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 對政協河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0147號提案的答復 | ||
發布機構 | 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 | 索引號 | 0218077J/2024-00310 |
主題分類 | 建議提案辦理結果公開 | 文號 | |
發布日期 | 2024-04-20 | 主題詞 | |
效力狀態 |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對政協河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
第二次會議第0147號提案的答復
民進河北省委:
貴單位提出的關于“以‘綠島’治污新模式破解中小企業綠色發展難題”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我廳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綠色發展,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持續做好中小企業環評審批服務工作,積極推動中心企業綠色發展,開展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及服務保障工作。
2020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2023年開展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動態更新工作,更新后,全省共劃分生態環境管控單元2111個,基本建立我省全域覆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在優化規劃布局和項目選址選線、預判環境影響方面發揮引導作用,為各地落項目、去產能、搬遷入園等提供了系統政策指引。2023年開展全省產業園區規劃環評優化提升行動,對園區進行“一對一”“點對點”幫扶指導,全過程做好業務指導和政策服務,推動開發區依法開展規劃環評和跟蹤評價工作,有效發揮規劃環評宏觀引領作用,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近年來,我省持續優化項目環評審批,加快項目落地實施。一是壓減審批時限。實行限時辦結制,嚴格落實我省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時限要求,報告書、報告表承諾辦結時限分別由法定的60個和30個工作日,壓減至15個和7個工作日,時間之短位居全國前列。二是簡化審批程序。對未納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的項目免于環評審批或登記備案。符合規劃環評要求的建設項目,環評可直接引用規劃環評結論。環評審批權限應放盡放,張家口市、雄安新區和省自貿試驗區4個片區,以及沿海臨港四區(市),享有除“兩高”項目以外其他省級審批權限,約99%的項目由屬地直接審批。推進園區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接續審批,對污染物排放量小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取消污染物總量指標審批前置條件。三是開通綠色通道。對省市重點項目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建立重點項目臺賬,暢通綠色通道,實行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評估、評估與審查同步,為項目及早落地建設創造條件。
2023年,培育創建省級無廢園區3家、無廢企業24家、綠色工廠169家,培育創建國家綠色工廠79家,數量為我省歷年之最。積極開展能效和水效對標達標行動,7家企業1個園區獲評國家水效“領跑者”稱號、數量位居全國第2,3家企業4個產品工序獲評國家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數量排名全國第3。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3%。
下一步,我廳將會同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等有關部門將繼續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鼓勵園區探索“綠島”治理新模式,為中小企業壓降治污成本;深化環評審批改革服務,提升管理效能;加快重點行業綠色改造和中小企業綠色化發展,多措并舉破解中小企業綠色發展難題。
一是深入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快具備條件省級以上園區循環化改造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園區創建“無廢園區”“無廢企業”,因地制宜建設集中供熱中心、集中噴涂中心、有機溶劑集中回收處置中心、污染物集中處理中心等公共污染治理設施,推進園區資源高效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對園區運輸、供水、供電、照明、建筑、環保等基礎設施進行綠色化、循環化改造,促進各類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降低基礎設施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
二是深化環評審批改革服務。在試點園區內,開展“打捆”審批、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證審批合一”、登記表免備案、排放輕微免于總量指標確認等環評改革試點,釋放改革效能,提升環評效率和質量。實施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聯動,對符合規劃環評要求的項目,簡化環評文件內容,優化公眾參與流程。支持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統籌推進、壓茬審查審批,推動項目建設。
三是加快重點行業綠色改造。加快實施重點行業節能改造,嚴格執行能耗、水耗、技術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開展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作,大力推廣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設備,依法依規淘汰不達標設備和產能。深入開展清潔生產改造,重點抓好鋼鐵、水泥行業及焦化園區清潔生產改造,創建一批清潔生產標桿企業。
四是持續推動中小企業綠色化發展。遴選發布一批先進適用綠色低碳工藝技術裝備,推動重點行業企業全面實施新一輪綠色低碳技術改造升級。培育打造綠色制造標桿,年內創建100家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深入培育工業節能診斷服務機構,年內完成100家重點企業節能診斷服務。強力推進工業節水增效,支持企業爭創國家能效和水效“領跑者”。提升我省再生資源企業規范化、高值化利用水平,年內力爭新增進入國家規范條件企業10家。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2024年4月20日
領導簽發:梅世彤
聯系人及電話:翟文獻 0311-87803635
