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 對政協河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 第一次會議第0368號提案的答復 | ||
發布機構 | 大氣環境處 | 索引號 | 0218077J/2023-00256 |
主題分類 | 建議提案辦理結果公開 | 文號 | |
發布日期 | 主題詞 | ||
效力狀態 |
商利偉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河北省大氣污染治理的建議”收悉,經認真研究,現答復如下: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強化系統施治、精準發力,積極統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強力政治擔當推動冬奧會等重點時段空氣質量保障任務圓滿完成,大力開展鋼鐵、焦化等7大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強力推進重點城市“退后十”攻堅,精準應對多輪重污染天氣,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實現顯著改善。2022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3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2%;優良天數270天,優良天數比率74%;重污染天數4天,同比減少5天;所有設區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全部退出全國重點城市排名“后十”,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取得新突破,重點做到了“四個強化”。
一、突出高位推動,強化組織領導
堅持把鞏固拓展退“后十”成果作為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全年“2345”工作主線的首要任務強力推進,成立由廳級領導帶隊的11個駐市幫扶組,常態化駐點督導,堅持日分析機制,指導各地精準施策。各地各部門強化聯防共治、精準施策、狠抓落實,形成齊抓共管工作格局。圍繞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制發“1+7”工作方案,科學設定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并分解到各市,實施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揚塵面源污染治理等七個專項行動,從總體布局到專項攻堅,逐一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各地細化任務舉措,精準施策、狠抓落實,強力推動各項治理工程措施建成達效。
二、堅持標本兼治,強化污染減排
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扎實開展重點領域攻堅,大力推動污染治理工程落地見效,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一是深化產業能源結構調整。加強高耗能、高排放項目事中事后監管,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制定裝備等多個產業高質量發展措施,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以鋼鐵企業環保績效全面創A為引領,加快實施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等7個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全年新增鋼鐵A級企業9家、累計達到21家,其中長流程企業17家、處于全國領先。二是加快能源低碳轉型。推動能源高效利用,全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5%以上,削減煤炭消費400萬噸。加強清潔能源供給,全年落實天然氣氣源204.5億立方米。統籌煤電節能降耗改造、供熱改造和靈活性改造,完成煤電機組改造1405萬千瓦。推動煤電行業淘汰落后產能,關停拆除煤電機組33萬千瓦。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140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同比增加32.32%。三是強化工業污染治理。聚焦排污大戶,完成鋼鐵、焦化、水泥等6大行業83家重點企業超低排放改造項目152個,完成磚瓦、石灰、耐火材料企業爐窯綜合治理466座,實施燃煤電廠煙氣深度治理23家。四是嚴格柴油貨車污染管控。加強2110家重點用車單位管理,強化17萬臺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推廣使用新能源重型貨車7000輛。加快“公轉鐵”建設,全年核準鐵路專用線項目6個,完成地方鐵路貨運量5.47億噸、多式聯運76.4萬標箱。五是狠抓揚塵面源污染攻堅。全面排查治理重點揚塵污染源,4774家重點工地全面建立揚塵監測體系、落實“六個百分百”要求,全面推行“以克論凈”考核標準,所有城市主要道路全部推行“水洗機掃”模式,實現“潔凈城市”全覆蓋。六是抓好“雙代”工作。累計完成全省“雙代”改造戶1296.5萬戶,大氣傳輸通道城市平原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基本全覆蓋。開展散煤管控“百日會戰”,累計罰沒劣質散煤3236噸。七是協同臭氧污染治理。加強VOCs與NOx協同減排,建立全省VOCs綜合管理平臺,強化2.26萬家涉VOCs企業監管,實施源頭替代、無組織排放管控、末端提升和深度治理,完成項目VOCs綜合治理項目3395個,強化NOx分時減排,減輕臭氧污染。
