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 對河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第1169號建議的會辦意見 | ||
發布機構 | 綜合處 | 索引號 | 0218077J/2023-00144 |
主題分類 | 建議提案辦理結果公開 | 文號 | |
發布日期 | 主題詞 | ||
效力狀態 |
省發展改革委:
現就孔晨代表提出的“關于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促進碳達峰的建議”提出如下會辦意見:
我廳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將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的總抓手,積極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部署,不斷強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全力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一、著力構建碳減排工作體系,穩步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一是不斷夯實碳管理制度基礎。建立重點行業碳排放月度信息化存證和年度核查制度,開展發電、鋼鐵、石化等8個行業碳排放核查,將其中6個行業碳排放納入排污許可管理。二是持續深化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認真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方案》,全面建立降碳產品價值實現“1+3+3+2”制度體系,制定風電光伏、超低能耗建筑、白洋淀蘆葦固碳等13個降碳產品方法學。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碳排放基準值和核算技術體系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多領域、廣地域、可持續的降碳產品價值實現體系。三是加強與金融機構戰略合作。用足用好國家碳減排支持工具,推進降碳產品質押、抵押、收儲、托管等多種形式的資本融資,加大對降碳產品開發支持力度,服務和助推購買主體綠色低碳轉型。推動保定氣候投融資國家試點建設,積極探索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多渠道融資方式。
二、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一是強力推進重點城市“退后十”攻堅,深入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實施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揚塵面源污染治理等專項行動,藍天保衛戰取得歷史性突破。截至2022年底,全省PM2.5平均濃度降至3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2%,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4%,11個設區市歷史上第一次全面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十”,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取得標志性勝利成果。二是深化重點流域精準治理,突出抓好京津水源安全保障,積極推動流域聯防聯控,京津水源上游河流國考斷面優良比例保持100%,潮河、白河、沙河、黎河出境斷面水質保持Ⅱ類以上。突出抓好國考斷面水質增Ⅲ消Ⅴ,實行“一斷面一策”科學管控,Ⅴ類及以下斷面首次清零,全省出境斷面水質達到Ⅳ類以上,碧水保衛戰取得顯著成效。三是加強受污染耕地和建設用地管控修復,率先實施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動態調整,開展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黑臭水體存量清零,動態隨清;加強固廢危廢污染防治,推行危險廢物綜合利用審批改革,完善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機制;全面開展“無廢城市”建設,石家莊、唐山、保定、衡水、雄安新區納入全國“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三、加強“低碳日”宣傳引導,全力推動“雙碳”理念深入人心。緊緊圍繞每年低碳日宣傳主題,積極組織各地、各部門開展“線上+線下”等形式多樣的應對氣候變化宣傳教育,開展“全國低碳日有獎知識競答活動”,舉辦低碳發展論壇,邀請專家多主題、多方位對“雙碳”知識政策進行科普講解,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營造全社會節能降碳濃厚氛圍。
下一步,我廳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上狠下功夫,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再上新臺階。
(一)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臭氧污染防治等行動,所有設區市穩定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后十”,全省優良天數比率、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持續改善。實施重點河湖生態保護治理,開展城鄉黑臭水體整治行動,到2023年底地表水國省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0%以上。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快打造“無廢城市”集群。抓好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構建生態環境保護常態長效機制。
(二)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行動。推動落實《河北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聚焦區域、城市、園區、企業等重點領域,組織各地創新減污降碳協同模式,積極申報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項目,爭取國家支持。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調查研究,探索建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技術評價體系。
