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2022年度法治建設情況報告 | ||
發布機構 | 法規與標準處 | 索引號 | 0218077J/2025-00335 |
主題分類 | 年度報告、工作總結 | 文號 | |
發布日期 | 主題詞 | ||
效力狀態 |
2022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省生態環境廳始終把法治建設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堅持依法行政,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生態環境領域法治建設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一、堅持政治站位,切實增強推進法治建設的責任感緊迫感。始終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全面準確把握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列為廳黨組理論學習要點,堅持會前學法制度,多次召開廳黨組會、廳務會及時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政府建設重要指示批示、重要講話精神。將法治學習列為廳黨組會重要議題。舉辦習近平法治思想培訓班和多期法律知識講座,推動各級領導干部尊法學法用法。結合年度生態環境保護重點任務安排部署依法治污,制定2022年法治建設工作要點,及時研究解決有關重大問題,壓實工作責任,加強督促落實,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強化考核引領,將法治建設成效作為對各市生態環境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
二、堅持制度引領,健全依法治污法規標準體系。7月28日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河北省港口污染防治條例》,作為全國首部港口污染防治省級地方法規,系統構建了我省港口污染防治新制度;9月28日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河北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為促進我省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提供法治保障,筑牢固廢污染物防治依法治理新基石。研究制定《固定污染源揮發性有機物核查與監測技術指南》《大型活動碳中和技術評價規范》《河北省重點企業六氟化硫排放核算和報告規范》《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報告編制規范》《液氨貯存使用單位環境風險防控技術規范》等5項地方標準,修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啟動火電廠、石灰、磚瓦、耐火材料等4項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制修訂工作。
三、堅持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藍天保衛戰取得歷史性突破。深入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實施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揚塵面源污染治理等7個專項行動。圓滿完成重點時段生態環境質量保障任務,緊盯空氣質量保障目標,強力推進冬奧會、冬殘奧會賽前攻堅和賽時管控措施,全面兌現申奧承諾。碧水保衛戰取得顯著成效。突出抓好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全流域推行“六無”標準。突出抓好京津水源安全保障,積極推動流域聯防聯控。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比例保持78%以上,Ⅴ類斷面全部清零。凈土保衛戰取得突出進展。加強受污染耕地和建設用地管控修復,開展農用地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推動實施耕地周邊歷史遺留污染源調查處理及在產企業源頭防控項目。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黑臭水體存量清零,動態隨清。
四、堅持嚴格監管,切實提高生態環境制度實施效能。落實行政執法公示、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動態調整權責清單、行政執法事項清單,制發生態環境輕微違法行為免罰辦法,明確25種輕微違法免罰情形,推行“日常不擾、無據不查、輕微不罰”的監管執法新模式,對偽造篡改監測數據、逃避監管、超標排污等嚴重違法行為保持高壓態勢,生態環境執法有力度更有溫度。組織開展涉揮發性有機物執法、打擊重點行業自動監控數據造假、“退后十”專項幫扶、省級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執法幫扶、汛期重點涉水企業專項幫扶、大運河沿線執法等專項行動。
五、堅持學用結合,廣泛凝聚尊法守法社會共識。組織開展環保“兩進三送”活動,常態化深入企業和基層一線,送法律、送政策、送技術,引導企業自覺守法守責。在行政審批、績效考核等環節,融入普法要素和任務,強化執法、辦案全過程協同普法,定期發布典型案件,加大以案釋法普法力度,推進普法常態化。動態更新學法清單,組織多期法律知識線上培訓及憲法和生態環境法律法規標準等知識考試,著力提升執法人員依法行政、依法治污能力水平。充分利用“河北生態環境發布”“河北生態環境執法發布”等宣傳平臺,通過政策解讀、主題活動等方式,向公眾宣傳生態環境保護法律知識。首次與省司法廳、省法宣辦聯合開展“6·5”環境日普法宣傳,組織開展“12·4”第九個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傳周”活動,推動形成濃厚生態環境法治氛圍。
下一步,我廳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屆二次、三次全會安排部署,解放思想、奮發進取,進一步推進制度集成創新,完善法規標準體系,豐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供給,強化法治實施保障,嚴格執法監管,加強法治監督,促進制度實施協同增效,為燕趙大地展現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景象提供有力法治支撐和保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2022年度法治建設情況報告
