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灤河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地理坐標介于北緯41°47′~42°06′,東經116°51′~117°45′之間,保護區總面積50637.4hm2。
2002年6月,經省政府批準成立河北灤河上游自然保護區,2004年5月經省政府批準將河北灤河上游省級自然保護區更名為河北木蘭圍場省級自然保護區。2008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時更名為灤河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灤河上游的自然生態環境、森林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瀕危的野生動植物物種,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位于陰山山脈、大興安嶺山脈的尾部向西南延伸和燕山山脈余脈的結合部,地質發展歷史和地貌發育形成比較復雜。氣候類型屬溫帶向寒溫帶過渡,半干旱向半濕潤過渡,大陸性季風型高原山地氣候。流經保護區內的河流受到所處地勢的控制,總的趨勢是由北向南的外流水系。區內主要有小灤河、伊遜河和伊瑪圖河,三條河均屬灤河水系的主要支流,均由北向南流入隆化縣境內。
保護區地處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山地溫帶暖溫帶的過渡地帶,該地區溫帶暖溫帶森林生態系統植被類型比較完整,基本上保持著比較原始的生態環境,其中包含針葉林、落葉闊葉林、落葉闊葉灌叢、亞高山草甸等4個植被類型及25個群系。
保護區內共有高等植物136 科468屬1016種,大型真菌 24科60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5綱27目76科180屬317種,昆蟲 970種,其中包含國家重點保護植物4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45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黑鸛、金雕、白頭鶴、大鴇、豹等5種。
河北灤河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具有典型的森林、草原、山谷濕地等生態環境,造就了多樣的生物物種資源,成為華北地區重要的生物物種基因庫,既是天然博物館,又是天然實驗室。保護區蘊藏的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基因庫資源,對人們研究這一區域乃至周圍區域植物、動物、環境的演變規律,尋求可供人類生產、生活需要的物種基因等方面,不僅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同時還具有多學科的科研價值。
五道溝之夏-碧野藍天
小灤河秋韻
小灤河流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網站地圖丨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冀ICP備10208358號-36 網站標識碼:1300000027 冀公網安備13010402001751號
地址:石家莊裕華西路106號 郵編:050051 訪問量:
手機版
客戶端
自然生態保護
河北灤河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來源:自然生態保護處(生物多樣性保護辦公室) 時間:201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