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對政協河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016號提案的答復 | ||
發布機構 | 應對氣候變化與對外合作處 | 索引號 | 0218077J/2023-00276 |
主題分類 | 建議提案辦理結果公開 | 文號 | |
發布日期 | 主題詞 | ||
效力狀態 |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對政協河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
第一次會議第0016號提案的答復
民建河北省委:
貴單位提出的“利用‘藍碳’資源加速搶抓‘雙碳’窗口機遇”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我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重大決策部署,大力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加快海洋碳匯領域降碳產品開發,積極構建碳普惠機制,深入開展低碳日宣傳,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一、大力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堅持陸海統籌、河海共治,以完成近岸海域水質考核為目標,以入海河流總氮管控為抓手,推動近岸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扎實開展。印發實施《河北省海洋
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深入打好近岸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深入開展入海排污口整治、入海河流水質提升、海水養殖污染治理等11個專項行動,著力提升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組織各市生態環境部門建立入海排污口動態管理臺賬,“一口一策”推進分類整治,截至2022年底整治完成率達到96.74%。出臺《關于加強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管的意見》,開展海水養殖執法幫扶行動,基本摸清全省海水養殖企業底數。全面推進“一河一策”總氮污染管控方案制定,積極構建源頭管控、過程防控、末端治理的全鏈條總氮管控體系。
二、加快海洋碳匯領域降碳產品開發。印發《河北省海水養殖雙殼貝類固碳項目方法學》,該方法學參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結合河北省雙殼貝類養殖實際情況,針對貝殼碳庫、軟體組織碳庫、沉積物碳庫進行系統研究分析,在適用條件、固碳核算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簡化和創新,制定了基準線情景碳儲量、項目碳儲量、項目碳匯量等參數的核算方法,實現了海水養殖雙殼貝類固碳量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推動河北省海洋漁業碳匯進行市場交易。
三、積極推動碳普惠機制建設。聯合北京市、天津市共同組織編制《低碳出行碳減排量核算技術規范》,以公眾綠色出行為突破口,設立示范區開展先行先試,推動碳普惠標準共建、信息共享、項目互認,并逐步擴大聯建范圍,最終打造統一的京津冀區域碳普惠體系。標準規定了低碳出行碳減排量的核算原則與流程、核算方法和數據來源,適用于指導開展京津冀區域范圍內個人使用公共汽電車、城市軌道交通、自行車、步行及小微型客車合乘和自愿停駛等活動的碳減排量核算工作。
四、深入開展低碳日宣傳。緊緊圍繞“落實‘雙碳’行動,共建美麗家園”宣傳主題,積極組織各地、各部門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宣傳教育,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積極營造節能降碳濃厚氛圍。結合疫情防控形勢,推進“線上+線下”宣傳活動同步開展,通過多家平臺推送、支持微信轉發等方式開展“全國低碳日有獎知識競答活動”,活動期間累計提交問卷4萬余份,探訪國內第一個中德被動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以及河北省內第一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低碳科普視頻線上累計點擊播放量達50余萬次。舉辦低碳發展論壇,邀請專家以“堅定‘雙碳’信念,領會雙碳戰略價值”“溫室氣體自愿減排(CCER)交易市場建設進展”“碳金融知識介紹”等為主題,對“雙碳”知識進行科普講解。論壇期間向社會發出低碳倡議,倡導公眾踐行“雙碳”理念,積極參與低碳行動,提高低碳意識,引領低碳新風尚。
下一步,我省將做好幾方面工作:一是召開《河北省海草床固碳生態產品項目方法學》評審會,指導海草床固碳計量與監測,確保海草床固碳生態產品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推動海草床固碳生態產品項目的開發和交易;二是在河鋼集團開展碳普惠機制建設試點,建立具備減排量核算、簽發和消納以及政策發布、信息披露、監督管理等功能的河北碳普惠平臺;三是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組織開展2022年度八大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做好我省納入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021、2022年度配額核算分配、清繳履約等工作。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2023年4月6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對政協河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016號提案的答復
