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確定為全國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后,雄安新區充分發揮新建城市的制度創新優勢,積極打造具有新城特色的“無廢城市”試點。
一、強化頂層設計,將“無廢城市”建設工作融入雄安新區規劃
一是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將“無廢城市”建設納入《河北雄安新區條例》和《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切實推動高質量建設“無廢城市”。二是構建長效常治的制度體系。制定了《雄安新區“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雄安新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等46項“無廢城市”相關政策文件,“無廢城市”制度體系逐步完善。三是建立健全技術體系。累計制定9項生活、建筑領域規范、標準和指南,構建了貫穿綠色建筑規劃、設計、施工、驗收全過程的閉合監管機制。
二、立足雄安實際,努力促進五大領域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發展
在工業領域,大力開展遺存固廢清理處置工作,共計清理處置58處堆存76個點位約71.5萬方遺存工業固廢鋁灰鋼渣和33萬噸歷史積存制鞋下腳料;排查整治13706家“散亂污”企業,實行動態清零管理;持續推進產業轉移轉型,有色金屬熔煉行業已基本完成退出轉移,制鞋、羽絨等傳統產業已應退盡退。在農業領域,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高質量發展,壓減高耗低效作物,完成9.51萬畝種植調整;實施節肥工程,雄安新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5%;創建化肥減量增效試點縣1個,完成示范面積2萬畝;推進畜禽養殖場清退工作,已關停畜禽養殖場(戶)5378家;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到71.5%,全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8.3%。在建筑領域,規?;茝V綠色建筑,新建政府投資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執行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新建10萬平米以上的居住建筑全面執行二星級綠色建筑標準;建設建筑垃圾年處理能力70萬噸的容東再生建材場,滿足容東片區范圍內各類建筑垃圾處理處置的要求。在生活領域,對三縣鄉村生活垃圾進行清理,形成城鄉環衛一體化運營模式,實現新增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完成容城縣垃圾填埋場騰退,共清理歷史填埋垃圾28萬噸;在容東片區選取社區、學校、機關等六大場景為創建重點,多元化、全方位推進“無廢細胞”建設;在三縣選取25個鄉村開展“無廢鄉村”建設,打造雄縣胡各莊“無廢鄉村”建設示范。在危險廢物領域,大力開展工業廢酸廢液危險廢物排查整治,強化執法監管環節,構建了新區、縣、鄉、村四級監管網絡,全面提高危險廢物執法水平。
三、打造“無廢”基因,建立健全“無廢城市”宣傳體系
一是堅持教育先行。編制了全國首套貫穿3年學前教育和12年基礎教育全過程的“無廢城市”理念教育讀本,從教育入手,管根本、管長遠,通過“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注入“無廢城市”基因,促進全民參與。二是打造“無廢城市”宣傳平臺。依托雄安官網搭建了“無廢城市”專題網頁,建成雄安新區“實踐無廢鄉村 共建綠色雄安”主體展廳。三是多方式宣傳“無廢”理念。制作“無廢城市”主題宣傳片,結合世界環境日、低碳日等開展“無廢城市”宣傳活動,設置“無廢鄉村”“無廢社區”宣傳展示牌24塊,發放宣傳冊2萬余冊,環保購物袋3000個,積極引導機關干部、公眾主動積極參與“無廢城市”建設。
下一步,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持續做好“無廢城市”系統規劃,系統推進“無廢細胞”創建,大力推進“無廢城市”宣傳,不斷提升雄安新區民眾對“無廢城市”建設知曉度、參與度、滿意度,營造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建設“無廢城市” 助力美麗雄安
來源: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 時間:2022-09-23
被確定為全國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后,雄安新區充分發揮新建城市的制度創新優勢,積極打造具有新城特色的“無廢城市”試點。
一、強化頂層設計,將“無廢城市”建設工作融入雄安新區規劃
一是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將“無廢城市”建設納入《河北雄安新區條例》和《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切實推動高質量建設“無廢城市”。二是構建長效常治的制度體系。制定了《雄安新區“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雄安新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等46項“無廢城市”相關政策文件,“無廢城市”制度體系逐步完善。三是建立健全技術體系。累計制定9項生活、建筑領域規范、標準和指南,構建了貫穿綠色建筑規劃、設計、施工、驗收全過程的閉合監管機制。
二、立足雄安實際,努力促進五大領域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發展
在工業領域,大力開展遺存固廢清理處置工作,共計清理處置58處堆存76個點位約71.5萬方遺存工業固廢鋁灰鋼渣和33萬噸歷史積存制鞋下腳料;排查整治13706家“散亂污”企業,實行動態清零管理;持續推進產業轉移轉型,有色金屬熔煉行業已基本完成退出轉移,制鞋、羽絨等傳統產業已應退盡退。在農業領域,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高質量發展,壓減高耗低效作物,完成9.51萬畝種植調整;實施節肥工程,雄安新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5%;創建化肥減量增效試點縣1個,完成示范面積2萬畝;推進畜禽養殖場清退工作,已關停畜禽養殖場(戶)5378家;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到71.5%,全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8.3%。在建筑領域,規模化推廣綠色建筑,新建政府投資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執行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新建10萬平米以上的居住建筑全面執行二星級綠色建筑標準;建設建筑垃圾年處理能力70萬噸的容東再生建材場,滿足容東片區范圍內各類建筑垃圾處理處置的要求。在生活領域,對三縣鄉村生活垃圾進行清理,形成城鄉環衛一體化運營模式,實現新增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完成容城縣垃圾填埋場騰退,共清理歷史填埋垃圾28萬噸;在容東片區選取社區、學校、機關等六大場景為創建重點,多元化、全方位推進“無廢細胞”建設;在三縣選取25個鄉村開展“無廢鄉村”建設,打造雄縣胡各莊“無廢鄉村”建設示范。在危險廢物領域,大力開展工業廢酸廢液危險廢物排查整治,強化執法監管環節,構建了新區、縣、鄉、村四級監管網絡,全面提高危險廢物執法水平。
三、打造“無廢”基因,建立健全“無廢城市”宣傳體系
一是堅持教育先行。編制了全國首套貫穿3年學前教育和12年基礎教育全過程的“無廢城市”理念教育讀本,從教育入手,管根本、管長遠,通過“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注入“無廢城市”基因,促進全民參與。二是打造“無廢城市”宣傳平臺。依托雄安官網搭建了“無廢城市”專題網頁,建成雄安新區“實踐無廢鄉村 共建綠色雄安”主體展廳。三是多方式宣傳“無廢”理念。制作“無廢城市”主題宣傳片,結合世界環境日、低碳日等開展“無廢城市”宣傳活動,設置“無廢鄉村”“無廢社區”宣傳展示牌24塊,發放宣傳冊2萬余冊,環保購物袋3000個,積極引導機關干部、公眾主動積極參與“無廢城市”建設。
下一步,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持續做好“無廢城市”系統規劃,系統推進“無廢細胞”創建,大力推進“無廢城市”宣傳,不斷提升雄安新區民眾對“無廢城市”建設知曉度、參與度、滿意度,營造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