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 對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第1337號建議的答復 | ||
發布機構 | 海洋生態環境處 | 索引號 | 0218077J/2022-00311 |
主題分類 | 建議提案辦理結果公開 | 文號 | |
發布日期 | 主題詞 | ||
效力狀態 |
對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五次會議第1337號建議的答復
張福成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構建環渤海海洋生態保護區域協同聯動機制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國家層面統籌推動渤海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機構改革后,生態環境部在設立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簡稱海河北海局),協調監督環渤海三省一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力加強了渤海區域協同聯動。海河北海局主要職能包括組織編制海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承擔排海污染物總量控制、陸源污染物排海監督、重點海域綜合治理等重點工作,監督管理圍填海、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等海洋工程建設項目和海洋傾廢的生態環境保護,負責海洋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的指導協調等工作。海河北海局成立以來,推動三省一市開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指導地方編制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持續督導推進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海洋風險隱患排查等重點工作,渤海區域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獲得穩步改善。
二、我省積極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
目前全省近岸海域共設置32個海水水質監測點位、12個海洋沉積物質量監測點位、19個典型生態系統監測點位,基本形成了海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按相關技術規范每年開展監測工作,同時針對重要濱海浴場、直排海污染源等開展常態化監測。在海洋生態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方面,已逐步構建10座海洋觀測站,17座入海河口生態預警監測站,5套海洋綜合監測浮標,初步形成我省海洋生態預警立體監測網。省內涉海相關部門能夠實現對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協調聯動和數據共享。
三、涉海部門持續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應急協同聯動
一是完善應急協同機制建設。海事部門作為海上船舶污染應急處置與污染防治監管的責任單位,通過建立并完善應急聯動協作機制,不斷提升船舶污染應急處置能力和防污染監管水平。2006年,為抵御渤海海域船舶重大污染事故,環渤海的遼寧、河北、天津、山東四家直屬海事局,簽訂建立了“渤海海域船舶污染應急聯動協作機制”,提升了渤海海域內應對重特大船舶污染突發事件的能力。2021年,在河北海事局倡議下,河北海事局秦皇島海上溢油應急反應中心、山東海事局煙臺溢油技術中心、中國石油海上應急救援響應中心、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應急指揮中心簽訂了“2+2海上溢油應急協作機制”,本著“公益社會、資源共享”的原則,對“渤海海域船舶污染應急聯動協作機制”進行拓展延伸和有益補充,實現了國家溢油應急力量和社會應急力量的強強聯合,進一步提升環渤海海上溢油監視監測能力、應急防備能力、應急反應能力。
二是常態化開展聯合執法行動。目前,河北海警部門與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林草等多部門均建立了執法協作配合機制,為海洋執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以來每年多部門聯合開展“碧海”系列執法行動,對我省沿海區域海洋(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海洋自然保護地監管、海洋石油勘探開發、陸源污染物排放、海島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進行監督檢查,對破壞海洋生態環境行為保持了高壓嚴打態勢,全面營造了對污染海洋環境行為“零容忍”的濃厚氛圍,有力保障了我省渤海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安全。
四、不斷完善環渤海海洋生態保護區域協同聯動
國家《“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強國家、海區、沿海地方應急能力建設和升級改造,優化環渤海等重點區域海洋環境應急能力布局,初步形成覆蓋重點海域的快速響應和應急監測能力。同時深化海洋生態環境執法監管,健全與海警局等部門的聯合執法機制,推行跨區域聯合執法、交叉執法,建立健全部門間協同聯動、信息共享、案件轉送移交機制,持續開展“碧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專項行動。《河北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明確要求,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與自然資源、水利、林草等相關部門協同執法,建立健全區域協作機制,推行跨區域、跨流域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建設海洋環境實時在線監控系統,實現對具備安裝條件的入海河流入海口、重點入海排污口水質自動監測、視頻監控全覆蓋,完善海洋自動監測網絡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監管智慧平臺,實現海洋生態環境管理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推進海灣生態環境監管和公共服務能力整體提升。
