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雙聯雙促”,強化與群眾的密切聯系
山東省商河縣啟動了以“單位聯村、干部聯戶,促和諧與穩定、促脫貧與發展”為主要內容的“雙聯雙促”活動。按照“一村一業一單位”要求,實施單位聯村促發展,參與活動的每個縣直部門聯系幫扶1個至4個貧困村,通過派駐第一書記開展“一對一”定點幫扶。運用扶貧工作相關政策,制訂幫扶工作規劃,從村班子建設、基礎設施、脫貧產業等方面入手,確定主導產業和發展重點,明確脫貧具體項目和措施,幫助貧困村、戶脫貧。按照“一戶一策一干部”要求,實施干部聯戶促脫貧,黨員干部每人聯系5個至10個貧困戶,每季度至少走訪一次,通過入戶宣傳政策、收集訴求問題,全面掌握貧困戶家庭情況、致貧原因、貧困程度、脫貧需求等幫助精準算賬,逐級分析研判、協調解決需求訴求,實現貧困戶聯系“點對點”幫扶全覆蓋。按照“網格化”管理要求,設置縣、鎮(街道)、村、基礎網格4級網格,每名機關干部所聯系的10戶至15戶群眾作為一個基礎網格;每個貧困村由聯村單位派出“第一書記”駐村幫包并擔任網格長,每個街鎮由縣領導和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擔任網格長,縣網格由縣黨政主要領導同志擔任網格長,構建起“縣網格→街鎮網格→村網格→基礎網格”的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大網格;同時,開發建設了“雙聯雙促”活動信息系統,并實現與縣扶貧部門數據無縫隙對接,強化活動督導抽查、脫貧訴求督辦落實,凝聚起強大的脫貧攻堅合力。
黨建+支部引領,夯實基層基礎
商河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中之重來抓。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在健全村級黨組織設置的基礎上,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產業鏈全面建立黨組織,確保組織覆蓋、工作覆蓋,充分發揮黨組織凝聚群眾、激發活力、扶持產業的職責與優勢,吸納更多貧困村、貧困戶投身產業扶貧中,助力脫貧攻堅。通過縣級領導干部和縣直部門領導班子成員聯系軟弱渙散村、派駐工作組等措施,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推動軟弱渙散村實現轉化升級。注重選優配強村黨支部書記,以村黨組織換屆為契機,選優配強黨支部班子,建強農村帶頭人隊伍,把致富帶富能力強、群眾威信高的黨員,及時選拔到村黨支部書記崗位上來,積極把村黨支部書記培養成致富帶頭人,增強村級脫貧的內生動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斗堡壘。推行村黨支部書記“能進能出”工作機制,改變傳統選人用人模式,采取能人回請、干部下派方式,拓寬選人渠道和來源;同時,暢通退出渠道,實行末位淘汰,對不勝任崗位要求的村黨支部書記及時作出調整,確保貧困村帶頭人個個過硬。加大在特色產業帶頭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青年農民中培養和發展黨員力度,為農村黨員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增強農村黨員致富帶富能力。
建立村干部報酬正常增長機制和激勵保障機制,逐年提高村干部報酬待遇,吸引外出務工優秀人才回村任職,激發村干部抓脫貧工作積極性。把選派“第一書記”作為支持和加強村級班子、實現精準脫貧的重要途徑,在市派35名“第一書記”的基礎上,精心選派155名優秀干部到貧困村任職“第一書記”,實現貧困村“第一書記”全覆蓋,同時為全縣12個街鎮配齊掛職副書記,專門負責“第一書記”管理工作,充分調動、激發“第一書記”工作積極性。縣公安局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兩委”指導幫助玉皇廟鎮許寺村貧困村民張玉清,支付利息貸款發展起西紅柿大棚,使其有了收入保障。在選派“第一書記”的基礎上,近幾年分配的大學生村官一律安排到貧困村任職,幫助加強村級班子。
加強骨干隊伍能力建設,整合教育培訓資源,分層分類,靶向培訓,對換屆后新任基層黨組織書記進行了任職培訓、集中輪訓;抓好年度農村黨員冬春輪訓,加強農村黨員技能培訓,提升農村黨員能力素質。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督促各村黨組織認真開展“三會一課”和黨員活動日等活動,引導黨員干部自覺加強黨性鍛煉和自身修養,為推進脫貧攻堅提供強勁精神動力和作風保障。
開展“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年”活動,實施“頭雁培養、規范提升、陣地升級、激勵保障、品牌創建”五項行動,針對農村黨支部書記干勁不足、責任心不強問題,出臺《關于實行農村黨支部書記退出機制的意見》,列出村黨支部書記違反財經紀律、承諾事項不兌現等14種退出情形,對村黨支部書記實行動態監督管理。
黨建+產業發展,促進村集體增收
商河縣堅持把發展村集體經濟作為決戰脫貧攻堅的重要措施,結合建檔立卡情況,幫助貧困戶分析貧根、找準困原,因戶施策,選準增收產業項目、發展途徑,通過“資金+技術”輸血,增強農民群眾創業致富的造血功能,加快脫貧攻堅的步伐。一方面,實施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化管理,圍繞補齊短板,健全項目立項申報、分析論證、跟蹤管理等工作機制,充分利用扶貧政策、資金、資源,引導貧困村黨組織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脫貧項目,探索盤活閑散土地等強村增收辦法,精準推進項目實施。在758個村確定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866個,有4個鎮把發展村集體經濟列為書記抓黨建“突破項目”,指導縣直黨(工)委書記圍繞改進工作,實施“創新項目”,通過媒體亮相壓實責任、定期督查傳導壓力,引導各黨(工)委書記在推進項目落實中聚焦主業、彰顯本色。今年共確定“突破項目”13項、“創新項目”11項,一批黨建難題得到有效解決。另一方面,設立專項扶持資金,聯合農業、林業、國土、審計等部門組建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審核組,對審核通過項目給予一定資金扶持,使脫貧攻堅有了新的突破口;同時,區分經濟強村、中等村、薄弱村,分類制定資金獎補、政策支持、人員選派、技能培訓等工作措施,確保幫扶成效。每年召開村集體經濟發展現場觀摩會,指導街鎮因村制宜,培育發展集體經濟,增強帶領脫貧攻堅實力。今年以來,全縣共新增集體經濟5萬元以上村43個,減少集體經濟空殼村53個,脫貧攻堅經濟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
黨建+機制保障,形成脫貧攻堅合力
推進脫貧攻堅,關鍵在落實,基礎在制度。商河縣圍繞凝聚扶貧合力、盤活扶貧開發“一盤棋”,堅持健全完善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各項工作機制,壓實責任,構建大扶貧格局。一是加強抓黨建促脫貧責任體系建設。明確縣委書記第一責任人、鎮(街道)黨(工)委書記直接責任人、村黨支部書記具體責任人職責,構建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構建部門協調機制,加強部門協作配合,互通信息,共享資源,互補優勢,凝聚整體工作合力。二是壓實幫包責任。健全完善縣級領導干部聯系街鎮、縣直部門單位幫包貧困村、黨員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制度,把“第一書記”幫包工作做實,把入戶走訪、收集辦理訴求做細,做到點面結合、合力攻堅,實現群眾“點菜”、干部“下廚”全方位幫扶。三是強化督導考核。修訂完善工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辦法,將脫貧攻堅列入各級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重推進、嚴約束,把脫貧攻堅實績作為班子考核、干部提拔、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激發調動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定期不定期地采取實地走訪、電話抽查等方式開展督查,對工作不認真、不負責的進行通報、約談,督促限期整改、推進脫貧工作任務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