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工作就送到了家門口,真提氣!”去年剛過完年,四川省瀘州市黃艤鎮青年王中軍,便在家門口的“全國工會就業創業援助月”招聘會上找到了工作。
已連續開展六年的“全國工會就業援助月”為春節后廣大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化解過剩產能行業分流職工、困難職工家庭高校畢業生等群體與用人單位搭建了就業服務平臺。
去年,各地工會重點挑選了一批創業型企業、新業態企業、創業園區,特別是電商、物流、家政等企業參與活動現場招聘。招聘企業在勞動時間、社會保險、工資支付等方面要求規范可靠、信譽良好,所聘人員月工資2800元以上。
“就業是民生之本?!甭毠ぷ钚枰模褪枪ぷ鞯姆较颉?016年,各級工會組織火力全開,為廣大職工提供就業幫扶,春風行動、就業創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周、“雙創”等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
在改革中保障職工利益
2016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之年。改革中如何保障職工利益,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總及時發出聲音:“對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化解過剩產能和僵尸企業兼并重組、破產清算、事業單位改革過程中生活困難的職工,協同政府落實政策措施,解決好轉崗、再就業等安置和社會保障問題。”
建立全總金藍領職工技能培訓示范點;依托工會院校、職工技能實訓基地和多媒體手段,加強校企結合、工學結合,加強技能培訓和下崗失業人員技能再培訓;構建職工教育培訓立體化網絡,幫助廣大職工更好適應創新帶來的市場變化和創業就業條件變化……
經過各地政府、工會、企業的協同努力,眾多分流職工找到了新“歸屬”?!罢咄械?市場分流”成為安置的主要模式,不同年齡的產業工人對于未來表現出不同選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成為職工新出路。
去產能任務艱巨的河北省,據預測到2017年化解過剩產能,涉及職工54.7萬人。河北省總工會開展各類轉崗技能培訓,將職工再就業送到“最后一公里”。
在工會的組織下,很多企業嚴格履行了民主管理程序。有的更將向職工征求意見的時間延長至7個月。攀鋼集團江油長城特殊鋼鐵有限公司4000余名職工95%同意改革和職工安置;蕪湖新興鑄管有限公司企業工會收到了職工建設性提案120多件、權益訴求360多條。在工會的協助下,職工權益得到最大維護。
有數據統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全國鋼鐵和煤炭行業去產能共涉及180萬職工的分流安置,目前已取得有效進展。
心系200余萬戶困難職工
扶弱助困是工會的優良傳統也是重要職責。2016年1月全總十六屆四次執委會議上,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被納入全總改革試點工作重要內容。一年來,全國工會在各項幫扶工作中,注重凸顯“制度保障”,做到精準幫扶、精準脫貧。
全總專門制定了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實施意見,要求做到底數精準、原因精準、措施精準、解困脫困精準。同時提出工會要實施“技能培訓促就業”“創業援助”“陽光就業”“職工醫療互助”“金秋助學”“一幫一”“為困難職工送溫暖”等7個行動計劃開展精準幫扶。
為了搞清底數,全總修訂《困難職工檔案管理辦法》,升級全國工會幫扶工作管理系統,監測、分析困難職工家庭的狀況和幫扶情況,督促各地工會對困難職工進行精準識別、精準施策。
重點人群重點關照。在實地調研基礎上,全總提出創新東北老工業基地、資源枯竭工礦區困難職工專項幫扶形式的意見并組織實施。
具體而有效的舉措,讓工會把溫暖送到了廣大職工的心坎上。數據顯示,一年中,各級工會組織專場招聘會1.7萬場次,成功介紹就業252.7萬人;“兩節”期間幫助476萬人次農民工平安返鄉;19.5萬名困難農民工子女拿到來自工會的助學款總計3.6億元。
2016年各級工會共幫助已建檔立卡的200余萬戶困難職工家庭實現解困脫困。
法律援助幫職工追回1.1億
如果公司以經濟不景氣為由將你裁掉,卻又不給予經濟補償,那你就可以去找工會了。這是去年發生的千千萬萬個工會維權故事中的一個,當事人葉某和同事在當地工會的幫助下分別討要了5000元、5800元和4000元的經濟補償。
工會是職工的“娘家”,承擔著維護職工利益的責任。企業開除或辭退員工,工會是繞不過的程序。近年來,各級工會組織通過做企業工作、聯合有關部門介入等方式,以法律為準繩,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為職工提供法律援助。
2016年是“七五”普法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工會系統法律援助工作碩果累累的一年。
這一年,全總研究制定了“七五”普法規劃,提出“七五”期間,對新加入工會組織的農民工普法教育覆蓋率達到100%。
這一年,工會開展“送法到基層”活動,為產業及地方各級工會舉辦的工會干部培訓班做工會法、勞動法輔導報告,直接受眾近5000人。
這一年,工會強化勞動法律監督,推進勞動爭議處理工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全國工會法律干部開展勞動關系協調員(師)國家職業資格專項培訓。
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工會辦結法律援助案件近1600件,為職工挽回經濟損失1.1億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職工有困難 忙了“娘家人”