感謝您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2022年4月19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對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第1337號建議的答復
來源:海洋生態環境處 時間:2022-04-20
對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五次會議第1337號建議的答復
張福成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構建環渤海海洋生態保護區域協同聯動機制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國家層面統籌推動渤海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機構改革后,生態環境部在設立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簡稱海河北海局),協調監督環渤海三省一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力加強了渤海區域協同聯動。海河北海局主要職能包括組織編制海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承擔排海污染物總量控制、陸源污染物排海監督、重點海域綜合治理等重點工作,監督管理圍填海、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等海洋工程建設項目和海洋傾廢的生態環境保護,負責海洋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的指導協調等工作。海河北海局成立以來,推動三省一市開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指導地方編制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持續督導推進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海洋風險隱患排查等重點工作,渤海區域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獲得穩步改善。
二、我省積極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
目前全省近岸海域共設置32個海水水質監測點位、12個海洋沉積物質量監測點位、19個典型生態系統監測點位,基本形成了海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按相關技術規范每年開展監測工作,同時針對重要濱海浴場、直排海污染源等開展常態化監測。在海洋生態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方面,已逐步構建10座海洋觀測站,17座入海河口生態預警監測站,5套海洋綜合監測浮標,初步形成我省海洋生態預警立體監測網。省內涉海相關部門能夠實現對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協調聯動和數據共享。
三、涉海部門持續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應急協同聯動
一是完善應急協同機制建設。海事部門作為海上船舶污染應急處置與污染防治監管的責任單位,通過建立并完善應急聯動協作機制,不斷提升船舶污染應急處置能力和防污染監管水平。2006年,為抵御渤海海域船舶重大污染事故,環渤海的遼寧、河北、天津、山東四家直屬海事局,簽訂建立了“渤海海域船舶污染應急聯動協作機制”,提升了渤海海域內應對重特大船舶污染突發事件的能力。2021年,在河北海事局倡議下,河北海事局秦皇島海上溢油應急反應中心、山東海事局煙臺溢油技術中心、中國石油海上應急救援響應中心、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應急指揮中心簽訂了“2+2海上溢油應急協作機制”,本著“公益社會、資源共享”的原則,對“渤海海域船舶污染應急聯動協作機制”進行拓展延伸和有益補充,實現了國家溢油應急力量和社會應急力量的強強聯合,進一步提升環渤海海上溢油監視監測能力、應急防備能力、應急反應能力。
二是常態化開展聯合執法行動。目前,河北海警部門與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林草等多部門均建立了執法協作配合機制,為海洋執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以來每年多部門聯合開展“碧海”系列執法行動,對我省沿海區域海洋(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海洋自然保護地監管、海洋石油勘探開發、陸源污染物排放、海島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進行監督檢查,對破壞海洋生態環境行為保持了高壓嚴打態勢,全面營造了對污染海洋環境行為“零容忍”的濃厚氛圍,有力保障了我省渤海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安全。
四、不斷完善環渤海海洋生態保護區域協同聯動
國家《“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強國家、海區、沿海地方應急能力建設和升級改造,優化環渤海等重點區域海洋環境應急能力布局,初步形成覆蓋重點海域的快速響應和應急監測能力。同時深化海洋生態環境執法監管,健全與海警局等部門的聯合執法機制,推行跨區域聯合執法、交叉執法,建立健全部門間協同聯動、信息共享、案件轉送移交機制,持續開展“碧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專項行動。《河北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明確要求,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與自然資源、水利、林草等相關部門協同執法,建立健全區域協作機制,推行跨區域、跨流域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建設海洋環境實時在線監控系統,實現對具備安裝條件的入海河流入海口、重點入海排污口水質自動監測、視頻監控全覆蓋,完善海洋自動監測網絡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監管智慧平臺,實現海洋生態環境管理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推進海灣生態環境監管和公共服務能力整體提升。
感謝您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2022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