(三)有序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環保績效創A。全面推進鋼鐵、焦化、水泥、建筑陶瓷、平板玻璃、火電、垃圾發電等7個重點行業265家企業環保績效創A,力爭全年完成新增60家企業創A任務,探索河北特色、世界領先的治理技術路徑,打造全面轉型綠色發展新優勢。制定各行業創A標準和最優技術指南,建立嚴格質量審查和復核機制,實行嚴格動態調整機制。完善支持企業創A的一攬子激勵政策,充分調動企業創A積極性。以環保績效創A帶動全省企業“升A晉B”,嚴格清潔生產和排污許可管理,不斷提升工業企業治理水平和管理績效。
(四)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開展發電、鋼鐵、石化、化工、建材、造紙行業重點企業碳排放年度報告與核查。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對納管發電企業核定、發放配額,強化核查和執法監管,督促企業開展第二個履約周期清繳履約。推動建立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建立碳排放企業分類管理名錄,出臺管理規范。加快建立健全重點行業單位產品碳排放核算體系,開展碳排放登記管理工作。健全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機制,將重點行業碳排放納入環評管理。推動實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項目,引導建設全流程示范工程。指導保定市落實氣候投融資目標任務,推動承德、雄安新區申請氣候投融資試點。
(五)深化碳資產化改革。加大降碳產品及碳減排項目方法學開發力度,拓展海洋、草原、氫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抽水蓄能、資源再生等領域,到2023年底開發方法學數量累計達到20個。制定水泥、玻璃、石化、化工、造紙等重點行業碳排放基準值和年度碳排放抵消實施方案,建立降碳產品供需雙方精準對接機制,分批分期推動降碳產品價值轉化。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的碳減排項目開發機制,選擇重點企業開發碳減排項目,引導企業主動開發碳減排項目。完善碳金融服務體系,開展“區塊鏈+碳資產”技術應用試點,對項目碳減排量進行資產化認定,并與金融信用有效對接,實現碳資產規模持續增長。加快建設碳排放綜合監管平臺,加強碳排放數據監管,提升碳資產數據科學性、準確性和公允性。
(六)深化排污權交易改革。進一步擴大排污權交易規模,拓展交易品種,將5項重金屬納入交易,交易規模、金額繼續保持全國前列。有序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規范政府儲備排污權回購管理,完善排污權跨區域流轉機制,保障重大項目落地實施。積極推動排污權交易金融賦能,探索開展排污權租賃和抵押貸款。優化環評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管理,有序推動排污權交易與環評、排污許可、總量控制等制度有序銜接。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2023年3月13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對河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第1169號建議的會辦意見
來源:綜合處 時間:2023-03-17
省發展改革委:
現就孔晨代表提出的“關于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促進碳達峰的建議”提出如下會辦意見:
我廳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將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的總抓手,積極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部署,不斷強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全力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一、著力構建碳減排工作體系,穩步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一是不斷夯實碳管理制度基礎。建立重點行業碳排放月度信息化存證和年度核查制度,開展發電、鋼鐵、石化等8個行業碳排放核查,將其中6個行業碳排放納入排污許可管理。二是持續深化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認真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方案》,全面建立降碳產品價值實現“1+3+3+2”制度體系,制定風電光伏、超低能耗建筑、白洋淀蘆葦固碳等13個降碳產品方法學。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碳排放基準值和核算技術體系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多領域、廣地域、可持續的降碳產品價值實現體系。三是加強與金融機構戰略合作。用足用好國家碳減排支持工具,推進降碳產品質押、抵押、收儲、托管等多種形式的資本融資,加大對降碳產品開發支持力度,服務和助推購買主體綠色低碳轉型。推動保定氣候投融資國家試點建設,積極探索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多渠道融資方式。
