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對政協河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0272號提案的答復 | ||
發布機構 | 應對氣候變化與對外合作處 | 索引號 | 0218077J/2024-00339 |
主題分類 | 建議提案辦理結果公開 | 文號 | |
發布日期 | 主題詞 | ||
效力狀態 |
吳旭茉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我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重大決策部署,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加強重點企業碳排放管理核查,強化金融賦能,探索跨區域合作,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鼓勵綠色低碳技術應用,擴大碳市場影響力,助力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重點企業碳排放管理和核查。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和運行,全國碳市場已經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制度,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有序。碳排放數據是碳市場建設的重要基石。按照生態環境部《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要求,我省每年組織發電、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制修訂年度數據質量控制計劃,編制報送年度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并開展核查。2023年,我省通過公開招標確定核查技術服務機構,印發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核查實施方案,舉辦碳核查業務培訓,組織第三方核查機構開展400余家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核查工作。同時,加強全國碳企業碳排放管理,開展發電行業月度信息化存證審核,不斷提升數據質量,為全國碳市場健康有序運行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
二、強化金融賦能。我省金融部門持續引導金融機構擴大降碳產品開發、重點排放企業節能減排等領域信貸投放和金融產品創新。截至2023年末,全省綠色貸款同比增長48.5%;新增3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納入碳減排工具支持范圍,持續強化貨幣政策工具激勵引導作用。通過碳減排支持工具引導全省金融機構向綠色降碳領域投入低成本資金447億元,帶動年度碳減排量約972萬噸。充分利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企業配額,積極探索開展碳金融活動,促成省建投兩家電廠獲得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建設銀行碳配額抵質押貸款合計0.9億元。同時推進降碳產品價值實現金融賦能,聯合建設銀行設立三年500億元專項規模,為我省進一步拓展碳金融業務提供了動力。
三、探索跨區域合作。目前,生態環境部正在推進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實行統一規范的行業標準、交易監管機制和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我省積極與京津兩市開展合作。一是推動建好雄安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CCER)服務場所。我省積極爭取京雄共建CCER,經過多輪溝通協商,確定了“交易在北京、服務在雄安”的總體思路,形成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與雄安新區管委會關于合作推進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工作備忘錄》,將推動在京津冀三地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上簽署,抓緊完成服務機構組建。二是會同北京、天津共同研究制定《低碳出行碳減排量核算技術規范》,推動碳普惠標準共建、信息共享、項目互認,逐步擴大聯建范圍,努力打造統一的京津冀區域碳普惠體系。
四、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一是推進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將碳排放管理納入鋼鐵等7個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標準,編制包括節能降碳技術在內的最優實用技術指南推薦企業,出臺鼓勵支持創A政策措施,逐企指導編制創A方案,2023年新增重點行業A級企業45家,總數達到81家,創A已成為我省全面綠色轉型、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二是扎實做好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2023年12月22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印送第一批城市和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名單的函》,確定了全國第一批21個城市和43個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名單,其中我省保定市與河北邯鄲復興經濟開發區、河北武安工業園區入選。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了《關于做好城市和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的通知》,從制定試點方案、建立推進機制、強化政策保障、加強技術支撐等6方面提出工作要求,并進行技術幫扶,引導試點單位在發展模式、管理措施、技術路徑等方面積極探索,加快推動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和典型案例。
五、鼓勵綠色低碳技術應用。一是鼓勵科技創新。設立“資源與環境”“碳達峰碳中和”等創新專項,組織實施了一批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發展的重點研發項目。同時,積極構建碳達峰碳中和技術政策支撐體系,2023年2月,印發《河北省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從創新鏈條、創新要素等方面,系統提出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的重點任務,著力在重點行業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打造一批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應用示范場景,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為深化能源結構調整,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技術基礎。二是推廣綠色低碳技術。組織開展河北省低碳技術推廣目錄征集活動,重點征集鋼鐵、焦化、建材、石化、化工等重點領域應用的先進低碳工藝、技術、裝備,編制了《河北省先進低碳工藝、技術、裝備目錄(2023年)》。推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以下簡稱CCUS)試點項目建設,將新興鑄管、河鋼集團張宣科技等單位7個CCUS項目納入河北省第二批CCUS試點項目名單,截至目前,全省試點項目達到13個。開展鋼鐵、水泥、石灰等行業潛力捕集場景基礎信息調查,圍繞技術攻關、項目建設、產業融合、政策支持等方面,評估試點項目碳捕集效果及可復制性,為碳中和做好充分的CCUS技術儲備。