抄送: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協提案委員會,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科技廳。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對政協河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0147號提案的答復
來源: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 時間:2024-04-20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對政協河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
第二次會議第0147號提案的答復
民進河北省委:
貴單位提出的關于“以‘綠島’治污新模式破解中小企業綠色發展難題”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我廳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綠色發展,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持續做好中小企業環評審批服務工作,積極推動中心企業綠色發展,開展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及服務保障工作。
2020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2023年開展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動態更新工作,更新后,全省共劃分生態環境管控單元2111個,基本建立我省全域覆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在優化規劃布局和項目選址選線、預判環境影響方面發揮引導作用,為各地落項目、去產能、搬遷入園等提供了系統政策指引。2023年開展全省產業園區規劃環評優化提升行動,對園區進行“一對一”“點對點”幫扶指導,全過程做好業務指導和政策服務,推動開發區依法開展規劃環評和跟蹤評價工作,有效發揮規劃環評宏觀引領作用,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近年來,我省持續優化項目環評審批,加快項目落地實施。一是壓減審批時限。實行限時辦結制,嚴格落實我省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時限要求,報告書、報告表承諾辦結時限分別由法定的60個和30個工作日,壓減至15個和7個工作日,時間之短位居全國前列。二是簡化審批程序。對未納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的項目免于環評審批或登記備案。符合規劃環評要求的建設項目,環評可直接引用規劃環評結論。環評審批權限應放盡放,張家口市、雄安新區和省自貿試驗區4個片區,以及沿海臨港四區(市),享有除“兩高”項目以外其他省級審批權限,約99%的項目由屬地直接審批。推進園區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接續審批,對污染物排放量小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取消污染物總量指標審批前置條件。三是開通綠色通道。對省市重點項目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建立重點項目臺賬,暢通綠色通道,實行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評估、評估與審查同步,為項目及早落地建設創造條件。
2023年,培育創建省級無廢園區3家、無廢企業24家、綠色工廠169家,培育創建國家綠色工廠79家,數量為我省歷年之最。積極開展能效和水效對標達標行動,7家企業1個園區獲評國家水效“領跑者”稱號、數量位居全國第2,3家企業4個產品工序獲評國家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數量排名全國第3。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3%。
下一步,我廳將會同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等有關部門將繼續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鼓勵園區探索“綠島”治理新模式,為中小企業壓降治污成本;深化環評審批改革服務,提升管理效能;加快重點行業綠色改造和中小企業綠色化發展,多措并舉破解中小企業綠色發展難題。
一是深入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快具備條件省級以上園區循環化改造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園區創建“無廢園區”“無廢企業”,因地制宜建設集中供熱中心、集中噴涂中心、有機溶劑集中回收處置中心、污染物集中處理中心等公共污染治理設施,推進園區資源高效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對園區運輸、供水、供電、照明、建筑、環保等基礎設施進行綠色化、循環化改造,促進各類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降低基礎設施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
二是深化環評審批改革服務。在試點園區內,開展“打捆”審批、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證審批合一”、登記表免備案、排放輕微免于總量指標確認等環評改革試點,釋放改革效能,提升環評效率和質量。實施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聯動,對符合規劃環評要求的項目,簡化環評文件內容,優化公眾參與流程。支持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統籌推進、壓茬審查審批,推動項目建設。
三是加快重點行業綠色改造。加快實施重點行業節能改造,嚴格執行能耗、水耗、技術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開展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作,大力推廣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設備,依法依規淘汰不達標設備和產能。深入開展清潔生產改造,重點抓好鋼鐵、水泥行業及焦化園區清潔生產改造,創建一批清潔生產標桿企業。
四是持續推動中小企業綠色化發展。遴選發布一批先進適用綠色低碳工藝技術裝備,推動重點行業企業全面實施新一輪綠色低碳技術改造升級。培育打造綠色制造標桿,年內創建100家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深入培育工業節能診斷服務機構,年內完成100家重點企業節能診斷服務。強力推進工業節水增效,支持企業爭創國家能效和水效“領跑者”。提升我省再生資源企業規范化、高值化利用水平,年內力爭新增進入國家規范條件企業10家。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2024年4月20日
領導簽發:梅世彤
聯系人及電話:翟文獻 0311-87803635
抄送: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協提案委員會,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科技廳。