是文化的價值載體,文化是制度的價值反映。離開文化的價值支撐,制度就會偏離正確方向;離開制度的規范約束,文化就難以落地生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統一,扎緊扎牢制度的籠子。廣大黨員、干部遵守紀律、執行制度的總體情況是好的,但在少數黨員、干部身上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例如,跟組織討價還價、不服從組織安排;把分管領域當成私人領地,個人說了算;只對個人負責不對組織負責,把上下級關系搞成人身依附關系;等等。這些問題污染黨內政治生態,侵蝕黨的紀律和制度。要解決這些問題、凈化黨內政治生態,一項基礎性工作是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讓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的觀念,使紀律規矩、制度觀念內化為價值理念、外化為行動準則。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的統一,形成良好政治生態和有效制度約束。

政治文化是作風形象的價值坐標,發揮好政治文化的扶正祛邪功能,有利于增強凈化政治生態的行動自覺。黨內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精神土壤,在政治生態建設中發揮著價值規范、精神凝聚和思想引領的作用。實踐證明,有什么樣的黨內政治文化,就會有什么樣的黨風政風,就會有什么樣的政治生態。黨內政治文化積極、健康、向上,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養分。習近平同志指出,當前,有的地方和部門正氣不彰、邪氣不祛; “明規矩”名存實亡,“潛規則”大行其道;求真務實、埋頭苦干的受到排擠,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如魚得水。這種風氣不糾正、不扭轉,對干部隊伍殺傷力很大。不良政治生態源于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鏟除不良政治生態存在的土壤,根本之策是扶正祛邪、激濁揚清,從文化上清除病根。只有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用先進的黨內政治文化熏陶廣大黨員、干部,才能有效抵御不良風氣的侵蝕,培厚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

堅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努力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組織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堅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把先進政治文化融入育人、選人、管人的全過程,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以經常的教育培訓傳承黨內政治文化,為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固本培元。營造良好政治生態,關鍵在于通過先進黨內政治文化的涵養,促使黨員、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增進對黨內政治文化的認同,自覺做黨內政治文化的踐行者、維護者。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使黨內政治文化成為立德修身的精神底蘊、明辨是非的價值標尺、履職盡責的行動指南,以理論清醒保證政治清醒,以文化自信支撐政治定力,真正把黨內政治文化的基因融入血脈,厚植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思想基礎。

以正確的用人導向引領黨內政治文化,為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正本清源。選人用人導向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晴雨表、從政環境的風向標。有什么樣的選人用人導向就會有什么樣的黨內政治文化,選人用人導向不正會直接污染政治生態。要堅持以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引領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全面落實好干部標準,把公道正派作為核心理念貫穿于選人用人全過程;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把嚴格教育管理與真誠關心關懷結合起來,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對不擔當、不作為、失職瀆職的干部要嚴肅批評和處理;大力整治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說情打招呼等不正之風,堅決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現象,以選人用人的風清氣正引領黨內政治文化健康發展,抓實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治本之策。

以嚴肅的組織生活培塑黨內政治文化,為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強身健體。黨的組織生活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重要形式和方法,開展嚴肅認真的組織生活是塑造與提升黨內政治文化的過程,也是黨內政治生態風清氣正的制度保證。要用好組織生活這個經常性手段,認真落實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等制度,在提升境界上下功夫,在解決問題上求實效;開展好批評和自我批評,使之成為黨內政治文化的“清潔劑”;抓好“關鍵少數”,充分發揮領導干部的表率作用,使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成為全黨的自覺行動,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養良好的政治生態。

以嚴格的管理監督純潔黨內政治文化,為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清淤疏浚。加強政治文化建設必須以從嚴管理監督清淤疏浚,不斷純潔黨內政治文化、凈化黨內政治生態。要把從嚴治吏融入日常、貫穿經常,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結合巡視開展選人用人專項檢查、干部選拔任用紀實、提醒函詢誡勉、“帶病提拔”倒查等制度,不斷織牢織密干部監督之網。堅持抓早抓小抓預防,經常談心談話,及時咬耳扯袖,防止小毛病演變成大問題。教育引導領導干部加強自律、慎獨慎微,經常對照黨章檢視自己的言行,自覺凈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正確對待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樂、親和清等問題,以實際行動建設具有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特質的政治文化,用嚴格管理監督的剛性約束不斷壓縮庸俗腐朽文化的生存空間,鏟除破壞黨內政治生態的“污染源”。

(作者為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學習園地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這深刻闡明了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對引領黨內政治生活健康發展、促進政治生態持續好轉的重要作用。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這一重要思想,不斷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努力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推進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創新

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對全面從嚴治黨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標志著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邁入了思想建黨、制度治黨、文化強黨緊密結合的新階段。

開辟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新境界。黨內政治文化滲透于黨內生活和黨的建設方方面面,反映著黨員、干部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強黨興黨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從思想建黨重在立德,到制度治黨重在立規,再到文化強黨重在治本;從要求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到提出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再到強調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這些重要思想一脈相承、不斷深化、科學演進,既是對黨的建設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又豐富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時代內涵,找到了推進黨的建設由“治污”向“清源”拓展、由治標向治本邁進的科學路徑,為全面從嚴治黨指明了方向,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新境界。

體現黨認識和把握執政規律的新高度。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清除封建官場文化和資本主義政客文化流毒、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更好履行黨的執政使命的治本之舉。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肩負著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只有站在戰略高度,從黨內政治文化這一深層次、基礎性建設切入,樹立政治文化自信,強化政治文化認同,增強政治文化自覺,才能經受住“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把全黨和全國人民緊密團結在一起,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拓展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視野。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倡導和弘揚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等價值觀,旗幟鮮明抵制和反對關系學、厚黑學、官場術、“潛規則”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就抓住了黨的建設更深層、更本質的東西,找準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價值坐標,拓展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思路和視野。通過黨內政治文化潛移默化的作用,把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本色、理想信念、價值追求內化為全體黨員日用而不覺的思想認同、行為準則,必將為全面從嚴治黨營造濃厚氛圍,使黨內風清氣正、正氣充盈。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必須不斷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

