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安邦,重在基層;管黨治黨,重在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努力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堅強戰斗堡壘。針對目前基層黨建存在薄弱環節,作為縣級組織部門,當努力實施固本強基“六個提升”工程,著力夯實基層戰斗堡壘。
“黨建責任”提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落實黨建工作主體作用,用責任傳導壓力,用壓力推動黨建任務全面落實。健全責任體系明責。建立健全縣、鄉黨建工作領導機構,健全黨建工作聯席會議、領導班子成員黨建聯系點等制度。推動基層黨建工作軟任務量化成硬指標,與中心工作相輔相成、互促共進。推行清單管理定責。推動基層黨組織制定小微權力清單、書記抓黨建責任清單、定期查擺問題清單,層層壓實固本強基的政治責任。強化述職考核評責。實行“兩述兩評三公示”制度,堅持黨建成效“上下共評、積分管理”,考準考實黨建工作實績;配套健全考評獎勵問責制度,全面樹立黨建工作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
“組織功能”提升。堅持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相統一,著力把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戰斗堡壘。推動組織覆蓋更“全”。全面推行部門抓黨建做法,按照“一會一委一站”布局,推進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和工作兩個有效覆蓋,實現各領域黨建均衡發展。促進服務功能更“優”。開通互聯網、手機微信等信息化智慧黨建服務平臺,常態高效開展“黨組織-黨員-群眾”互動聯絡;推廣“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三代三幫”等服務方式,做實黨建微服務,搭建黨群“連心橋”。力求整頓幫扶更“精”。倒排軟弱后進村黨組織,選準著力點、把握關鍵點,細化“一村一策”開展精準幫扶;充分發揮第一書記作用,把市縣領導掛點、部門進村結對幫扶等做法規范化、制度化,形成常態化幫扶機制。
“骨干力量”提升。加強黨建工作力量和黨員先鋒兩支隊伍建設,大力培育一批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作用發揮好的黨建骨干。配強“帶頭人”。結合村兩委換屆,采取優秀村書記跨村任職、面向大學生村干部公開選拔、在外能人回村任職等方式,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抓好村級黨組織書記、機關黨組織書記、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務工作者三支隊伍培訓,提升履職盡責能力。建強“中心戶”。選優訓強黨員服務中心戶,健全縣鄉黨代表聯系黨員中心戶、黨員中心戶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的黨群聯系鏈;進一步發揮中心戶集聚輻射作用,把中心戶建成黨員群眾“學習中心”、社情民意“集散中心”、家長里短“調處中心”和創業致富“幫扶中心”。樹強“好榜樣”。開展《身邊黨員的感人故事》征集活動,結合慶祝建黨95周年,評選表彰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通過新聞媒體、微信、黨建網等平臺大力傳播先進事跡,放大典型示范帶動效應。
“黨員素質”提升。全方位、多元化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引導基層黨員堅守黨性、升華境界。抓實學習教育。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堅持區分層次、分類指導,強化領導帶頭,務求實效,推動學習教育從集中教育活動向經常性教育延伸。凈化黨員隊伍。消除黨員發展薄弱點,加強在農民工、“兩新”組織等領域發展黨員;全面推行入黨積極分子全員培訓制、發展黨員工作全程票決制和記實公開制,開展黨員組織關系集中排查“回頭看”,積極穩妥做好“失聯”黨員處置等有關工作。嚴格組織生活。在指導基層黨組織開展好常規黨內活動基礎上,積極探索網上組織生活、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新形式。結合黨內活動“四明確兩報告一抽查”制度,加強《嚴格黨內組織生活十項規定》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對組織生活制度不健全、執行不規范、質量不高的基層黨組織,責令限期整改。
“基礎保障”提升。按照有人管事、有錢辦事的要求,建立更加牢固的基礎保障體系。強化經費保障。縣鄉嚴格按照每名黨員每年不少于100元標準,縣直機關按照每名黨員不低于400元標準,建立基層黨建工作專項經費并納入縣鄉、部門財政預算。按照每個社區20萬元標準,設立社區為民服務專項資金。強化待遇保障。深化村干部薪酬保障體系改革,建立在職村黨組織書記年功性保險補貼制度,落實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務工作者津貼。強化陣地保障。繼續推進村級綜合服務中心改擴建和規范化建設,推動機關、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普遍設立黨員活動室。通過整合資源、豐富內容、規范制度,將黨員活動陣地打造成為集服務、議事、教育、娛樂等于一體的綜合功能平臺。
“改革創新”提升。將基層黨建成果向基層綜合治理、基層組織運行延伸,不斷彰顯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加強基層治理試驗區建設,把基層黨組織的組織資源轉化為基層治理法治化資源,加強基層黨組織干部法律法規知識普及,促進基層述職述廉述法有機結合,大力引導基層黨組織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推進村級組織運行民主化。建立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黨群議事會為議事主體、村民委員會為執行主體、村務監督委員會為監督主體的“一核三體”運行機制,建立“黨員上門問事、戶組梳理提事、支部研究議事、干部領銜辦事、群眾民主評事”的群眾工作新機制,穩步推進基層協商民主,積極在基層營造從嚴務實和諧的良好政治生態。(臧國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實施“六個提升” 夯實基層堡壘