二、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一是強力推進重點城市“退后十”攻堅,深入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實施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揚塵面源污染治理等專項行動,藍天保衛戰取得歷史性突破。截至2022年底,全省PM2.5平均濃度降至3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2%,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4%,11個設區市歷史上第一次全面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十”,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取得標志性勝利成果。二是深化重點流域精準治理,突出抓好京津水源安全保障,積極推動流域聯防聯控,京津水源上游河流國考斷面優良比例保持100%,潮河、白河、沙河、黎河出境斷面水質保持Ⅱ類以上。突出抓好國考斷面水質增Ⅲ消Ⅴ,實行“一斷面一策”科學管控,Ⅴ類及以下斷面首次清零,全省出境斷面水質達到Ⅳ類以上,碧水保衛戰取得顯著成效。三是加強受污染耕地和建設用地管控修復,率先實施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動態調整,開展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黑臭水體存量清零,動態隨清;加強固廢危廢污染防治,推行危險廢物綜合利用審批改革,完善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機制;全面開展“無廢城市”建設,石家莊、唐山、保定、衡水、雄安新區納入全國“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三、加強“低碳日”宣傳引導,全力推動“雙碳”理念深入人心。緊緊圍繞每年低碳日宣傳主題,積極組織各地、各部門開展“線上+線下”等形式多樣的應對氣候變化宣傳教育,開展“全國低碳日有獎知識競答活動”,舉辦低碳發展論壇,邀請專家多主題、多方位對“雙碳”知識政策進行科普講解,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營造全社會節能降碳濃厚氛圍。
下一步,我廳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上狠下功夫,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再上新臺階。
(一)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臭氧污染防治等行動,所有設區市穩定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后十”,全省優良天數比率、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持續改善。實施重點河湖生態保護治理,開展城鄉黑臭水體整治行動,到2023年底地表水國省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0%以上。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快打造“無廢城市”集群。抓好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構建生態環境保護常態長效機制。
(二)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行動。推動落實《河北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聚焦區域、城市、園區、企業等重點領域,組織各地創新減污降碳協同模式,積極申報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項目,爭取國家支持。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調查研究,探索建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技術評價體系。
(三)有序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環保績效創A。全面推進鋼鐵、焦化、水泥、建筑陶瓷、平板玻璃、火電、垃圾發電等7個重點行業265家企業環保績效創A,力爭全年完成新增60家企業創A任務,探索河北特色、世界領先的治理技術路徑,打造全面轉型綠色發展新優勢。制定各行業創A標準和最優技術指南,建立嚴格質量審查和復核機制,實行嚴格動態調整機制。完善支持企業創A的一攬子激勵政策,充分調動企業創A積極性。以環保績效創A帶動全省企業“升A晉B”,嚴格清潔生產和排污許可管理,不斷提升工業企業治理水平和管理績效。
(四)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開展發電、鋼鐵、石化、化工、建材、造紙行業重點企業碳排放年度報告與核查。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對納管發電企業核定、發放配額,強化核查和執法監管,督促企業開展第二個履約周期清繳履約。推動建立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建立碳排放企業分類管理名錄,出臺管理規范。加快建立健全重點行業單位產品碳排放核算體系,開展碳排放登記管理工作。健全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機制,將重點行業碳排放納入環評管理。推動實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項目,引導建設全流程示范工程。指導保定市落實氣候投融資目標任務,推動承德、雄安新區申請氣候投融資試點。
(五)深化碳資產化改革。加大降碳產品及碳減排項目方法學開發力度,拓展海洋、草原、氫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抽水蓄能、資源再生等領域,到2023年底開發方法學數量累計達到20個。制定水泥、玻璃、石化、化工、造紙等重點行業碳排放基準值和年度碳排放抵消實施方案,建立降碳產品供需雙方精準對接機制,分批分期推動降碳產品價值轉化。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的碳減排項目開發機制,選擇重點企業開發碳減排項目,引導企業主動開發碳減排項目。完善碳金融服務體系,開展“區塊鏈+碳資產”技術應用試點,對項目碳減排量進行資產化認定,并與金融信用有效對接,實現碳資產規模持續增長。加快建設碳排放綜合監管平臺,加強碳排放數據監管,提升碳資產數據科學性、準確性和公允性。
(六)深化排污權交易改革。進一步擴大排污權交易規模,拓展交易品種,將5項重金屬納入交易,交易規模、金額繼續保持全國前列。有序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規范政府儲備排污權回購管理,完善排污權跨區域流轉機制,保障重大項目落地實施。積極推動排污權交易金融賦能,探索開展排污權租賃和抵押貸款。優化環評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管理,有序推動排污權交易與環評、排污許可、總量控制等制度有序銜接。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2023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