三、堅持精準管控,強化“退后十”攻堅
以所有城市全部退出“后十”為總牽引,聚焦突出問題、錨定短板弱項,科學施策、精準調度,切實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和能力。一是省市協同作戰。堅持“五個精準”的思路舉措和“24小時調度值守、提前7天精準預測、每5天評估調整管控措施、污染過程提前3天響應準備”的“24753”調度機制。省級層面堅持每天調度研判,石家莊、邢臺等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直接抓,省市縣鄉四級每天有1.5萬名工作人員奮戰在“退后十”一線,及時通報問題、下達指令、落實整改。二是強化問題整改。充分發揮智慧環保平臺作用,省大氣指揮平臺全天候值守,隨時推送異常高值和環境違法問題,各市縣深化及時排查整改、限時反饋的工作閉環,確保高值熱點2小時內處置到位,焚燒火點半小時內完全撲滅,最大限度減少本地污染排放。三是加強聯防聯控。指導石家莊、邢臺、邯鄲等重點“退后十”城市認清當前嚴峻形勢,加強科學預警和風險預判,強化會商研判和區域聯防聯治,緊盯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強化精準管控,差異化實施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污染治理,深化問題處置機制,狠抓各項措施落實,緊盯小時數據變化趨勢,抓小抓早,降低本地污染物積累和區域傳輸。
四、加強幫扶指導,強化服務保障
強化督導幫扶,省生態環境廳成立由14名廳級領導任組長的駐市督導幫扶組,對重點縣區面對面幫扶,一對一問診,督促各項攻堅措施落實落細。優化監管方式,加快智慧環保建設,通過遠程化、可視化、智能化手段,實施環境違法違規行為的自動識別告警、線上智能派發,線下精準處置。統籌大氣污染治理與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幫扶企業提升績效水平,開展“升A晉B”行動,大力開展鋼鐵行業環保績效全面創A,積極推動焦化、水泥、玻璃、陶瓷、火電、垃圾發電等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創A,擴大白名單納入范圍和數量,對不同時段、區位的企業實行績效分級管理,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分級分類實施差異化管控措施,堅決防止“一刀切”,努力實現“大氣更好,打擾更少”。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廳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認真研究提案建議,系統謀劃工作舉措,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以鋼鐵、水泥、焦化、玻璃等行業為重點,嚴格落實產能減量置換制度,不斷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同時,加強產量監管,嚴防企業產量超產能、超排污總量生產,加快重污染企業退城搬遷,積極推進工業企業進區入園和清潔生產。嚴控“兩高”項目產業規模,以鋼鐵、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煤電等行業企業為重點,嚴格控制新增產能,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持續鞏固去產能成果。
(二)優化調整能源結構。落實煤炭減量要求,嚴格控制鋼鐵、建材等主要耗煤行業的煤炭消費量,推動煤電機組實施節能降耗改造,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優化工業企業用能結構,鼓勵氫能、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的應用,對以煤、石油焦、重油等為燃料的工業爐窯,加快使用清潔低碳能源等進行替代。
(三)優化調整交通運輸結構。完善清潔運輸體系,加快“公轉鐵”和“水鐵聯運”工程建設,積極推進內陸無水港建設,鼓勵火電、鋼鐵、煤炭、焦化等行業大宗貨物采用鐵路專用線、水路、管道、管狀帶式輸送機等方式。組織開展柴油貨車治理,加強路檢路查、入戶檢查、遙感監測,實現閉環管理,實施重型車國6b排放標準。加快建設非道路移動機械遠程在線監控平臺,進一步完善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使用登記管理系統,完善非道路移動機械進出施工現場登記管理,逐步實現國四排放標準非道路移動機械遠程監管。以公共領域用車為重點推進新能源化,推進城市綠色交通示范區建設。