來源:法規與標準處 時間:2023-01-30
2022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省生態環境廳始終把法治建設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堅持依法行政,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生態環境領域法治建設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一、堅持政治站位,切實增強推進法治建設的責任感緊迫感。始終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全面準確把握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列為廳黨組理論學習要點,堅持會前學法制度,多次召開廳黨組會、廳務會及時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政府建設重要指示批示、重要講話精神。將法治學習列為廳黨組會重要議題。舉辦習近平法治思想培訓班和多期法律知識講座,推動各級領導干部尊法學法用法。結合年度生態環境保護重點任務安排部署依法治污,制定2022年法治建設工作要點,及時研究解決有關重大問題,壓實工作責任,加強督促落實,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強化考核引領,將法治建設成效作為對各市生態環境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
二、堅持制度引領,健全依法治污法規標準體系。7月28日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河北省港口污染防治條例》,作為全國首部港口污染防治省級地方法規,系統構建了我省港口污染防治新制度;9月28日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河北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為促進我省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提供法治保障,筑牢固廢污染物防治依法治理新基石。研究制定《固定污染源揮發性有機物核查與監測技術指南》《大型活動碳中和技術評價規范》《河北省重點企業六氟化硫排放核算和報告規范》《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報告編制規范》《液氨貯存使用單位環境風險防控技術規范》等5項地方標準,修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啟動火電廠、石灰、磚瓦、耐火材料等4項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制修訂工作。
三、堅持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藍天保衛戰取得歷史性突破。深入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實施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揚塵面源污染治理等7個專項行動。圓滿完成重點時段生態環境質量保障任務,緊盯空氣質量保障目標,強力推進冬奧會、冬殘奧會賽前攻堅和賽時管控措施,全面兌現申奧承諾。碧水保衛戰取得顯著成效。突出抓好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全流域推行“六無”標準。突出抓好京津水源安全保障,積極推動流域聯防聯控。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比例保持78%以上,Ⅴ類斷面全部清零。凈土保衛戰取得突出進展。加強受污染耕地和建設用地管控修復,開展農用地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推動實施耕地周邊歷史遺留污染源調查處理及在產企業源頭防控項目。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黑臭水體存量清零,動態隨清。
四、堅持嚴格監管,切實提高生態環境制度實施效能。落實行政執法公示、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動態調整權責清單、行政執法事項清單,制發生態環境輕微違法行為免罰辦法,明確25種輕微違法免罰情形,推行“日常不擾、無據不查、輕微不罰”的監管執法新模式,對偽造篡改監測數據、逃避監管、超標排污等嚴重違法行為保持高壓態勢,生態環境執法有力度更有溫度。組織開展涉揮發性有機物執法、打擊重點行業自動監控數據造假、“退后十”專項幫扶、省級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執法幫扶、汛期重點涉水企業專項幫扶、大運河沿線執法等專項行動。
五、堅持學用結合,廣泛凝聚尊法守法社會共識。組織開展環保“兩進三送”活動,常態化深入企業和基層一線,送法律、送政策、送技術,引導企業自覺守法守責。在行政審批、績效考核等環節,融入普法要素和任務,強化執法、辦案全過程協同普法,定期發布典型案件,加大以案釋法普法力度,推進普法常態化。動態更新學法清單,組織多期法律知識線上培訓及憲法和生態環境法律法規標準等知識考試,著力提升執法人員依法行政、依法治污能力水平。充分利用“河北生態環境發布”“河北生態環境執法發布”等宣傳平臺,通過政策解讀、主題活動等方式,向公眾宣傳生態環境保護法律知識。首次與省司法廳、省法宣辦聯合開展“6·5”環境日普法宣傳,組織開展“12·4”第九個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傳周”活動,推動形成濃厚生態環境法治氛圍。
下一步,我廳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屆二次、三次全會安排部署,解放思想、奮發進取,進一步推進制度集成創新,完善法規標準體系,豐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供給,強化法治實施保障,嚴格執法監管,加強法治監督,促進制度實施協同增效,為燕趙大地展現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景象提供有力法治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