來源: 時間:2017-06-22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管黨治黨,重在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努力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堅強戰斗堡壘。針對目前基層黨建存在薄弱環節,作為縣級組織部門,當努力實施固本強基“六個提升”工程,著力夯實基層戰斗堡壘。
“黨建責任”提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落實黨建工作主體作用,用責任傳導壓力,用壓力推動黨建任務全面落實。健全責任體系明責。建立健全縣、鄉黨建工作領導機構,健全黨建工作聯席會議、領導班子成員黨建聯系點等制度。推動基層黨建工作軟任務量化成硬指標,與中心工作相輔相成、互促共進。推行清單管理定責。推動基層黨組織制定小微權力清單、書記抓黨建責任清單、定期查擺問題清單,層層壓實固本強基的政治責任。強化述職考核評責。實行“兩述兩評三公示”制度,堅持黨建成效“上下共評、積分管理”,考準考實黨建工作實績;配套健全考評獎勵問責制度,全面樹立黨建工作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
“組織功能”提升。堅持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相統一,著力把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戰斗堡壘。推動組織覆蓋更“全”。全面推行部門抓黨建做法,按照“一會一委一站”布局,推進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和工作兩個有效覆蓋,實現各領域黨建均衡發展。促進服務功能更“優”。開通互聯網、手機微信等信息化智慧黨建服務平臺,常態高效開展“黨組織-黨員-群眾”互動聯絡;推廣“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三代三幫”等服務方式,做實黨建微服務,搭建黨群“連心橋”。力求整頓幫扶更“精”。倒排軟弱后進村黨組織,選準著力點、把握關鍵點,細化“一村一策”開展精準幫扶;充分發揮第一書記作用,把市縣領導掛點、部門進村結對幫扶等做法規范化、制度化,形成常態化幫扶機制。
“骨干力量”提升。加強黨建工作力量和黨員先鋒兩支隊伍建設,大力培育一批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作用發揮好的黨建骨干。配強“帶頭人”。結合村兩委換屆,采取優秀村書記跨村任職、面向大學生村干部公開選拔、在外能人回村任職等方式,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抓好村級黨組織書記、機關黨組織書記、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務工作者三支隊伍培訓,提升履職盡責能力。建強“中心戶”。選優訓強黨員服務中心戶,健全縣鄉黨代表聯系黨員中心戶、黨員中心戶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的黨群聯系鏈;進一步發揮中心戶集聚輻射作用,把中心戶建成黨員群眾“學習中心”、社情民意“集散中心”、家長里短“調處中心”和創業致富“幫扶中心”。樹強“好榜樣”。開展《身邊黨員的感人故事》征集活動,結合慶祝建黨95周年,評選表彰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通過新聞媒體、微信、黨建網等平臺大力傳播先進事跡,放大典型示范帶動效應。
“黨員素質”提升。全方位、多元化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引導基層黨員堅守黨性、升華境界。抓實學習教育。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堅持區分層次、分類指導,強化領導帶頭,務求實效,推動學習教育從集中教育活動向經常性教育延伸。凈化黨員隊伍。消除黨員發展薄弱點,加強在農民工、“兩新”組織等領域發展黨員;全面推行入黨積極分子全員培訓制、發展黨員工作全程票決制和記實公開制,開展黨員組織關系集中排查“回頭看”,積極穩妥做好“失聯”黨員處置等有關工作。嚴格組織生活。在指導基層黨組織開展好常規黨內活動基礎上,積極探索網上組織生活、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新形式。結合黨內活動“四明確兩報告一抽查”制度,加強《嚴格黨內組織生活十項規定》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對組織生活制度不健全、執行不規范、質量不高的基層黨組織,責令限期整改。
“基礎保障”提升。按照有人管事、有錢辦事的要求,建立更加牢固的基礎保障體系。強化經費保障。縣鄉嚴格按照每名黨員每年不少于100元標準,縣直機關按照每名黨員不低于400元標準,建立基層黨建工作專項經費并納入縣鄉、部門財政預算。按照每個社區20萬元標準,設立社區為民服務專項資金。強化待遇保障。深化村干部薪酬保障體系改革,建立在職村黨組織書記年功性保險補貼制度,落實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務工作者津貼。強化陣地保障。繼續推進村級綜合服務中心改擴建和規范化建設,推動機關、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普遍設立黨員活動室。通過整合資源、豐富內容、規范制度,將黨員活動陣地打造成為集服務、議事、教育、娛樂等于一體的綜合功能平臺。
“改革創新”提升。將基層黨建成果向基層綜合治理、基層組織運行延伸,不斷彰顯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加強基層治理試驗區建設,把基層黨組織的組織資源轉化為基層治理法治化資源,加強基層黨組織干部法律法規知識普及,促進基層述職述廉述法有機結合,大力引導基層黨組織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推進村級組織運行民主化。建立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黨群議事會為議事主體、村民委員會為執行主體、村務監督委員會為監督主體的“一核三體”運行機制,建立“黨員上門問事、戶組梳理提事、支部研究議事、干部領銜辦事、群眾民主評事”的群眾工作新機制,穩步推進基層協商民主,積極在基層營造從嚴務實和諧的良好政治生態。(臧國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