來源:應對氣候變化與對外合作處 時間:2023-05-10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對政協河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
第一次會議第0016號提案的答復
民建河北省委:
貴單位提出的“利用‘藍碳’資源加速搶抓‘雙碳’窗口機遇”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我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重大決策部署,大力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加快海洋碳匯領域降碳產品開發,積極構建碳普惠機制,深入開展低碳日宣傳,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一、大力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堅持陸海統籌、河海共治,以完成近岸海域水質考核為目標,以入海河流總氮管控為抓手,推動近岸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扎實開展。印發實施《河北省海洋
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深入打好近岸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深入開展入海排污口整治、入海河流水質提升、海水養殖污染治理等11個專項行動,著力提升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組織各市生態環境部門建立入海排污口動態管理臺賬,“一口一策”推進分類整治,截至2022年底整治完成率達到96.74%。出臺《關于加強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管的意見》,開展海水養殖執法幫扶行動,基本摸清全省海水養殖企業底數。全面推進“一河一策”總氮污染管控方案制定,積極構建源頭管控、過程防控、末端治理的全鏈條總氮管控體系。
二、加快海洋碳匯領域降碳產品開發。印發《河北省海水養殖雙殼貝類固碳項目方法學》,該方法學參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結合河北省雙殼貝類養殖實際情況,針對貝殼碳庫、軟體組織碳庫、沉積物碳庫進行系統研究分析,在適用條件、固碳核算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簡化和創新,制定了基準線情景碳儲量、項目碳儲量、項目碳匯量等參數的核算方法,實現了海水養殖雙殼貝類固碳量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推動河北省海洋漁業碳匯進行市場交易。
三、積極推動碳普惠機制建設。聯合北京市、天津市共同組織編制《低碳出行碳減排量核算技術規范》,以公眾綠色出行為突破口,設立示范區開展先行先試,推動碳普惠標準共建、信息共享、項目互認,并逐步擴大聯建范圍,最終打造統一的京津冀區域碳普惠體系。標準規定了低碳出行碳減排量的核算原則與流程、核算方法和數據來源,適用于指導開展京津冀區域范圍內個人使用公共汽電車、城市軌道交通、自行車、步行及小微型客車合乘和自愿停駛等活動的碳減排量核算工作。
四、深入開展低碳日宣傳。緊緊圍繞“落實‘雙碳’行動,共建美麗家園”宣傳主題,積極組織各地、各部門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宣傳教育,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積極營造節能降碳濃厚氛圍。結合疫情防控形勢,推進“線上+線下”宣傳活動同步開展,通過多家平臺推送、支持微信轉發等方式開展“全國低碳日有獎知識競答活動”,活動期間累計提交問卷4萬余份,探訪國內第一個中德被動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以及河北省內第一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低碳科普視頻線上累計點擊播放量達50余萬次。舉辦低碳發展論壇,邀請專家以“堅定‘雙碳’信念,領會雙碳戰略價值”“溫室氣體自愿減排(CCER)交易市場建設進展”“碳金融知識介紹”等為主題,對“雙碳”知識進行科普講解。論壇期間向社會發出低碳倡議,倡導公眾踐行“雙碳”理念,積極參與低碳行動,提高低碳意識,引領低碳新風尚。
下一步,我省將做好幾方面工作:一是召開《河北省海草床固碳生態產品項目方法學》評審會,指導海草床固碳計量與監測,確保海草床固碳生態產品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推動海草床固碳生態產品項目的開發和交易;二是在河鋼集團開展碳普惠機制建設試點,建立具備減排量核算、簽發和消納以及政策發布、信息披露、監督管理等功能的河北碳普惠平臺;三是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組織開展2022年度八大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做好我省納入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021、2022年度配額核算分配、清繳履約等工作。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2023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