(四)深化工業污染治理。加快實施大氣環境重點治理工程項目,鞏固鋼鐵、焦化、火電、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等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成效,推進全過程無組織排放管控。深入開展2800余家鑄造、炭素、巖棉等重點行業企業工業窯爐綜合治理,組織推進全省508臺燃煤鍋爐深度治理和替代整合工作,對1.1萬臺燃氣鍋爐低氮燃燒、1000臺生物質鍋爐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開展檢查,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深化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治,實施“一企一策”精細管控、深度治理,全面提升臭氧污染治理水平。
(五)深化揚塵面源污染防治。以城市建成區及周邊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拆除工程為重點領域,扎實做好全域控塵,統籌推進揚塵精細化管控,嚴格落實“六個百分百”要求,堅決杜絕違規施工、野蠻施工。全面鞏固潔凈城市創建成果,設區市及縣城建成區道路保潔采用“水洗機掃”模式,主要道路機掃率保持100%,加大人行步道、非機動車道、背街小巷人工清掃保潔力度。持續穩步推進城市綠化工作,2023年高質量創建10個以上省級森林城市。
(六)大力推進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堅持市場化運作,以鋼鐵行業全面創A為引領,推動焦化、水泥、建筑陶瓷、平板玻璃、火電、垃圾發電等其它6個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全面落實“五個一”工作機制,嚴格創A標準,強化精準幫扶和政策激勵,“一企一策”指導企業制定創A方案,切實解決企業創A難題,充分調動企業創A積極性,打造低碳轉型綠色發展新優勢。
(七)全面鞏固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退后十”成果。石家莊市突出結構優化調整,緊盯火電、鋼鐵、水泥、碳素、陶瓷等重點行業,實施排污濃度與總量“雙控”制度,加強精細化管理和過程管控,強化治本措施,著力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唐山市突出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治理,加快推進鋼鐵企業全面超低排放改造,提升港口集疏運系統能力,減少港口污染排放。邢臺突出產業布局調整、煤炭消費總量和排污總量“雙控”,加強園區集中監管,強化VOCs深度治理,推進鋼鐵、水泥、垃圾發電等重點企業深度治理。邯鄲重點解決“鋼電圍城”問題,“一廠一策”推進退城搬遷,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全面推行建筑工地標準化施工。
2023年4月20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對政協河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 第一次會議第0368號提案的答復
來源:大氣環境處 時間:2023-04-28
商利偉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河北省大氣污染治理的建議”收悉,經認真研究,現答復如下: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強化系統施治、精準發力,積極統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強力政治擔當推動冬奧會等重點時段空氣質量保障任務圓滿完成,大力開展鋼鐵、焦化等7大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強力推進重點城市“退后十”攻堅,精準應對多輪重污染天氣,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實現顯著改善。2022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3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2%;優良天數270天,優良天數比率74%;重污染天數4天,同比減少5天;所有設區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全部退出全國重點城市排名“后十”,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取得新突破,重點做到了“四個強化”。
一、突出高位推動,強化組織領導
堅持把鞏固拓展退“后十”成果作為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全年“2345”工作主線的首要任務強力推進,成立由廳級領導帶隊的11個駐市幫扶組,常態化駐點督導,堅持日分析機制,指導各地精準施策。各地各部門強化聯防共治、精準施策、狠抓落實,形成齊抓共管工作格局。圍繞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制發“1+7”工作方案,科學設定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并分解到各市,實施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揚塵面源污染治理等七個專項行動,從總體布局到專項攻堅,逐一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各地細化任務舉措,精準施策、狠抓落實,強力推動各項治理工程措施建成達效。