來源: 時間:2017-03-14
“春節剛過,工作就送到了家門口,真提氣!”去年剛過完年,四川省瀘州市黃艤鎮青年王中軍,便在家門口的“全國工會就業創業援助月”招聘會上找到了工作。
已連續開展六年的“全國工會就業援助月”為春節后廣大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化解過剩產能行業分流職工、困難職工家庭高校畢業生等群體與用人單位搭建了就業服務平臺。
去年,各地工會重點挑選了一批創業型企業、新業態企業、創業園區,特別是電商、物流、家政等企業參與活動現場招聘。招聘企業在勞動時間、社會保險、工資支付等方面要求規范可靠、信譽良好,所聘人員月工資2800元以上。
“就業是民生之本?!甭毠ぷ钚枰?,就是工會工作的方向。2016年,各級工會組織火力全開,為廣大職工提供就業幫扶,春風行動、就業創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周、“雙創”等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
在改革中保障職工利益
2016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之年。改革中如何保障職工利益,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總及時發出聲音:“對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化解過剩產能和僵尸企業兼并重組、破產清算、事業單位改革過程中生活困難的職工,協同政府落實政策措施,解決好轉崗、再就業等安置和社會保障問題?!?/font>
建立全總金藍領職工技能培訓示范點;依托工會院校、職工技能實訓基地和多媒體手段,加強校企結合、工學結合,加強技能培訓和下崗失業人員技能再培訓;構建職工教育培訓立體化網絡,幫助廣大職工更好適應創新帶來的市場變化和創業就業條件變化……
經過各地政府、工會、企業的協同努力,眾多分流職工找到了新“歸屬”?!罢咄械?市場分流”成為安置的主要模式,不同年齡的產業工人對于未來表現出不同選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成為職工新出路。
去產能任務艱巨的河北省,據預測到2017年化解過剩產能,涉及職工54.7萬人。河北省總工會開展各類轉崗技能培訓,將職工再就業送到“最后一公里”。
在工會的組織下,很多企業嚴格履行了民主管理程序。有的更將向職工征求意見的時間延長至7個月。攀鋼集團江油長城特殊鋼鐵有限公司4000余名職工95%同意改革和職工安置;蕪湖新興鑄管有限公司企業工會收到了職工建設性提案120多件、權益訴求360多條。在工會的協助下,職工權益得到最大維護。
有數據統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全國鋼鐵和煤炭行業去產能共涉及180萬職工的分流安置,目前已取得有效進展。
心系200余萬戶困難職工
扶弱助困是工會的優良傳統也是重要職責。2016年1月全總十六屆四次執委會議上,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被納入全總改革試點工作重要內容。一年來,全國工會在各項幫扶工作中,注重凸顯“制度保障”,做到精準幫扶、精準脫貧。
全總專門制定了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實施意見,要求做到底數精準、原因精準、措施精準、解困脫困精準。同時提出工會要實施“技能培訓促就業”“創業援助”“陽光就業”“職工醫療互助”“金秋助學”“一幫一”“為困難職工送溫暖”等7個行動計劃開展精準幫扶。
為了搞清底數,全總修訂《困難職工檔案管理辦法》,升級全國工會幫扶工作管理系統,監測、分析困難職工家庭的狀況和幫扶情況,督促各地工會對困難職工進行精準識別、精準施策。
重點人群重點關照。在實地調研基礎上,全總提出創新東北老工業基地、資源枯竭工礦區困難職工專項幫扶形式的意見并組織實施。
具體而有效的舉措,讓工會把溫暖送到了廣大職工的心坎上。數據顯示,一年中,各級工會組織專場招聘會1.7萬場次,成功介紹就業252.7萬人;“兩節”期間幫助476萬人次農民工平安返鄉;19.5萬名困難農民工子女拿到來自工會的助學款總計3.6億元。
2016年各級工會共幫助已建檔立卡的200余萬戶困難職工家庭實現解困脫困。
法律援助幫職工追回1.1億
如果公司以經濟不景氣為由將你裁掉,卻又不給予經濟補償,那你就可以去找工會了。這是去年發生的千千萬萬個工會維權故事中的一個,當事人葉某和同事在當地工會的幫助下分別討要了5000元、5800元和4000元的經濟補償。
工會是職工的“娘家”,承擔著維護職工利益的責任。企業開除或辭退員工,工會是繞不過的程序。近年來,各級工會組織通過做企業工作、聯合有關部門介入等方式,以法律為準繩,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為職工提供法律援助。
2016年是“七五”普法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工會系統法律援助工作碩果累累的一年。
這一年,全總研究制定了“七五”普法規劃,提出“七五”期間,對新加入工會組織的農民工普法教育覆蓋率達到100%。
這一年,工會開展“送法到基層”活動,為產業及地方各級工會舉辦的工會干部培訓班做工會法、勞動法輔導報告,直接受眾近5000人。
這一年,工會強化勞動法律監督,推進勞動爭議處理工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全國工會法律干部開展勞動關系協調員(師)國家職業資格專項培訓。
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工會辦結法律援助案件近1600件,為職工挽回經濟損失1.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