習近平同志強調,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靈魂,對政治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黨內政治文化對政治生態的影響是基礎性、浸潤性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必須不斷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

政治文化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發揮好政治文化的價值引領功能,有利于筑牢凈化政治生態的思想根基。黨內政治文化承載和體現黨的性質和宗旨,是黨的影響力、感召力、凝聚力的價值根基,對黨的生存發展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黨內政治生活、政治生態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根子是一些黨員、干部理想信念這塊“壓艙石”發生了動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出現了松動。理想信念源自堅守、成于磨礪;加強思想教育和理論武裝,是保證全黨步調一致的前提。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共產黨人的“初心”之源、立身之本。只有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正確價值觀,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作為畢生追求,依靠文化自信鑄牢理想信念這個共產黨人的魂,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才會有堅實的思想根基。

政治文化是制度的價值支撐,發揮好政治文化的規范約束功能,有利于夯實凈化政治生態的制度保障。制度是文化的價值載體,文化是制度的價值反映。離開文化的價值支撐,制度就會偏離正確方向;離開制度的規范約束,文化就難以落地生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統一,扎緊扎牢制度的籠子。廣大黨員、干部遵守紀律、執行制度的總體情況是好的,但在少數黨員、干部身上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例如,跟組織討價還價、不服從組織安排;把分管領域當成私人領地,個人說了算;只對個人負責不對組織負責,把上下級關系搞成人身依附關系;等等。這些問題污染黨內政治生態,侵蝕黨的紀律和制度。要解決這些問題、凈化黨內政治生態,一項基礎性工作是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讓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的觀念,使紀律規矩、制度觀念內化為價值理念、外化為行動準則。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的統一,形成良好政治生態和有效制度約束。

政治文化是作風形象的價值坐標,發揮好政治文化的扶正祛邪功能,有利于增強凈化政治生態的行動自覺。黨內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精神土壤,在政治生態建設中發揮著價值規范、精神凝聚和思想引領的作用。實踐證明,有什么樣的黨內政治文化,就會有什么樣的黨風政風,就會有什么樣的政治生態。黨內政治文化積極、健康、向上,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養分。習近平同志指出,當前,有的地方和部門正氣不彰、邪氣不祛; “明規矩”名存實亡,“潛規則”大行其道;求真務實、埋頭苦干的受到排擠,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如魚得水。這種風氣不糾正、不扭轉,對干部隊伍殺傷力很大。不良政治生態源于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鏟除不良政治生態存在的土壤,根本之策是扶正祛邪、激濁揚清,從文化上清除病根。只有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用先進的黨內政治文化熏陶廣大黨員、干部,才能有效抵御不良風氣的侵蝕,培厚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

堅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努力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組織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堅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把先進政治文化融入育人、選人、管人的全過程,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以經常的教育培訓傳承黨內政治文化,為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固本培元。營造良好政治生態,關鍵在于通過先進黨內政治文化的涵養,促使黨員、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增進對黨內政治文化的認同,自覺做黨內政治文化的踐行者、維護者。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使黨內政治文化成為立德修身的精神底蘊、明辨是非的價值標尺、履職盡責的行動指南,以理論清醒保證政治清醒,以文化自信支撐政治定力,真正把黨內政治文化的基因融入血脈,厚植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思想基礎。

以正確的用人導向引領黨內政治文化,為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正本清源。選人用人導向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晴雨表、從政環境的風向標。有什么樣的選人用人導向就會有什么樣的黨內政治文化,選人用人導向不正會直接污染政治生態。要堅持以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引領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全面落實好干部標準,把公道正派作為核心理念貫穿于選人用人全過程;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把嚴格教育管理與真誠關心關懷結合起來,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對不擔當、不作為、失職瀆職的干部要嚴肅批評和處理;大力整治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說情打招呼等不正之風,堅決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現象,以選人用人的風清氣正引領黨內政治文化健康發展,抓實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治本之策。

以嚴肅的組織生活培塑黨內政治文化,為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強身健體。黨的組織生活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重要形式和方法,開展嚴肅認真的組織生活是塑造與提升黨內政治文化的過程,也是黨內政治生態風清氣正的制度保證。要用好組織生活這個經常性手段,認真落實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等制度,在提升境界上下功夫,在解決問題上求實效;開展好批評和自我批評,使之成為黨內政治文化的“清潔劑”;抓好“關鍵少數”,充分發揮領導干部的表率作用,使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成為全黨的自覺行動,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養良好的政治生態。

以嚴格的管理監督純潔黨內政治文化,為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清淤疏浚。加強政治文化建設必須以從嚴管理監督清淤疏浚,不斷純潔黨內政治文化、凈化黨內政治生態。要把從嚴治吏融入日常、貫穿經常,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結合巡視開展選人用人專項檢查、干部選拔任用紀實、提醒函詢誡勉、“帶病提拔”倒查等制度,不斷織牢織密干部監督之網。堅持抓早抓小抓預防,經常談心談話,及時咬耳扯袖,防止小毛病演變成大問題。教育引導領導干部加強自律、慎獨慎微,經常對照黨章檢視自己的言行,自覺凈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正確對待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樂、親和清等問題,以實際行動建設具有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特質的政治文化,用嚴格管理監督的剛性約束不斷壓縮庸俗腐朽文化的生存空間,鏟除破壞黨內政治生態的“污染源”。

(作者為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