二、堅持標本兼治,強化污染減排
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扎實開展重點領域攻堅,大力推動污染治理工程落地見效,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一是深化產業能源結構調整。加強高耗能、高排放項目事中事后監管,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制定裝備等多個產業高質量發展措施,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以鋼鐵企業環保績效全面創A為引領,加快實施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等7個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全年新增鋼鐵A級企業9家、累計達到21家,其中長流程企業17家、處于全國領先。二是加快能源低碳轉型。推動能源高效利用,全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5%以上,削減煤炭消費400萬噸。加強清潔能源供給,全年落實天然氣氣源204.5億立方米。統籌煤電節能降耗改造、供熱改造和靈活性改造,完成煤電機組改造1405萬千瓦。推動煤電行業淘汰落后產能,關停拆除煤電機組33萬千瓦。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140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同比增加32.32%。三是強化工業污染治理。聚焦排污大戶,完成鋼鐵、焦化、水泥等6大行業83家重點企業超低排放改造項目152個,完成磚瓦、石灰、耐火材料企業爐窯綜合治理466座,實施燃煤電廠煙氣深度治理23家。四是嚴格柴油貨車污染管控。加強2110家重點用車單位管理,強化17萬臺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推廣使用新能源重型貨車7000輛。加快“公轉鐵”建設,全年核準鐵路專用線項目6個,完成地方鐵路貨運量5.47億噸、多式聯運76.4萬標箱。五是狠抓揚塵面源污染攻堅。全面排查治理重點揚塵污染源,4774家重點工地全面建立揚塵監測體系、落實“六個百分百”要求,全面推行“以克論凈”考核標準,所有城市主要道路全部推行“水洗機掃”模式,實現“潔凈城市”全覆蓋。六是抓好“雙代”工作。累計完成全省“雙代”改造戶1296.5萬戶,大氣傳輸通道城市平原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基本全覆蓋。開展散煤管控“百日會戰”,累計罰沒劣質散煤3236噸。七是協同臭氧污染治理。加強VOCs與NOx協同減排,建立全省VOCs綜合管理平臺,強化2.26萬家涉VOCs企業監管,實施源頭替代、無組織排放管控、末端提升和深度治理,完成項目VOCs綜合治理項目3395個,強化NOx分時減排,減輕臭氧污染。
三、堅持精準管控,強化“退后十”攻堅
以所有城市全部退出“后十”為總牽引,聚焦突出問題、錨定短板弱項,科學施策、精準調度,切實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和能力。一是省市協同作戰。堅持“五個精準”的思路舉措和“24小時調度值守、提前7天精準預測、每5天評估調整管控措施、污染過程提前3天響應準備”的“24753”調度機制。省級層面堅持每天調度研判,石家莊、邢臺等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直接抓,省市縣鄉四級每天有1.5萬名工作人員奮戰在“退后十”一線,及時通報問題、下達指令、落實整改。二是強化問題整改。充分發揮智慧環保平臺作用,省大氣指揮平臺全天候值守,隨時推送異常高值和環境違法問題,各市縣深化及時排查整改、限時反饋的工作閉環,確保高值熱點2小時內處置到位,焚燒火點半小時內完全撲滅,最大限度減少本地污染排放。三是加強聯防聯控。指導石家莊、邢臺、邯鄲等重點“退后十”城市認清當前嚴峻形勢,加強科學預警和風險預判,強化會商研判和區域聯防聯治,緊盯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強化精準管控,差異化實施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污染治理,深化問題處置機制,狠抓各項措施落實,緊盯小時數據變化趨勢,抓小抓早,降低本地污染物積累和區域傳輸。
四、加強幫扶指導,強化服務保障