六、擴大碳市場影響力。一是加大宣傳力度。2023年7月12日,我廳舉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全國低碳日宣傳活動,通過舉辦低碳技術、產品以及成果展示、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講座、發放低碳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提升全民低碳環保意識。二是培養碳市場行業人才。2023年,舉辦兩期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培訓班,組織各市縣主管部門及部分重點行業企業人員200余人參加。邀請專家學者普及全球氣候變暖和我國“雙碳”目標基礎知識,通報我省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有關進展情況,宣貫《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等政策制度,著力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碳市場人才。
下一步,我廳將準確把握碳達峰碳中和發展要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一是積極呼吁國家層面完善政策措施。主動向生態環境部匯報溝通,推動在頂層設計方面完善碳定價機制,細化數據核算、配額分配、數據管理、交易監管等方面的政策及標準,為加快打造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提供保障;適時向國家稅務總局反饋提供碳市場參與者相應稅收減免;配合國家政策制定,加快研究碳關稅、碳壁壘對我省企業發展的影響,利用碳市場保護我省進出口企業合法權益。
二是加強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2024年2月,國務院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我省將深入宣貫并推動《條例》在河北落實,持續完善制度機制,為建立完善全國碳市場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貢獻河北力量。開展典型行業企業碳管理體系建設示范,提升企業碳管理水平。強化碳排放核查和入企幫扶聯動,進一步提高碳排放數據質量,奠定企業參與碳市場交易堅實基礎。將企業碳排放納入“雙隨機、一公開”執法范圍,定期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加大碳排放報告、數據質量、配額清繳等方面執法力度,推動碳市場的健康發展。
三是積極參與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CCER)。全面落實《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組織開發并網光熱發電、海上風力發電和造林碳匯CCER項目。深化京冀企業合作,謀劃開展支撐CCER交易的服務類業務。支持省內第三方機構申報CCER項目審定與減排量核查資質。
四是支持綠色低碳技術應用。加強相關職能部門的協同聯動,組織推進綠色低碳科技項目實施,形成一批技術成果,為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加強CCUS技術儲備與試點應用,結合河北行業特點,篩選技術成熟度、普適性和集成性高的CCUS技術在我省推廣應用。
五是優化金融服務質量。鼓勵金融機構逐步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注重防范和化解金融等方面風險,有效發揮市場機制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引導氣候投融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動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六是加大碳市場宣傳培訓力度。邀請河北日報、河北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利用“六五環境日”“全國低碳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碳市場主題宣傳活動,提高公眾參與的積極性與理解度;開展碳排放統計核算、碳市場交易和減污降碳協同等領域能力建設,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專業人員能力水平。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2024年4月27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對政協河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0272號提案的答復
來源:應對氣候變化與對外合作處 時間:2024-05-28
吳旭茉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我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重大決策部署,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加強重點企業碳排放管理核查,強化金融賦能,探索跨區域合作,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鼓勵綠色低碳技術應用,擴大碳市場影響力,助力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重點企業碳排放管理和核查。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和運行,全國碳市場已經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制度,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有序。碳排放數據是碳市場建設的重要基石。按照生態環境部《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要求,我省每年組織發電、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制修訂年度數據質量控制計劃,編制報送年度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并開展核查。2023年,我省通過公開招標確定核查技術服務機構,印發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核查實施方案,舉辦碳核查業務培訓,組織第三方核查機構開展400余家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核查工作。同時,加強全國碳企業碳排放管理,開展發電行業月度信息化存證審核,不斷提升數據質量,為全國碳市場健康有序運行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
二、強化金融賦能。我省金融部門持續引導金融機構擴大降碳產品開發、重點排放企業節能減排等領域信貸投放和金融產品創新。截至2023年末,全省綠色貸款同比增長48.5%;新增3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納入碳減排工具支持范圍,持續強化貨幣政策工具激勵引導作用。通過碳減排支持工具引導全省金融機構向綠色降碳領域投入低成本資金447億元,帶動年度碳減排量約972萬噸。充分利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企業配額,積極探索開展碳金融活動,促成省建投兩家電廠獲得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建設銀行碳配額抵質押貸款合計0.9億元。同時推進降碳產品價值實現金融賦能,聯合建設銀行設立三年500億元專項規模,為我省進一步拓展碳金融業務提供了動力。
三、探索跨區域合作。目前,生態環境部正在推進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實行統一規范的行業標準、交易監管機制和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我省積極與京津兩市開展合作。一是推動建好雄安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CCER)服務場所。我省積極爭取京雄共建CCER,經過多輪溝通協商,確定了“交易在北京、服務在雄安”的總體思路,形成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與雄安新區管委會關于合作推進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工作備忘錄》,將推動在京津冀三地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上簽署,抓緊完成服務機構組建。二是會同北京、天津共同研究制定《低碳出行碳減排量核算技術規范》,推動碳普惠標準共建、信息共享、項目互認,逐步擴大聯建范圍,努力打造統一的京津冀區域碳普惠體系。