強化督導幫扶,省生態環境廳成立由14名廳級領導任組長的駐市督導幫扶組,對重點縣區面對面幫扶,一對一問診,督促各項攻堅措施落實落細。優化監管方式,加快智慧環保建設,通過遠程化、可視化、智能化手段,實施環境違法違規行為的自動識別告警、線上智能派發,線下精準處置。統籌大氣污染治理與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幫扶企業提升績效水平,開展“升A晉B”行動,大力開展鋼鐵行業環保績效全面創A,積極推動焦化、水泥、玻璃、陶瓷、火電、垃圾發電等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創A,擴大白名單納入范圍和數量,對不同時段、區位的企業實行績效分級管理,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分級分類實施差異化管控措施,堅決防止“一刀切”,努力實現“大氣更好,打擾更少”。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廳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認真研究提案建議,系統謀劃工作舉措,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以鋼鐵、水泥、焦化、玻璃等行業為重點,嚴格落實產能減量置換制度,不斷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同時,加強產量監管,嚴防企業產量超產能、超排污總量生產,加快重污染企業退城搬遷,積極推進工業企業進區入園和清潔生產。嚴控“兩高”項目產業規模,以鋼鐵、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煤電等行業企業為重點,嚴格控制新增產能,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持續鞏固去產能成果。
(二)優化調整能源結構。落實煤炭減量要求,嚴格控制鋼鐵、建材等主要耗煤行業的煤炭消費量,推動煤電機組實施節能降耗改造,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優化工業企業用能結構,鼓勵氫能、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的應用,對以煤、石油焦、重油等為燃料的工業爐窯,加快使用清潔低碳能源等進行替代。
(三)優化調整交通運輸結構。完善清潔運輸體系,加快“公轉鐵”和“水鐵聯運”工程建設,積極推進內陸無水港建設,鼓勵火電、鋼鐵、煤炭、焦化等行業大宗貨物采用鐵路專用線、水路、管道、管狀帶式輸送機等方式。組織開展柴油貨車治理,加強路檢路查、入戶檢查、遙感監測,實現閉環管理,實施重型車國6b排放標準。加快建設非道路移動機械遠程在線監控平臺,進一步完善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使用登記管理系統,完善非道路移動機械進出施工現場登記管理,逐步實現國四排放標準非道路移動機械遠程監管。以公共領域用車為重點推進新能源化,推進城市綠色交通示范區建設。
(四)深化工業污染治理。加快實施大氣環境重點治理工程項目,鞏固鋼鐵、焦化、火電、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等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成效,推進全過程無組織排放管控。深入開展2800余家鑄造、炭素、巖棉等重點行業企業工業窯爐綜合治理,組織推進全省508臺燃煤鍋爐深度治理和替代整合工作,對1.1萬臺燃氣鍋爐低氮燃燒、1000臺生物質鍋爐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開展檢查,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深化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治,實施“一企一策”精細管控、深度治理,全面提升臭氧污染治理水平。
(五)深化揚塵面源污染防治。以城市建成區及周邊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拆除工程為重點領域,扎實做好全域控塵,統籌推進揚塵精細化管控,嚴格落實“六個百分百”要求,堅決杜絕違規施工、野蠻施工。全面鞏固潔凈城市創建成果,設區市及縣城建成區道路保潔采用“水洗機掃”模式,主要道路機掃率保持100%,加大人行步道、非機動車道、背街小巷人工清掃保潔力度。持續穩步推進城市綠化工作,2023年高質量創建10個以上省級森林城市。
(六)大力推進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堅持市場化運作,以鋼鐵行業全面創A為引領,推動焦化、水泥、建筑陶瓷、平板玻璃、火電、垃圾發電等其它6個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全面落實“五個一”工作機制,嚴格創A標準,強化精準幫扶和政策激勵,“一企一策”指導企業制定創A方案,切實解決企業創A難題,充分調動企業創A積極性,打造低碳轉型綠色發展新優勢。
(七)全面鞏固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退后十”成果。石家莊市突出結構優化調整,緊盯火電、鋼鐵、水泥、碳素、陶瓷等重點行業,實施排污濃度與總量“雙控”制度,加強精細化管理和過程管控,強化治本措施,著力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唐山市突出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治理,加快推進鋼鐵企業全面超低排放改造,提升港口集疏運系統能力,減少港口污染排放。邢臺突出產業布局調整、煤炭消費總量和排污總量“雙控”,加強園區集中監管,強化VOCs深度治理,推進鋼鐵、水泥、垃圾發電等重點企業深度治理。邯鄲重點解決“鋼電圍城”問題,“一廠一策”推進退城搬遷,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全面推行建筑工地標準化施工。
2023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