四、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一是推進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將碳排放管理納入鋼鐵等7個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標準,編制包括節能降碳技術在內的最優實用技術指南推薦企業,出臺鼓勵支持創A政策措施,逐企指導編制創A方案,2023年新增重點行業A級企業45家,總數達到81家,創A已成為我省全面綠色轉型、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二是扎實做好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2023年12月22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印送第一批城市和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名單的函》,確定了全國第一批21個城市和43個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名單,其中我省保定市與河北邯鄲復興經濟開發區、河北武安工業園區入選。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了《關于做好城市和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的通知》,從制定試點方案、建立推進機制、強化政策保障、加強技術支撐等6方面提出工作要求,并進行技術幫扶,引導試點單位在發展模式、管理措施、技術路徑等方面積極探索,加快推動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和典型案例。
五、鼓勵綠色低碳技術應用。一是鼓勵科技創新。設立“資源與環境”“碳達峰碳中和”等創新專項,組織實施了一批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發展的重點研發項目。同時,積極構建碳達峰碳中和技術政策支撐體系,2023年2月,印發《河北省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從創新鏈條、創新要素等方面,系統提出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的重點任務,著力在重點行業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打造一批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應用示范場景,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為深化能源結構調整,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技術基礎。二是推廣綠色低碳技術。組織開展河北省低碳技術推廣目錄征集活動,重點征集鋼鐵、焦化、建材、石化、化工等重點領域應用的先進低碳工藝、技術、裝備,編制了《河北省先進低碳工藝、技術、裝備目錄(2023年)》。推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以下簡稱CCUS)試點項目建設,將新興鑄管、河鋼集團張宣科技等單位7個CCUS項目納入河北省第二批CCUS試點項目名單,截至目前,全省試點項目達到13個。開展鋼鐵、水泥、石灰等行業潛力捕集場景基礎信息調查,圍繞技術攻關、項目建設、產業融合、政策支持等方面,評估試點項目碳捕集效果及可復制性,為碳中和做好充分的CCUS技術儲備。
六、擴大碳市場影響力。一是加大宣傳力度。2023年7月12日,我廳舉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全國低碳日宣傳活動,通過舉辦低碳技術、產品以及成果展示、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講座、發放低碳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提升全民低碳環保意識。二是培養碳市場行業人才。2023年,舉辦兩期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培訓班,組織各市縣主管部門及部分重點行業企業人員200余人參加。邀請專家學者普及全球氣候變暖和我國“雙碳”目標基礎知識,通報我省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有關進展情況,宣貫《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等政策制度,著力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碳市場人才。
下一步,我廳將準確把握碳達峰碳中和發展要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一是積極呼吁國家層面完善政策措施。主動向生態環境部匯報溝通,推動在頂層設計方面完善碳定價機制,細化數據核算、配額分配、數據管理、交易監管等方面的政策及標準,為加快打造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提供保障;適時向國家稅務總局反饋提供碳市場參與者相應稅收減免;配合國家政策制定,加快研究碳關稅、碳壁壘對我省企業發展的影響,利用碳市場保護我省進出口企業合法權益。
二是加強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2024年2月,國務院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我省將深入宣貫并推動《條例》在河北落實,持續完善制度機制,為建立完善全國碳市場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貢獻河北力量。開展典型行業企業碳管理體系建設示范,提升企業碳管理水平。強化碳排放核查和入企幫扶聯動,進一步提高碳排放數據質量,奠定企業參與碳市場交易堅實基礎。將企業碳排放納入“雙隨機、一公開”執法范圍,定期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加大碳排放報告、數據質量、配額清繳等方面執法力度,推動碳市場的健康發展。
三是積極參與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CCER)。全面落實《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組織開發并網光熱發電、海上風力發電和造林碳匯CCER項目。深化京冀企業合作,謀劃開展支撐CCER交易的服務類業務。支持省內第三方機構申報CCER項目審定與減排量核查資質。
四是支持綠色低碳技術應用。加強相關職能部門的協同聯動,組織推進綠色低碳科技項目實施,形成一批技術成果,為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加強CCUS技術儲備與試點應用,結合河北行業特點,篩選技術成熟度、普適性和集成性高的CCUS技術在我省推廣應用。
五是優化金融服務質量。鼓勵金融機構逐步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注重防范和化解金融等方面風險,有效發揮市場機制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引導氣候投融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動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六是加大碳市場宣傳培訓力度。邀請河北日報、河北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利用“六五環境日”“全國低碳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碳市場主題宣傳活動,提高公眾參與的積極性與理解度;開展碳排放統計核算、碳市場交易和減污降碳協同等領域能力建設,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專業人員能力水平。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2024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